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电平D类功率放大器输入与输出阻抗研究
1
作者 徐鲁威 孟庆德 +1 位作者 张缨 蔡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15-321,共7页
介绍一种基于级联型多电平拓扑结构的新型开关型功率放大器。这种功率放大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但其输出电压的带宽较低,需要采用多电平闭环控制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带宽和稳定性。在设计了采用电流电压闭环控制多电平D类功率放... 介绍一种基于级联型多电平拓扑结构的新型开关型功率放大器。这种功率放大器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但其输出电压的带宽较低,需要采用多电平闭环控制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带宽和稳定性。在设计了采用电流电压闭环控制多电平D类功率放大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相移脉宽调制法的多电平D类功率放大器输入与输出阻抗特性,并在某型舰炮的伺服系统试验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级联型多电平D类功率放大器具有良好的瞬时响应和输出品质、较宽的系统带宽和较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D类功率放大器 多电平控制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W式WTP输入及输出阻抗匹配研究
2
作者 刘守兵 卢文科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由于组成声表面波(SAW)式小波变换处理器(WTP)的叉指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是一个三端口网络,因而其插入损耗和三次渡越反射都与输入、输出阻抗有关且相互影响。为此,在将该芯片用于电子系统中时,必须对其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进行研究,以在抑... 由于组成声表面波(SAW)式小波变换处理器(WTP)的叉指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是一个三端口网络,因而其插入损耗和三次渡越反射都与输入、输出阻抗有关且相互影响。为此,在将该芯片用于电子系统中时,必须对其输入、输出阻抗匹配进行研究,以在抑制其多次声波反射的同时保证其插入损耗尽可能地低。因此,该文提出了利用SAW式WTP的导纳矩阵计算其输入、输出阻抗,并由此设计其匹配网络的方法。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设计的SAW式WTP的匹配网络,可以使该器件的插入损耗降低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小波变换处理器 输入输出阻抗匹配 导纳矩阵 通道分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5
3
作者 佟强 张东来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64,共8页
稳定性问题是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关键问题,它由源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和负载变换器的输入阻抗共同决定。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Buck型DC-DC变换器输出阻抗的小信号模型、影响因... 稳定性问题是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关键问题,它由源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和负载变换器的输入阻抗共同决定。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Buck型DC-DC变换器输出阻抗的小信号模型、影响因素及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为制定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变换器的阻抗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给出一种实用的电流扰动测试法,可以测量变换器的输入、输出阻抗以及级联变换器的阻抗比。采用此方法对搭建的一个级联式DC-DC变换器系统的阻抗比进行测量,并根据阻抗比禁止区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系统 稳定性 输入/输出阻抗 阻抗比禁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供电系统中源变换器输出阻抗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涛 阮新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72,共7页
随着功率电子变换技术的发展,构建大型电力电子供电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集成的方式。美国海军提出的电力电子积木的概念对模块级的系统集成做出了很大贡献。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系统集成的观点,即从系统级的高度将分布式供电系统中的... 随着功率电子变换技术的发展,构建大型电力电子供电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模块集成的方式。美国海军提出的电力电子积木的概念对模块级的系统集成做出了很大贡献。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系统集成的观点,即从系统级的高度将分布式供电系统中的源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和负载变换器的输入阻抗作为标准化研究的对象。该文以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常见的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为例,对输出阻抗进行了模型验证,并详细分析了输出阻抗的特点。为了便于将来制定出Buck类DC-DC模块的输出阻抗的标准,通过实验揭示了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输出阻抗随功率等级、开关频率和控制方式变化时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输出阻抗 分布式供电系统 源变换器 稳定性分析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不对称故障下PWM整流器输入输出功率谐振控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萌 施艳艳 沈明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7-603,共7页
为提高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器在电压不对称时的运行性能,分析了电网电压不对称故障下三相PWM整流器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瞬时输入无功、输出有功功率模型,采用基于比例谐振(PR)控制器的功率补偿环节对整流器输入无功功率和输出有... 为提高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器在电压不对称时的运行性能,分析了电网电压不对称故障下三相PWM整流器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瞬时输入无功、输出有功功率模型,采用基于比例谐振(PR)控制器的功率补偿环节对整流器输入无功功率和输出有功功率波动进行补偿。比例谐振控制器能够对波动变量进行直接控制,因此,控制系统不包含对电流、电压的正、负相序分解过程,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的控制系统能够在电压单相30%跌落条件下,有效消除整流器输入无功功率及输出有功功率的2倍频波动,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与输入功率谐振补偿策略进行的仿真与实验研究对比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M整流器 功率谐振控制 电网电压不对称故障 比例谐振控制器 输入无功功率 输出有功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输入输出的三值ECL门电路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章专 马慧舒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8-420,425,共4页
鉴于传统的多值ECL(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需要多个参考源的弊端,提出了采用对称输入输出的ECL电路结构,并设计了构成三值电路完备集的对称输入输出三值ECL文字电路和取大电路,这种电路形式可以减少ECL电路的参考电平数量,并具有更简单的... 鉴于传统的多值ECL(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需要多个参考源的弊端,提出了采用对称输入输出的ECL电路结构,并设计了构成三值电路完备集的对称输入输出三值ECL文字电路和取大电路,这种电路形式可以减少ECL电路的参考电平数量,并具有更简单的电路结构,电源电压绝对值较低,并且电路功耗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输入输出 多值逻辑 ECL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的三相Buck整流器不对称调制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海彬 许建平 +2 位作者 谢飞 周琛力 陈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41-2552,共12页
传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三相Buck整流器没有考虑直流链电流纹波对输入电流的影响,且在扇区切换点处输入电流存在严重畸变,导致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升高。该文分析直流链电流纹波对三相Buck整流器输入电流的影响,分析输入电... 传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三相Buck整流器没有考虑直流链电流纹波对输入电流的影响,且在扇区切换点处输入电流存在严重畸变,导致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升高。该文分析直流链电流纹波对三相Buck整流器输入电流的影响,分析输入电流扇区切换点畸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新型不对称SVPWM策略,显著降低了三相Buck整流器的输入电流THD。最后,通过仿真和1 k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Buck整流器 直流链电流纹波 输入电流畸变 不对称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输入-单输出斜齿轮系统振动特性随非对称动力参数的演化规律
8
作者 徐江海 邹冬林 +2 位作者 张景 塔娜 饶柱石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双输入-单输出斜齿轮系统是众多舰船动力推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动力参数导致的系统非线性失稳现象不容忽视。本文在科学描述系统内部参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岔图、时域和频域曲线、相图、Poincaré截面等研究双输入-... 双输入-单输出斜齿轮系统是众多舰船动力推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动力参数导致的系统非线性失稳现象不容忽视。本文在科学描述系统内部参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岔图、时域和频域曲线、相图、Poincaré截面等研究双输入-单输出斜齿轮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发现了丰富的非线性现象,研究过程揭示了系统的振动特性随非对称动力参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系统的载荷比和载荷值,有利于减小系统的失稳区间,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对采用双输入-单输出齿轮结构作为传动装置推进系统的动力参数设计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单输出 斜齿轮系统 对称动力 时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工况下并网换流器小信号精准建模及其稳定性量化分析
9
作者 叶柏贤 王学梅 +3 位作者 冯俊杰 汪娟娟 王泽昊 李芷晴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阻抗分析法是目前研究新能源并网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常用方法。阻抗建模中,通常假设网侧交流电压三相对称,从而用二阶矩阵即可描述换流器的端口阻抗特性,然而在不对称工况下换流器呈现更复杂的频率耦合特性,模型不再适用。基于此,首先... 阻抗分析法是目前研究新能源并网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常用方法。阻抗建模中,通常假设网侧交流电压三相对称,从而用二阶矩阵即可描述换流器的端口阻抗特性,然而在不对称工况下换流器呈现更复杂的频率耦合特性,模型不再适用。基于此,首先考虑了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边带效应以及采样环节的频率混叠效应、锁相环动态、直流电压控制、正负序电流内环控制等影响因素,建立了适用于三相不对称工况的并网换流器小信号模型;接着给出了一种不对称工况下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系统降阶为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的方法,并通过PSCAD/EMTDC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一步地,定义并网换流器系统的不对称度并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不对称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峰值奈奎斯特判据分析了不对称工况下控制参数对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换流器 脉冲宽度调制(PWM) 不对称工况 输入输出等效 最大峰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供电系统中负载变换器的输入阻抗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吴涛 阮新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5,共6页
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系统稳定程度和动态性能降低,甚至于不稳定。通常,恒功率负载具有的负阻抗输入特性是导致级联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该文针对直流变换器在恒功率负载的情况下,以... 直流分布式供电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系统稳定程度和动态性能降低,甚至于不稳定。通常,恒功率负载具有的负阻抗输入特性是导致级联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该文针对直流变换器在恒功率负载的情况下,以分布式供电系统中负载变换器的输入阻抗作为标准化研究的对象。该文以分布式供电系统中常见的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为例,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输入阻抗随功率等级、开关频率和控制方式变化时的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结果为将来制定出Buck类DC-DC模块的输入阻抗的标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输出阻抗 分布式供电系统 负载变换器 稳定性分析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边对称输入方式的4模块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研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淦平 向飞 +3 位作者 谭杰 罗敏 康强 李名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9-235,共7页
为开展脉冲功率系统小型化研究,介绍了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研制了以脉冲形成网络为初级脉冲形成单元、采用双边对称输入方式的4模块直线变压器驱动源。通过对单模块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充电位置对输... 为开展脉冲功率系统小型化研究,介绍了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其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研制了以脉冲形成网络为初级脉冲形成单元、采用双边对称输入方式的4模块直线变压器驱动源。通过对单模块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充电位置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对磁芯的去磁作用,并根据设计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充电电流可使磁芯完全去磁。最后开展了4模块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的试验研究,其输出电压幅值约600kV、脉宽约200ns、前沿约52ns(10%~90%),输出功率达数GW,在重频25Hz下工作稳定。与相同输出参数的基于水介质脉冲形成线的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相比其尺寸明显减小,说明此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的研制促进了脉冲功率源小型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形成网络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去磁 对称输入 脉冲功率 磁感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输入的支链嵌套并联机械手残余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开诚 杨飞飞 +1 位作者 张建军 杨高炜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56,共8页
以一种三自由度支链嵌套并联机械手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机械手启/停过程中的残余振动问题,基于非对称输入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调节非对称系数确定了在不同位移下的关节轨迹。然后采用非对称曲线加减速方法对电动机输入信号进行规划... 以一种三自由度支链嵌套并联机械手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机械手启/停过程中的残余振动问题,基于非对称输入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调节非对称系数确定了在不同位移下的关节轨迹。然后采用非对称曲线加减速方法对电动机输入信号进行规划。最后通过搭建振动检测系统测试了在不同输入下的机械手动平台的振动图样。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非对称输入的参数可以抑制机械手的末端残余振动,提高其运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嵌套 残余振动 对称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机械压力机非对称双伺服输入工作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建国 孙友松 章争荣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1-227,共7页
为了解决单伺服输入机械压力机工作机构存在的运动学性能指标与动力学设计目标相互制约耦合问题,设计了一种双伺服输入非对称工作机构,并对其曲柄存在条件和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基于闭环矢量法和达朗伯原理,分别对该工作机构进行了运... 为了解决单伺服输入机械压力机工作机构存在的运动学性能指标与动力学设计目标相互制约耦合问题,设计了一种双伺服输入非对称工作机构,并对其曲柄存在条件和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基于闭环矢量法和达朗伯原理,分别对该工作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并给出了动力学计算程序框图。在给定设计指标、结构尺度和输入运动的条件下,对该工作机构进行了案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双伺服输入非对称工作机构不仅具有足够的滑块行程、良好的低速冲压特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利益,证明其对滑块最大行程与工作机构机械利益具有良好的解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机械压力机 对称工作机构 双伺服输入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输入下矩阵变换器新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绍 周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共8页
针对矩阵变换器的非对称输入情况,分析了其虚拟直流电压与输入电源的关系,推导了在非对称输入时虚拟直流电压的表达式,提出了基于虚拟直流电压预测的调节控制策略,即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实时预测虚拟直流电压,通过预测调节系数对虚拟直流... 针对矩阵变换器的非对称输入情况,分析了其虚拟直流电压与输入电源的关系,推导了在非对称输入时虚拟直流电压的表达式,提出了基于虚拟直流电压预测的调节控制策略,即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实时预测虚拟直流电压,通过预测调节系数对虚拟直流电压进行补偿,维持其为恒定值。该方法不仅降低了交流直接供电下输入电源不对称对输出的影响,使输出SPWM的控制可借鉴传统逆变器的经验,而且保证了矩阵变换器输入空间矢量的正确调制。给出了预测调节控制的原理及具体实现方法。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虚拟直流预测策略适用于交流变频驱动系统,可有效抑制输入不对称的影响,提高矩阵变换器在交流驱动场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永磁同步电动机 对称输入 空间矢量调制 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脉冲电压源单元的不对称型双输入直流变换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福鑫 毛韵雨 +1 位作者 王志成 阮新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5-22,共8页
在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MIC)可实现多路源同时或单独向负载提供能量,从而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总体成本、实现能量的优化利用。在需要隔离的应用场合,现有的MIC结构复杂、变压器绕组数量... 在新能源联合供电系统中,多输入直流变换器(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MIC)可实现多路源同时或单独向负载提供能量,从而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总体成本、实现能量的优化利用。在需要隔离的应用场合,现有的MIC结构复杂、变压器绕组数量较多。为此该文提出一族不对称型双输入直流变换器,同现有隔离型双输入变换器相比,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且可以实现软开关,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详细阐述该类变换器的推导过程及其控制策略,以其中某变换器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并通过一台240 W的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 不对称 脉冲电压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非对称大跨悬索桥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惠迎新 吕佳乐 崔自治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了解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的结构地震响应特性,指导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以广东云浮西江特大桥——跨径布置(202+738)m的非对称双塔双跨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选取视波速150~3000 m/s的8个工况,采用大质量法... 为了解非对称悬索桥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的结构地震响应特性,指导该类桥梁的抗震设计,以广东云浮西江特大桥——跨径布置(202+738)m的非对称双塔双跨悬索桥为背景,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选取视波速150~3000 m/s的8个工况,采用大质量法模拟多点激励,对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非对称悬索桥在一致激励下和考虑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及不同视波速下的结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非对称悬索桥,一致激励下,桥跨质量大的一侧构件内力、位移响应较大,位移较内力更为显著,应依据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特性,在结构两侧设计不同参数的减隔震装置;行波效应对非对称大跨悬索桥结构关键位置的内力、位移响应影响规律不同,视波速的选取对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结构不同侧构件在相同视波速下的地震响应存在差异;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下非对称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不同,同一构件响应值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非对称桥梁设计时,考虑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按最不利方向进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对称结构 行波激励 地震动输入方向 视波速 动力响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系统输入反馈预测控制及可控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爱祥 韦明辉 罗雄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6-111,共6页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不对称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在正反方向的控制作用下,这类系统表现出不对称动态特性。此类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控制方法研究十分有限。针对基于正反方向上的线性模型设计的正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一类特殊的非线性系统,不对称系统的预测控制方法。在正反方向的控制作用下,这类系统表现出不对称动态特性。此类系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控制方法研究十分有限。针对基于正反方向上的线性模型设计的正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与传统预测控制方法在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由于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的模型失配及控制效果不佳,然后采用输入反馈方法对不对称系统正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了修正,将实际施加给对象的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形式纳入到下一步正反方向控制律的求解中。并且在无约束的条件下分析了正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可控性。最后通过pH值控制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此两种不对称系统正反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不对称系统 预测控制 输入反馈 可控性分析 PH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东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82-88,共7页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属于一种复杂的高层结构,受力特点与单塔结构差别较大,当连体跨度较大时,两个塔楼底部地震动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同的地震响应结果。本文通过对"东方之门"这一超高层连体结构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多点地震输... 非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属于一种复杂的高层结构,受力特点与单塔结构差别较大,当连体跨度较大时,两个塔楼底部地震动的差异性可能导致不同的地震响应结果。本文通过对"东方之门"这一超高层连体结构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多点地震输入分析,研究了地震波的相位差、振动方向以及传播方向对连体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论表明,非对称连体结构在多点输入下的地震响应和两塔楼本身刚度差异大小、地震波相位差以及传播方向密切相关,通过合理调整塔楼刚度,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实际地震中的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超高层连体结构 多点输入 一致输入 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输入电压下矩阵变换器调制策略的研究
19
作者 刘芙蓉 邓燕妮 张丹红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对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不对称输入电压下矩阵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矩阵变换器输出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条件,介绍了满足这一条件的两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说明了该... 对矩阵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调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不对称输入电压下矩阵变换器的输出特性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持矩阵变换器输出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的条件,介绍了满足这一条件的两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器 不对称输入电压 调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振子阻抗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建厂 张秀强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05-1211,共7页
分析了求解对称振子输入阻抗的计算方法,包括近似方法(坡印廷矢量法、等效传输线法和感应电动势法)、解析方法(海伦积分法)和数值方法(矩量法),计算了不等长平行对称振子的互阻抗.着重对等效传输线法和海伦积分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等... 分析了求解对称振子输入阻抗的计算方法,包括近似方法(坡印廷矢量法、等效传输线法和感应电动势法)、解析方法(海伦积分法)和数值方法(矩量法),计算了不等长平行对称振子的互阻抗.着重对等效传输线法和海伦积分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等效传输线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修正,推导了海伦积分法计算输入阻抗的各个参数,并将修正后的等效传输线法计算结果与海伦积分法和矩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一般对称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振子 输入阻抗 等效传输线法 海伦积分法 矩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