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换输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张咏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1期88-88,90,共2页
目的:探究交换输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对所有患儿均采取交换输血术进行临床治疗,分为A组(ABO溶血病)、B组(Rh溶血病)、C组(脓毒症)及D组(其他),各16例。结果:术前A组、B组的IgG... 目的:探究交换输血术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对所有患儿均采取交换输血术进行临床治疗,分为A组(ABO溶血病)、B组(Rh溶血病)、C组(脓毒症)及D组(其他),各16例。结果:术前A组、B组的IgG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及D组(P<0.05)。术后A组、B组的IgG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除C组外,其余3组的IgA、IgM水平较之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交换输血可降低ABO以及Rh溶血病患儿的IgG水平,提高IgA、IgM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输血术 高胆红素血症 患儿 血清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冬霞 王健楠 +2 位作者 白晓龙 段穷 关铁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探索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4月期间于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及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异体输血治疗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储存式... 目的探索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5年04月期间于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及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异体输血治疗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组围术期接受异体输血,对比并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CD4/CD8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围术期异体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异体输血 胃癌根治 预后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围术期输血现状及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涛 高劲松 +3 位作者 沈铿 潘凌亚 向阳 朱兰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妇科围术期输血的现状及特点,总结合理用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妇科手术的病例,统计其中围术期输血病例,分析不同疾病、不同手术方式的输血情况及特点。2013年同期妇科手术和输血病例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妇科围术期输血的现状及特点,总结合理用血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妇科手术的病例,统计其中围术期输血病例,分析不同疾病、不同手术方式的输血情况及特点。2013年同期妇科手术和输血病例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月至10月妇科手术总量6203例,其中围术期异体输血286例,自体输血80例,妇科手术异体输血率4.6%,手术总量较2013年同期增加10.5%,而输血率降低27.0%(P=0.001)。恶性肿瘤手术具有较高的输血率,其中输血率最高的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输血率达45.3%,输血病例的平均输血量达6.7 U。腹腔镜手术的输血率普遍低于开腹手术。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输血率为6.2%,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则达到10.9%。自体输血主要用于宫外孕/黄体破裂内出血、子宫肌瘤/肌腺瘤剔除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其自体输血率分别为17.0%、5.2%和2.8%,平均输血量分别为749、429和397 ml。结论 2014年较2013年同期妇科手术总量增加,但输血率下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积极开展微创手术,合理进行自体输血,是妇科围术期合理用血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输血 中自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出血患者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晗歌 张志永 +1 位作者 黄宇光 虞雪融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且预计出血量〈20%血容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回输组输注回收自体血,对照组给予等量胶体液。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随访并比较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体温、不适主诉、切口愈合、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共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输组和对照组各19例。回输组术后0.5 h和术后1 d的Hb均高于术中水平[分别为(116.5±10.7)、(115.4±12.3)、(106.6±12.6)g/L;P=0.001,P=0.004],而对照组术后Hb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0.5 h乳酸高于术前[(2.5±1.0)mmol/L比(1.3±0.6)mmol/L,P=0.016],而回输组术后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健康成人患者少量出血手术中使用IAT,对术后早期组织氧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术后恢复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输血指征 组织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卢伟东 赵亮 +3 位作者 张加强 李慧蕴 孙志国 苌恩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对照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红细...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疗效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对照组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感染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炎性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总优良率为87.1%,对照组为64.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感染,对照组总感染率为12.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3 d及第7 d观察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干扰素-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后第3 d及第7 d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及肿瘤红细胞花环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可以促进脑动脉瘤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降低免疫反应及炎性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中回收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疗效 感染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和自体输血系统对围手术期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凯 陈锦鸿 +2 位作者 李智 吴文涛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和自体输血系统对手术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重度骨性膝关节炎或膝关节骨坏死并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使用72枚不透...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和自体输血系统对手术失血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断为重度骨性膝关节炎或膝关节骨坏死并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使用72枚不透光的信封将患者随机分配为A、B两组。术中由医生拆开信封,A组TKA术中使用350 mmHg动脉气压止血带,B组术中使用自体输血系统。所有手术均由4名外科医生进行。两组均记录了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水平,通过Gross法计算术后第1天及第3天总失血量,同时记录术后切口引流量和神经麻痹、切口皮下血肿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第1天、第3天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多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围手术期无法避免大量失血,术中使用自体输血系统相较于使用止血带会减少术后第1天及第3天总失血量,因此,建议在TKA中使用自体输血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气压止血带 中自体输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贫血对术中输血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帅 王丽丽 +3 位作者 任洁 郭晓燕 康丽霞 张晨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7期5010-5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贫血对术中输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4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贫血组(42例)和非贫血组(62例),分析术前贫血对两组患者术中输血及预后的影响,通过多因...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贫血对术中输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04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贫血组(42例)和非贫血组(62例),分析术前贫血对两组患者术中输血及预后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贫血是否为术中输血和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贫血组术中输血风险高于非贫血组(OR=4.056,P<0.05);贫血组术中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的输注量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术后住院死亡风险高于非贫血组(OR=5.74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贫血是术中输血和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术中输血和术后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每增加1 g·L^(-1),术中输血风险降低3.5%,术后住院死亡风险降低3.2%。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贫血能增加术中输血风险和输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死亡风险,做好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贫血管理,以最佳方法优化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术中输血风险和术后住院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贫血 主动脉夹层 输血 预后 前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中准确量化密闭式输血法的应用
8
作者 郭芳 许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3,共1页
关键词 密闭式输血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量化 血液制品 输血 常用方法 体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就孟 张颖 +2 位作者 曾灏 韦赐秋 黄圣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4期100-103,116,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通... 目的研究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联合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输血指导,联合组则采用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进行输血指导。分别比较两组在围术期血液成分输注量情况,输注1、24 h时的校正指数(CCI),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出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在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输注1 h比较,两组输注24 h的CCI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输注1、24 h的CC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时H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协同血栓弹力图检测应用于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指导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各成分血输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 输血 血小板抗体 血栓弹力图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钱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6期650-650,共1页
关键词 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凝血因子 异体血 功能影响 凝血功能 洗涤红细胞 血浆蛋白 凝血指标 异体输血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术中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监测临床研究
11
作者 夏海娜 吕柯 +2 位作者 张新科 贾巧丽 高竹筠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75-78,82,共5页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监测对降低普外术中大量输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大量输血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少量输血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于输血前后,监测并比较两组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监测对降低普外术中大量输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大量输血的37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少量输血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于输血前后,监测并比较两组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对照组为8.1%,研究组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输血其他阶段比较,输血后1h、术毕研究组血清K+、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升高,血清C a2+、血清N a+、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除Na+、K+含量外其余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输血各阶段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术中大量输血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电解质监测,有助于发现异常,早期处理,以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的应用观察
12
作者 王素芳 牛亚楠 李艳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803-1804,1779,共3页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 目的:观察肝癌根治术患者异体输血中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3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琥珀酸亚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ct、HgB均明显上升,其中研究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血常规指标,降低肝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异体输血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肝癌根治 异体输血 输血 血常规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肝切除术输血需要量的预测因素
13
作者 李培坤 耿小平 刘付宝 《肝胆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肝切除 输血 预测因素 需要量 围手 输血制度 病例资料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对肿瘤患者临床检验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周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肿瘤患者术中给予红细胞(RBC)大量输注对预后及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5月为期限,受试者为100例术中RBC输注>10 U的肿瘤手术病例,按不同RBC输注量分组,其中10~15 U设为甲组(60例),>15~25 U... 目的:探究临床肿瘤患者术中给予红细胞(RBC)大量输注对预后及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3年5月为期限,受试者为100例术中RBC输注>10 U的肿瘤手术病例,按不同RBC输注量分组,其中10~15 U设为甲组(60例),>15~25 U设为乙组(20例),>25 U设为丙组(20例)。比较三组病例输血前后肝功能、电解质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短期预后。结果:三组输血后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输血前(P<0.05);且丙组AST、ALT水平高于甲、乙组(P<0.05)。三组输血后钙离子(Ca^(2+))、钾离子(K^(+))低于输血前,氯离子(Cl^(-))、钠离子(Na^(+))高于输血前,镁离子(Mg^(+))除甲组外均低于输血前(P<0.05)。三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输血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高于输血前,血小板计数(PLT)低于输血前(P<0.05)。三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对比均显示:丙组>乙组>甲组(P<0.05)。结论:临床肿瘤患者术中采取RBC大量输注可造成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且术后可导致凝血及肝功能异常,输注RBC的量越大,则临床指标异常程度越高,这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还会影响其短期预后,因此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中大量输血 红细胞 预后 检验指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自血回输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15
作者 冯晴 徐健 +1 位作者 宋翔宇 江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1期1172-1172,共1页
关键词 肝移植患者 自血回输 输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感染 医院之过?
16
作者 徐青松 《中国医院院长》 2009年第10期68-69,共2页
我是一家医院医务处的负责人。2006年12月的一天,一患者因被一辆轿车撞伤后送我院诊治,期间进行了手术,术中输血1200ml。术后半年,患者因身体不适去医院身体检查,被诊断患上了丙肝。
关键词 医院 输血感染 输血 身体检查 身体不适 医务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贫血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朝成 刘晨晨 +3 位作者 肖立康 樊航 肖贺方 郑稼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0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术前贫血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8例,其中存在术前贫血(女性Hb<120 g/L,男性Hb<130 g/L)者4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2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术前贫血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8例,其中存在术前贫血(女性Hb<120 g/L,男性Hb<130 g/L)者46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2例(对照组),入院后两组均行THA。于术前、术后第24小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两组急性期疼痛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髋关节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抽取两组外周血检测Hb,观察并记录两组围术期输血情况及恶心呕吐、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3天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Hb含量低,对照组观察组围术期输血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P均<0.05)。结论存在术前贫血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治疗后早期髋关节早期功能恢复不佳,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贫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丽 吴成富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后中心静脉压(CVP)与胸内压(I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胸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输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于开胸及关胸前、后分别测定CVP和IP,并分析CVP与I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开胸后,患...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后中心静脉压(CVP)与胸内压(I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胸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输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于开胸及关胸前、后分别测定CVP和IP,并分析CVP与I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开胸后,患者CVP平均上升(4.75±1.74)cmH2O(P<0.01),关胸并恢复胸腔负压后CVP平均下降(4.65±1.48)cmH2O(P<0.01);开胸后CVP上升值与IP变化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剖胸后CVP应维持较高水平,否则表明患者血容量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胸内压 患者 CVP 相互关系 输血 方法选择 胸腔负压 开胸后 IP 相关性 正相关 高水平 血容量 胸前 上升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2期62-6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 目的 :探讨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4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54例患儿分成微创封堵组(n=27)和常规手术组(n=27)。为常规手术组患儿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为微创封堵组患儿应用经胸微创封堵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 :微创封堵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96.3%(26/27),常规手术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为100.0%(27/27)。两组患儿的封堵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手术组患儿相比,微创封堵组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很好,能够降低患儿的术中输血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微创封堵 房间隔缺损 临床效果 封堵成功率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应用硝酸银止血
20
作者 周水生 蔡荣星 +2 位作者 夏合金 高建平 陈忠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59-59,共1页
我院自1983~1986年,在41例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前列腺窝的止血方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年龄53~79岁,平均64.8岁。伴有高血压11例,肺气肿5例,膀胱结石4例。病程3个月至11年,其中8例因尿潴留急诊入院。
关键词 膀胱结石 硝酸银溶液 前列腺窝 止血方法 输尿管口 时间 输血 内渗 等渗盐水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