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5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亥前后的学堂、学生与现代国家观念普及 被引量:2
1
作者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9,153,共8页
现代国家观念是中国走向现代进程中影响至深至大的观念之一。辛亥前后全新的学堂建制与报刊舆论等相结合,为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学生在普及进程中既产生了对清末名士的景仰崇拜,也发展出另一种"夷夏之辨"... 现代国家观念是中国走向现代进程中影响至深至大的观念之一。辛亥前后全新的学堂建制与报刊舆论等相结合,为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学生在普及进程中既产生了对清末名士的景仰崇拜,也发展出另一种"夷夏之辨",更影响了此群体中的思想竞逐。由此学生们的生活世界、知识世界乃至感觉世界在辛亥前后都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前后 学堂 学生 现代国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岩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康有为 姚华 卫西琴 国粹 孔像 诗经 雅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前后浙江民族工业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惠民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0-93,共4页
辛亥革命对浙江的民族工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前 ,浙江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但发展速度缓慢。民国初年 ,由于相对宽松的政策措施及社会力量的推动 ,浙江的民族工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时期 ,显示出辛亥革命以后浙江民... 辛亥革命对浙江的民族工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辛亥革命前 ,浙江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但发展速度缓慢。民国初年 ,由于相对宽松的政策措施及社会力量的推动 ,浙江的民族工业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时期 ,显示出辛亥革命以后浙江民族工业基础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与布局发生变化、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发展时间持续较长等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浙江 民族工业 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辛亥前后的国民教育思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元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5期16-20,81,共6页
国民教育程度标示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它既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之一,又最终规约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辛亥前后翻涌激荡的国民教育思潮,不仅折射出社会大变动所引起的文化教育的共振效应,而且从一个侧面反... 国民教育程度标示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状况。它既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尺度之一,又最终规约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辛亥前后翻涌激荡的国民教育思潮,不仅折射出社会大变动所引起的文化教育的共振效应,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先驱者对中国独立和近代化的孜孜追求,并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有益的经验教训。鉴于目前学界对此尚缺乏专题论列,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 教育思潮 国民素质 近代化 教育程度 社会现代化 受教育 孙中山 国家思想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与辛亥革命
5
作者 贾小叶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6,共10页
作为一份商业性报刊,《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既反映出部分立宪派在革命发生后政治立场的转变,也折射出辛亥革命中多方势力博弈的动态过程,值得深入探讨。革命发生伊始,《申报》便以“革命”定性武昌起义,明确其支持革命的立场。而后... 作为一份商业性报刊,《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既反映出部分立宪派在革命发生后政治立场的转变,也折射出辛亥革命中多方势力博弈的动态过程,值得深入探讨。革命发生伊始,《申报》便以“革命”定性武昌起义,明确其支持革命的立场。而后,基于对军力和人心的综合分析,该报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站在革命的立场上为革命党人大声疾呼,这与《大公报》站在清廷的立场上为清政府出谋划策有极大不同。议和消息传出后,基于对革命前途的乐观估计、对共和的向往和对清廷及袁世凯的不信任,《申报》坚决反对议和,主张决战。议和开始后,《申报》仍然对清廷和袁世凯充满警惕,主张议和要以共和为前提,不断提醒革命党人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北伐。《申报》呼吁南北和谈以共和为基础、以武力为后盾,显示出该报对时势的深刻洞察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南北议和的结果证明,《申报》对于共和的坚持符合历史潮流,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辛亥革命 “议和不如共和” “欲议和须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鲁迅幽暗意识的起源
6
作者 陈云昊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鲁迅思想的暗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切身体验。在辛亥革命漫长前夜的晚清革命运动中,青年鲁迅继承了从邹容、陈天华到徐锡麟、秋瑾等人的奴隶性批判和革命牺牲之道德;在绍兴光复时期,鲁迅组织参与光复活动,与革命中人交往密切;但随之... 鲁迅思想的暗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切身体验。在辛亥革命漫长前夜的晚清革命运动中,青年鲁迅继承了从邹容、陈天华到徐锡麟、秋瑾等人的奴隶性批判和革命牺牲之道德;在绍兴光复时期,鲁迅组织参与光复活动,与革命中人交往密切;但随之鲁迅就深刻地体验到了辛亥革命的挫折,陶成章之被刺、王金发的堕化、范爱农之溺亡等等。辛亥革命标记了鲁迅幽暗意识的起源。鲁迅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内化为自身沦为苟活者和看客的耻辱,并始终与之对峙,因为几乎“什么都没变”的现状使得革命者血的牺牲沦为无物。这一幽暗意识的生成,渗入其文学观、历史观乃至精神结构的存在论之中,成为鲁迅审视文学、历史和自身的思想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辛亥革命 幽暗意识 范爱农 耻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育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54,共22页
武昌起义爆发后,来华外国人极为关注,当时便著书撰文阐述他们对辛亥革命的见闻和看法。震惊之余,他们虽未能完整揭示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但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革命势在必然,并必将走向共和的各个因素。他们看到,作为历史转折点... 武昌起义爆发后,来华外国人极为关注,当时便著书撰文阐述他们对辛亥革命的见闻和看法。震惊之余,他们虽未能完整揭示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但在相当程度上指出了革命势在必然,并必将走向共和的各个因素。他们看到,作为历史转折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具有世界意义。同时,对革命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他们亦作了观察,尤其是对在“反满”这一辛亥革命特殊形式中出现的过度暴力,作了直观的披露。他们或直接接触,或耳闻目睹,了解和认识了这一历史转折时刻的各种人物,揭示了这场革命的另一面。来华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认知,既提供了一些新的史实和某些客观评论,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思想立场及主观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外国人 辛亥革命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海鹏与辛亥革命史研究
8
作者 王凤青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3,285,共17页
张海鹏是当代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在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既有充分掌握史料基础上在微观领域进行的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和严谨的考辩考实,也有宽阔宏观视野和厚重理论体系指导下对关键问题、本质问题、影响深远问题的思考... 张海鹏是当代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在辛亥革命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既有充分掌握史料基础上在微观领域进行的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和严谨的考辩考实,也有宽阔宏观视野和厚重理论体系指导下对关键问题、本质问题、影响深远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还有基于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对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相背离的历史虚无主义旗帜鲜明的揭露与批判。张海鹏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兼具方法论意义和现实启发性,值得学术界同仁学习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海鹏 辛亥革命史研究 唯物史观 孙中山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赖和的文学实践
9
作者 陈美霞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其新旧文学富有反抗意识与时代精神。以往研究多从“五四”启蒙角度理解赖和,实际上辛亥革命激发的中华民族意识,在世界思潮与时代风尚共同作用下成为赖和投身台湾地区新文学运动、追寻民... 赖和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台湾的鲁迅”,其新旧文学富有反抗意识与时代精神。以往研究多从“五四”启蒙角度理解赖和,实际上辛亥革命激发的中华民族意识,在世界思潮与时代风尚共同作用下成为赖和投身台湾地区新文学运动、追寻民族解放的动员能量。考察赖和文本内外元素,可以管窥其旅厦传统汉诗有着秋瑾、鲁迅等晚清革命者相似的时代忧患,白话小说《斗闹热》《一杆“秤仔”》编码了辛亥革命、社会运动、地方自治等信息。赖和回忆散文再现了辛亥革命所唤醒的台湾地区青年学生民族意识与实践热情。赖和在繁忙医事、街头演说之余,坚持白话文创作,并非仅仅出于文化启蒙,还在于辛亥革命影响下反抗殖民、改造现实的社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赖和 秋瑾 孙中山 日据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可文 李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40,共7页
辛亥革命后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武汉的音乐生活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带给武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一个特别时期,武汉较多地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武汉的音乐生活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带给武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一个特别时期,武汉较多地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形成了武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重镇的武汉,尤其又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其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产生哪些变化?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武汉 音乐生活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纪念: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的辛亥记忆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伟 潘大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4,共7页
纪念活动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辛亥纪念中,"革命"一直是一个核心话语。"革命"话语来源于孙中山对革命进步性与正当性的阐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要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完成重建民... 纪念活动是传承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辛亥纪念中,"革命"一直是一个核心话语。"革命"话语来源于孙中山对革命进步性与正当性的阐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要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完成重建民国的任务,就必须把自己塑造成辛亥革命的真正继承者,借纪念来强化人们的辛亥记忆和现实认同。因而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确立了一整套党国体制下的"革命纪念"制度,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推向高峰。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从凸显自身的革命斗争与革命功绩的原则出发,对辛亥史事进行裁剪并简化,并任意拔高与国民党密切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从而建构了一个"本党"革命奋斗史的辛亥记忆。在"革命纪念"的名义下,国民党进一步把自己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泛化成"革命",将"革命"打造成一种精神与信仰、一种价值标准,"革命"的宗旨和对象一步步发生异化,从而在内涵和形式上都偏离了孙中山的"革命"观,成为一种强劲的意识形态话语与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纪念 国民党 辛亥革命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商家对辛亥革命的特殊纪念——“双十节”广告与“广告”双十节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辉 罗福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6,共7页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在"双十节"这么一个特殊节日里,商家在报刊上的商业广告则广泛地运用"双十节"符号,包括国家缩影象征的"国旗"、表示十月十日的"十十"以及祝福国家的"万岁&qu... 民国时期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在"双十节"这么一个特殊节日里,商家在报刊上的商业广告则广泛地运用"双十节"符号,包括国家缩影象征的"国旗"、表示十月十日的"十十"以及祝福国家的"万岁"。这些符号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国庆广告的设计,同时也让国庆广告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商家的"双十节"广告,其实也在"广告"双十节,用商品促销的方式纪念辛亥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家 辛亥革命 广告 纪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再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健 张华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2,共9页
辛亥革命史研究要进一步深入,就必须得对其进行冷思考。循着这一思路,本文拟对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辛亥革命与后来军阀割据的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结局的表述,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本文认为,辛亥革命在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上所... 辛亥革命史研究要进一步深入,就必须得对其进行冷思考。循着这一思路,本文拟对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辛亥革命与后来军阀割据的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结局的表述,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本文认为,辛亥革命在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且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后来的军阀割据;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结局的多歧性表述,是有深刻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其中让位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他诸说也大多忽略了袁世凯与清廷的因素,应该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当然,之所以作如此思考,并非有意否定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而是希望有助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君主专制 军阀割据 袁世凯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师泽生 林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共7页
辛亥革命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重构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开始了根除封建专制主义消极影响的进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过渡阶段。辛亥革命的实践,一方面... 辛亥革命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篇章,重构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开始了根除封建专制主义消极影响的进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总预演和必要过渡阶段。辛亥革命的实践,一方面证明了只有由中华民族自身主导的革命才能救中国,同时也证明了实现现代化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扫除国家层面的制度障碍。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政治发展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史研究(2000—2009) 被引量:8
15
作者 章开沅 田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3,98,共6页
在辛亥革命系列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清史工程、西方分析框架的"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2000—2009年间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史实考订、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研究范式与辛亥革命评价标准、辛亥革命性质、清末新... 在辛亥革命系列学术研讨会、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清史工程、西方分析框架的"中国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2000—2009年间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史实考订、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研究范式与辛亥革命评价标准、辛亥革命性质、清末新政等诸方面均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史与社会史互动研究;探究各地革命之间的共性与独特性,合理解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多维视角诠释辛亥革命史,打破惯有思维定势,从而拓宽视域,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史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来大陆学者关于辛亥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世佑 蒋金晖 《东南学术》 2000年第4期98-105,共8页
本文就五十年以来 ,大陆学者对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即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思想之源流 ,内涵、性质和作用 ,以及学术研究力量、成果和水准 ,作了简明、扼要的评述 ,以期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反满 民族主义思想 研究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 被引量:147
17
作者 黄兴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1期128-141,共14页
一种社会思潮或观念的形成研究 ,只有和其主题词汇的流行与传播程度结合起来考察 ,才能更有说服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 ,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生成、强化的历史进程。本文着... 一种社会思潮或观念的形成研究 ,只有和其主题词汇的流行与传播程度结合起来考察 ,才能更有说服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 ,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生成、强化的历史进程。本文着重考察了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从萌生到基本形成 ,也即其主题词的出现、传播、内涵演变的有关历史 ,重在揭示立宪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与这一观念发展的历史联系 ,并彰显了有关人物的思想“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 立宪运动 辛亥革命 符号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环境与孔教运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世佑 邱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孔教运动产生于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失序、道德颓败的特定社会环境,从整合社会秩序、救治文化失范的角度来说,自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鼓吹与发动,曾在广大的社会层面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支持,他们的言行亦当属于辛亥... 孔教运动产生于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失序、道德颓败的特定社会环境,从整合社会秩序、救治文化失范的角度来说,自有其相应的合理性。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鼓吹与发动,曾在广大的社会层面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同情与支持,他们的言行亦当属于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思潮的重要部分。只因其理论上的内在缺陷以及同现实政治的深刻矛盾,影响一时的孔教运动很快走向衰落。不过,孔教运动仍不失为康有为等儒士在传统儒学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崩溃之后重构儒学的首次尝试,属于儒学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存形态。倘若将孔教运动放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环境和儒学近代蜕变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考察,无疑有助于充分认识和理解这场运动所承载的历史内容,透过简单的历史结局,感受历史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社会环境 孔教运动 道德伦理建设 社会秩序 孔教会 新文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文化四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书铎 宋小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24,共13页
辛亥革命时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期 ,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时代主题益发鲜明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 ;士人以儒学为主体的旧的知识结构继续得到改变 ;治学观念、方法的更新 ,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 辛亥革命时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时期 ,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时代主题益发鲜明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化 ;士人以儒学为主体的旧的知识结构继续得到改变 ;治学观念、方法的更新 ,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学科体系的变化等 ,则反映出传统学术向近代的转型。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除了得益于革命者的努力之外 ,改良派和清政府也都起了各自不同的作用 ,这需要通过具体的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估价。在近代文化发展过程中 ,辛亥革命时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戊戌维新时期提出的一些问题 ,这时得以展开 ;这一时期文化的进步 ,又为日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几乎在这时都已经提出 ,包括一些偏向的产生 ,也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辛亥革命 时代主题 知识结构 学术转型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新纪元和新境界——提供一个反观辛亥革命自身价值的新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宪文 田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文以中国城市现代化路径及其变局为视角 ,考察辛亥革命后新政制生态下扮演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角色的两个新政权 (一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临时政府 ;二是以袁世凯为首的传承了共和政体的北洋政府 )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具有正面效应的... 本文以中国城市现代化路径及其变局为视角 ,考察辛亥革命后新政制生态下扮演推进中国城市现代化角色的两个新政权 (一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南京临时政府 ;二是以袁世凯为首的传承了共和政体的北洋政府 )对于中国城市现代化具有正面效应的所为 ,以及它在经济和社会整合中所产生出的对于城市现代化颇具变革性的推动作用 ,以此证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城市现代化与清末城市现代化是两种性质不同制度架构下的现代化运动。辛亥革命不仅开创了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的新时期 ,而且开辟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历史新纪元和新境界 ,其在该领域内的成就和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和极为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人口 社会阶层 城市精英阶层 辛亥革命 城市现代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