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逆行法球囊扩张并支架管置入治疗输尿管良性狭窄
1
作者 朱明德 郝刚 袁玉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输尿管良性狭窄 置入治疗 球囊扩张 内支架管 逆行法 先天性发育异常 肾盂积水 患者实施 肾功能损害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后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分析
2
作者 刘政宏 牟艺璇 +8 位作者 张大宏 何翔 王帅 张朴 王珩 章越龙 周密 李恩惠 俞蔚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713,共7页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切除+再植术及经皮肾镜顺行内镜下狭窄球囊扩张+置管术处理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提供新... 目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切除+再植术及经皮肾镜顺行内镜下狭窄球囊扩张+置管术处理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人民医院63例实行机器人辅助与普通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发生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用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或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尿流改道方式。根据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组1为内镜下治疗组(27例),由内镜下球囊扩张或联合内镜下钬激光切开组成;组2为腹腔镜输尿管再植组(36例),由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再植与普通腹腔镜再植组成。比较2组的基础资料、围手术期情况、手术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狭窄长度、术前肌酐值、术前尿素值、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以及肾积水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资料中,内镜下治疗在手术时间[(97±31)min vs.(185±36)min,t=-2.641,P=0.000]、术后住院时间[(5.9±1.9)d vs.(8.1±3.1)d,t=-3.144,P=0.000]以及术后进食时间[(1.7±0.8)d vs.(2.9±1.3)d,t=-4.320,P=0.000]上均少于腹腔镜再植(P<0.05)。在术中及术后有无输血上,2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2组治疗方式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上,术后放置D-J管的平均时间[(6.1±2.0)月vs.(4.0±3.5)月,t=2.824,P=0.010]、术后吻合口狭窄复发率(P=0.020)和患肾GFR上升率(P=0.000),腹腔镜再植组均优于内镜治疗组。结论:对于根治性膀胱切除联合尿流改道术后发生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治疗,针对不同的狭窄段输尿管长度,相比内镜下治疗,腹腔镜再植均能较好的解决良性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的问题,有更高的狭窄治愈率及肾功能改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良性输尿管吻合口狭窄 内镜治疗 输尿管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 被引量:20
3
作者 郁华亮 叶林阳 +1 位作者 杨渝 林茂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5例(27侧);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44.17±13.29岁;单侧狭窄23例,双侧狭窄2例;开放手术后再狭窄12例;尿流改道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7例;炎性狭窄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27例(28侧)。结果试验组随访20例(22侧),治愈10侧,好转7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77.3%,对照组随访25例(26侧),治愈12侧,好转9侧,无效5侧,总有效率达80.8%,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35.56±8.5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7.41±9.13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平均失血量24.13±8.75ml,对照组手术平均失血量174.07±5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39±0.66d,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9.07±0.92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创伤小、安全,能缩短病人术后住院天数,疗效较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球囊扩张 良性输尿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根双J管置入在输尿管狭窄腔内钬激光切开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永录 张兴盛 +4 位作者 宋广智 张斌 顾鹏守 刘国淦 陈路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腔内钬激光切开后多根双J管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61例良性输尿管狭窄行腔内狭窄切开,其中23例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顺行切开(同期行肾结石碎石取石8例),38例行输尿管镜下逆行切开,均放... 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腔内钬激光切开后多根双J管置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20年12月,61例良性输尿管狭窄行腔内狭窄切开,其中23例行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顺行切开(同期行肾结石碎石取石8例),38例行输尿管镜下逆行切开,均放置2或3根F6双J管。结果6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78 min,平均53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血尿1例,腰痛伴体温≥38.5℃5例,明显尿频尿急3例。12周后拔除双J管,继续观察6个月,53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积水与术前比较无变化,7例肾积水逐渐加重,其中3例再次在输尿管镜下扩张置管。一期有效率86.9%(53/61),二期总有效率91.8%(56/61),拔除双J管后随访12~24个月,(15.8±3.7)月,再未出现肾积水加重。结论输尿管狭窄行腔内钬激光切开后放置多根双J管,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根双J管置入 良性输尿管狭窄 钬激光腔内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