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象结构的生成方式探析
1
作者 刘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29,共14页
“意象”在文学领域的使用最早源自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它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有机融汇而成。意和象的结合研究最早可见于中国著名的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象”结构的基本生成方式,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人通过“象”... “意象”在文学领域的使用最早源自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它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有机融汇而成。意和象的结合研究最早可见于中国著名的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象”结构的基本生成方式,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人通过“象”的排列组合以表达深层“情感意蕴”的原始思维特点。同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有机组合构成意象结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依据主观情感,按照一定的构思想象和审美形式规律,生成不同的意象结构,使其成为意境优美、感情深沉、意蕴深邃、生动形象的美妙画面。本文通过对中西诗歌中意象结构的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跨文化的视角,将诗歌意象结构的建构方式概括为五种:承续延展、跳转拼接、同质叠加、对照互衬、辐射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结构 诗歌 承续延展 跳转拼接 同质叠加 对照互衬 辐射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MRC认知视野探索《果臝转语记》中的同源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寅 蔡琴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3,共9页
《果臝转语记》为清代学者程瑶田所著,基于"音近义通"的原则系联出与"guǒluǒ"读音相关的332个同源词。他认为若事物的形态、性状相同或相似,命名时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揭示了汉语造词、用词的基本规律。程氏... 《果臝转语记》为清代学者程瑶田所著,基于"音近义通"的原则系联出与"guǒluǒ"读音相关的332个同源词。他认为若事物的形态、性状相同或相似,命名时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揭示了汉语造词、用词的基本规律。程氏在文首提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的规律,充分说明语言不能用索绪尔的"任意第一原则"做出描写,当今认知语言学所论述的像似观与此不谋而合。前人对于该文的研究主要从词源学角度论述词族衍生的结果,鲜有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本文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理论和词义学中词义扩展的辐射和连锁两种类型相结合,建构了MRC模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详尽分析该文中的同源词,拟将基于"圆形"义衍生而出的同源词分为七大类12小类,解释它们在音和义之间的相互关联,揭示汉语同源词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臝转语记》 同源词 隐转喻 辐射连锁 MR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