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尾飞行载荷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尚琳 何发东 +1 位作者 杨华保 舒成辉 《强度与环境》 2011年第5期49-53,共5页
针对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复杂、传力路径多和大载荷结构变形大等因素,提出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载荷模型。利用垂尾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尾根部剪力和弯矩的载荷模型,并对多点进行载荷预测。通过与多元线性回归载荷预测结果... 针对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复杂、传力路径多和大载荷结构变形大等因素,提出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载荷模型。利用垂尾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垂尾根部剪力和弯矩的载荷模型,并对多点进行载荷预测。通过与多元线性回归载荷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载荷下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优于多元线性回归,从而为测量垂尾飞行载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模型 神经网络 载荷预测 飞行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制造系统的载荷模型和对偶分解算法(英文)
2
作者 徐成贤 鲁耀斌 吴受章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研究柔性制造系统最优排序问题的载荷模型。通过优化系统的最优利用率并考虑系统各机器的工作平衡,本文给出了载荷问题三个新的优化模型。这些模型形成具有0—1变量和一般整型变量的大规模整数规划问题。根据分解理论,考虑到问题的... 本文研究柔性制造系统最优排序问题的载荷模型。通过优化系统的最优利用率并考虑系统各机器的工作平衡,本文给出了载荷问题三个新的优化模型。这些模型形成具有0—1变量和一般整型变量的大规模整数规划问题。根据分解理论,考虑到问题的变量特性,这些大规模问题可被分解成若干维数较低的子问题求解,文章还给出了一个对偶分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制造系统 对偶-分解算法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的修井作业组合管柱载荷模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康 巨亚锋 +3 位作者 杜宇成 王健刚 孙巧雷 冯定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2-68,共7页
针对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为了提高修井作业管柱的下入能力,现场采用管柱组合两种线重油管的方式下入进行修井作业,而组合管柱的下入能力主要取决于摩阻和钩载。以组合管柱为分析对象,充分考虑井眼轨迹、环空流体摩阻力、流... 针对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为了提高修井作业管柱的下入能力,现场采用管柱组合两种线重油管的方式下入进行修井作业,而组合管柱的下入能力主要取决于摩阻和钩载。以组合管柱为分析对象,充分考虑井眼轨迹、环空流体摩阻力、流体粘滞力、管柱在各井段受力特点以及井眼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组合管柱与井筒内壁之间的摩阻和钩载与管柱下入能力之间的关系,将水平井划分为4段,建立了组合管柱在水平井各段下入过程中与流体相互作用情况下载荷计算模型。运用插值法和迭代法开发了相应软件,实现了水平井修井作业组合管柱的载荷模型求解。对比软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钩载和摩阻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25%和9.50%。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载荷模型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可为现场组合管柱修井作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管柱 载荷模型 修井作业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无量纲强度载荷模型在核电站数字化控制系统可靠性评价中的研究
4
作者 方涛 陆道纲 +1 位作者 马吉强 潘海波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8,共5页
本文对机械系统中的强度-载荷模型进行了拓展.把强度、载荷的含义应用于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当中.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两种函数表达式:基于乘法定理和基于安全裕度系数.同时,文章还考虑了时... 本文对机械系统中的强度-载荷模型进行了拓展.把强度、载荷的含义应用于数字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当中.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两种函数表达式:基于乘法定理和基于安全裕度系数.同时,文章还考虑了时间效应与载荷的随机性,给出了设备在强度变化情况下的可靠度与失效率函数.并做了实例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数字化控制系统 强度-载荷模型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振动截割下碟盘刀刃与煤岩作用机制及其载荷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春生 刘延婷 +3 位作者 李德根 刘若涵 任春平 袁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4-496,共13页
针对现有刀具截割复杂地质条件煤岩(尤其截割硬岩时)损耗高、效率低和易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具有截-楔效应的碟盘刀具复合振动截割破碎煤岩的方法,碟盘刀具径向进给与不同振动形式和姿态来实现复合截割破碎煤岩。以碟盘刀刃为研究对象研... 针对现有刀具截割复杂地质条件煤岩(尤其截割硬岩时)损耗高、效率低和易磨损等问题,提出了具有截-楔效应的碟盘刀具复合振动截割破碎煤岩的方法,碟盘刀具径向进给与不同振动形式和姿态来实现复合截割破碎煤岩。以碟盘刀刃为研究对象研究轴向振动截割对煤岩损伤破坏的力学特性,基于剪切破碎理论给出刀刃作用载荷破坏煤岩条件以及刀刃轴向向下振动、向上振动和径向截割煤岩时等效集中载荷的计算方法,采用位移应变等效力合成的方法建立刀刃结构参数与载荷关联模型,模拟研究其径向单作用截割和轴向振动复合截割工况下破碎煤岩的载荷特性,研究碟盘刀具在有振和无振的实验条件下破碎煤岩载荷,对比分析了刀刃载荷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碟盘刀刃对煤岩的损伤区域面积由中间向两侧逐渐递减与数值模拟应力云图相吻合;振动截割条件下数值模拟和实验的刀刃径向载荷均小于无振条件下的载荷值;轴向振动截割下其数值模拟和实验载荷均与轴向振动位移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规律,且存在超前相位差,径向与轴向载荷幅值与振动位移幅值非同时性,其相位差随振动频率增大而减小;随着截割厚度增大,碟盘刀具径向载荷理论值、模拟值与实验值呈现递增变化规律相吻合,且其误差均值分别为12.01%和6.37%,截割厚度对载荷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正值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和负值轴向载荷;碟盘刀刃轴向向上振动时径向载荷(最大振幅处对应载荷均值)的理论值、模拟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11.65%和13.99%,其轴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0.46%和13.51%,轴向向下振动时径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3.91%和5.61%,其轴向载荷的误差分别为14.90%和7.88%。结合已有文献碟盘楔面载荷模型共同验证了碟盘刀刃载荷模型的正确性,进而说明了运用位移应变等效力合成的方法建立复合运动破岩载荷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盘刀具 刀刃载荷 煤岩破碎 轴向振动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制造系统的载荷模型
6
作者 鲁耀斌 徐成贤 吴受章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考虑柔性制造系统的上科模型的建模问题,文章给出了几个上料模型,它们是平衡模型,最优平衡模型和最优利用率模型。所有这些模型都考虑了阻塞问题。
关键词 柔性制造系统 建模 平衡 阻塞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的正则化神经网络煤岩截割载荷谱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春生 李德根 任春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4-483,共10页
截齿截割煤岩载荷是研制高性能采掘机械和智能化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探究截齿截割煤岩载荷谱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为研究高效、高可靠破岩方法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截齿破碎煤岩过程存在随机性,传统的理论推演载荷模型具有单值特性,难以准确... 截齿截割煤岩载荷是研制高性能采掘机械和智能化开采的重要基础,通过探究截齿截割煤岩载荷谱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为研究高效、高可靠破岩方法提供理论支撑,针对截齿破碎煤岩过程存在随机性,传统的理论推演载荷模型具有单值特性,难以准确描述任意截割条件下煤岩破碎的载荷历程,提出理论推演的截齿载荷幅值模型和有限实验载荷谱相结合方式,采用信息熵理论对理论与实验截割载荷谱进行综合,应用正则化神经网络对载荷谱综合进行模型化重构,根据最小二乘法提出基于有限载荷曲线族预测不同楔入角载荷谱的模型。结合30°~50°楔入角实验不同参数下载荷谱,以不同楔入角截齿的载荷谱和理论推演模型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楔入角下载荷谱的综合与正则化神经网络对其模型化重构,以及对不同楔入角的载荷预测。研究表明:构建了过程响应的截割阻力理论推演模型,在此基础上获得了30°~50°楔入角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综合载荷谱,实现了载荷谱幅值与变化规律的表征,给出了载荷谱正则化神经网络模型化重构的方法;根据所建立的不同楔入角的载荷预测模型对30°,33°,50°和55°载荷谱进行预测,其中楔入角为30°和50°的预测载荷谱与正则化神经网络模型化重构载荷谱的互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7和0.9839,呈高度相关,其幅值相对误差分别为4.04%和5.21%,表明该模型可以表征载荷幅值与截割煤岩载荷历程,模型具有一定优越性,为研究截齿的破碎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载荷模型 熵权 重构 正则化神经网络 载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载荷一体化小卫星微振动抑制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裴彦伟 陈善搏 +3 位作者 梁晨 宋可心 张雷 赵春娟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3,共11页
为降低微振动对多载荷集成小卫星的性能影响,提出卫星隔振方案,并建立多载荷微振动集成分析模型,以评估微振动抑制效果。首先,开展了从振源到载荷的两级被动隔振方案设计;其次,建立线性光学系统像移与光学元件运动关系,考虑光学载荷对... 为降低微振动对多载荷集成小卫星的性能影响,提出卫星隔振方案,并建立多载荷微振动集成分析模型,以评估微振动抑制效果。首先,开展了从振源到载荷的两级被动隔振方案设计;其次,建立线性光学系统像移与光学元件运动关系,考虑光学载荷对微振动敏感度的差异性;进一步建立了包含不同光学载荷的微振动集成分析模型,计算卫星隔振前后综合像移;最后,开展地面微振动测量试验和在轨推扫成像校验。结果显示:集成分析模型计算出的最大综合像移值小于0.25像素,地面试验中激光和相机主镜振动最大峰-峰值分别为0.05″和0.012″,在轨成像光学相机频域内最大像移值为0.061像素。地面和在轨微振动测量数据验证了隔振系统设计和集成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平台 微振动 载荷集成分析模型 成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飞机多支柱交联式起落架一体化载荷校准及建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汤阿妮 郭正旺 +1 位作者 胡小敏 张海涛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某大型飞机多支柱交联式起落架结构受力及传力特点,首次采用一体校准、独立建模的载荷试验方法,三支柱起落架侧挂正向一体安装、一体加载,解决了多支柱之间的载荷影响问题。根据交联式多支柱结构受力及传力特点,进行应变电桥及载荷... 针对某大型飞机多支柱交联式起落架结构受力及传力特点,首次采用一体校准、独立建模的载荷试验方法,三支柱起落架侧挂正向一体安装、一体加载,解决了多支柱之间的载荷影响问题。根据交联式多支柱结构受力及传力特点,进行应变电桥及载荷工况设计,载荷工况既包括常规的单支柱加载,还包括满足多支柱影响的两支柱及三支柱组合加载工况。提出了多支柱广义响应系数概念,并通过广义响应系数对支柱之间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显示支柱载荷向前单向传递,后支柱影响紧邻前支柱,前支柱不影响后支柱。据此提出了支柱独立建模、载荷逐次迭代、基于广义响应系数的支柱消扰载荷建模方法,获得了满足精度要求的载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柱交联式起落架 一体化载荷校准 载荷工况 响应系数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载荷校准试验主动约束技术
10
作者 李文龙 吴波 +1 位作者 何乐儒 张海涛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在研究以往飞机载荷校准试验支持和约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某型飞机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载荷校准主动约束方法。对主动约束方法和传统的起落架方法飞机载荷校准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2种约束方法的理论模型;设计2种约束方法的机翼载荷校准对... 在研究以往飞机载荷校准试验支持和约束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某型飞机结构特点,提出一种载荷校准主动约束方法。对主动约束方法和传统的起落架方法飞机载荷校准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2种约束方法的理论模型;设计2种约束方法的机翼载荷校准对比试验,并提出主动约束载荷校准试验实施流程;结合某型飞机机翼载荷校准试验和飞行试验对主动约束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起落架约束方法相比,主动约束方法能有效解决有起落架布置的翼身整体结构机翼根部载荷测量难题,并将机翼载荷校准试验量级提高41%,机翼载荷模型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载荷校准试验 主动约束 载荷量级 载荷模型精度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传递模型的汽车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冬民 张雅萍 +2 位作者 侯聚英 王丽娟 陈宗渝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20期110-115,共6页
为了提高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文章研究了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路径,并以此为依托,总结了基于载荷传递路径的汽车碰撞安全性优化方法。以具体的车身结构为例,结合此方法,构建了其在整车64 km/h正面40%偏置碰撞工况下的载荷传递模... 为了提高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文章研究了碰撞载荷在车身结构中的传递路径,并以此为依托,总结了基于载荷传递路径的汽车碰撞安全性优化方法。以具体的车身结构为例,结合此方法,构建了其在整车64 km/h正面40%偏置碰撞工况下的载荷传递模型。以优化侵入量为目标,载荷传递路径为根本,基于所建模型,提出了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案在改善正面偏置碰撞汽车耐撞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偏置碰撞 汽车耐撞性 载荷传递路径 载荷传递模型 改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浮式风力机环境载荷及运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亮 叶小嵘 +1 位作者 吴海涛 马庆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6-881,共6页
采用修正莫里森公式计算了SPAR波浪载荷,并与文献中试验结果对比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文波浪载荷算法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此算法模拟支撑5MW水平轴风机的SPAR浮式基础波浪载荷,同时考虑风载荷及锚泊载荷对海上浮式风力机的联合作用,建立海... 采用修正莫里森公式计算了SPAR波浪载荷,并与文献中试验结果对比较好,从而验证了该文波浪载荷算法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此算法模拟支撑5MW水平轴风机的SPAR浮式基础波浪载荷,同时考虑风载荷及锚泊载荷对海上浮式风力机的联合作用,建立海上浮式风力机的载荷模型,分析系统的载荷及运动响应时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浮式风力机 修正莫里森公式 载荷模型 时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空间爆炸载荷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维铮 吴卫国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5,共6页
封闭空间爆炸载荷主要包含瞬态冲击波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准静态超压。为了研究封闭空间爆炸载荷特性,基于FORTRAN平台,采用三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编写了爆炸波高精度三维数值计算程序。应用Sod激波管、双爆轰波碰撞等经典算例验证了所开发... 封闭空间爆炸载荷主要包含瞬态冲击波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准静态超压。为了研究封闭空间爆炸载荷特性,基于FORTRAN平台,采用三阶WENO有限差分格式编写了爆炸波高精度三维数值计算程序。应用Sod激波管、双爆轰波碰撞等经典算例验证了所开发数值程序的可靠性。在封闭空间内炸药爆炸波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基于冲量等效原则提出封闭空间内爆炸载荷简化模型,理论推导给出准静态超压峰值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可靠性。开发的高精度爆炸波三维数值计算程序及提出的简化载荷模型可用于封闭空间内爆炸载荷的快速计算,为工程抗爆结构设计提供载荷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空间爆炸 三阶WENO格式 数值计算 简化载荷模型 准静态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桥逐步筛选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宁 白雪 《航空科学技术》 2019年第10期35-40,共6页
通过载荷地面校准试验建立载荷模型是应变法飞行载荷准确测量的基础,为高效准确地建立载荷模型,在对应变法飞行载荷测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桥应变响应特性综合指标的电桥逐步筛选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对参与建... 通过载荷地面校准试验建立载荷模型是应变法飞行载荷准确测量的基础,为高效准确地建立载荷模型,在对应变法飞行载荷测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桥应变响应特性综合指标的电桥逐步筛选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对参与建模的电桥进行逐步筛选并得到一组备选载荷模型,结合叠加原理验证及电桥物理特性分析等方法可确定飞行实测中所选用载荷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机翼测载剖面飞行载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并可将测载结果应用于飞机飞行载荷安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校准试验 应变法 载荷模型 飞行载荷 响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的概率组合及其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圣坤 唐文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21-125,共5页
介绍了船舶工程中的静水载荷模型、波浪载荷模型及砰击载荷模型.概述了几种工程中常见的载荷及载荷效应的概率组合模型,及其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探讨静水载荷效应及波浪载荷效应的一些组合方法,并比较了不同组合方法所得的... 介绍了船舶工程中的静水载荷模型、波浪载荷模型及砰击载荷模型.概述了几种工程中常见的载荷及载荷效应的概率组合模型,及其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重点探讨静水载荷效应及波浪载荷效应的一些组合方法,并比较了不同组合方法所得的结果.讨论了船舶工程中的载荷、载荷效应概率组合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 概率组合 可靠性 船舶工程 静水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V型外倾双垂尾载荷校准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景涛 《航空科学技术》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根据垂尾载荷校准及建模需求,对飞机V型外倾双垂尾结构受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简化,确定了校准试验载荷,研制了垂尾载荷校准试验专用龙门梁架。采用液压协调加载技术,完成了外倾双垂尾载荷校准试验,建立了满足测载要求的载荷模型。此种方... 根据垂尾载荷校准及建模需求,对飞机V型外倾双垂尾结构受载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简化,确定了校准试验载荷,研制了垂尾载荷校准试验专用龙门梁架。采用液压协调加载技术,完成了外倾双垂尾载荷校准试验,建立了满足测载要求的载荷模型。此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左右垂尾外倾、双垂尾之间空间较大的特点,对左右垂尾对称施加向外的单点、多点载荷,加载载荷侧向分量左右自平衡,垂向分量依靠飞机自身重量即可平衡,飞机不需要复杂的固定与约束。试验中采用先搭建龙门框架,再停放飞机的方法,降低了试验风险、加快了试验进度,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结果,对其他此类结构的载荷校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尾 V型垂尾 载荷分析 载荷校准 载荷模型 载荷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响应叠加原理的飞行载荷测量建模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赐宝 李涛 +1 位作者 滕申科 冯建民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7,共6页
建立高精度的载荷模型是飞行载荷测量的关键。传统的载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确定载荷与应变响应的关系时,所需样本数量大,载荷标定工况数量要多于应变电桥数量,且要分析弯矩、剪力、扭矩、应变电桥之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些问题,... 建立高精度的载荷模型是飞行载荷测量的关键。传统的载荷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确定载荷与应变响应的关系时,所需样本数量大,载荷标定工况数量要多于应变电桥数量,且要分析弯矩、剪力、扭矩、应变电桥之间的相关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飞行载荷测量建模的新方法——响应叠加拟合法。新方法不需要传统的载荷方程,而是采用较少的若干组地面标定工况的电桥响应为基向量,以飞行状态下的电桥响应为目标向量,直接把飞行响应和地面响应数据关联起来,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飞行和地面数据之间最优的拟合模型,再根据拟合系数叠加地面标定载荷间接求得飞行载荷。以某型机机翼载荷标定试验为例,用新方法建立了机翼根部的载荷模型,采用多区域协调加载工况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到弯矩和剪力的最大误差都在3%以内,表明响应叠加拟合法可作为建立飞行载荷测量模型的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载荷测量 载荷标定 载荷模型 响应叠加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线型壳体结构爆炸载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正洋 徐亚洲 白国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3-209,共7页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地面爆炸冲击波与双曲线型壳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及作用于结构表面上爆炸载荷的预测方法.采用多物质欧拉与拉格朗日耦合算法,建立了不同比例距离下TNT炸药-结构耦合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结构表面爆炸载...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地面爆炸冲击波与双曲线型壳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及作用于结构表面上爆炸载荷的预测方法.采用多物质欧拉与拉格朗日耦合算法,建立了不同比例距离下TNT炸药-结构耦合模型.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结构表面爆炸载荷超压峰值沿环向和高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基本点反射超压峰值放大系数,并给出了拟合函数表达式.结果表明,结构背面(0°~90°区域)载荷超压峰值相比正面的超压峰值很小,在分析结构动力响应时可以忽略不计;载荷超压峰值沿环向及高度的分布与比例距离关系不明显,除环向局部分布需要用波形函数拟合外,其余部分均可以用线性函数拟合;基本点反射超压峰值放大系数与比例距离呈指数关系.结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建议了双曲线型壳体结构爆炸冲击载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线型壳体结构 数值模拟 地面爆炸 载荷分布 爆炸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结构飞行器的飞行载荷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致名 唐宁 范华飞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2年第2期45-50,共6页
复杂结构飞行器的传统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考虑电桥指标及载荷方程指标对载荷模型的综合影响,提出一种飞行载荷改进建模方法,以多梁多墙结构为例,基于某型机机翼地面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载荷模型,将改进方法与... 复杂结构飞行器的传统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考虑电桥指标及载荷方程指标对载荷模型的综合影响,提出一种飞行载荷改进建模方法,以多梁多墙结构为例,基于某型机机翼地面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载荷模型,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的弯矩及剪力进行对比,结合试飞数据对改进方法所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飞行载荷改进建模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飞行器载荷建模,处理地面试验数据时能够提升载荷模型的精度和迭代稳定度,所得载荷模型可以用于飞行载荷测量及安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飞行载荷 复杂结构飞行器 载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筒式采煤机滚筒载荷谱的模拟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送永 杜长龙 崔新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1-13,共3页
根据单个截齿的受力模型和计算公式,建立了采煤机滚筒力矩模型和载荷波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编写了截割面积最大和波动系数最小时,转角与截齿力的关系程序和转角与力矩的关系程序,并对某型号采煤机滚筒进行了载荷模型的模拟和... 根据单个截齿的受力模型和计算公式,建立了采煤机滚筒力矩模型和载荷波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编写了截割面积最大和波动系数最小时,转角与截齿力的关系程序和转角与力矩的关系程序,并对某型号采煤机滚筒进行了载荷模型的模拟和分析,分别得到了截割面积最大和波动系数最小时的滚筒转速、牵引速度和三向力的波动系数,为滚筒设计和实际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齿受力模型 载荷波动模型 波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