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及其判别方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付广 张博为 吴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43,共8页
依据区域性泥岩盖层内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关系和所需条件分析,对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断接厚度与断裂上下不连接所需的相对最小断接厚度比较,建立一套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判别方法,... 依据区域性泥岩盖层内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关系和所需条件分析,对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机制进行研究,通过断接厚度与断裂上下不连接所需的相对最小断接厚度比较,建立一套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断裂运移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南堡凹陷东二段相关研究中。结果表明:区域性泥岩盖层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机制是断裂在其内上下不连接,不能成为油气输导通道;形成条件是盖层断接厚度大于最小断接厚度;南堡凹陷东二段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够阻止下伏沙三段或沙一段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输导断裂向上运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少量分布在凹陷东部局部地区,与目前的天然气分布相吻合,新方法可以用于判别区域性泥岩盖层能否阻止油气沿输导断裂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盖层 输导断裂 活动时期 油气 封闭机制 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永波 刘明杨 相加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机理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输导断裂填充物泥质体积分数与侧向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泥质体积分数的相对大小,建立了一套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机理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输导断裂填充物泥质体积分数与侧向封油气所需的最小泥质体积分数的相对大小,建立了一套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的判别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区沙河街组一、二段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的判别中。研究结果表明:文安斜坡区沙河街组一、二段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区主要分布在文安斜坡区中部,少量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局部地区;沙河街组二段输导断裂侧向封闭区面积略大于沙河街组一段,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与目前沙河街组一、二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判别油气成藏期输导断裂侧向封闭油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 输导断裂 侧向封闭 判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梅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发育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以松辽盆地西部敖古拉断裂为例,就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发育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以松辽盆地西部敖古拉断裂为例,就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输导断裂主要特征发育部位对油气侧向运移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输导断裂转换带发育部位是油气侧向运移穿过输导断裂的有利部位,因为转换带处砂体发育,形成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油气沿其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2)活动期输导断裂伴生裂缝相对发育部位是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活动期形成的伴生裂缝孔渗性明显优于其围岩,是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3)输导断裂凸面脊发育部位是其停止活动后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断裂停止活动后,伴生裂缝已紧闭愈合,凸面脊是油气沿填充物孔隙向上运移的汇聚部位,是油气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断裂 特征部位 油气运移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导断裂影响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的作用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兰柱 杨德相 +3 位作者 李小冬 鱼占文 李熹微 毛朝源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了探究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类型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泥岩盖层垂向封闭区、垂向不封闭区和输导断裂侧向封闭区、侧向不封闭区,叠合各区域以预测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 为了探究含油气盆地斜坡区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类型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泥岩盖层垂向封闭区、垂向不封闭区和输导断裂侧向封闭区、侧向不封闭区,叠合各区域以预测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区。利用此种方法预测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区沙二段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区,结果表明:文安斜坡区沙二段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变径作用区主要分布在其中东部地区,分布面积相对较大;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侧接作用区主要分布在其西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布面积较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变径作用区要小;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阻止作用区仅分布在其西部中部局部地区,分布面积最小。当前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和馆陶组现有油气分布,与沙二段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区具有一致性,即证明本套预测方法适用于输导断裂对沿砂体侧向运移油气作用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断裂 砂体 油气侧向运移 作用区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断裂输导条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凤君 姜振学 +1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裂谷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和气藏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及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计算,对天然气输导类型及我国裂谷盆地1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 通过裂谷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和气藏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及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计算,对天然气输导类型及我国裂谷盆地16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是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随着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增大,裂谷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增高,反之则降低;裂谷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应大于2.0×10-14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大中型气田 断裂输导 聚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断裂输导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张秀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在我国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断裂是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对我国前陆盆地11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 在我国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断裂是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对我国前陆盆地11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聚集效率与断裂疏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的能力相差较大,相差5000余倍;天然气聚集效率相差也较大,相差100余倍;随着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增大,天然气聚集效率增高;反之,则降低.前陆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应大于1.72×10-13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高效 大中型气田 断裂输导 天然气聚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部位预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付广 韩旭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0,共9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条件及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分布区和源岩排烃分布区来确定凹陷区断裂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确定连通砂体分布区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路径分布区...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条件及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分布区和源岩排烃分布区来确定凹陷区断裂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确定连通砂体分布区和砂体输导油气优势路径分布区来确定斜坡区砂体输导油气分布区,二者叠合建立一套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上部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部位的预测。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地区南一段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部位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其南部和中部为线状接触转换部位,有利于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易在斜坡区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北部为带状未接触转换部位,不利于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不宜在斜坡区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与目前苏德尔特地区斜坡区南一段上部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气由凹陷区断裂输导向斜坡区砂体输导转换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区 断裂输导 斜坡区 砂体输导 转换部位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输导油气能力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以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元财 易娟子 吴峰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以断裂为沟通油气运移通道的下生上储式油藏,识别断裂的优势运移通道是寻找富集油藏的关键。通过吸收前人对断裂输导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断裂的时空演化特征,认为成藏期断裂活动强度、成藏期断层之间的构造转换带、断面输导脊是影响油气输... 以断裂为沟通油气运移通道的下生上储式油藏,识别断裂的优势运移通道是寻找富集油藏的关键。通过吸收前人对断裂输导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断裂的时空演化特征,认为成藏期断裂活动强度、成藏期断层之间的构造转换带、断面输导脊是影响油气输导的三个关键参数,并形成以其为评价参数的油气输导叠合评价法,该方法将断层输导性能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其中Ⅰ类最有利。将该方法应用在高邮凹陷汉留断裂带断裂优势通道的评价上,评价结果表明:YAN地区汉留断裂带发育多处Ⅰ、Ⅱ类优势油气输导通道,Ⅰ、Ⅱ类优势通道的发育部位与汉留断层上升盘油气的分布吻合度较好,可指导该区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 构造转换带 成藏耦合 优势通道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肖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明确含油气盆地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伏油气藏分布区、下伏油气藏断盖配置不封闭区、上覆油气藏断盖配置封闭区和油气沿断裂运移有利部位,四者叠合建立了一套... 为明确含油气盆地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下伏油气藏分布区、下伏油气藏断盖配置不封闭区、上覆油气藏断盖配置封闭区和油气沿断裂运移有利部位,四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有利部位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霍多莫尔地区断裂输导南屯组油气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油气藏有利部位的预测中。结果表明:贝尔凹陷霍多莫尔断裂输导南屯组油气藏油气至大磨拐河组中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主要分布在霍多莫尔鼻状构造核部的3个局部区内,有利于断裂输导南屯组油气藏油气至大磨拐河组中形成上覆油气藏,与目前贝尔凹陷霍多莫尔地区大磨拐河组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断裂输导形成上覆油气藏有利部位是可行的。研究方法对含油气盆地断裂输导形成的上覆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 上覆油气藏 有利部位 预测方法 贝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输导-封闭转换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羽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输导断裂附近的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封闭转换机制及部位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期断裂有利与不利输导部位和确定停止活动后断裂封闭与不封闭部位,建立了一套预测断裂输导-封闭转换部位分布的方法,应用其对渤...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输导断裂附近的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输导-封闭转换机制及部位分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期断裂有利与不利输导部位和确定停止活动后断裂封闭与不封闭部位,建立了一套预测断裂输导-封闭转换部位分布的方法,应用其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断裂在沙一下亚段内输导-封闭转换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板桥断裂输导-封闭转换有3种部位,有利输导-封闭转换部位分布在其西部和东部绝大部分部位,有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不利输导-封闭转换部位仅分布在其东部端部,不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不利输导-不封闭转换部位仅分布在其中部局部,更不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沙一下亚段内运聚成藏,预测结果与板桥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分布一致。研究成果可准确预测断裂输导-封闭转换部位,可为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 断裂封闭 转换部位 预测方法 板桥断裂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石油断裂输导体系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张春新 陈伟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18期22-22,共1页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三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与...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断裂输导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其有关的优势通道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脆性断裂带内部的流体输导通道包括伴生裂缝、无黏结力的断层岩带和诱导裂缝三种类型,塑性断裂带只具有断裂伴生裂缝一种类型的输导通道。与断裂输导体系有关的优势通道对石油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断裂输导体系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现状 断裂输导体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武卫峰 徐衍彬 +2 位作者 范立民 张维君 时国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124-125,共7页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 为了研究断裂和不整合面配合在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和不整合面内部结构及输导油气特征基础上,采用断裂与沿不整合运移油气之间关系分析的方法,分析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输导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输导作用主要表现:改变运移路径和同层或跨层侧向连接输导作用.封闭断裂对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油气的聚集作用主要表现:形成断层遮挡型油气藏和反向断裂较顺向断裂更易形成油气藏.该研究为断裂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聚集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断裂 输导断裂 不整合面 输导作用 聚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类型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曹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了分析南堡凹陷不同类型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利用生长指数剖面法、主干断裂活动速率法和剖面伸展率法分析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和各时期应力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断裂系统,研究每套断裂系统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分析下一... 为了分析南堡凹陷不同类型断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首先利用生长指数剖面法、主干断裂活动速率法和剖面伸展率法分析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和各时期应力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分断裂系统,研究每套断裂系统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分析下一步勘探有利区。研究认为:南堡凹陷断裂主要活动时期分别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其性质分别为伸展变形、走滑伸展和张扭变形;依据南堡凹陷断裂"3期3性质"的演化特征,可将断裂划分为6套断裂系统;第1成藏关键时期发育5套断裂系统,V型和VI型断裂系统起输导作用,第2成藏关键时期发育6套断裂系统,Ⅲ、V型和VI型断裂系统起输导作用;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为高柳断裂以南中深部源岩层内Ⅰ、Ⅱ和Ⅳ型断裂系统控制的构造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断裂系统 输导断裂 遮挡断裂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24
14
作者 尚尔杰 金之钧 +3 位作者 丁文龙 张义杰 曾溅辉 王洪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裂带的断裂控油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运移和聚集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合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断裂控油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该断裂带的控油特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断裂控油模式 断裂输导体系 红车断裂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控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德志 周江羽 +1 位作者 马良 王旭丽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4期19-25,共7页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分布。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断裂平面组合样式可分为4种:平行状、交织状、梳状和帚状;剖面组合分为3种:复"y"形组合、花状组合...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分布。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断裂平面组合样式可分为4种:平行状、交织状、梳状和帚状;剖面组合分为3种:复"y"形组合、花状组合及阶梯式组合。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下盘和同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但由于断层带的分带性,上诱导裂缝带相对下诱导裂缝带渗透性好。上诱导裂缝带利于油气运移,下诱导裂缝带利于封堵油气,油气的最有利聚集部位为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下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聚集 断裂输导 断裂组合样式 南堡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姜治群 吴智平 +2 位作者 李伟 杨波 张晓庆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为弄清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油源断层活动性、断盖配置、断储配置等方面分析,定量评价了断裂对新近系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黄河口凹陷发育了NNE... 为弄清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结合油源断层活动性、断盖配置、断储配置等方面分析,定量评价了断裂对新近系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黄河口凹陷发育了NNE向、NWW向和近EW、NE向3组优势断裂,其控制了浅层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于近EW、NNE向的一、二级油源断裂附近;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大于8 m/Ma,有效断接厚度小于10 m时,有利于浅部成藏;断、储排替压力差大于0.45 MPa时,油气侧向分流能力强,新近系含油高度可达30 m之上。研究成果对油田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断裂 断层活动性 断裂输导 新近系 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西洼断裂控藏作用定量分析——以曹妃甸12-6油田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龙 张新涛 +2 位作者 张震 于喜通 刘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8,共9页
为明确断裂对渤中西洼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断裂结构、分布特征及输导机理的详细分析,首次提出应用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对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可以... 为明确断裂对渤中西洼新近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基于断裂结构、分布特征及输导机理的详细分析,首次提出应用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对油源断裂的垂向输导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断接盖层参数和断裂输导能力指数可以有效地定量表征曹妃甸12-6油田不同构造带的油气充注能力及富集层位。研究区北部断裂带断接盖层参数较大、断裂输导能力指数较小,油气充注能力较弱,油气富集于馆陶组;南部断裂带断接盖层参数较小、断裂输导能力指数较大,油气充注能力较强,油气富集于明化镇组。根据断裂输导能力的不同,分别建立曹妃甸12-6油田南、北断裂带油气成藏模式,其中北部断裂带为"源-断-砂"侧向分流式油气成藏模式,南部断裂带为"源-不整合-断"垂向贯穿式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接盖层参数 断裂输导能力指数 油气富集 新近系 渤中西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建阳 付广 +2 位作者 厉娜 胡明 孙同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6,153,共5页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源岩和输导断裂空间位置关系、源岩排烃期与输导断裂活动时期之间关系及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源断时空匹配关系类型及特征和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通过源岩和输导断裂空间位置关系、源岩排烃期与输导断裂活动时期之间关系及其与油气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源断时空匹配关系类型及特征和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断空间匹配关系可以分为多源断、单源断和无源断3种,前2种油气沿输导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多源断匹配较单源断匹配更有利于油气大规模运移,后1种源岩生成的油气不能沿输导断裂发生垂向运移,只能对侧向运移起调整作用。源断时间匹配关系可以分为源早断晚、源晚断早和源断同期3种,只有源断同期匹配有利油气沿输导断裂大规模运移,其他2种匹配关系皆不利于油气沿输导断裂大规模运移。源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源断空间匹配关系控制着油气聚集部位和聚集数量;源断时间匹配关系控制油气成藏时期及聚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输导断裂 空间匹配关系 时间匹配关系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9区块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寻找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在源岩、圈闭和输导通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台9区块油气成藏要素的空间组合与油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要素可分为成藏三要素皆发育、圈闭不发育和输导通道不发... 为了寻找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在源岩、圈闭和输导通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台9区块油气成藏要素的空间组合与油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要素可分为成藏三要素皆发育、圈闭不发育和输导通道不发育3种类型;油气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输导断裂分布控制油藏分布,圈闭发育区是油聚集分布的有利区,被输导断裂沟通的圈闭是油聚集的有效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9区块 葡萄花油层 成藏要素 空间匹配 输导断裂 连通砂体 有效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油藏再认识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峰 瞿建华 +3 位作者 于宝利 邓勇 刘亚会 宋明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继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获得规模发现之后,后续勘探未获重大突破。通过对石南21井头屯河组油藏的重新分析后认为,输导断裂和岩性是制约油气勘探是否有重大发现的2大关键因素。通过对新部署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 继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21井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获得规模发现之后,后续勘探未获重大突破。通过对石南21井头屯河组油藏的重新分析后认为,输导断裂和岩性是制约油气勘探是否有重大发现的2大关键因素。通过对新部署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对输导断裂和岩性目标开展精细研究,基本落实了2期2组输导断裂的展布,沿基东凸起两翼发现多期坡折带,坡折带上倾方向泥岩整体遮挡,侧向分支河道分隔成藏,其中东翼受3期坡折带控制,发育多期超覆砂体,与断裂形成良好匹配,后续勘探规模较大,在此基础上开展岩性目标精细刻画,为下步钻探目标的落实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南21井 头屯河组 输导断裂 成藏模式 拟声波波阻抗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