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辨识的高压架空ACCC导线载流温升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童璇 应展烽 张旭东 《电气工程学报》 2017年第5期35-40,共6页
架空导线载流温升模型是线路动态增容决策、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和载流量评估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ACCC导线)与传统架空导线在材料、结构及运行温度上的差异,使得当前的载流温升计算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ACCC导线,限制... 架空导线载流温升模型是线路动态增容决策、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和载流量评估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ACCC导线)与传统架空导线在材料、结构及运行温度上的差异,使得当前的载流温升计算模型无法直接应用于ACCC导线,限制了ACCC导线动态增容的发展和输电潜力的挖掘。为此,本文根据热平衡原理和热电类比理论建立了ACCC导线的载流量温升模型,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求解。设计了ACCC导线载流温升实验平台,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对其热动态过程进行了实测和模拟。结果表明,粒子群辨识方法可有效辨识出模型参数,该模型在计算导线温升过程上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C导线 温升模型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优化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乔家君 龚如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绿色交通”为规划理念和区域发展为实践目标,探讨基于GIS的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系统。在对交通问题进行结构分类后,构建载流对比分析模型,对各交通类型进行评估,测算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交通载流对比分析,... 以“绿色交通”为规划理念和区域发展为实践目标,探讨基于GIS的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优化系统。在对交通问题进行结构分类后,构建载流对比分析模型,对各交通类型进行评估,测算区域综合承载能力。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进行交通载流对比分析,评价单类交通类型的载流能力;根据区域的主导因素,将区域交通网络问题划分为3类问题域:经济过快型、建设不足型和分流不畅型,并针对性地提出3类网络结构优化方案:中心辐射、均匀分散和中转分流。借鉴双曲线交通结构,对核心问题域(郑洛焦济区)进行优化设计,为交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结构优化 对比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分区下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研究
3
作者 汤锐华 刘伟平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解决无法定量描述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结构的问题,必须结合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状况,在综合考虑交通建设度、运输度、规模度、关联度4个方面的基础上,确定综合交通网络特性指标,提出交通网络优化方法,并对各区域干道载流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文... 解决无法定量描述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结构的问题,必须结合城市交通网络建设状况,在综合考虑交通建设度、运输度、规模度、关联度4个方面的基础上,确定综合交通网络特性指标,提出交通网络优化方法,并对各区域干道载流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文章以福建省为例,在福建省协同分为3个发展区的前提下,利用实际调查数据及计算相关参数,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得出优势发展区、潜在发展区、特色发展区的综合承载指数分别为0.015、-0.021、-0.017。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区各类基础设施缺口里程整体上大于实际里程,其中国道、省道承载能力紧张;潜在发展区整体承载能力良好,但国道的建设缺口较大,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不平衡;特色发展区整体承载能力富余,其中铁路缺口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交通 交通网络 载流模型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nlinear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of hard rock 被引量:11
4
作者 HU Bo YANG Sheng-qi XU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665-1677,共13页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 By adopting cyclic increm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method, time-i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strains can be separated.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describe the reversible and the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sample separately during creep process. A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model is presented to characterize the time-based deformational behavior of hard rock. Specifically, a spring element is used to describe reversible instantaneous elastic deformation. A reversible nonlinear visco-elastic (RNVE) model i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recoverable visco-elastic response. A combined model, which contains a fractional derivative dashpot in series with another Hook’s body, and a St. Venant body in parallel with them,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irreversible visco-plastic deformation. Furthermore, a three-stage damage equation based on strain energy is developed in the visco-plastic portion and then nonlinear elastic-visco-plastic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trimodal creep response of hard rock. Finally, the proposed model is validated by a laboratory triaxial rheological experiment. Comparing with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is rheological damage model characterizes well the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deformations of the sample, especially the tertiary creep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rock multi-step loading and unloading cycles NONLINEAR DAMAGE rheolog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