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东麓一次局地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茹 陈豫英 +2 位作者 姚姗姗 苏洋 杨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1-812,共12页
利用Himawari-8卫星、银川C波段多普勒雷达、ERA5逐1 h再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探测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贺兰山东麓夜间突发的一次局地短历时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偏南急流于暴雨前6 h建立并... 利用Himawari-8卫星、银川C波段多普勒雷达、ERA5逐1 h再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探测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贺兰山东麓夜间突发的一次局地短历时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偏南急流于暴雨前6 h建立并在夜间增强北抬,促进了低层高温高湿、大气不稳定和动力、热力抬升机制的发展加强,有利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东麓山前触发β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使其增强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此次强对流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区位于700 hPa急流轴左前方及700 hPa水汽通量≥6 g·cm^(-1)·s^(-1)·hPa^(-1)和850 hPa比湿≥12 g·kg^(-1)的高湿区,对流有效位能≥1500 J·kg^(-1)和850 hPa假相当位温≥346 K的高温高能区,800 hPa中心强度≤-1.2 Pa·s^(-1)的上升运动区和冷云发展前端辐射亮温梯度大值区;最大小时降水量出现在急流轴离暴雨区最近时段,期间辐射亮温≤-66℃、辐射亮温梯度≥27℃·km^(-1)、回波强度≥65 dBz、回波顶高≥10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11 kg·m^(-2)、≤-52℃冷云面积约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1/5;辐射亮温越低、辐射亮温梯度越大、降温率越高,小时降水量越大;最低辐射亮温、最大辐射亮温梯度、回波强度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增、回波顶高增幅加大均较强降水提前10~20 min出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降水提前30 min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辐射亮温梯度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