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塔绿洲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万莉 吕世华 +2 位作者 傅慎明 奥银焕 文莉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14-1620,共7页
利用2005年5月23日~7月8日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实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不同天气条件的辐射平衡、地表能量收支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时段内各量的平均值与晴天进行... 利用2005年5月23日~7月8日在甘肃省金塔绿洲开展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实验"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金塔绿洲不同天气条件的辐射平衡、地表能量收支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并将研究时段内各量的平均值与晴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昼间变化差别较大,夜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壤温度随净辐射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变小;观测期间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和土壤温度平均的变化形态与晴天比较接近,云和降水的扰动削弱了除潜热通量外的其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 绿洲 辐射平衡各分量 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峰北坡地区地表辐射和能量季节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马伟强 戴有学 +4 位作者 马耀明 孙方林 李茂善 仲雷 王介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37-1243,共7页
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能量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 对青藏高原地区地表能量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利用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一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珠峰地区的地表能量,即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了一些有关珠峰地区地表能量的结果,即太阳总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净辐射呈现出明显的年变化特征,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得到的日变化是很明显的。并且讨论了计算地表能量通量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峰地区 地表能量通量 辐射平衡各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丹吉林沙漠不同下垫面辐射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迪 吕世华 +1 位作者 奥银焕 赵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21,共7页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 利用2009年夏季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开展的"巴丹吉林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所取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典型晴天条件下,巴丹吉林沙漠两种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收支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地表反射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沙漠反射率为0.33,湖区沙生芦苇反射率为0.23,沙漠反射率大于沙生芦苇反射率。巴丹吉林沙漠两种典型下垫面上,各辐射分量均具有相似的日变化特征,即白天大、夜间小。两种下垫面上的净辐射日变化与峰值基本相同,日积分值均约为8MJ.m-2。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地表能量的分配也不相同。沙漠主要以感热通量为主,地表热流量其次,潜热通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湖区以潜热通量为主,感热通量和地表热流量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辐射平衡各分量 地表能量收支 反射率 地表热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