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斯克溶液对放射性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晓虹 王广树 +2 位作者 杨锦竹 陈滴 纪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观察维斯克(Wisk)溶液对放射性口腔、鼻咽和食管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4例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Wisk预防组(321例)和抗生素预防组(163例),在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给药,观察患者口腔、鼻咽及食管黏膜溃疡的发生率及溃疡的... 目的:观察维斯克(Wisk)溶液对放射性口腔、鼻咽和食管黏膜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4例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Wisk预防组(321例)和抗生素预防组(163例),在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给药,观察患者口腔、鼻咽及食管黏膜溃疡的发生率及溃疡的愈合情况。结果:Wisk预防组口腔、食管、鼻咽管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3.24±2.78)%、(10.71±2.61)%和(15.62±6.42)%;抗生素预防组口腔、食管、鼻咽管黏膜发生率分别为(59.75±5.42)%、(74.5±6.10)%和(43.2±9.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Wisk预防组溃疡愈合天数短于抗生素预防组(P<0.01)。结论:Wisk对放射性黏膜损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Wisk预防给药可保护正常组织不受损害,且使用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斯克 抗生素预防 辐射损伤/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和共激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萍 朱学强 +1 位作者 李秀红 童理刚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7,共8页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的测试比较,探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和肌肉共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6名短跑运动员随机抽签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干预,对照组则进行日常训练,通过单因... 目的:通过干预前后的测试比较,探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对短跑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和肌肉共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将26名短跑运动员随机抽签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的训练干预,对照组则进行日常训练,通过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后生物力学测试和肌电测试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足与地面接触时刻膝内收角度、最大碰撞时刻膝内收和屈曲角度、最大膝屈角时刻髋和膝屈曲角度以及膝内收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垂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显著小于对照组(P=0.04);肌电测试中,一个完整单步内膝关节共激活比值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4)。结论:包括快速伸缩复合、特定的下肢力量、速度与灵敏、平衡与稳定性练习模块的8周运动损伤预防训练,能使短跑运动员膝关节、踝关节激活模式和下肢生物力学的合理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预防 短跑运动员 肌肉共激活 神经肌肉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陈旧性后尿道损伤尿道修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照兰 周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 通过加强儿童陈旧性后尿道损伤尿道修复术后的护理,探讨有效预防尿道损伤尿道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213例陈旧性后尿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诊疗护理过程.结果 213例中,男180例,... 目的 通过加强儿童陈旧性后尿道损伤尿道修复术后的护理,探讨有效预防尿道损伤尿道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同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213例陈旧性后尿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诊疗护理过程.结果 213例中,男180例,女33例,年龄5~15岁,平均年龄8.5岁.术后56例并发膀胱区瘘,获二期愈合,其余患儿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儿尿道反复手术易致切口瘢痕形成,导敏趾骨上膀胱区瘘道,持续负压吸引、瘘道外敷油纱布,有利于伤口的人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控制 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小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 《河南农业》 2022年第34期51-51,共1页
无论养殖场规模大小,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十分重要,一旦发生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动物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针对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一... 无论养殖场规模大小,对动物疾病的防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十分重要,一旦发生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动物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针对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一、动物疾病的分类动物疾病通常是动物机体受到内在或外在的不利影响而发生损伤或抗损伤的复杂过程,一般会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形态变化或功能障碍。广义上的动物疾病往往是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动物疾病。养殖场主要将与人类关系密切、经济价值大的家畜疾病作为研究和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疾病 传染性疾病 家畜疾病 养殖场 动物机体 功能障碍 疾病预防与控制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跑步中人体关节角度的最优控制与运动表现探析
5
作者 张鹏权 王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3-513,共1页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的肢体姿态控制研究,以初步探讨人体跑步过程中躯干、上肢、下肢关节的协调运动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的肢体姿态控制研究,以初步探讨人体跑步过程中躯干、上肢、下肢关节的协调运动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分析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距离跑步过程中的肢体姿态控制研究,经过2轮筛选最终纳入42篇文献。结果长距离跑步中,上肢关节(肩、肘)的协调运动对运动成绩和效率至关重要。肩关节在触地瞬间、缓冲结束和摆动前期的协调运动范围发挥重要作用,肘关节的角度协调运动也显著影响跑步速度和疲劳程度。髋关节的协调运动对步幅和跑步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而膝关节的屈曲峰值在支撑期是影响速度的主要因素。踝关节的协调运动范围同样对速度和地面反作用力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躯干和骨盆的协调运动角度也在跑步速度和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躯干倾斜对速度适应性至关重要。结论(1)跑步运动中关节角度的协调性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跑步效率、减轻疲劳、预防损伤和改善比赛成绩。(2)不同关节的角度控制可通过优化姿势和稳定性来实现,从而提高长距离跑步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检索 地面反作用力 维普数据库 关节角度 跑步 疲劳程度 预防损伤 角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及预防控制
6
作者 张伟丽 陈亚萍 +1 位作者 姜少敏 王天奇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年第11期76-77,共2页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是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密切相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以皮肤损伤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orcine dermatitis and nephropathy syndrome,PDNS)是与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密切相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以皮肤损伤和纤维蛋白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特征,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8月,河南省伊川县城关镇某小型养猪场发生本病,经综合性预防,得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综合性预防 控制 猪圆环病毒2型 肾小球肾炎 诊断 纤维蛋白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范一菲 孔德虎 +2 位作者 陈志武 赵维中 高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min后再灌30min,测定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中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TFR25、50mg/kg可以抑制Iso引起的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和抑制心肌中MDA的含量的升高,TFR50mg/kg降低血清中LDH和MDA的增高;TFR20、40、80mg/L抑制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中SOD活性的下降。TFR80mg/L能抑制心肌中MDA含量的增高和NOS活性的降低,TFR40mg/L抑制心肌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TFR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增加NO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杜鹃花属 黄酮类/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侠 李元海 +2 位作者 李磊 徐志荣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Ⅱ、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Ⅱ组(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血清ALT、AST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X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Ⅱ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Ⅲ、Ⅳ、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XOD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肝组织MDA含量、XOD活性、SOD活性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Ⅲ、Ⅳ、Ⅴ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Ⅱ组,且Ⅲ、Ⅳ、Ⅴ组间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药理学 肝/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损伤康复体系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解勇 侯乐荣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68,共3页
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医疗服务和保障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损伤康复体系应制定医疗、安全训练与康复的系统化措施,通过康复干预,有效地开展安全训练、康复训练与带伤训练的医务监督。以均衡的全面身体素质... 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医疗服务和保障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文章认为,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损伤康复体系应制定医疗、安全训练与康复的系统化措施,通过康复干预,有效地开展安全训练、康复训练与带伤训练的医务监督。以均衡的全面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保护专项训练的安全。重视慢性劳损的安全训练与康复训练的结合以及相关代偿能力的强化训练,预防急性损伤的发生。从整体疼痛控制入手开展伤病的康复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预防 康复 身体素质 整体疼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向航 冉珂 +1 位作者 徐军美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相保护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吗啡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吗啡组静注吗啡1.0 mg/kg,24 h后处理同I/R组。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测心梗面积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吗啡降低心肌梗死面积,上调HSP27表达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细胞超微结构。结论:吗啡预处理可能通过HSP27对兔心肌产生延迟相保护作用,其机制与HSP27抗过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心肌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心肌缺血/预防控制 缺血预处理 延迟相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文继月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致脑梗死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TFA(160、80、40、20mg/kg)预处理明显减少脑梗塞面积并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DH活性、MDA和PGE2含量,同时明显增加血清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药理学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系列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海涛 黄鉴政 刘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 (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3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系列方 (活血汤、活血益气汤、活血养阴汤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3d。观察药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病理损伤的影响 ,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变化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 ,免疫印迹分析 NMDA受体亚单位蛋白 NR1和内皮型 NOS(e NOS)的表达。结果 :活血化瘀系列方及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减小梗死体积和脑水肿面积 ,减少神经元损伤 (P<0 .0 5 ) ,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活血化瘀系列方和尼莫地平不同程度降低脑组织内 NOS活性和 MDA含量 ,抑制NR1表达 ,增加 SOD的活性 ,但对 e NOS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活血化瘀系列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内 NOS活性 ,降低 NR1的表达 ,减少 MDA含量和增加 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活血化瘀系列方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NMD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的分子损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天 关世奎 +3 位作者 武桂铃 辛振龙 蒋帅 杨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75-2777,共3页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 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占人体重量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18%-20%.可见脑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脑缺血也可称为中风(脑卒中).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重大疾病。其常由脑动脉硬化引发,在缺血缺氧条件会引发脑一系列功能障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缺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损伤机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治疗 分子 中枢神经系统 缺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华 武征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观察心脏冠脉流量(CF)、心肌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用离体器官法测定家兔主动脉环张力的变化。结果12.5、25、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致大鼠心脏CF的减少和心肌中MDA含量的升高及NO含量和NOS活性的下降;25、50和100mg/L,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CK和SOD活性的下降;50和100mg/L TFR—PP可明显地抑制心肌中LDH活性的下降。在0.033—2.70g/L范围内,TFR可分别松弛由KCl和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家兔主动脉环的收缩,TFR的血管松弛作用可被内向整流型钾通道(K IR)的阻断剂BaCl2(10^-4mol/L)及大电导Ca^2+-敏感性钾通道(BK Ca)的阻断剂TEA(3×10^-3mol/L)明显地减弱,但去除血管内皮和用前列腺环素(PGI2)合成酶抑制剂Indo(0.1mmol/L)及NO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L)预处理后对TFR的血管松弛作用无明显的影响。结论,TFR—PP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自由基过氧化、增加NO生成、血管松弛及开放K IR及BK Ca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黄酮类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挺梅 高琴 +2 位作者 李艳芳 王珏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长时程缺血引起的缺血/复灌(I/R)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6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在长时程心肌缺血的I/R模型中,缺血后处理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但对心室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善。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不仅能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 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而且能明显改善心室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 illine减弱了两者联合应用的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产生加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缺血预处理 心肌/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 钙激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减轻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相关机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姜翠翠 夏满莉 +1 位作者 王敏 陈士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mPTP)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的关系。方法:分离SD雄性大鼠心脏置于Langendorff系统行全心停灌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心肌I/R损伤模型,停灌前15 min给予Dex(10 nmol/L)处理。测定左心室动力学、再灌注期间冠脉流量及再灌注5 min时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以反映心肌梗死状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明显降低了再灌注期间的左室发展压、冠脉流量及再灌注末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显著升高了再灌注左室舒张末压、心肌LDH渗出;Dex预处理明显改善了I/R心脏功能及心肌组织活性(P<0.01);mPTP开放剂苍术苷(20μmol/L,再灌注前给药20min)及mitoKATP抑制剂5-羟基癸酸(100μmol/L,停灌前给药20 min)可取消Dex预处理产生的抗心脏I/R损伤作用。结论:围手术期常用的辅助麻醉药Dex具有减轻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作用,且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Dex促进缺血前mitoKATP的开放,抑制再灌注早期mPTP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治疗应用 缺血预处理 心肌/药物疗法 线粒体/药物作用 钾通道/药物作用 腺苷三磷酸酶类/代谢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龚子曦 冉珂 +1 位作者 常业恬 徐军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530,共5页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 目的:探讨吗啡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吗啡后处理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推吗啡1.0 mg/kg,再灌注120 min。各组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阻断后20 min、40 min、心肌再灌注1 h和2h 5个时点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含量;再在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处理组和吗啡后处理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缺血再灌注组,MDA的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心肌缺血/治疗 肌缺血/病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吗啡/药理学 灌注 局部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洁云 赵维中 +2 位作者 朱文庆 汪琳 黄大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的保护作用及与抗氧化的关系。方法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30min,复灌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GIRI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胃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 目的观察虎杖苷(PD)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IRI)的保护作用及与抗氧化的关系。方法用小动脉夹夹闭腹腔动脉30min,复灌60min的方法建立大鼠GIRI模型,观察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及胃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变化。结果PD可明显减轻损伤模型中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能明显降低胃组织MDA含量,增加胃组织SOD、GSH-Px、NO、NOS水平。结论PD通过抑制胃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产生,提高组织抗氧化能力,对GIRI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病理学 虎杖/药理学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后处理及其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七五 冷玉芳 张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后处理及其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30g,随机均分为缺血损伤组(A组)、氯胺酮后处理组(B组)、氯胺酮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组(C组)、假手术组(D组)。按照Nauta介绍的方法... 目的探讨氯胺酮后处理及其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30g,随机均分为缺血损伤组(A组)、氯胺酮后处理组(B组)、氯胺酮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组(C组)、假手术组(D组)。按照Nauta介绍的方法建立缺血模型,在缺血1h后恢复灌注时,B组由尾静脉推注氯胺酮10mg/kg,C组由尾静脉推注等量氯胺酮的同时对肝脏进行缺血后处理,D组仅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再灌注4h后采集下腔静脉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和通过电镜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 B、C组ALT、AST、MDA均低于A组、SOD高于A组(P<0.05),Bcl-2表达高于A组,Bax表达低于A组(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B、C组细胞损伤程度轻于A组。结论氯胺酮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的再灌注损伤,但是联合缺血后处理后其保护效应并没有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预防控制 后处理 细胞保护 氯胺酮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茉莉花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安丹 《福建茶叶》 2005年第4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加工过程 关键控制 福州 保健功效 增强免疫力 心血管疾病 栽培历史 科学研究 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