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辐致荧光效应的同位素电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旺 汤晓斌 +2 位作者 刘云鹏 许志恒 张峥嵘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33,共8页
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因其具有小型化、长寿命等特点,已被广泛研究。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提升同位素电池的输出性能。本研究选取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荧光材料,利用其发射光可调的特性以匹配不同的后端光伏器件,调控优化后同位素电... 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因其具有小型化、长寿命等特点,已被广泛研究。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提升同位素电池的输出性能。本研究选取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荧光材料,利用其发射光可调的特性以匹配不同的后端光伏器件,调控优化后同位素电池的最大输出功率显著提升,可提高2.51~3.97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讨论了优化后端器件的适配性对于核探测和核医学成像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 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 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同位素热光伏系统中锑化镓电池的研制及性能测试
2
作者 汤亮亮 李嘉鹏 +5 位作者 刘永辉 邵剑雄 田岱 韩承志 朱安文 邱家稳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7,共9页
针对深空同位素热光伏系统效率提升问题及对国产化红外热光伏换能器件的迫切需求,对GaSb电池制造工艺开展研究,通过PC1D仿真计算,确定电池制备的基本参数,采用双步扩散法进行电池的制备。搭建了自制电池快速测试系统,对电池性能进行评... 针对深空同位素热光伏系统效率提升问题及对国产化红外热光伏换能器件的迫切需求,对GaSb电池制造工艺开展研究,通过PC1D仿真计算,确定电池制备的基本参数,采用双步扩散法进行电池的制备。搭建了自制电池快速测试系统,对电池性能进行评估并不断优化相关制备工艺,探究了GaSb电池在不同辐射温度下性能的变化。掌握了Zn在GaSb中的扩散规律,研制的GaSb红外电池在同等辐射光谱下输出功率和填充因子均达到较高的水平。该工作可为实现深空热光伏同位素电源系统的效率提升以及工程化应用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同位素系统 锑化镓电池模拟 电池制备 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器件辐伏同位素电池的电输出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关全 杨玉青 +4 位作者 刘业兵 胡睿 李昊 钟正坤 罗顺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65-2369,共5页
利用63 Ni和3 H源分别辐照两种可作为辐伏电池换能单元的GaN基PiN结型器件,其输出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分别为:对于63 Ni源,Isc=5.4nA,Voc=771mV;对于3 H源,Isc=10.8nA,Voc=839mV。其开路电压显著优于单晶硅基器件辐伏电池的输... 利用63 Ni和3 H源分别辐照两种可作为辐伏电池换能单元的GaN基PiN结型器件,其输出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分别为:对于63 Ni源,Isc=5.4nA,Voc=771mV;对于3 H源,Isc=10.8nA,Voc=839mV。其开路电压显著优于单晶硅基器件辐伏电池的输出结果,但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差距。可能是GaN材料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电极欧姆接触不良以及器件结构等原因,导致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未能达到期望值。这些是提升GaN换能单元辐伏电池的电输出性能应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电池 GAN器件 电输出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伏同位素电池开路电压与温度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关全 王藩予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0-1822,共3页
单晶硅PN结换能单元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简称辐伏电池)开路电压温度效应很明显,通过分析与辐伏电池开路电压相关的因素,认为基本参数中基层掺杂浓度和短路电流对开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而顶层掺杂浓度影响非常小。大的基... 单晶硅PN结换能单元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简称辐伏电池)开路电压温度效应很明显,通过分析与辐伏电池开路电压相关的因素,认为基本参数中基层掺杂浓度和短路电流对开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而顶层掺杂浓度影响非常小。大的基层掺杂浓度和短路电流对于较高温度环境中辐伏电池输出开路电压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电池 温度效应 开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杂质光伏效应的镍掺杂对砷化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吉仁 洪文钦 +1 位作者 邓新华 余启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7-1170,共4页
利用杂质光伏效应能够使太阳电池充分利用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太阳光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杂质光伏效应提高砷化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在砷化镓太阳电池中掺入镍杂质以形成杂质光伏太阳电池... 利用杂质光伏效应能够使太阳电池充分利用那些能量小于禁带宽度的太阳光子,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杂质光伏效应提高砷化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本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在砷化镓太阳电池中掺入镍杂质以形成杂质光伏太阳电池,分析掺镍对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以及转换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电池的陷光结构对杂质光伏太阳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杂质光伏效应掺入镍杂质能够增加子带光子的吸收,使得电池转换效率提高3.32%;转换效率的提高在于杂质光伏效应使电池的红外光谱响应得到扩展;另外,拥有良好的陷光结构是取得好的杂质光伏效应的关键.由此得出:在砷化镓太阳电池中掺镍形成杂质光伏太阳电池是一种能够提高砷化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砷化镓 杂质效应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铜衍生物LB膜/N-Si光伏电池的反常二极管整流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亦兵 王丽颖 +3 位作者 李文范 席时权 朱玉兰 李柱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6-39,共4页
从表面态和材料电阻率的角度分析了酞菁铜衍生物LB膜光伏电池的反常整流效应,讨论了该效应与光生电流的关系,并介绍了消除反常现象提高光生电流的实验方法。
关键词 整流效应 电池 酞菁铜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光伏组件晶体硅电池片应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黎之奇 杨非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以单晶硅标准组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风压及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胶膜剪切模量的影响,由ANSYS建立不同组件参数下光伏组件层合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应力分布的变化... 以单晶硅标准组件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风压及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胶膜剪切模量的影响,由ANSYS建立不同组件参数下光伏组件层合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应力分布的变化趋势与理论模型一致,即应力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最大应力发生在电池片中点,电池片的应力随着EVA胶膜剪切模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2)组件受风载作用而弯曲变形时,电池片、EVA胶层和TPT(Tedlar/PET/Tedlar)的组合层对组件的整体刚度影响较小,组件近似按面板中面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EVA胶膜 有限元分析 Von Mises等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潜在诱导衰减效应的研究
8
作者 陈春 李路 常建慧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0-892,共3页
光伏组件的潜在诱导衰减会减少光伏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的电能,严重情况下使光伏发电系统瘫痪,几乎不对外输出电能。在温度为85℃和85%湿度条件下,对单块光伏组件模拟光伏发电系统中出现的潜在诱导衰减效应,即组件的铝边框和输出端产生1 00... 光伏组件的潜在诱导衰减会减少光伏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的电能,严重情况下使光伏发电系统瘫痪,几乎不对外输出电能。在温度为85℃和85%湿度条件下,对单块光伏组件模拟光伏发电系统中出现的潜在诱导衰减效应,即组件的铝边框和输出端产生1 000 V的电势差。每隔6 h测试一次组件的电致发光(EL)图像和I-V电性能,实验持续时间为48 h。结果表明:该效应会使组件产生漏电,漏电程度随着实验持续的时间而变得严重。运用电容原理解释潜在诱导衰减产生的物理机制,并采用低介电常数的封装材料制作新的光伏组件,能使组件的功率衰减控制在2%以内,完全具有抗潜在诱导衰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太阳电池 抗PID组件 电容效应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体光伏/单体储能电池模组的新型光伏储能发电系统 被引量:19
9
作者 邬明亮 戴朝华 +2 位作者 邓惠文 刘志祥 陈维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1,共6页
传统光伏储能发电系统都是由光伏阵列和储能电池组构成的,但这种结构易受光伏电池阴影效应及储能电池均衡性问题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由单体光伏电池和单体储能电池构成的新型光伏储能发电系统。该系统中,单体光伏电池和与之电压... 传统光伏储能发电系统都是由光伏阵列和储能电池组构成的,但这种结构易受光伏电池阴影效应及储能电池均衡性问题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一种由单体光伏电池和单体储能电池构成的新型光伏储能发电系统。该系统中,单体光伏电池和与之电压、容量匹配的单体储能电池构成光伏储能模组,一定数量的模组串联后组成串联支路,经升压型DC/DC电路汇流至直流母线,多个串联支路并联后向直流负载或经逆变器向交流负载供电。通过监测光伏电池、储能电池的电压电流,光伏储能模组能够在5种工作模式间切换以实现模组内的"自治"控制;同时,通过监测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实现了光伏储能模组投入与切出的支路级控制。以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衡量标准,提出了一种模组内光伏电池电压,参数的选择方法。最后,建立了新型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从原理上通过仿真验证了该光伏储能发电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发电系统 单体电池 单体储能电池 阴影效应 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色近红外激光对晶硅电池光伏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盛喆 周忠信 +3 位作者 陈新亮 赵颖 张晓丹 李高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85,共7页
选用波长为1064 nm的近红外激光作为光源,扩散结晶硅电池与硅异质结电池为接收样品,测试电池在不同入射光强下的J-V输出特性。发现在入射光强升高时,2种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均对应增加。传统扩散结晶硅电池的填充因子与转换效... 选用波长为1064 nm的近红外激光作为光源,扩散结晶硅电池与硅异质结电池为接收样品,测试电池在不同入射光强下的J-V输出特性。发现在入射光强升高时,2种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均对应增加。传统扩散结晶硅电池的填充因子与转换效率随入射光强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硅异质结电池的填充因子与转换效率随入射光强的升高而降低。对晶硅电池近红外激光响应特性的研究,为近空间飞行器的夜间充能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太阳电池 转换效率 效应 近红外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延迟回声状态网的光伏电池板温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思远 姚显双 +1 位作者 曹生现 赵波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01-2710,共10页
光伏电池温度变化影响光伏系统输出的稳定性,精准地预测光伏电池板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光伏系统智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预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考虑了光伏电池板温度的迟滞效应,将先前的温度输出作为延迟项引入回声状态网中,提... 光伏电池温度变化影响光伏系统输出的稳定性,精准地预测光伏电池板温度的变化趋势,对光伏系统智能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预测温度的变化趋势,本文考虑了光伏电池板温度的迟滞效应,将先前的温度输出作为延迟项引入回声状态网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回声状态网的光伏电池板温度预测模型.给出一个延迟回声状态网具有回声状态特性的判定条件,使得预测模型能够稳定地预测光伏电池板温度.同时,建立了一套光伏多传感器监测系统,利用该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训练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回声状态网(Echo state network,ESN),Leaky ESN(Leaky-integrator ESN)和VML ESN(ESN with variable memory length)相比,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延迟回声状态网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甚至达到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板温度 回声状态网 热迟滞效应 回声状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取代基的金属酞菁的合成与光伏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和生 陈再鸿 詹梦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合成了含取代基的酞菁铜,如十六氯酞菁铜、十六氢酞菁铜、四硝基酞菁铜及四氨基酞菁铜等.测定了这些衍生物在铂电极上和砷化镓电极上的光伏效应.结果表明含拉电子取代基的酞菁铜比含推电子取代基的酞菁铜的光伏效应大.
关键词 取代基 酞菁 效应 合成 有机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颗粒掺杂对有机-硅光伏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小娟 陈玲 +2 位作者 钟敏 张侃 盛维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9-455,共7页
将金纳米颗粒(Au NPs)掺入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中,制备了有机-硅杂化光伏电池。利用TEM和SEM对Au NPs及其掺杂的有机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纳米颗粒对有机-硅杂化光伏电池光学和电学性能... 将金纳米颗粒(Au NPs)掺入导电聚合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薄膜中,制备了有机-硅杂化光伏电池。利用TEM和SEM对Au NPs及其掺杂的有机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纳米颗粒对有机-硅杂化光伏电池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电池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J-V)、外量子效率(EQE)和电容-电压曲线(C-V)测试结果表明,Au NPs的引入提高了电池的光电性能,与纯PEDOT∶PSS-硅电池相比,掺入金纳米颗粒制备的杂化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提高了24%,达到12.87%;在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共振区域,电池对光的反射性能降低;当V(金纳米颗粒)∶V(PEDOT∶PSS)=0.15∶1.0时,膜的导电率由560 S/cm增加到860S/cm、PEDOT∶PSS-硅光伏电池的内建电场(Vbi)由0.68 V增加到0.78 V,金纳米颗粒与PEDOT∶PSS共同作用,极大地减少了电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电池中电荷的传输和收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硅基杂化电池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内建电场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烯C_(60)掺杂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在GaAs电极上的光伏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再鸿 翟和生 +2 位作者 吴振奕 李娟 詹梦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45-749,共5页
在光电化学电池中测定球烯C60掺杂的过渡金属酞菁(MPc)在GaAs电极上所形成异质结的光伏效应,研究不同介质及不同过渡金属酞菁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C60与MPc在特定的有机溶剂中可形成新的加合物,以UV... 在光电化学电池中测定球烯C60掺杂的过渡金属酞菁(MPc)在GaAs电极上所形成异质结的光伏效应,研究不同介质及不同过渡金属酞菁对光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C60与MPc在特定的有机溶剂中可形成新的加合物,以UV-Visible光谱表征,在长波部分有新峰出现;2)C60掺杂增强了MPc在GaAs电极上的光伏效应.与GaAs相比,△V可增强2~3倍;3)不同介质电对对光伏效应有较大的影响,I3/I是较好的介质电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酞菁配合物 过渡金属 效应 球烯碳60 电转换材料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光电池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朕 卢佃清 史林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9,共4页
为了研究硅光电池的特性,应用新的电学实验手段,借助光伏效应实验仪,对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伏安特性、负载特性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硅光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内阻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及衡量光电池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填... 为了研究硅光电池的特性,应用新的电学实验手段,借助光伏效应实验仪,对硅光电池的光电特性、伏安特性、负载特性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了硅光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内阻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及衡量光电池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填充因子,且发现一定光照下硅光电池对负载供电达到输出功率最大值时,负载阻值和该光照下硅光电池内阻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电池 短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下光伏发电数学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肖文波 余晓鹏 +1 位作者 张华明 吴华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6-61,共6页
对比研究了光伏系统的两种局部遮荫发电模型,即幂律模型与四参数模型。结果首先发现,上述两种模型都和实验数据总体符合较好,但都有明显误差,原因在于,两种模型都是在简化下获得;其次,可以看出在低偏置电压下,两种模型都与实验数据符合... 对比研究了光伏系统的两种局部遮荫发电模型,即幂律模型与四参数模型。结果首先发现,上述两种模型都和实验数据总体符合较好,但都有明显误差,原因在于,两种模型都是在简化下获得;其次,可以看出在低偏置电压下,两种模型都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而在高偏置电压下,出现明显的误差,原因在于低偏置电压的时候,电池内部二极管未达到导通,流过二极管上的电流极小,可以忽略,电池可以看成是一个恒流源加上负载。随着偏压的增大,电池非线性效应显著增强,从而导致发电模型不适用'再次,注意到非均勻光照下,电池的工作状态受旁路二极管的影响不能由简单分析得到。旁路二极管是否处于阻断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突变过程;最后,从理论与实验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析,可知四参数模型优于幂律模型,原因可能在于四参数模型考虑了光电流、反向饱和电流、理想因子、串联电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发电模型 阴影遮挡 对比研究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光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乔在祥 陈文浚 杜邵梅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热光伏是通过光伏电池将热辐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技术。热光伏的优点是可以使用很广泛的热源以及具有很高的潜在输出密度,热光伏应用的潜在市场是很大的。主要介绍了热光伏辐射器、热光伏电池、光学滤波器、热回收器和系统应用的近期发... 热光伏是通过光伏电池将热辐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技术。热光伏的优点是可以使用很广泛的热源以及具有很高的潜在输出密度,热光伏应用的潜在市场是很大的。主要介绍了热光伏辐射器、热光伏电池、光学滤波器、热回收器和系统应用的近期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Sb电池 InGaAs/InP电池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p-n结太阳电池对DF激光的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江厚满 程湘爱 李文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对硅p n结太阳电池在DF激光辐照下的响应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推导了p n结反向饱和电流随温度的近似变化关系。根据该近似关系,计算了太阳电池在DF激光辐照过程中输出电压的变化曲线。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取得了比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响应 硅p-n结太阳电池 p-n结反向饱和电流 DF激 效应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苝酰亚胺掺杂聚噻吩薄膜的光伏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施敏敏 陈红征 汪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29,共5页
将两种新型有机n型材料N,N’—二(五氟代苯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PP)和N,N’—二(1,1—二氢十五氟代辛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OP),分别与有机p型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共混,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结果发现,... 将两种新型有机n型材料N,N’—二(五氟代苯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PP)和N,N’—二(1,1—二氢十五氟代辛基)—3,4,9,10—四羧基二酰亚胺(DFOP),分别与有机p型材料———聚(3—己基噻吩)(P3HT)共混,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结果发现,当DFPP或DFOP的含量很少(1 wt%)时,氟代酰亚胺可以作为电子受体,通过与聚噻吩之间有效的光致电荷转移作用,提高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流,但使光电压下降;当氟代酰亚胺与P3HT的比例为1:1(重量比)时,有机太阳电池的光电流和光电压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苝酰亚胺 氟代作用 聚噻吩 掺杂 有机太阳电池 效应 致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型光电式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淑杰 李桂成 +1 位作者 卢长刚 李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0,42,共3页
本文指出按经典光伏理论给出的光电池等效电路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的光电池的等效电路。在此基础上推出光电池的频率特性,为合理地设计光电检测系统提供了理论根据。
关键词 效应 传感器 频率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