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法
1
作者 谢昊 郭天太 +1 位作者 陈宁 孔明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4,共7页
为了消除光源扰动和载波相位延迟对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法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解调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PGC-DCM解调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两路正弦基频和多倍频信号,通过倍频、除法以及微分运算,获得不受光源扰动和载波相位延迟影响... 为了消除光源扰动和载波相位延迟对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法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相位解调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PGC-DCM解调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两路正弦基频和多倍频信号,通过倍频、除法以及微分运算,获得不受光源扰动和载波相位延迟影响的解调信号,使解调出的信号线性度更好。通过引入外界光源以及设置载波相位延迟变化,开展与传统算法的仿真测试,和基于正弦相位调制干涉仪的实验比对。结果表明:解调后信号总谐波失真不超过0.3%,信噪失真比不低于40dB;在外界光源的干扰下,信号的失真程度更低;此外,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势,可以准确地实现被测信号的解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生成载波 相位调制深度 载波相位延迟 光源扰动 总谐波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的改进PGC解调技术
2
作者 童晓凡 孔勇 +2 位作者 张贺 吴慧慧 廖后章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技术中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以及相位调制深度引起的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反正切解调的改进解调算法。该算法从理论上可同时消除载波相位延迟等... 为了解决传统的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技术中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以及相位调制深度引起的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反正切解调的改进解调算法。该算法从理论上可同时消除载波相位延迟等不同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依赖性的影响,无需额外的计算和补偿。结果表明,通过仿真软件和构建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解调设备对所提出的改进算法与其它两种算法的波形和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新算法信噪比高达71.51 dB,总谐波失真率低至0.0004501%;改进算法对载波相位延迟、初始相位差和低频环境噪声等因素引起的相位变化和调制深度不敏感。该研究为提高相位产生载波解调技术的精度,提高系统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解调失真 载波相位延迟 相位调制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型迈克尔逊干涉结构中PZT相位调制对PGC解调算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夏霄 刘旭 +2 位作者 于佳 王婷婷 马福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0,共4页
通过对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算法的仿真以及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调制度C对PGC解调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调制度C的大小由压电陶瓷PZT(Piezoelectric Transducter)对光路实际产生的相位调制决定,因此,对PZT光相位调制器相位... 通过对相位生成载波(PGC)解调算法的仿真以及参考大量相关文献,可以发现调制度C对PGC解调结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调制度C的大小由压电陶瓷PZT(Piezoelectric Transducter)对光路实际产生的相位调制决定,因此,对PZT光相位调制器相位调制常数的校准以及实际产生的相位调制计算很重要。其中对于光相位调制器相位调制常数的校准,可以根据PZT的特性,对PZT施加固定频率的三角波电压,观察干涉信号的变化。通过分析匹配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PZT调制方式,给出计算调制度C的公式,并分析了调制方式对载波调制度大小和相位的影响,得出PZT对光路信号调制两次,与PZT的调制度两次叠加基本相等,但是会对载波基频增加一个固定的相位延迟,对调制解调算算法有影响,需计算其具体大小,在运算时消掉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仪 相位生成载波 PGC解调 压电陶瓷 载波相位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卫星反射信号岸基海面高度反演精度的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云 赵乐久 +3 位作者 孟婉婷 秦瑾 盛志超 杨树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9-1008,共10页
北斗B3I信号作为新一代民用码,相较于北斗B1I信号,具有码速率更高、码片宽度更窄等特点。目前,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BDS-R)技术对北斗B3I信号进行海面高度反演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在2020年9月7日山东威海附近海域,接收B1I/B3I... 北斗B3I信号作为新一代民用码,相较于北斗B1I信号,具有码速率更高、码片宽度更窄等特点。目前,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BDS-R)技术对北斗B3I信号进行海面高度反演的研究较少。基于此,在2020年9月7日山东威海附近海域,接收B1I/B3I双频段的直射和反射信号数据,分别采用时延-多普勒(DDM)和载波相位延迟进行岸基海面高度反演。通过实测的同比数据验证反演精度,在信号特性和测高方法2个维度评估北斗B1I和B3I信号海面高度反演的性能。结果显示:采用DDM测高方法,B1I频段和B3I频段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8 m、1.48 m和0.84 m、1.10 m;采用载波相位延迟测高方法,B1I频段和B3I频段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2 m、0.15 m和0.10 m、0.12 m。由于信号特性差异,B3I频段的DDM测高结果相较于B1I频段的测高结果精度提高了28%;B3I频段的载波相位延迟测高结果精度略优于B1I频段,两者差异不明显。实验对北斗B1I和B3I信号特性和测高方法导致的反演精度差异的评估,证明了B1I和B3I反射信号均能适用于海面高度反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 岸基 时延-多普勒 载波相位延迟 海面高度反演 精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