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华诚 胡仙妹 +2 位作者 高尊华 李金周 王红霞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单支质量标准差、吸阻标准差、总通风率标准差、端部落丝量、含末率等为指标,选取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断丝针辊电机频率和选丝针辊间距3个参数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丝... 以单支质量标准差、吸阻标准差、总通风率标准差、端部落丝量、含末率等为指标,选取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断丝针辊电机频率和选丝针辊间距3个参数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针辊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参数变化对细支烟卷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丝针辊电机频率是影响细支烟单支质量和总通风率标准差的关键因素,断丝针辊电机频率是影响吸阻标准差和端部落丝量的关键因素,选丝针辊间距是影响含末率的关键因素;调控设备最优参数为选丝针辊电机频率33 Hz、断丝针辊电机频率45 Hz、选丝针辊间距45 mm;调控后烟丝长丝率降低了14.39%、中丝、短丝率增加了26.01%和20.09%,碎丝率变化较小。卷制后细支烟物理指标无显著变化,但单支质量、吸阻、总通风率等标准差均下降30%以上,端部落丝量、含末率分别降低了61.79%和36.42%,细支烟卷制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式烟丝结构调控设备 电机频率 辊间距 细支烟 卷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针-辊式放电电流分布特性
2
作者 孙博 张嘉曦 +2 位作者 刘强 何寿杰 张子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8-65,共8页
为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须对排针型电极放电特性进行探究。采用自制排针-辊式高压放电装置,通过改变电晕电压、排针与辊面间距、排针与辊面夹角及排针数,测试了各因素对放电电流的影响,分析了1/4辊面电流的分布特性。在MATLAB平台上,... 为提高高压静电分选效率,须对排针型电极放电特性进行探究。采用自制排针-辊式高压放电装置,通过改变电晕电压、排针与辊面间距、排针与辊面夹角及排针数,测试了各因素对放电电流的影响,分析了1/4辊面电流的分布特性。在MATLAB平台上,利用电磁场理论,实现了对排针型电极的空间电场分布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1其他条件一定,单排针与辊面间距越小,放电电流越大。排针-辊间距为80、100、120 mm时,辊面分电流极大值分别为6.78、5.3、3.34μA。2采用双排针结构,有效放电区域增大,辊面分电流有两个极大值,电晕电压23 k V时,双排针和单排针总电流相等,24~33 k V时,双排针总电流大于单排针。3采用三排针结构,辊面分电流有三个极大值。两侧两排针对中间一排针有排斥作用,三排针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45°、60°和15°、45°、75°时,两侧电流极大值约为中间电流极大值的3倍和4倍。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一致,印证了辊面电流分布特性,为排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分选 放电电流 排针数 铜条序号 排针-辊间距 电晕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类零件滚压成形机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长江 杨改云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1年第4期45-46,共2页
详细介绍了短类零件滚压成形中,辊间距大小、辊轮的设计和斜辊技术,并通过链传动实现下辊轮主动、上辊轮被动、上下辊轮节圆不等的成形方法,该技术不仅适用于短类零件的滚压成形,对其它滚压成形设备的设计也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关键词 滚压成形机 辊间距 链传动 短类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机械化破壳中影响桃仁表面损伤的因素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维 刘东琴 +1 位作者 王亚妮 贺功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2期12-15,共4页
为了降低核桃机械化破壳过程中桃仁表面损伤,以新疆阿克苏温185、云南漾濞大泡、陕西黄龙香玲为样本,采用自主研发的变间距挤压式核桃破壳机进行破壳,利用三因素三水平对试验结果进行正交分析,根据指标越小越好,得出优选方案及因素主次... 为了降低核桃机械化破壳过程中桃仁表面损伤,以新疆阿克苏温185、云南漾濞大泡、陕西黄龙香玲为样本,采用自主研发的变间距挤压式核桃破壳机进行破壳,利用三因素三水平对试验结果进行正交分析,根据指标越小越好,得出优选方案及因素主次为C2A3B1,即含水率为11%,破壳辊间距为15 mm,破壳辊表面硬度为40H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表面损伤 含水率 破壳辊间距 破壳表面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