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对流散热下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热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贺元骅 赵逸明 +2 位作者 张俐恒 王之媛 黄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5,共7页
为精准界定热失控发展过程中锂电池热聚集特征,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滥用引发的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热模型。首先,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明确电池热模型中的加热片产热量Q_(e)、化学反应产热量Q_(f)、电能释放产热量Q_(j)和环境... 为精准界定热失控发展过程中锂电池热聚集特征,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热滥用引发的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热模型。首先,依据能量守恒定律,明确电池热模型中的加热片产热量Q_(e)、化学反应产热量Q_(f)、电能释放产热量Q_(j)和环境散热量Q_(d)这4个热量参数,进而基于物理热量计算公式(Q=CMΔθ)和集总参数法,构建大尺寸三元锂电池由热滥用引发的热模型;其次,对模型参数获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4个热量参数对电池热累积变化的重要度;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将研究区间以点(t_(i),θ_(i))进行分区,确定表面传热系数h的值,进一步验证辐射对流散热下热失控锂电池热模型。结果表明:总产热量Q_(w)为12.88×10^(5) J,总散热量Q_(d)为6.60×10^(5) J,其中,辐射散热量为2.91×10^(5) J,对流散热量为3.69×10^(5) J,利用热模型计算出的热量理论预测热失控峰值温度θ_(p),与试验结果契合度较好,明确锂电池热失控发展过程中的热量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对流 散热量 大尺寸三元锂电池 热模型 热滥用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翅片参数对含内热源封闭腔内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第五嘉玮 王烨 胡润鑫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为研究内置翅片参数对含内热源封闭腔内自然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的影响,在是否考虑内壁面辐射效应的基础上,对不同翅片单参数下腔内传热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并就翅片多参数交互作用对腔内对流-辐射耦合传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分... 为研究内置翅片参数对含内热源封闭腔内自然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的影响,在是否考虑内壁面辐射效应的基础上,对不同翅片单参数下腔内传热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比,并就翅片多参数交互作用对腔内对流-辐射耦合传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壁面辐射有利于改善热源表面和冷壁面的对流换热效果。壁面辐射使得翅片附近的冷壁面局部Nu数波动程度有所增强,冷壁面平均Nu数相比无翅片工况最高提升了16.74%;无论是否考虑辐射,翅片单参数变化,翅片长度l对热源表面平均Nu数的影响最为显著,最优翅片单参数均依次为:θ=120°、l=0.02H、a=0.75H,考虑辐射对应的热源表面平均Nu数提升率η更高,分别为10.15%、11.03%、10.48%;引入响应面优化法,分析得出翅片长度与安装高度的交互作用对热源表面平均Nu数影响最显著,腔内对流-辐射耦合传热效率最高的翅片参数组合为:θ=117.94°,l=0.023H,a=0.734H,此时,热源表面平均Nu数为26.50,相比无翅片工况提升了13.15%。所得翅片参数影响规律及多目标优化结果反映各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度的同时,也为改善工业装置封闭空间内发热元件对流冷却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腔 对流-辐射耦合传热 多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过程模型 被引量:15
3
作者 代爱妮 周晓光 +2 位作者 刘相东 刘景云 张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60,共10页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 针对旁热式辐射与对流粮食干燥机的干燥特点,建立了一种粮食干燥机干燥过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了3层神经网络结构(8-10-1),模型输入为粮食干燥机的8个变量,模型输出为出口粮食水分比或干燥速率。通过编写Matlab建模程序,基于实际干燥实验的样本数据训练与测试网络,实现了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数学表达式,模型预测的出口水分比与干燥速率的R2分别为0.998 9和0.998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和0.004 1,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拟合较好;另外,结合实验干燥条件对模型干燥性能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依据同样方法建立了顺逆流粮食干燥过程的出口粮食水分比预测模型,对比了2种干燥方式的干燥性能。仿真预测表明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模简单,具有自适应性、灵活性和自学习性等特点,相比于其他粮食干燥的经验数学模型,能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为红外辐射与对流联合干燥过程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红外辐射对流干燥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室内表面温度对流辐射耦合换热计算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晨 李美玲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建立了大空间建筑室内壁面导热、辐射和对流耦合换热热平衡方程,结合Gebhart吸收系数,利用预测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简易模型,提出了室内各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 对国外模型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计算所得表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 建立了大空间建筑室内壁面导热、辐射和对流耦合换热热平衡方程,结合Gebhart吸收系数,利用预测室内空气垂直温度分布简易模型,提出了室内各表面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 对国外模型实验数据验证的结果表明,计算所得表面温度与实验值吻合,表明了这是一种预测大空间建筑表面温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辐射耦合换热 大空间建筑 表面温度 Gebhart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受热面负荷特性的超临界锅炉炉膛对流与辐射耦合传热计算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福国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对流和辐射换热在电站锅炉炉膛蒸发受热面中呈现不同的负荷特性,忽略对流换热可能会引起炉膛全负荷热力特性偏离设计状态.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对流和辐射耦合传热模型,该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多维函数最小化技术,从炉膛变负荷运... 对流和辐射换热在电站锅炉炉膛蒸发受热面中呈现不同的负荷特性,忽略对流换热可能会引起炉膛全负荷热力特性偏离设计状态.建立了超临界直流锅炉炉膛对流和辐射耦合传热模型,该模型基于试验数据,采用多维函数最小化技术,从炉膛变负荷运行特性中提取对流和辐射热的组成信息,对5台超临界锅炉32个负荷状态的对流和辐射换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炉膛实际换热量和预测值吻合较好,辐射和对流耦合传热模型能够准确描述炉膛受热面负荷变化特性,当锅炉运行条件发生变化时,可用于修正热工调节参数,指导超临界锅炉燃烧和汽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膛传热 对流辐射耦合传热模型 超临界直流锅炉 炉膛热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辐射边界对变压器温度场影响的解耦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鲁非 王圣康 +4 位作者 李浩波 卢仰泽 王伟 林福昌 李化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3,30,共8页
对流—辐射边界是油浸式变压器最重要的散热方式,对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文中结合传热学基本理论以及变压器实际结构对变压器对流边界和辐射边界进行研究,针对目前直接以材料辐射率表征辐射换热强度的方法进行修正,结合... 对流—辐射边界是油浸式变压器最重要的散热方式,对变压器内部温度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文中结合传热学基本理论以及变压器实际结构对变压器对流边界和辐射边界进行研究,针对目前直接以材料辐射率表征辐射换热强度的方法进行修正,结合变压器结构提出了有效辐射率的概念,使得辐射边界计算更加准确。并通过建立110 kV油浸式变压器三维流体—温度场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风速、环境温度)对变压器对流边界和辐射边界的影响,为有限元分析计算中边界条件的确定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电磁—流体—温度场 对流辐射边界 环境温度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温度场计算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等效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段辞涵 阮江军 +1 位作者 邓永清 全妤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129,共10页
针对变压器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难以准确设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热学数学描述的变压器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的等效方法,通过合并辐射、对流的传热通式得到描述边界条件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根据不同变压器温升试验的环境条件得到对应... 针对变压器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难以准确设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热学数学描述的变压器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的等效方法,通过合并辐射、对流的传热通式得到描述边界条件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根据不同变压器温升试验的环境条件得到对应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温度场计算,对比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不同条件下的4组算例各测温点温度计算平均误差在2~3℃范围内,符合工程要求,验证了边界辐射-对流复合换热等效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自体散热过程中辐射散热导致的复合传热表面系数平均增量最大占比仅为复合传热表面系数的0. 2%,符合工程常识且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正交实验表和极差分析法对比各因素对热点温度的影响程度,比较极差值大小可知,影响热点温度的主要因素为负载率、环境温度、风速,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简化或忽略辐射和湿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辐射-对流复合换热 复合传热表面系数 变压器温度场计算 数值模拟 环境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守恒律保真全球谱模式辐射—云—对流过程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钟琦 钟青 沈元芳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7-418,共12页
辐射—云—对流相互作用的正确和合理描述是改进湿物理过程描述和数值模式的重要方面。在一个物理守恒律保真的全球模式中引入描述更细致的云参数化方案和辐射参数化方案,对6个30天实时资料数值积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云参数化方... 辐射—云—对流相互作用的正确和合理描述是改进湿物理过程描述和数值模式的重要方面。在一个物理守恒律保真的全球模式中引入描述更细致的云参数化方案和辐射参数化方案,对6个30天实时资料数值积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云参数化方案中云描述的细化,改进了模式对云分布、云量、以及云水、云冰不同相态的模拟;辐射方案中对这些云水物质的反应,有效改进了次网格加热中的辐射对流平衡,进而促进了次网格加热和动力相互作用的改进,斜压能量转换获得改进。最终,模式在整体系统误差上取得较大改进,对流层顶的温度场和风场误差明显减小,降水结构和降水强度显著改进,并且未见"双赤道辐合带"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守恒律保真 谱模式 辐射—云—对流平衡 能量循环 系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体传热对流辐射比例的特性研究
9
作者 陈剑昌 黄晨 +2 位作者 吕留根 李丽 白天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66-168,173,共4页
利用实验室墙体内壁敷设电热膜模拟实际墙体传热,通过表面热流计获得该壁面的总传热量,通过有效辐射计算方法和热平衡方法获得墙体净辐射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由此达到对流热量和辐射热量分离的目的。论文通过实验结果探讨墙体传热中对流... 利用实验室墙体内壁敷设电热膜模拟实际墙体传热,通过表面热流计获得该壁面的总传热量,通过有效辐射计算方法和热平衡方法获得墙体净辐射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由此达到对流热量和辐射热量分离的目的。论文通过实验结果探讨墙体传热中对流辐射分离比例与墙体传热量、房间换气次数以及传热墙体附近气流形式的关联。结果表明:对流辐射分离中,对流比例受墙体传热量和换气次数的影响不大;受传热墙体附近气流形式影响很大,送风口下墙体传热量中对流比例远大于回风口下墙体传热量中的对流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体传热 对流辐射分离 有效辐射 电热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辐射转换传热技术在线材热处理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建国 《冶金能源》 1990年第4期27-28,31,共3页
多孔固体对流辐射转换传热技术,也叫传热变换体技术,是强化火焰炉窑传热以提高其热效率的一种节能技术。当前,应用推广的还不够普遍。本文介绍的是该项技术在线材热处理炉上的应用,从收到的效果来看,其经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对流辐射 转换传热 线材 热处理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秀兰 石广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采用石广玉[1]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ARF)进行了计算。参考文献 [1]的瞬时辐射强迫 (IRF)计算的简化公式的形式 ,将ARF的计算结果表示成简单的经验公式。与使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 采用石广玉[1]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ARF)进行了计算。参考文献 [1]的瞬时辐射强迫 (IRF)计算的简化公式的形式 ,将ARF的计算结果表示成简单的经验公式。与使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出的ARF结果的比较表明 ,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强迫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 平流层 温度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戈壁区沙尘气溶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祖琴 韩永翔 +1 位作者 白虎志 赵天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61-1767,共7页
利用中国大陆气溶胶指数(TOMS AI)、天文总辐射、地面太阳总辐射和沙尘能见度等观测和理论计算资料,对中国北方沙漠戈壁区沙尘气溶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地区太阳辐射和沙尘气溶胶指数有非常高的相关性,且变化趋... 利用中国大陆气溶胶指数(TOMS AI)、天文总辐射、地面太阳总辐射和沙尘能见度等观测和理论计算资料,对中国北方沙漠戈壁区沙尘气溶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地区太阳辐射和沙尘气溶胶指数有非常高的相关性,且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由太阳辐射触发的热对流是影响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最主要的因子;沙尘气溶胶进入大气中,必然也会对太阳辐射产生重大的影响.晴日时沙尘气溶胶吸收和散射辐射可达沙尘暴(含扬沙)天气时的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太阳辐射 对流:吸收和散射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辐射对气膜冷却叶片表面热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饶乐威 王天壹 连文磊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7,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叶片表面热负荷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进的WSGG模型,通过CFD数值仿真进行对流辐射耦合计算,探明高温燃气辐射传热对叶片表面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压力、温度、黑体辐射温度和壁面发射率对叶片表面热负荷均有一定影... 为了明确不同因素对叶片表面热负荷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进的WSGG模型,通过CFD数值仿真进行对流辐射耦合计算,探明高温燃气辐射传热对叶片表面热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压力、温度、黑体辐射温度和壁面发射率对叶片表面热负荷均有一定影响,在进口总温从1750 K升高到2150 K的过程中,叶片表面温度整体升高幅度为250~300 K,而黑体辐射温度对叶片表面温度的提升最高为40 K。在壁面发射率从0.3提高到0.8的过程中,叶片表面辐射热流密度随之增大,在吸力面和压力面局部区域辐射热流密度增大了1倍。壁面发射率和高温燃气进口温度对叶片表面的温度和热流作用相当均匀,进口压力和黑体辐射温度对叶片尾缘、前缘和压力面的热负荷影响远大于其他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进口总温、黑体辐射温度、余气系数和壁面发射率为自变量,以辐射换热热流密度为因变量的辐射换热的经验准则关系式,获得了该经验关系式的拟合结果,并对该拟合精度进行了计算,相对误差均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负荷 对流辐射 涡轮叶片 数值模拟 灰气体加权和模型 经验准则关系式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UV模式的对流层光解速率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昝雅媛 马晓燕 田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707-3718,共12页
应用TUV辐射传输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以期确定影响对流层O3和NO2光解速率的关键性因子.结果表明,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对光解速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一定的情况下,散射性越强,近地面光解速率越大;当AOD从0.... 应用TUV辐射传输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以期确定影响对流层O3和NO2光解速率的关键性因子.结果表明,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对光解速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一定的情况下,散射性越强,近地面光解速率越大;当AOD从0.5增加至2.5,J[O1D]和J[NO2]极大值分别下降30.3%和13.1%.光解速率对较小的云光学厚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云对J[NO2]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早晨和傍晚,J[NO2]的衰减可以达到12%,而午时,J[NO2]的衰减不足4%;在垂直方向上,云层的存在能够减小通过云层的光化辐射通量,有效降低云下光解速率,而云滴的后向散射特性能增大云上的光解速率.臭氧能够吸收300nm左右的紫外辐射,因而臭氧柱浓度变化对J[O1D]有显著的影响,臭氧柱浓度从200DU增加至400DU,J[O1D]极大值下降了53.1%,J[NO2]极大值仅降低了1.0%.同时发现,气溶胶和云相对位置的改变对光解速率的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气溶胶在云上时,高层的光解速率明显增大,且气溶胶的散射性越强,光解速率的增幅越大;当吸收性气溶胶位于云上时,使得高层光化辐射通量大量衰减,此时云层对于光解速率的影响比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解速率 光化通量 气溶胶 对流层紫外及可见光辐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式玻璃幕墙热工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克 张其林 庞绍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8-304,共7页
研究了框式玻璃幕墙的稳态传热机理和光学性能,运用差分法建立了玻璃体系的传热和光学性能数值计算模型,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理论推导并建立了框体系在对流、辐射等边界条件及其耦合作用下的热工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Visual C++和Obje... 研究了框式玻璃幕墙的稳态传热机理和光学性能,运用差分法建立了玻璃体系的传热和光学性能数值计算模型,基于二维稳态热传导理论推导并建立了框体系在对流、辐射等边界条件及其耦合作用下的热工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Visual C++和ObjectARX.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研发了框式玻璃幕墙热工性能计算软件.通过与多种商业软件的计算对比,验证了文中计算理论和数值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式玻璃幕墙 热工性能 辐射对流 数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积电烤箱内传热过程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16
作者 姚青 唐巍峰 +4 位作者 郑鑫 王锐 梁文龙 刘玉贤 褚雯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3,共11页
大容积电烤箱内存在严重加热不均匀问题,限制其在商业和家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存在弛豫时间长、温控精度差等问题,导致被加热目标无法维持在最佳烹饪热环境。通过自编程构建了一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大容积电烤箱内存在严重加热不均匀问题,限制其在商业和家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存在弛豫时间长、温控精度差等问题,导致被加热目标无法维持在最佳烹饪热环境。通过自编程构建了一种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控制策略,以改善大容积电烤箱的加热速率、温控精度及热均匀性为目标,通过局部速度、温度分布与美拉德反应可视化实验测试,探究了风扇转速、对流与辐射加热功率和排气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升算法鲁棒性后,BPNN算法对烤箱内温度预测误差显著降低;相比PID控制方法,采用BPNN算法的被加热目标过热度最多降至6℃,温控精度显著提高;被加热目标表面温度的相对极差从54%降至36%,速度相对极差从71.4%下降至39%,均匀性显著增强;电烤箱的加热弛豫时间从230 s降至100 s。BPNN算法能够实现大容积电烤箱更精确、更快速、更均匀的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烤箱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对流辐射 热均匀性 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电暖气简介
17
作者 褚治德 张泽英 郭光萤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电热采暖 电暖器 石英管 金属管 电热膜 碳纤维 发热电缆 相变式辐射对流 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逆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优化及参数设计
18
作者 张后程 吴兰梅 +1 位作者 林国星 陈金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考虑集热器辐射对流热损等多种不可逆因素,建立不可逆三热源太阳能热泵系统新模型,基于热力学分析方法,导出系统总性能系数与集热器工作温度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揭示了集热器的辐射对流热损、有限速率热传导和工质内部不可逆性等对系统性... 考虑集热器辐射对流热损等多种不可逆因素,建立不可逆三热源太阳能热泵系统新模型,基于热力学分析方法,导出系统总性能系数与集热器工作温度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揭示了集热器的辐射对流热损、有限速率热传导和工质内部不可逆性等对系统性能特性的影响,分析和讨论了在最大总性能系数下太阳能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泵 三热源循环 辐射对流热损 性能优化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织物湿态热防护性能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红燕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8,共4页
为研究消防服用织物的湿态热防护性能,以4种适宜用作消防服装多层结构的面料为试样,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热防护性能实验(TPP实验),测试织物在5种湿状态下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热防护值TPP和二级烧伤时间,比较不同层面料吸湿后热防护性... 为研究消防服用织物的湿态热防护性能,以4种适宜用作消防服装多层结构的面料为试样,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热防护性能实验(TPP实验),测试织物在5种湿状态下热辐射和热对流综合热防护值TPP和二级烧伤时间,比较不同层面料吸湿后热防护性能的变化。用SPSS软件分析了单层织物吸湿后含水率对二级烧伤时间和TPP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强度热流量短时间作用情况下,水分有助于提高单层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二级烧伤时间和TPP值均随面料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与二级烧伤时间和TPP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在TPP值、二级烧伤时间与含水率之间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装 织物 热防护 辐射和热对流综合防护值 二级烧伤时间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综合换热作用下矩形直肋散热器换热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安桂 吴业正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8-53,共6页
给出了矩形直肋散热器有对流、辐射及导热同时存在的复杂换热问题的一种线性化解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含有辐射项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进行了解析求解。分析了对流和辐射对肋效率的综合影响,得出了在综合换热作用下肋散热量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散热器 肋片 换热 对流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