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组合变送器输出极性的调整与分析
1
作者 盖志武 怀琳 +3 位作者 张力 张辉 李伟玉 李海峰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1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最常用的有功/无功(P/Q)组合功率变送器的基本电路结构,有功、无功输出极性(正、负)的调整及其原理。
关键词 有功 无功 组合变送器 功率测定 输出极性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光伏发电的新型双极性输出DC-DC变换器
2
作者 邹启衡 李洁 +3 位作者 钱科军 朱庆 徐煦 石家铮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7-224,共8页
提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前端功率变换的新型双极性输出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DC-DC)变换器。根据电路拓扑优化组合的创新思路,该变换器融合了Zeta变换器和Buck-Boost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输入端共用一颗开关器件和... 提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前端功率变换的新型双极性输出直流-直流(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DC-DC)变换器。根据电路拓扑优化组合的创新思路,该变换器融合了Zeta变换器和Buck-Boost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输入端共用一颗开关器件和一颗功率电感,正极性输出端采用Zeta变换器的输出侧电路结构,负极性输出端采用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出侧电路结构。推演了该新型变换器拓扑的由来,并分析其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工作模态。对该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器件应力等稳态特性进行推导,并对主要器件进行参数设计和选型。基于P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所得仿真波形符合理论分析结果。研制了一台功率为1 kW,峰值效率为94.5%的硬件样机,实测样机工作波形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该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双极性输出、升降压、效率较高和适合于光伏发电应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极性输出 升降压 光伏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极性输出的高增益变换器
3
作者 郑贞钰 陈思 +1 位作者 国梦珠 李炀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7-112,共6页
随着分布式能源高渗透率接入电网,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固有优势愈发突出。针对光伏电池投入到双极性直流微电网运行时,对于高增益双极性变换器的需求,提出一种组合式且可提供双极性输出的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Sepic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 随着分布式能源高渗透率接入电网,双极性直流微电网固有优势愈发突出。针对光伏电池投入到双极性直流微电网运行时,对于高增益双极性变换器的需求,提出一种组合式且可提供双极性输出的高增益变换器。在传统Sepic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二极管和电容,通过开关管控制电容、电感能量的交替传递,从而提升变压器增益;其次,基于元件复用的方法将开关电容单元和Boost电路进行组合,实现正负极电压均衡的双极性输出。此外,详细阐述了所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开关器件的电流和电压应力、电路参数设计。为验证所提拓扑结构的可行性,搭建了一台24 V/336 V(±168 V)、112 W的实验样机,实测变换器增益可达14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变换器具有增益高、器件电压应力低、输入电流连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变换器 极性输出 低电压应力 开关电容 电压增益 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压控恒流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亚 李鹏 徐立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366-367,369,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输出级仅采用单电源即可得到所需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的压控电流源 (VCCS)。它由与输入控制电压同步的触发器控制四模拟开关阵列的开关转换来选择输出极性。其 V/ 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 (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输出级仅采用单电源即可得到所需的单极性输入双极性输出的压控电流源 (VCCS)。它由与输入控制电压同步的触发器控制四模拟开关阵列的开关转换来选择输出极性。其 V/ I转换系数、带负载能力 (包括输出电流的大小及负载电阻的大小范围 )可以通过合理设计电路有关参数来实现。实验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控恒流源 线性度 极性输出 自激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海上风电场直流互联的双极性输出非隔离型自耦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2
5
作者 郭灵瑜 姚钢 +1 位作者 殷志柱 周荔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多端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是解决新能源并网的一项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415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ZR1418400)。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374155);The Nature Science... 多端直流输电与直流电网是解决新能源并网的一项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4155);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ZR1418400)。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374155);The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ghai(18ZR1418400).要技术手段,不同直流电压等级间互联离不开各种类型的直流变换器。针对近海、远海全直流海上风电场,新能源直流源内部复杂性致使难以直接实现对称双极性直流输出;此外,海上换流站建设成本高,传统的非隔离型直流变换器含有较大的工频变压器,占地面积大。为了满足单极直流传输线与双极直流传输线间的互联,同时考虑到变换器的体积与成本,提出了一种不含隔离变压器双极性输出的直流变换器拓扑,并提出了与之相配合的调制与控制方法。该直流变换器拓扑与其他双极性输出直流变换器相比,不需要使用工频变压器,体积、成本降低;没有交直流变换过程,效率较高;开关频率低,损耗小;子模块可增减,有较好的冗余度与容错性。基于Matlab/Simulink对提出的拓扑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拓扑及控制方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输出 非隔离型 直流变换器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全直流海上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变极性弧焊逆变电源数字化控制系统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志明 周雪珍 +1 位作者 符策健 纪圣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12,共5页
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56F805构建基于双DSP的脉冲变极性弧焊逆变电源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脉宽调制(PWM)控制脉冲存在的脉冲宽度保持和延迟对电源输出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等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电源输出电... 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56F805构建基于双DSP的脉冲变极性弧焊逆变电源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数字化脉宽调制(PWM)控制脉冲存在的脉冲宽度保持和延迟对电源输出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等控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电源输出电感电阻(LR)负载模型的电流预估计算法,进而对简单数字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进行了修正。同时,系统通过对电流/电压检测信号的预处理、A/D采样与PWM同步、数字滤波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脉冲变极性输出特性控制试验验证了基于电流预估计的数字PID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焊逆变电源 数字信号处理器 数字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电流预估计 脉冲变极性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双极性重复频率充电电源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传均 伍友成 +3 位作者 何泱 戴文峰 付佳斌 刘宏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针对紧凑型高功率脉冲驱动源的重复频率充电需求,开展了基于LC全桥串联谐振原理的恒流充电技术研究,并根据紧凑型Marx脉冲功率源的工作方式开展了电源关键参数设计,完成了一种正负双极性充电的紧凑型高压电源研制,实现20 ms内对单边等... 针对紧凑型高功率脉冲驱动源的重复频率充电需求,开展了基于LC全桥串联谐振原理的恒流充电技术研究,并根据紧凑型Marx脉冲功率源的工作方式开展了电源关键参数设计,完成了一种正负双极性充电的紧凑型高压电源研制,实现20 ms内对单边等效负载电容为0.15μF的双极性Marx驱动源充电至±45 kV,平均充电功率大于15.5 kW。该电源采用单个高频高压变压器实现了正负双极性高电压同步输出;采用变压器、整流电路、隔离保护电路、电压检测电路一体化绝缘封装设计,既减小了装置体积又降低了高压绝缘风险;通过隔离保护、电磁屏蔽等设计有效解决了Marx发生器放电过程中瞬时高压信号对电源控制系统的干扰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输出 重频充电 串联谐振 脉冲功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