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空留巷顶板稳定性分析及其控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迎富 华心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根据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的后期活动规律,将顶板变形视为"给定变形",建立顶板力学模型,采用变分法,推导顶板下沉量计算公式。依据具体的地质力学参数,验证力学模型的合理可行性,并研究分析顶板下沉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沿空留巷上覆岩层的后期活动规律,将顶板变形视为"给定变形",建立顶板力学模型,采用变分法,推导顶板下沉量计算公式。依据具体的地质力学参数,验证力学模型的合理可行性,并研究分析顶板下沉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表明,顶板下沉量与巷道宽度、煤层厚度、巷帮塑性区宽度、顶板旋转角度成线性增大的关系,与巷帮煤体残余强度、充填体宽度成线性减小的关系,与巷帮煤体弹性模量成反比例关系。根据各影响因素与顶板下沉量之间的关系,提出巷内支护采用"分期联合支护",巷旁采用"超前复合加固"等控制沿空留巷顶板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 顶板力学模型 帮煤体支承力 顶板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机制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云佩 贾靖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9,共6页
针对华亿五一煤业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破坏问题,以该煤矿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例,采用现场观测与室内试验方法,对巷道破坏特征及机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1101工作面运输巷煤泥岩顶板下沉变形显著,最大下沉量达700mm,锚杆索和... 针对华亿五一煤业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变形破坏问题,以该煤矿11101工作面运输巷为例,采用现场观测与室内试验方法,对巷道破坏特征及机制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11101工作面运输巷煤泥岩顶板下沉变形显著,最大下沉量达700mm,锚杆索和工字钢支架损坏现象严重;顶板泥岩含有大量高岭石和蒙脱石成分,遇水易发生泥化、软化和膨胀变形;巷道破坏失稳是围岩强度低、泥岩遇水易泥化、未采取防水措施、支护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了顶板全锚索支护+防水型锚固剂+泄水孔排水的淋涌水型煤泥岩顶板巷道破坏控制措施,并应用于11101工作面回风巷。实践表明,回风巷掘出约30d后,巷道变形趋于平稳,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112mm,巷道断面满足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岩顶板 淋涌水型 运输 回风 围岩控制 道破坏失稳 顶板下沉 全锚索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顶板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建勇 朱云龙 《中国矿业》 2022年第6期124-131,共8页
为探究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对巷道顶板及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的影响,本文以柳塔煤矿22104工作面运输顺槽沿空留巷水力压裂基本顶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力压力前后沿空留巷顶板与巷旁支护体顶部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 为探究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对巷道顶板及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的影响,本文以柳塔煤矿22104工作面运输顺槽沿空留巷水力压裂基本顶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力压力前后沿空留巷顶板与巷旁支护体顶部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呈现由煤壁处向支护体处逐渐增大的趋势,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量呈现由沿空留巷处向采空区处逐渐增大的趋势,均呈现倾斜特征。水力压裂基本顶前后,沿空留巷顶板平均下沉量由10.70 mm减小到7.23 mm,而巷旁支护体顶部平均变形量由16.82 mm减小到9.13 mm,沿空留巷顶板下沉量与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量分别降低了32.43%和45.72%。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的巷道顶板下沉量与巷旁支护体顶部变形分别维持在20~25 mm和60~65 mm之间。水力压裂基本顶沿空留巷技术在柳塔煤矿的成功应用,为其他类似矿井或工作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沿空留 顶板下沉 旁支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地梁煤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应用
4
作者 阚磊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4,共11页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 针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存在作业空间受限、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麻地梁煤矿507工作面辅助运输巷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的支护方案。采用TS−C1201型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煤岩体内部裂隙进行观测,结果显示507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浅部存在少量纵向裂隙,其余区域裂隙不发育,表明顶板整体完整性良好,具备实施主动式超前支护的条件。结合上述观测结果,设计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方案: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联合支护,布置7根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3根锚索,配合M3型钢带;左帮布置4根全螺纹锚杆;右帮采用4根玻璃钢锚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提升了支护系统强度,满足巷道超前段支护需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507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原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案,超前工作面10 m范围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垂直方向最大应力为4.5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35 mm;超前工作面30 m范围,垂直方向最大应力约为5.5 MPa。采用锚杆(索)补强支护后,巷道垂直应力小幅度下降,巷道垂直应力场分布得到优化;在超前工作面10~30 m范围顶板最大下沉量无明显变化。可见,采用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代替超前液压支架可满足超前支护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补强锚杆(索)受力稳定,约为81 kN;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位移分别为41,37 mm,顶板无离层现象,满足安全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 主动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补强锚杆(索)主动式超前支护 辅助运输巷顶板下沉量 顶板集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道的应用及其维护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绍倩 刘听成 《煤炭工程》 1981年第3期2-7,共6页
无煤柱开采近年来在矿井生产中应用较广,各种厚度和倾角的煤层中都有采用,在提高回采率、改善巷道维护、缓和采区接替、减少煤层自然发火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谈些看法,供设计人员选用无煤柱开采方案时参考.
关键词 沿空 沿空留 道维护 无煤柱开采 道变形 煤层自然发火 旁支护 顶板下沉 顺槽 人员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与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本道 彭传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3年第9期28-31,61,共5页
正阳煤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凡用无煤柱开采的采区,全部采用砌筑矸石带的方法进行沿空留巷。近几年来,由于开采近距离煤层和使用机械化采煤,用矸石带护巷暴露出很多缺点,特别是综采工作面,使用矸石带护巷更为困难。例如,在开采27号上层煤... 正阳煤矿自1958年建矿以来,凡用无煤柱开采的采区,全部采用砌筑矸石带的方法进行沿空留巷。近几年来,由于开采近距离煤层和使用机械化采煤,用矸石带护巷暴露出很多缺点,特别是综采工作面,使用矸石带护巷更为困难。例如,在开采27号上层煤时,因上覆的29层煤已经开采(两层煤的间距0.8~1.0m,最大2.4m),利用矸石带护巷造成巷道支架被压坏,巷道断面由4.18m^2被压缩到2.2m^2,到了不能连续使用的程度。37层煤右一路综采工作面,因架后无法砌筑矸石带,运输机巷随工作面的推进而报废,下区段工作面的回风巷只好用沿空掘巷。为了改善沿空留巷的支护形式和巷道状态,我们对矸石带护巷进行了测定,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 矸石带 矿压显现 道断面 近距离煤层 无煤柱开采 上层煤 顶板下沉 摩擦支柱 支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采场下方巷道的矿压观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福昌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5年第2期39-40,共2页
兴隆庄煤矿主采三层煤,厚8.65m,分3层开采,岩石集中巷道的服务年限较长,需要解决维护问题。因此在五采区进行了矿压观测,各巷道的测区位置见图1。
关键词 矿压观测 顶板下沉 兴隆庄煤矿 回风顺槽 实体煤 支承压力 应力降低区 回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