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及输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栋 赵宏斌 +1 位作者 郭效君 贺雪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且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测患者不规则抗体;观察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分布,并分析其与患者输血疗效的关系。结果:56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96例,阳性率为1.71%;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主要涉及的血型系统为Rh、MNSs、Duffy系统,其中Rh血型最为常见,且以抗-E占比最高;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40且≤50岁患者,18-30岁患者占比最低;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血液系统(包括淋巴瘤)、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为主;输血无效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是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以女性为多见,且年龄>60岁占比最高,主要分布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且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与患者输血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型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贾军会 高晓云 +2 位作者 田华 白薇 王新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评价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h表型配合性输注与非配合性输注、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增长量和溶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评价了120例反复输血患者共计67... 目的:分析评价Rh表型配合性输注红细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h表型配合性输注与非配合性输注、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红细胞后患者血红蛋白增长量和溶血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评价了120例反复输血患者共计674次输血效果,Rh表型配合性输注每U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长量优于非配合性输注[(33.397±1.475)g/U vs (29.951±1.304)g/U,P=0.033],而初次非配合性输注与再次非配合性输注后血红蛋白增长量无统计学差异[(28.942±2.083)g/U vs(30.686±1.737)g/U,P=0.589]。输血后溶血相关检测显示,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红细胞洗涤、辐照、效期、再次非配合性输注等因素均有相关性(均P<0.05);再次非配合性输注后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较初次非配合性输注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结论: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Rh表型配合性输注可以减少抗原暴露的概率,增强输血疗效,是保证患者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表型 配合性输注 输血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丁佳栋 王艺媛 张晓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追踪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应对策略,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合适的红细胞,并对输血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查看病历以及检验报告,分析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系由低体温体外循环... 目的:追踪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应对策略,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合适的红细胞,并对输血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查看病历以及检验报告,分析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系由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的IgM性质抗M抗体造成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经过抗溶血治疗,胆红素逐步下降,最终治愈出院。结论:输血科若发现常温有反应而37℃无反应的抗体,应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输血时应当加温输注,以预防输血相关性溶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体温 抗M抗体 IGM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疗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丽娜 刘相富 李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 目的: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分析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A患者,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根据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及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对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60例AIHA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阳性,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均为阳性,其中单独Ig 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 33%),单独Ig G类温自身抗体49例(81. 67%),温冷双自身抗体3例(5. 00%),不规则体鉴定试验证实存在同种抗体17例(28. 33%)。60例AIHA患者中,34例接受了不相容红细胞输注共108次,输注次数的总有效率为57. 4%(62/108),总部分有效率为14. 81%(16/108),总无效率为27. 78%(30/108)。81次输注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8. 02%(47/81),部分有效率为12. 35%(10/81),无效率为29. 63%(24/81);27次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中的有效率为55. 56%(15/27),部分有效率为22. 22%(6/27),无效率为22. 22%(6/27),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抗体类型输注疗效比较显示,输注Ig M类冷自身抗体的有效率为41. 67%(5/12),部分有效率33. 33%(4/12),无效率25. 00%(3/12);输注Ig G类温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58. 06%(54/93),部分有效率12. 90%(12/93),无效率29. 04%(27/93),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温冷双自身抗体组的有效率为100%(3/3)。治疗过程中无患者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和O型洗涤红细胞输注应用于AIHA患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可避免O型洗涤红细胞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血清学 输血疗效 输血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约用血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河 陈立兵 +2 位作者 毛岸荣 朱浩 吴晓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8-748,共1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抑肽酶 输血疗效 手术方式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
6
作者 梁文景 王越洪 +1 位作者 黄耀熊 王迪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7-219,222,共4页
目的: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对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保存液,对保存4、7、14、21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密度(胞龄)... 目的: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观察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对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CPDA)保存液,对保存4、7、14、21 d的悬浮红细胞进行密度(胞龄)分离并对各种胞龄的细胞计数。结果:保存4、7和14 d的悬浮红细胞在Percoll法下可以分成4种胞龄的红细胞,红细胞数目中龄1(M1)>中龄2(M2)>青龄(Y)>老龄(O)。保存21 d的红细胞只能分成3层,没有青龄红细胞。结论:悬浮红细胞在保存14 d后其青龄的红细胞逐渐减少,剩下中、老龄的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密度梯度分离法 细胞老化 血液保存 输血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