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输送分离装置设计
1
作者 高波 祁玉卓 +1 位作者 陈林 张亚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2-60,共9页
针对河北省黏重土壤环境下的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采收药土分离不彻底等问题,采用两级输送分离配合主动振动装置的碎土方式,设计了一种两级链条式输送分离装置。通过论述输送分离装置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并结合土垡筛面运动学分析和跌落... 针对河北省黏重土壤环境下的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采收药土分离不彻底等问题,采用两级输送分离配合主动振动装置的碎土方式,设计了一种两级链条式输送分离装置。通过论述输送分离装置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并结合土垡筛面运动学分析和跌落碰撞分析,得出主动振动装置、碎土辊、分离筛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土垡在筛面的破碎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得到了不同筛面速度对土垡破碎离散程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确定筛面线速度设计为1.8 m/s。在输送分离装置的设计参数组合下,以收净率、破皮率、损伤率为指标进行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为0.8 m/s、平均挖掘深度为45 mm时,收净率为96.1%、破皮率为2.47%、损伤率为2.81%,符合预期目标,满足黏重土壤环境下根茎类中药材的收获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材 输送分离装置 药土分离 离散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收获机多级输送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彦彬 张兆国 +3 位作者 王圆明 王海翼 庞有伦 张振东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8-768,共11页
针对云南黏重板结土壤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薯土分离效果差、输送分离装置线速度不匹配、薯块抛落高度大等致使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的问题,基于"两级输送分离+高频低幅+低位侧铺"的薯土分离工艺,设计了一种适宜黏重... 针对云南黏重板结土壤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过程中存在的薯土分离效果差、输送分离装置线速度不匹配、薯块抛落高度大等致使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的问题,基于"两级输送分离+高频低幅+低位侧铺"的薯土分离工艺,设计了一种适宜黏重板结土壤的马铃薯收获机多级输送分离装置。通过对多级输送分离装置和薯土混合物的运动特征分析,验证了输送分离筛产生"高频低幅"的周期性运动规律,得到薯土混合物随输送分离筛向后运动和抛散分离的临界条件;通过薯块抛落阶段运动学分析,确定了低位缓冲侧铺装置的结构参数。以一级分离筛线速度、二级分离筛线速度和侧输出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一级分离筛线速度为1.70m·s^(-1)、二级分离筛线速度为1.60m·s^(-1)、侧输出线速度为1.00m·s^(-1)时,其含杂率为2.15%,符合参数优化范围,并通过高速摄影技术验证了一级输送分离筛"高频低幅"振动分离段运动特征。各级输送分离筛在优化工作参数下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测得明薯率为98.46%,破皮率为1.42%,伤薯率为1.36%,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满足黏重板结土壤条件下马铃薯收获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马铃薯收获机 输送分离装置 薯土分离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伤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功佩 杨然兵 +3 位作者 尚书旗 刘立辉 杨红光 许鹏晓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0-175,共6页
针对现有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破皮、挤压等伤薯现象严重的问题,对马铃薯输送分离作业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伤薯性能的作业参数。针对伤薯率等作业指标进行田间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通过因素编码、中心化处理和试验结... 针对现有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破皮、挤压等伤薯现象严重的问题,对马铃薯输送分离作业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伤薯性能的作业参数。针对伤薯率等作业指标进行田间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通过因素编码、中心化处理和试验结果方差分析,确定了伤薯率和二级输送分离装置倾斜角度、驱动轴转速和垂直距离的影响规律,并判定了显著性因素中影响伤薯率的主次顺序:倾斜角度和转速的交互作用、倾斜角度、垂直距离。田间试验表明:二级输送分离装置伤薯率极大值为1.48%,符合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1130-2006)要求。所获得的试验数据和结论分析可为马铃薯二级输送分离装置的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二级输送分离装置 伤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链式马铃薯收获机输送分离装置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秀丰 王政增 +2 位作者 杨然兵 赵晗 杨晓龙 《农业工程》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我国现有马铃薯收获机的输送分离装置还存在含土率和伤薯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S型升运链式输送分离装置,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一级升运链式和二级升运链式的对比和研究,不仅可以减小薯类损伤还能提高去土效果。结果表明,控制... 我国现有马铃薯收获机的输送分离装置还存在含土率和伤薯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S型升运链式输送分离装置,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与一级升运链式和二级升运链式的对比和研究,不仅可以减小薯类损伤还能提高去土效果。结果表明,控制S型链式输送分离装置的线速度、倾斜角度和折转落差,可使伤薯率达到0. 06%,含杂率达到1. 74%,表明该机的综合作业性良好,符合马铃薯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分离装置 S型链式 含土率 伤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收获机多级输送装置机械损伤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东 尚书旗 +3 位作者 陈明东 郎秀丹 姚文彬 李文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5,共8页
针对目前传统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存在伤薯率高、筛分率低的问题,通过对马铃薯一级输送装置运动、薯土分离耦合机理和作业过程中马铃薯碰撞损伤的分析,确定了以一级输送装置输送带倾角、运行速度、振幅和振频为试验因素,以筛分效率和... 针对目前传统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存在伤薯率高、筛分率低的问题,通过对马铃薯一级输送装置运动、薯土分离耦合机理和作业过程中马铃薯碰撞损伤的分析,确定了以一级输送装置输送带倾角、运行速度、振幅和振频为试验因素,以筛分效率和伤薯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参数的优化求解,确定当输送带倾角24°、升运带运行速度1.4 m/s、振幅27 mm、振频5.9 Hz为装置优化参数进行作业时,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薯土分离效率提高5.859%,伤薯率降低3.738%,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马铃薯收获作业的要求。为解决马铃薯机器挖掘与人工捡拾工作效率不匹配的矛盾,设计了马铃薯升运装车液压系统,分析了二级输送装置驱动马达的压力和流量特性,结果表明:二级输送装置液压回路中安装液压单向限流阀,油路中流量与压力趋于稳定,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稳定性,为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输送分离装置 液压系统 压力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重土壤下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改进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9
6
作者 吕金庆 孙贺 +2 位作者 兑瀚 彭曼曼 于佳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155,共10页
针对升运链式马铃薯挖掘机输送分离装置普遍存在的在粘重土壤条件下升运链长度匹配性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宜粘重土壤的升运链输送分离装置。通过对该输送分离装置及薯土混合物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最佳薯土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得... 针对升运链式马铃薯挖掘机输送分离装置普遍存在的在粘重土壤条件下升运链长度匹配性不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宜粘重土壤的升运链输送分离装置。通过对该输送分离装置及薯土混合物的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最佳薯土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得到影响分离性能的升运链长度范围和抖动器等结构参数;以二级升运链长度、机具前进速度和升运链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明薯率、伤薯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升运链长度为3.1 m、机具前进速度为1.2 m/s、升运链线速度为1.5 m/s时,其明薯率为98.1%,伤薯率为1.1%,高于马铃薯挖掘机的收获作业要求。满足粘重土壤条件下马铃薯挖掘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挖掘机 粘重土壤 输送分离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重土壤下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赵胜雪 赵越 +2 位作者 刘权磊 周东麟 潘思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在粘性土壤下进行马铃薯收获机械作业时,受到其影响严重,导致采用升运链式的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常常存在升运链尺寸匹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针对在寒地粘重土壤条件下,设计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构参数... 在粘性土壤下进行马铃薯收获机械作业时,受到其影响严重,导致采用升运链式的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常常存在升运链尺寸匹配不准确等问题,因此针对在寒地粘重土壤条件下,设计马铃薯挖掘机分离输送装置并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试验因素为机车前进速度、二级升运链尺寸以及其线速度,以明薯率作为试验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旋转正交试验为试验设计方案,确定最佳结构参数并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结构参数进行拟合。得到试验优化结果为机车前进速度为1.793 9 m·s^-1、二级升运链尺寸为2.5 m以及其线速度为0.8 m·s^-1,该参数组合下明薯率为99.5%,高于二次正交回归模型优化得到的明薯率98.3%。试验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的函数拟合精度较高,试验结果准确,可以解决农业机械结构设计中相似的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挖掘机 BP神经网络 黏重土壤 输送分离装置 优化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英文) 被引量:36
8
作者 杨然兵 杨红光 +3 位作者 尚书旗 倪志伟 刘志深 郭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存在的分离输送效果差、操控不灵活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通过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前进速度、横向拨送皮带线速... 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存在的分离输送效果差、操控不灵活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式环形分离输送装置。通过对该分离输送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其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前进速度、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和环形轨道圈转速为试验因素,伤薯率和含杂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各试验因素与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伤薯率大小的因素顺序依次为环形轨道圈转速、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和机组前进速度;影响含杂率大小的因素顺序依次为环形轨道圈转速、机组前进速度和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且当机组前进速度为1.1 m/s、横向拨送皮带线速度为1.5 m/s、环形轨道圈转速为7 r/min时,马铃薯收获质量、土薯及杂质分离效果最好,平均伤薯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28%和2.41%。在最优参数条件下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平均伤薯率和含杂率分别为1.46%和2.57%,理论值和试验值相近,符合马铃薯联合收获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优化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分离输送装置 伤薯率 含杂率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分离与输送装置的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新亚 杨宛章 +3 位作者 朱豪杰 赵占军 穆道欢 张吉兵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86,共4页
设计一种甘草分离和输送装置,说明其设计要求和基本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辊筒转速、辊筒直径、分离装置倾角等因素在不同水平参数组合时对甘草与土壤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辊筒转速255r/min,辊筒直径60mm,分离装置倾角15... 设计一种甘草分离和输送装置,说明其设计要求和基本结构,通过试验研究辊筒转速、辊筒直径、分离装置倾角等因素在不同水平参数组合时对甘草与土壤分离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水平组合为辊筒转速255r/min,辊筒直径60mm,分离装置倾角15°。试验表明该装置分离效果良好,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分离输送装置 结构设计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善东 邱田元 +3 位作者 马闯 李学强 王琳琳 刘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1-200,共10页
为解决甜菜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过程中甜菜块根含杂率高、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六行甜菜联合收获机的三级分离输送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确定关键参数。通过对分离输送过程中土壤、甜菜的运动学分析及甜菜在碰... 为解决甜菜联合收获机分离输送过程中甜菜块根含杂率高、损伤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六行甜菜联合收获机的三级分离输送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并确定关键参数。通过对分离输送过程中土壤、甜菜的运动学分析及甜菜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分析,确定了影响甜菜含杂和损伤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拨送板转速、杆条式链筛输送速度和橡胶尾筛倾角为试验因素,以含杂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试验因素与各指标的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出优化参数组合为:拨送板转速100.0 r/min、杆条式链筛输送速度1.4 m/s和橡胶尾筛倾角39.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三级分离输送后甜菜含杂率为3.4%,损伤率为2.6%,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联合收获机 分离输送装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收获机辊组式薯土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杨然兵 田光博 +3 位作者 尚书旗 王炳军 张建 翟宇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针对目前传统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存在伤薯率高、去土率低以及分离装置结构形式单一且调节不便的问题,设计了一款由聚氨酯材料构成的左右螺旋对称式去土辊与可调节式光辊交替排列组合的马铃薯收获机辊组式输送分离装置。通过针对机体... 针对目前传统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存在伤薯率高、去土率低以及分离装置结构形式单一且调节不便的问题,设计了一款由聚氨酯材料构成的左右螺旋对称式去土辊与可调节式光辊交替排列组合的马铃薯收获机辊组式输送分离装置。通过针对机体结构的动力学分析、薯土分离的耦合机理分析和去土过程马铃薯之间碰撞离散分析,确定了影响马铃薯收获机辊组式输送分离装置伤薯率和去土率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试验,以伤薯率和去土率为试验指标,以去土辊和光辊间距和转速、输送分离装置倾斜角为试验因素,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和参数化分析,确定当去土辊与光辊间距为16.5 mm、去土辊转速为100 r/min、光辊转速为100 r/min、分离装置倾斜角为8°时,伤薯率为0.64%,去土率为97.1%。与传统马铃薯收获机分离装置相比,伤薯率下降0.12个百分点,去土率上升2.6个百分点,该装置能更好地满足输送分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 辊组式 输送分离装置 去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膜板式残膜回收机起膜分离输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鑫城 张学军 +3 位作者 史增录 张朝书 白圣贺 黄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2-480,共9页
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械尚存膜杂分离困难、含杂率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脱膜板式残膜回收机起膜分离输送装置,研究分析了起膜分离输送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机具前进速度、一级分离圆盘辊转速、分... 针对现有残膜回收机械尚存膜杂分离困难、含杂率高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脱膜板式残膜回收机起膜分离输送装置,研究分析了起膜分离输送装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机具前进速度、一级分离圆盘辊转速、分离圆盘间距为试验因素,设置试验指标为残膜回收率、含杂率,构建三因素三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得到各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模型,对残膜回收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机具前进速度>一级分离圆盘辊转速>分离圆盘间距;对含杂率的显著性顺序为:分离圆盘间距>机具前进速度>一级分离圆盘辊转速。对结果优化求解,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后,采用机具前进速度4 km/h,一级分离圆盘辊转速为185 r/min,分离圆盘间距85 mm,进行田间试验验证,残膜回收率为86.93%,含杂率为37.28%。该结果与优化预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5%,该装置可解决秋后残膜回收膜杂分离困难、含杂率高等问题,为残膜回收机起膜输送装置结构设计及工作参数优化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膜板式残膜回收机 起膜分离输送装置 一级分离圆盘辊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辊推送式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9
13
作者 杨然兵 杨红光 +3 位作者 尚书旗 许鹏晓 崔功佩 刘立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126,共8页
针对杆条输送链式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存在果土分离效果差、明薯率低、破皮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拨辊推送式马铃薯收获机。对该收获机推送式输送分离装置的作业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输送分离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作业速度... 针对杆条输送链式小型马铃薯收获机存在果土分离效果差、明薯率低、破皮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拨辊推送式马铃薯收获机。对该收获机推送式输送分离装置的作业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输送分离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参数。以机组作业速度、拨辊转速、拨辊组提升高度为试验因素,明薯率、破皮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分析,优化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机组作业速度1.0 m/s,拨辊转速60 r/min,拨辊组提升高度150 mm,明薯率为99.01%,破皮率为1.24%。与普通输送分离装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拨辊推送式马铃薯收获机在提高明薯率方面效果明显,在降低破皮率方面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收获机 输送分离装置 拨辊推送式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