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完成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微创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16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机器人...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完成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微创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16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机器人组,共10例,行传统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腹腔镜组,共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过统计学分析总结两种微创手术行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165.50±52.57 min vs 152.50±73.60 min)、平均出血量(81.00±69.35 m L vs46.67±31.41 m L);术后住院天数(7.10±2.08 d vs 8.67±3.14 d);术后尿管平均保留天数(6.75±1.74 d vs 7.50±2.43 d)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3.5月,所有患者均无吻合口漏、输尿管膀胱反流、肾盂输尿管积水。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腰大肌悬吊法输尿管再植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对于有盆腔手术史、盆腔粘连或二次行再植手术的病人在降低操作难度、增加操作精细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黏膜下隧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 2020 R2软件建立不同膀胱输尿管模型,并对其储尿期及排尿期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评估不同模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应力及应...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黏膜下隧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 2020 R2软件建立不同膀胱输尿管模型,并对其储尿期及排尿期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评估不同模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储尿期,模型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比A2型分别高1%、3%;在排尿期,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分别比A2型高9%、12%,差别均不明显。但当B型与A2型相比时,储尿期及排尿期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减少了46%和53%。结论黏膜下隧道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关键所在,适当改变其长度对于生物力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 (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患者因原发性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接受LUBF治疗(2D腹腔镜治疗5例,3D腹腔镜治疗14例),其中,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68.0(60.0,75.0)岁,术前肾积水中度12例,重度3例,统计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为腹腔镜下完成,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45.0,210.0)min,出血量50.0(20.0,100.0)mL,住院天数14.0(12.0,18.0)d,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94.1±25.2)μmol/L和(88.9±32.2)μmol/L,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和82.6%。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P=0.03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44)。结论LUB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与传统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LUBF具有明显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完成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行微创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16例患者的治疗经验,其中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机器人组,共10例,行传统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腹腔镜组,共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通过统计学分析总结两种微创手术行腰大肌悬吊输尿管再植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165.50±52.57 min vs 152.50±73.60 min)、平均出血量(81.00±69.35 m L vs46.67±31.41 m L);术后住院天数(7.10±2.08 d vs 8.67±3.14 d);术后尿管平均保留天数(6.75±1.74 d vs 7.50±2.43 d)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3.5月,所有患者均无吻合口漏、输尿管膀胱反流、肾盂输尿管积水。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腰大肌悬吊法输尿管再植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技巧及术后疗效上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对于有盆腔手术史、盆腔粘连或二次行再植手术的病人在降低操作难度、增加操作精细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输尿管黏膜下隧道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应用ANSYS 2020 R2软件建立不同膀胱输尿管模型,并对其储尿期及排尿期生物力学进行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评估不同模型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的应力及应变分布。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在储尿期,模型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比A2型分别高1%、3%;在排尿期,A1、A3型隧道段最大等效应力分别比A2型高9%、12%,差别均不明显。但当B型与A2型相比时,储尿期及排尿期最大等效应力分别减少了46%和53%。结论黏膜下隧道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关键所在,适当改变其长度对于生物力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文摘目的探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21例输尿管出口梗阻患者的资料。其中12例行常规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对照组),9例行腹腔镜配合体外操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改良组)。改良组患者均于腹腔镜下游离患侧输尿管,离断狭窄段输尿管,将近端输尿管沿12 mm Trocar孔拉出体外;直视下修剪输尿管断端并向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用4-0可吸收线将双J管固定在输尿管黏膜上,然后将其送入腹腔;在腹腔镜下游离膀胱,吻合膀胱和输尿管。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发生漏尿。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7±17)min vs (104±20)min,P<0.05]。21例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提示无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不同程度减轻;膀胱造影提示有2例存在输尿管反流(对照组及改良组各1例)。结论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应用体外修剪输尿管断端及置入双J管可在保证微创的前提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文摘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患者因原发性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接受LUBF治疗(2D腹腔镜治疗5例,3D腹腔镜治疗14例),其中,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68.0(60.0,75.0)岁,术前肾积水中度12例,重度3例,统计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为腹腔镜下完成,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45.0,210.0)min,出血量50.0(20.0,100.0)mL,住院天数14.0(12.0,18.0)d,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94.1±25.2)μmol/L和(88.9±32.2)μmol/L,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和82.6%。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P=0.03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44)。结论LUB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与传统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LUBF具有明显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