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微型基因组表达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会英 蒋烨 +6 位作者 赵丽丽 唐丽杰 乔薪瑗 姜艳平 崔文 李一经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17,共7页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虹鳟I型干扰素(IFN)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出表达EGFP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GT和表达IFN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IT;将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IHNV HLJ-09毒株的EP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IHNV G基因RNA。结果显示: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5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外源基因均能正确表达;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病毒的EPC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的病毒核酸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辅助质粒 虹鳟Ⅰ型干扰素 微型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NP、P和L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呙会会 刘垒 +4 位作者 周祖涛 李筱雯 金卉 肖运才 王贵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共5页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P、P和L蛋白作用机理和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NP、P和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根据GenBank中新城疫La Sota株的全长序列(JF950510.1),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扩增出新城疫病毒La Sot...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P、P和L蛋白作用机理和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NP、P和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根据GenBank中新城疫La Sota株的全长序列(JF950510.1),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扩增出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的NP、P和L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载体pCl-neo上。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克隆正确,得到重组质粒pCl-NP、pCl-P和pCl-L,瞬时转染到BHK-21细胞中。经RT-PCR、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别检测NP、P和L蛋白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经上述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到NP、P和L蛋白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重组质粒pCl-NP、pCl-P和pCl-L构建成功,为后期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P和L基因 辅助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