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的修订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瑾 黄建 +1 位作者 孙静 霍军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22570-2008)颁布后,营养包产品在我国早期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标准适应性、我国标准体系的变化、营养科学的发展以及国际标准的进步等问题,需要修订。本文对该标准深入研究并进行... 《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GB/T22570-2008)颁布后,营养包产品在我国早期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标准适应性、我国标准体系的变化、营养科学的发展以及国际标准的进步等问题,需要修订。本文对该标准深入研究并进行修订。通过汇集结合相关进展和数据,包括国际相关标准、我国婴幼儿营养状况、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营养包应用干预效果及干预项目需求建议,对比研究CAC/GL8辅食营养补充品指南、我国基础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我国2013年版DRIs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分析,进行专家意见征求和社会意见广泛征求,进行本标准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为:标准名称由推荐性标准变更为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适宜人群扩展扩大至60月龄儿童;调整蛋白质含量要求为不低于25g/100g;调整锌、叶酸、烟酸的每日份含量要求;可选择成分增加二十二碳六烯酸;调整污染物、微生物限量及脲酶活性;修订标识要求。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已于2014年11月01日正式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辅食营养补充品 标准 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食营养补充品货架期内营养素的稳定性及叠加风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瑞玉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5期95-97,共3页
辅食营养补充品所包含的微量营养素较多,且包含或不含食物基质与其他辅料,非常适用于月龄6~36个月的婴幼儿、37~60月龄儿童。辅食营养补充品主要包括辅食营养素补充片、食品、撒剂,且经过临床干预实验发现,其能够有效改善婴幼儿的生长发... 辅食营养补充品所包含的微量营养素较多,且包含或不含食物基质与其他辅料,非常适用于月龄6~36个月的婴幼儿、37~60月龄儿童。辅食营养补充品主要包括辅食营养素补充片、食品、撒剂,且经过临床干预实验发现,其能够有效改善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尤其对于24月龄以下的儿童,能够有效促进智力生长发育。在家庭辅食基础上补充一定剂量的微量营养素,便于更好地补充营养,促进婴幼儿健康的生长。因此,对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素组成进行科学的设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食营养补充品 货架期 营养 稳定性 叠加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食营养补充品的生产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张晓洁 邓颖妍 +5 位作者 黎婷 李嘉卿 周燕玉 韦祝娟 林小洁 程彦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5期73-75,82,共4页
本文研究了3批次辅食营养补充品的稳定性和混合均匀度。结果表明,完整的生产工艺对营养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较大,维生素B12平均衰减率达到42.50%。锌、叶酸、维生素D3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均小于5%。在稳定性试验中... 本文研究了3批次辅食营养补充品的稳定性和混合均匀度。结果表明,完整的生产工艺对营养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B族维生素的影响较大,维生素B12平均衰减率达到42.50%。锌、叶酸、维生素D3的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均小于5%。在稳定性试验中,矿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维生素A的90 d平均衰减率为29.78%;烟酸的90 d平均衰减率为16.78%;其他营养素的90 d平均衰减率均有所降低。本文可为辅食营养补充品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配方及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食营养补充品 生产工艺 稳定性 平均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食营养补充品货架期内营养素的稳定性及叠加风险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汪新洁 王溢 +4 位作者 陈林 杨波 黄小晖 夏祖祥 包年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17-323,共7页
本文主要对5种辅食营养补充品(1种辅食营养素撒剂和4种辅食营养补充食品)在货架期内营养素的稳定性及叠加风险进行了分析。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辅食营养素撒剂,维生素B1的平均衰减率最高,为34.62%,其次是维生素D(30.77%)、B12(30.1... 本文主要对5种辅食营养补充品(1种辅食营养素撒剂和4种辅食营养补充食品)在货架期内营养素的稳定性及叠加风险进行了分析。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辅食营养素撒剂,维生素B1的平均衰减率最高,为34.62%,其次是维生素D(30.77%)、B12(30.14%)、B6(29.41%)和A(29.10%),相对稳定的是钙(5.22%)。对于4种辅食营养补充食品,相对稳定的营养素均为蛋白质(0~0.93%)和钙(2.17%~11.30%),相对不稳定的营养素有维生素A(25.77%~30.74%)、D(22.37%~33.82%)、B1(17.81%~25.93%)、B2(25.00%~28.00%)、B6(26.03%~33.33%)和B12(13.11%~21.54%)。不同的品种其营养素的平均衰减率有一定的差异性。营养素叠加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婴幼儿在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同时摄入辅食营养补充品,需要根据食用的婴配粉营养素含量,科学选取适合的辅食营养补充品,以免产生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量风险。对于未食用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目标人群,同时选择婴幼儿米粉及辅食营养补充品食用则无摄入过量风险,反而对目标人群是一个很好的营养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补充品 营养 稳定性 营养叠加风险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营养包生产企业检测能力和产品质量现状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李佳 于微 +7 位作者 傅钰 严俊安 谭洪兴 朴玮 黄建 刘小立 洪文旭 王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3689-3694,共6页
目的对营养包生产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进行考察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方法抽取国内6家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参照CNAS-GL 005技术要求,制备考核样并检验其均匀性。在6家企业实验室进行室间比对,检测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B1、维生... 目的对营养包生产企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进行考察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估。方法抽取国内6家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参照CNAS-GL 005技术要求,制备考核样并检验其均匀性。在6家企业实验室进行室间比对,检测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铁、锌分别参照国标方法GB 5009.82-2016、GB 5009.82-2016、GB 5009.84-2016、GB 5009.85-2016、GB 5009.92-2016、GB 5009.90-2016、GB 5009.14-2017。结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考核样混合均匀;依据考核样检测结果进行Z评分,参与评估的6家企业检测能力均为“满意”;实际产品检测结果与GB 22570-2014相比,除了1号实验室的产品2的钙元素结果含量略高于标准上限,其他含量均在国标许可范围内。结论我国主要的营养包生产企业基本具备把控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抽检产品必需成分的含量符合GB 22570-2014相关指标限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食营养补充品 质量控制 室间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