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管理在提高自体输血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活强 蔡葵 +3 位作者 邓志柔 章成国 赵伟成 曾勇 《现代医院》 2019年第3期336-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提高医院自体输血率的管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运用PDCA管理工具管理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工作。结果医院的自体输血率从第一季度改善前的16. 0%提高到了36. 0%,提升了20. 0%。结论 PDCA管理...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提高医院自体输血率的管理效果。方法从2017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运用PDCA管理工具管理医院自体输血管理工作。结果医院的自体输血率从第一季度改善前的16. 0%提高到了36. 0%,提升了20. 0%。结论 PDCA管理工具科学有效,应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能有效提高自体输血率并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自体输血率 持续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上消化道出血输血率及输血量的比较
2
作者 黄坤明 石磊 刘长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输血 输血率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同类型 输注红细胞悬液 急危重症 消化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率的管理模式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江萍 殷磊 +6 位作者 谢跃文 成曦子 王晓玲 廖国林 周赤忠 陈令斌 许秋平 《现代医院》 2021年第5期698-700,703,共4页
目的构建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率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从该院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查找自体输血推广的难点和障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形成自体输血管理的有效模式。结果2017年该院自体输血率为14.73%,项目启动后,... 目的构建提高临床自体输血率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从该院患者、医务人员和医院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查找自体输血推广的难点和障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形成自体输血管理的有效模式。结果2017年该院自体输血率为14.73%,项目启动后,自体输血率为35.45%(2018年)及40.55%(2019年),明显高于2017年(P<0.05)。其中,2019年神经外科与脊柱外科自体输血率分别达到67.4%、61.2%。结论通过构建有效的自体输血管理模式,可推进临床自体输血应用,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缓解临床用血紧张;提升医患认同感,推动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水平与输血病历质量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输血 输血管理 自体输血率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时机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的影响
4
作者 唐祝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7期84-84,86,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时机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初行TK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TXA)和对照组(于缝合切口前静脉注射TXA),各74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时机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术后引流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初行TKA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注射TXA)和对照组(于缝合切口前静脉注射TXA),各74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平均血红蛋白减少量及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术中静脉注射相比,在人工KTA术前30 min静脉注射TXA药效发挥更为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及引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引流量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宏文:“无输血”手术模式将让更多患者获得救助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学 胡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1-3,共3页
2014年6月14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献血日"。这天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在京宣布成立"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据记者了解,阜外医院这一举措,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用血、节省社会公共资源,为病... 2014年6月14日是第十一个"世界献血日"。这天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在京宣布成立"无输血心脏外科中心"。据记者了解,阜外医院这一举措,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用血、节省社会公共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服务,也是国内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血的又一创新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外医院 输血 手术模式 医疗质量 国内医疗机构 社会公共资源 心脏外科 心脏手术 心血管手术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卫红 黄允香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210-211,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我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25%。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 目的通过临床用血分析,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4-2007年本院成分输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几年来我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25%。结论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率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式自身输血在中等量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游江成 柯惠平 赵志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在中等量出血的手术中对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开展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前后两年中206例中等出血量(出血量在500~1500mL)手术患者,按照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开展前后分...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在中等量出血的手术中对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开展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前后两年中206例中等出血量(出血量在500~1500mL)手术患者,按照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开展前后分组,以其中2016年94例应用异体输血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112例应用回收式自身输血手术患者为实验组,观察他们手术前后(24小时内)的Hb和Hct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的异体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Hb和Hct数据比较P> 0.05,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异体输血率为59.57%,平均输血量为2.24U,对照组异体输血率为16.07%,平均输血量为0.44U,实验组异体输血率和平均输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对于中等出血量的手术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输血或回收式自身输血都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能有效减少异体输血,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式自身输血 中等出血量的手术 异体输血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种输血方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输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燕 余义火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2期6-7,共2页
目的 :对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和开放性输血方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珙县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组(n=... 目的 :对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和开放性输血方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珙县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限制性组(n=75)和开放性组(n=75)。在这两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监测其Hb的水平,为限制性组中Hb水平过低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进行输血,为开放性组中Hb水平过低的患者采用开放性输血方案进行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输血量、输血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限制性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输血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1±0.37)U、5.33%、57.33%、(78.23±8.27)min、(10.87±1.42)d、4.00%。开放性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输血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手术的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1±0.43)U、20.00%、52.00%、(77.56±8.14)min、(11.63±1.47)d、14.67%。限制性组患者的输血量、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放性输血方案相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输血的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输血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启云 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9-373,共5页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骨科功能重建手术中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速增加趋势[1]。然而,TKA术后大量的出血和较高的输血率是医生和患者面临的棘手问题。单侧TKA的输血率在4%~46%,双侧TKA术...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骨科功能重建手术中最为成功的手术之一,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迅速增加趋势[1]。然而,TKA术后大量的出血和较高的输血率是医生和患者面临的棘手问题。单侧TKA的输血率在4%~46%,双侧TKA术后输血概率可达31%~72%,膝关节翻修手术几乎都需要输1~2 U悬浮红细胞[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血液管理 悬浮红细胞 TKA 输血率 功能重建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04年成分血和全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明刚 陈勇 陈群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128-129,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总量及成分血用量的回顾性分析,指导科学、安全、合理和节约用血,并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五年间我院成分输血率及主要的临床用血科室使用成分血的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年间总用血量和全血用量... 目的通过对临床用血总量及成分血用量的回顾性分析,指导科学、安全、合理和节约用血,并推广成分输血。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五年间我院成分输血率及主要的临床用血科室使用成分血的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五年间总用血量和全血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成分输血率有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47.81%上升到2004的98.58%,成分血中的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最为显著,血浆用量增加也较为明显,而WBC、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使用量各年度变化不一。2003年前外科系统全血用量明显高于内科系统(P<0.05),但成分输血率二者无差异(P>0.05);2004年外科系统和内科系统全血用量、成分输血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医院及血库工作人员通过加强成分输血知识的宣传和输血适应征的控制,提高了血液在临床上使用的技术,使临床成分输血率不断上升,也大大降低了全血的使用量,达到了一血多用、科学、安全和节约用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两种方案干预效果比较
11
作者 武豪杰 王晓 张明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方案干预初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 70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取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取利伐沙班行抗凝治疗,记录两组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结... 目的观察两种方案干预初次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效果。方法 70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取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取利伐沙班行抗凝治疗,记录两组隐性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隐性失血量为(510.26±49.68)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1.36±51.0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取利伐沙班用药,可减少隐性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输血率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序贯抗凝药对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寇博 刘保和 +1 位作者 龚乐 陈海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35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序贯应用抗凝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氨甲环酸,对照组不采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序贯应用抗凝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方法:收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氨甲环酸,对照组不采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后显性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现血栓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局部治疗,序贯应用抗凝药物,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输血量明显减少,输血率降低,减少了患者发生输血风险及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为国家节省输血相关的医疗资源与费用,利国利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不同应用方式对TKA术后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小钢 章建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滴注和关节腔局部灌注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g-8月行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8例,分为3组,A组术前10min使用TXA15mg/kg静脉滴注;B组在关...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滴注和关节腔局部灌注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g-8月行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8例,分为3组,A组术前10min使用TXA15mg/kg静脉滴注;B组在关闭切口后将TXA2g注入关节腔;C组未注射TXA。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输血量,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性红细胞丢失量、总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均低于C组,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输血率和输血量,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2种TXA应用方式均可减少术后引流、显性红细胞丢失和总失血量.降低输血率、输血量,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 失血量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用血质量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红 徐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137-139,209,共4页
目的研究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作用研究。方法某三甲医院于2017年1月起开始加强用血质量管理,比较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后1年内的临床用血相关数据,分析住院患者总输血率、血浆输注率、红细胞输注率,随机抽取加强用... 目的研究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相关作用研究。方法某三甲医院于2017年1月起开始加强用血质量管理,比较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后1年内的临床用血相关数据,分析住院患者总输血率、血浆输注率、红细胞输注率,随机抽取加强用血管理前后输血病历和输血申请单,对比缺陷病历率和缺陷输血单率。结果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住院患者增加3110例,增长率(5.65%),而总输血量减少2476U,减少率(9.51%);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的住院患者总输血率(4.59%)、血浆输注率(12.98%)、红细胞输注率(28.39%)均明显低于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前的6.95%、13.57%、33.17%(P <0.05);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后的缺陷病历率(32.34%)和缺陷输血单率(2.53%)明显高于加强管理前的53.45%和3.38%(P <0.05)。结论加强用血质量管理可有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具有积极的应用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 用血质量管理 临床合理用血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疗效及安全性
15
作者 刘冠磊 李毅 许建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2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六病区行全膝关节表面成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后静脉使用2次氨甲环酸组(A组,分别于术毕关口时及术后3 h)及术后静脉使用1次氨甲环酸组(B组,术毕关口时),每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输血率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较B组小,输血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14例DVT,B组为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2次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且不会提高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成形术 氨甲环酸 术后出血 输血率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建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 目的 :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组患儿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封堵组患儿应用经胸微创封堵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 :微创封堵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96.3%(26/27),常规手术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100.0%(27/27)。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手术组患儿相比,微创封堵组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很好,能够降低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 临床效果 封堵成功 术中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分析
17
作者 段芳赛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9期717-719,共3页
目的:总结近5年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为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用血情况和科室用血结果及成分输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院血液制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成分输血率在99.1%左右,科室用血量比较,以普外科用血最... 目的:总结近5年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为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用血情况和科室用血结果及成分输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院血液制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成分输血率在99.1%左右,科室用血量比较,以普外科用血最多。输血指证符合率为93.5%,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1%。结论:临床用血情况已逐步走向正规化,但仍需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成分输血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