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结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靖 袁亦铭 +5 位作者 张志超 高冰 宋卫东 辛钟成 郭应禄 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2-564,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的可能术中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共对7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患者平均年龄31(23~48)岁,平均梗阻时间50.9(2~180)月。... 目的:分析影响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后复通率的可能术中因素。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共对73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患者平均年龄31(23~48)岁,平均梗阻时间50.9(2~180)月。术后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分别对吻合数量、吻合部位和附睾液3个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双侧吻合53例,单侧吻合20例;头部吻合19例,体部吻合46例,尾部吻合8例;附睾液中找到活动精子伴附睾液持续流出55例,不动精子伴附睾液量少18例。术后3个月开始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1×104个/mL证实为精道复通。结果:20例患者失访,有53例患者成功随访,患者平均随访13.8(4~22)个月,其中38例患者术后精液中出现精子,总体复通率为71.7%(38/53)。精子密度为(1~48)×106个/mL,活力0%~65%(a+b级)。双侧和单侧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80.5%和41.7%;头部、体部和尾部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38.5%、78.8%和100%;附睾液中活动精子和不动精子的复通率分别为83.7%和40%。17例患者配偶自然怀孕,自然怀孕率33.3%(17/53)。结论:除了显微吻合技术外,双侧吻合、体尾部吻合和流动的附睾液中找到活动精子均可以明显提高复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 被引量:16
2
作者 洪锴 赵连明 +7 位作者 唐文豪 毛加明 刘德风 叶剑飞 刘余庆 姜辉 乔杰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通过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9例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6例一侧由于疝手术损伤造成输精管缺损无法吻合,另一侧输精管近端通畅... 目的探讨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12月通过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9例复杂性梗阻性无精子症。6例一侧由于疝手术损伤造成输精管缺损无法吻合,另一侧输精管近端通畅但附睾梗阻;3例一侧输精管进腹腔段梗阻,无法吻合,另一侧附睾梗阻,均进行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将一侧近端输精管通过阴囊中隔穿至另一侧阴囊,与另一侧远端输精管进行双层显微吻合。结果 9例均复通成功,复通率100%。1例在术后5个月再次梗阻。9例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3个月,5例配偶自然受孕,术后均无不适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输精管交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输精管梗阻安全、有效,使既往只能通过睾丸穿刺进行辅助生殖的患者有自然生育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梗阻性无精子症 显微外科 交叉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与吻合术后对兔睾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忠山 李杨 +3 位作者 赵雪俭 赵丹 林桦 刘复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家兔31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和输精管吻合组,后者于结扎后12个月时行吻合术,吻合后3个月与雌兔配对交配,继续观察2个月,根据雌兔孕否再将吻合兔分为吻合育组(VaF)和吻合不育组(VaI)。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水平在C,VaF,Va... 家兔31只,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和输精管吻合组,后者于结扎后12个月时行吻合术,吻合后3个月与雌兔配对交配,继续观察2个月,根据雌兔孕否再将吻合兔分为吻合育组(VaF)和吻合不育组(VaI)。结果表明,血清睾酮水平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7.1±4.2,11.3±4.7,4.3±2.3和4.9±2.7nmol/L((?)±SD,下同),VaF,VaI和V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差(P>0.05),而VaF和VaI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浓度在C、VaF,VaH和V组分别是61.1±17.8,66.2±38.2,44.5±26.8和68.9±22.5fmol/mg.DNA,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睾丸组织cAMP含量在C,VaF,VaI和V组分别是440.0±94.0,324.0±13.0,277.0±48.0和254.0±135.0pmol/g组织,VaF,VaI和V组显著低于C组(P<0.05);而睾丸胞液雄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分别是27.4±10.5,64.8±18.5,52.8±23.5和44.7±14.7fmol/mg·pro.,VaF,VaI和V组显著高于C组(P<0.05),睾丸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分别是78.0±28.7,62.2±10.3,43.7±9.8和32.6±10.0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C和VaF组(P<0.01),而Mg^(2+)-ATPase活性分别是57.2±27.0,53.6±16.2,30.9±10.9和23.1±9.1μmol Pi/mg.hr,VaI和V组显著低于VaF和C组(P<0.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 吻合 睾丸 结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术对兔睾丸细胞核雄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忠山 赵雪俭 +5 位作者 林桦 赵丹 李杨 王青云 刘铮 张富喜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31只雄性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结扎12个月后吻合生育组(VaF)和不育组(VaI)。结果是:C、V、VaF和VaI组的Kd值分别是3.11±0.55,3.87±0.70,3.54±1.13和1.69±0.32nmol/L,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 31只雄性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C),输精管结扎组(V),结扎12个月后吻合生育组(VaF)和不育组(VaI)。结果是:C、V、VaF和VaI组的Kd值分别是3.11±0.55,3.87±0.70,3.54±1.13和1.69±0.32nmol/L,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max分别是90.59±7.46,130.48±19.16,83.24±4.34和49.98±4.37fmol/mg DNA,VaI组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1);经单点分析获各组的睾酮受体浓度分别是64.08±6.31,68.87±9.30,66.22±8.22和44.45±10.15fmol/mg DNA,VaI组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雄激素受体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架二层法输精管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症43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华 李新元 +6 位作者 王瑞 张卫星 迟凯凯 张天标 李锐 杨帆 高长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4-566,共3页
输精管吻合术是患者输精管离断或梗阻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措施。手术人群以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患者居多,此外疝气术后、外伤和隐睾的患者也呈增多趋势。具体的术式包括直视下支架吻合法、直视下无支架吻合法、显微三层吻合法和显微全层... 输精管吻合术是患者输精管离断或梗阻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措施。手术人群以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患者居多,此外疝气术后、外伤和隐睾的患者也呈增多趋势。具体的术式包括直视下支架吻合法、直视下无支架吻合法、显微三层吻合法和显微全层吻合法等。输精管再通率是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支架二层法 输精管吻合 梗阻性无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外膜肠线支架减张输精管吻合术动物实验研究
6
作者 陈在贤 谯体义 +2 位作者 唐伟 唐时森 程德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文报告经动物实验研究的一种在肉眼下仅缝合输精管外膜及用肠线作支架并减张的输精管吻合新方法(即Ⅰ法),与外膜肌层法(即Ⅱ法),全层不锈钢支架法(即Ⅲ法)及单纯全层法(即Ⅳ法)等对照进行研究.每法15只狗,四法共60只狗的动物实验结果... 本文报告经动物实验研究的一种在肉眼下仅缝合输精管外膜及用肠线作支架并减张的输精管吻合新方法(即Ⅰ法),与外膜肌层法(即Ⅱ法),全层不锈钢支架法(即Ⅲ法)及单纯全层法(即Ⅳ法)等对照进行研究.每法15只狗,四法共60只狗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其输精管吻合口的通畅率,Ⅰ、Ⅱ、Ⅲ和Ⅳ法分别是63.3%、66.7%、23.3%和10%.本法和其他肉眼下的输精管吻合术比较,具有吻合口组织损伤轻,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满意的特点,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较好的肉眼下的输精管吻合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术 动物实验 减张 肠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术后不育原因的实验研究精子密度与睾丸功能
7
作者 赵雪俭 李杨 +7 位作者 徐琳 王忠山 赵丹 刘复兴 林桦 吴明章 张富平 杨建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33,共5页
14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侧输精管结扎12月后,以显微外科技术行双侧输精管吻合术,3月后与雌兔配对交配,观察2个月,根据妊娠与否分为输精管吻合育组(VFG)和输精管吻合不育组(VIG),各7只。另设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作为对照。... 14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侧输精管结扎12月后,以显微外科技术行双侧输精管吻合术,3月后与雌兔配对交配,观察2个月,根据妊娠与否分为输精管吻合育组(VFG)和输精管吻合不育组(VIG),各7只。另设输精管结扎组(VG)和假手术组(SOG)作为对照。结果表明,(1)VFG的精子密度与SOG比较虽为低值(P<0.01),但显著地高于VIG(P<0.01)。(2)精子密度与睾丸ACE活力、Na^+,K^+-ATPasc活力、Mg^(++)-ATPasc活力、睾丸cAMP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3)精子密度、cAMP含量与ABP呈明显的负相关。(4)VFG血清睾酮含量与VI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VFG、VIG中血清睾酮水平与精子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0、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切除术 不育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与吻合术后前列腺胞核雄激素受体的变化
8
作者 李杨 王忠山 +2 位作者 赵雪俭 赵丹 息金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日本大耳白雄兔28只,其中7只做为假手术对照组(SOG),7只做为输精管结扎组(VG),14只为输精管吻合组(VAG)。16个月后,检测前列腺胞核雄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是SOG、VG、VAG胞核雄激素受体的Kd值分别为4.81nmol/L,9.36nmol/L,5.67nmol/L;... 日本大耳白雄兔28只,其中7只做为假手术对照组(SOG),7只做为输精管结扎组(VG),14只为输精管吻合组(VAG)。16个月后,检测前列腺胞核雄激素受体的变化。结果是SOG、VG、VAG胞核雄激素受体的Kd值分别为4.81nmol/L,9.36nmol/L,5.67nmol/L;最大结合容量(fmol/mg DNA)为203.66,440.89,232.11,VG胞核雄激素受体Kd值及最大结合容量虽有升高,但VAG与SOG则呈一致的变化。单点分析三组的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输精管结扎及吻合对前列腺胞核雄激素受体的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 结扎术 吻合术 雄激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症44例分析
9
作者 王明松 孙中义 +6 位作者 张勇 周波 罗勇 李珂 张克勤 靳风烁 李彦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481-2484,共4页
目的分析附睾梗阻所致无精症患者行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后的复通率和自然怀孕率以及吻合部位对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4例附睾梗阻所致无精症患者行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发现... 目的分析附睾梗阻所致无精症患者行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后的复通率和自然怀孕率以及吻合部位对复通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4例附睾梗阻所致无精症患者行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发现和吻合部位的不同等情况,随访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的复通率和自然怀孕率。结果44例患者年龄20-58(34.7±8.3)岁。包括双侧吻合39例,单侧吻合5例;行附睾尾部吻合25例,附睾体部吻合8例,附睾头部吻合11例。平均随访时间9.57(3-24)个月,总体复通率为70.5%(31/44),自然怀孕率为22.7%(10/44)。精子密度0-42×10^6/m L[(13.97±13.07)×10^6/m L],精子活力0-57%(A+B级)。双侧吻合、单侧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76.9%、20.0%,自然怀孕率分别为28.2%、0。附睾尾部、附睾体部、附睾头部吻合的复通率分别为80.0%、75.0%、45.5%。结论输精管附睾显微吻合术是治疗附睾梗阻所致无精症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条件进行双侧吻合、近附睾尾部吻合可获得更高的总体复通率和自然怀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症 输精管附睾吻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术后睾丸Na^+,K^+-ATPase、Mg^+-ATPase活力变化及与精子密度的关系
10
作者 赵丹 赵雪俭 +6 位作者 李杨 王忠山 刘复兴 息金波 王青云 张富喜 刘铮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24-226,共3页
32只雄兔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9只,假手术组(SOG)9只作为对照。输精管吻合组(VAG)14只,于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第12个月吻合双侧输精管,术后第5个月检测结果表明:①VAG Na^+,K^+-ATPase活力为53.42±14.03μmolpi/mg.h,虽明显低于... 32只雄兔随机分为输精管结扎组(VG)9只,假手术组(SOG)9只作为对照。输精管吻合组(VAG)14只,于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后第12个月吻合双侧输精管,术后第5个月检测结果表明:①VAG Na^+,K^+-ATPase活力为53.42±14.03μmolpi/mg.h,虽明显低于SOG但却显著地高于VG;②VAG的Mg^(2+)-ATPase活力与SOG比较无差异;③睾丸Na^+,K^+-AT-Pase、Mg^(2+)-ATPase活力和睾丸重量与精子密度均呈密切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精子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艳文 李瑜 +2 位作者 刘晓燕 袁珊燕 周彩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36-37,共2页
目的总结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围术期内施行心理护理、隐私保护、阴囊及切口护理等。结果 51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第4天发生阴囊... 目的总结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51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围术期内施行心理护理、隐私保护、阴囊及切口护理等。结果 51例手术成功。1例术后第4天发生阴囊血肿,行血肿清除术治愈。无压疮、切口感染、严重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39例随访12个月,24例输精管复通,其中15例配偶自然怀孕。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的阴囊及切口护理是保障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症 显微镜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针头术中支架法输精管吻合术58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忠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07-1107,共1页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术 注射针头 术中 并发症 男性绝育术 再通 术后 施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治疗梗阻性无精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显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166-2167,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附睾梗阻引发的无精症病人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术后的自然怀孕率、复通率及吻合部位对复通率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方法:回顾和分析收治的输精管附睾梗阻而引发的无精症患者50例,依据患者在手术中所出现的和吻合的部位不等... 目的分析和探讨附睾梗阻引发的无精症病人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术后的自然怀孕率、复通率及吻合部位对复通率所产生的影响。实验方法:回顾和分析收治的输精管附睾梗阻而引发的无精症患者50例,依据患者在手术中所出现的和吻合的部位不等同的状况,并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日然怀孕率和复通率。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2—57.5岁,平均(35.4±7.9)岁;双侧吻合患者41例,单侧吻合9例;附睾尾部的患者27例,附睾体部9例,附睾头部14例;总的复通概率为70.096(35/50),自然怀孕几率为26.0%(13/50);双侧吻合的复通率为78.05%,单侧为33.33%;侧附睾尾部的复通率为81.5%,附睾体部为66.67%,附睾头部的复通率为50.0%。结论分析:在显微镜条件下,进行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是治疗疗梗阻性无精症的主要方法,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梗阻性无精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输精管吻合术后效果因素的研究
14
作者 陈在贤 刘朝东 +1 位作者 肖明朝 蒲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4-336,共3页
为探讨影响输精管吻合术后效果的因素。作者从1980年3月到1994年12月,采用四种输精管吻合法作了输精管结扎术后的88例输精管吻合。通过对随访到的81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输精管吻合术后的效果与手术方法、年龄、吻合... 为探讨影响输精管吻合术后效果的因素。作者从1980年3月到1994年12月,采用四种输精管吻合法作了输精管结扎术后的88例输精管吻合。通过对随访到的81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输精管吻合术后的效果与手术方法、年龄、吻合次数、吻合口通畅性及精道梗阻时间等因未有关,与近睾端管内液中有无精子及输精管闭合结节中有无精子肉芽肿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术 术后效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不育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莹 张湧波 +2 位作者 吴丹红 林炎鸿 兰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3-774,共12页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 目的:检测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the vas deferens,CBAVD)患者中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和CBAVD易感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它们与CBA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3例诊断为孤立发生的CBAVD患者的致病基因CFTR及易感基因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β亚单位(sodium channel epithelial 1 subunit beta,SCNN1B)和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CA12)和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olute carrier family 9 member A3,SLC9A3)行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针对CFTR基因多态性位点、内含子及侧翼序列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后用Sanger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BAVD易感基因新发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和有害性预测。对13例CBAVD患者中1例患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评估子代遗传风险。结果:外显子测序发现13例CBAVD患者中,只有6例患者检测到CFTR基因外显子突变,有6种错义突变:c.2684G>A(p.Ser895Asn)、c.4056G>C(p.Gln1352His)、c.2812G>T(p.Val938Leu)、c.3068T>G(p.Ile1023Arg)、c.374T>C(p.Ile125Thr)、c.1666A>G(p.Ile556Val),1种无义突变:c.1657C>T(p.Arg553Ter),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同时还存在CFTR的纯合p.V470位点,另外7例患者未检测出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突变。13例CBAVD患者中,3例患者携带纯合p.V470的多态性位点,4例患者携带5T等位基因,2例患者携带TG13等位基因,10例患者携带c.-966T>G位点。4例CBAVD患者同时携带以上CFTR基因突变位点中的2~3个位点。13例患者中CBAVD易感基因突变情况:1种ADGRG2错义突变c.2312A>G(p.Asn771Ser),2种SLC9A3错义突变c.2395T>C(p.Cys799Arg)、c.493G>A(p.Val165Ile),1种SCNN1B错义突变c.1514G>A(p.Arg505His)和1种CA12错义突变c.1061C>T(p.Ala354Val),其中,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突变位点是首次在CBAVD患者中被发现,以上5种突变位点在gnomAD数据库中的人群变异频率极低,属于罕见突变,用Mutation Taster和Polyphen-2软件预测显示SLC9A3基因的c.493G>A(p.Val165Ile)位点和SCNN1B基因的c.1514G>A(p.Arg505His)位点的有害性等级为致病突变。1例家系遗传分析发现,先证者的c.1657C>T(p.Arg553Ter)突变为新生突变,先证者父亲、母亲均未携带该突变,先证者及其配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孕育1女婴,该女婴遗传了先证者的致病性突变c.1657C>T(p.Arg553Ter)。结论:CFTR基因突变仍然是中国CBAVD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但突变的分布与频率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中国CBAVD患者的CFTR突变谱;ADGRG2、SLC9A3、SCNN1B和CA12易感基因可能解释部分无CFTR突变的CBAVD病例;CBAVD患者多无特殊临床表现,建议临床医生确诊前对患者行进一步的体格检查,并结合其阴囊超声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建议将CFTR基因突变检测应用于辅助生殖前的遗传学筛查,降低子代罹患CBAVD及囊性纤维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黏附型G蛋白偶联受体G2 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吻合不育家兔血清甾体类激素的变化
16
作者 李晓萌 郭丛惠 +2 位作者 李扬 赵丹 赵雪俭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研究输精管吻合不育家兔血清睾酮、皮质醇及雌二醇变化。方法 :在复制输精管吻合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其生育能力的恢复与否分为吻合育组 (VFG)、吻合不育组 (VIG) ,另设同龄输精管结扎组 (VG)和假手术组 (SOG)作为对照。观察了各... 目的 :研究输精管吻合不育家兔血清睾酮、皮质醇及雌二醇变化。方法 :在复制输精管吻合模型的基础上 ,根据其生育能力的恢复与否分为吻合育组 (VFG)、吻合不育组 (VIG) ,另设同龄输精管结扎组 (VG)和假手术组 (SOG)作为对照。观察了各组的血清甾体类激素的变化。结果 :1血清睾酮含量 :VIG显著低于 VFG和 SOG(P<0 .0 1 ,P<0 .0 5) ,VFG显著高于 SOG、VG和 VIG(P<0 .0 5,P<0 .0 5,P<0 .0 1 )。 2血清皮质醇含量及与睾酮含量的相关分析 :VFG的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与 SOG在同一水平上 ;VIG显著地高于 VFG和 SOG(P值均小于 0 .0 1 )。血清皮质醇含量与睾酮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 0 .61 0 8,P<0 .0 1 )。3血清雌二醇 (E2 )含量及其 E2 / T比值 :E2 含量 ,各组虽均于同一水平 (P均大于 0 .0 5)。但是 ,E2 / T比值则差异显著 ,以 VIG为最高 ,VFG为最低。结论 :高皮质醇水平、E2 / T高比值对导致吻合术后不育组睾酮水平下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 不育 睾酮 皮质醇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术后患者行显微镜下输精管复通术的疗效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靖 袁亦铭 +5 位作者 宋卫东 崔万寿 张志超 李俊杰 高冰 辛钟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了解显微镜下输精管复通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输精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的41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9~66)岁,平均结扎时间12年。术前至少2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正常... 目的:了解显微镜下输精管复通术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输精管结扎术后要求复通的41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9~66)岁,平均结扎时间12年。术前至少2次精液常规检查未见精子,性激素水平正常。对这41例患者进行阴囊探查,如果附睾端输精管内可找见精子,行显微镜下输精管吻合术;如果附睾端输精管内无附睾液流出或挤出"牙膏样"分泌物则行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3个月复查精液常规,精子密度>1×104个/mL证实为精道复通,随访至配偶怀孕。结果:41例患者随访3~72个月,5例失访。输精管结扎15年以下患者共有28例,其中3例失访;21例患者复查的精液中可见精子,精子密度为2×106~46×106/mL,活力0%~60%,6例患者配偶自然怀孕;4例患者术后反复查精液常规未见精子,其中2例随访12个月后仍无精子建议辅助生殖,另2例随访时间<12个月继续随访。输精管结扎15年及以上患者共有13例,其中2例失访;7例复通,1例其配偶怀孕;4例复通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输精管复通术可有效治疗输精管结扎所致的输精管梗阻,输精管梗阻15年以下者的复通率明显高于梗阻15年及以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吻合术 附睾 显微外科手术 输精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经阴囊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黎明 鲁红 +5 位作者 王军梅 张峰彬 金帆 李凤华 杜晶 郑菊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阴囊超声表现。方法对92例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病例组)行经阴囊超声检查,其中附睾炎性梗阻79例,输精管医源性梗阻13例(2例合并对侧附睾炎性梗阻),观察睾丸、附睾、阴囊... 目的探讨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经阴囊超声表现。方法对92例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病例组)行经阴囊超声检查,其中附睾炎性梗阻79例,输精管医源性梗阻13例(2例合并对侧附睾炎性梗阻),观察睾丸、附睾、阴囊段输精管的声像图表现。以65例精液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睾丸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例患者184条附睾声像图均出现异常,其中附睾头、体、尾部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像图表现为附睾整条或局部增厚,增厚部位附睾管扩张,呈细网状改变,附睾管内径为0.03 cm。39条(24.4%)炎性梗阻的附睾内合并出现炎性偏高回声结节。在160条附睾炎性梗阻的阴囊段输精管中,159条(99.4%)平均内径与对照组相同。24条医源性梗阻患者手术近端输精管均为扩张状态。结论近段输精管道获得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由于梗阻的原因和部位不同,附睾与输精管存在不同特征的声像图表现,经阴囊超声可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无精子症 经阴囊超声 附睾 输精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形成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长功 周岭华 +1 位作者 相建海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0,共8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细胞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细胞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输精管自中间膨大部开始,管腔逐渐被一隔膜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较大的腔内充满了很多精子,输精管较小的腔内充满胶体状物质。中国对虾精子细胞在精巢内产生,在两条输精管内逐渐发育,经过细胞质的分化并与精子外部进行物质的交换,形成顶体、亚顶体及棘突。核的变化则经历了染色质的解凝和核膜的消失,最后形成成熟的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输精管 精子形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精管精索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伯实 刘中华 朱继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为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30具成人男性尸体对输精管精索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输精管精索部位于精索后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静脉位于最前方,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外侧... 目的:为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30具成人男性尸体对输精管精索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输精管精索部位于精索后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静脉位于最前方,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输精管精索部外侧。输精管精索部长左侧7.6±2.9(50~11.3)cm;右侧7.3±3.2(5.2~11.0)cm。其内径左、右侧均为0.6±0.1(0.4~0.8)mm。经统计学处理(P>0.05)左右侧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输精管结扎术、吻合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输精管外侧的生殖股神经生殖支、输精管精索部管径小、壁厚、吻合成功率高。因管径小、术后不宜安放支架,以免术后引起管腔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 精索部 输精管结扎术 输精管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