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智时代师生“轻社交”的行为表征与纾解路径
1
作者
李莎
钟兴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0-45,共6页
数智时代师生所建立起来的“轻社交”模式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轻社交”以轻量化、泛在化以及精准化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数智化科技的优势,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又表现出工具化、功利化以及...
数智时代师生所建立起来的“轻社交”模式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轻社交”以轻量化、泛在化以及精准化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数智化科技的优势,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又表现出工具化、功利化以及浅表化的单向度交往特性,致使师生“轻社交”行为转向单向度,导致虚拟与现实的割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主体与交往客体的模糊。纾解数智时代师生的“轻社交”行为,应通过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耦合、师生交往空间的虚实结合、师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引导师生构建和谐共生的交往环境,发挥其主体性价值,推动师生形成理性交往、规范交往的社交场域,做到价值共生、互联共生、情感共享,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社交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师生交往
“
轻社交
”
行为单向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社交与浅缘社会:新生代青年的社交转型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
21
2
作者
王德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9,共10页
青年的社交转型正在呈现“轻社交”样态,表现为社交体验轻松化、社交关系简单化和社交意义单纯化。社交转型是社交能力相对下降和社交需求休闲化共同塑造的结果。社交能力相对下降,表现为社交意识不平衡和社交技巧掌握不足,其原因是关...
青年的社交转型正在呈现“轻社交”样态,表现为社交体验轻松化、社交关系简单化和社交意义单纯化。社交转型是社交能力相对下降和社交需求休闲化共同塑造的结果。社交能力相对下降,表现为社交意识不平衡和社交技巧掌握不足,其原因是关系结构简单化造成的社会化不充分。社交需求休闲化,表现为精神休憩成为社交主导性目标,这是功绩社会里保卫生活的结果。轻社交转型并不一定产生“无缘社会”的后果,而更可能催生“浅缘社会”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青年
轻社交
社会化历程
浅缘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
被引量:
34
3
作者
孙寿涛
张晓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2,14,共9页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轻社交”以其快餐性、轻量性、隐私性、多元性、精准性的特点充分调配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等资源的普遍共享,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模式的殖民机制、流量机制和排外机制也暗含着生活世界萎缩、个体发展停滞、情感隔绝加深的多重危机。针对Z世代“轻社交”行为导致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断裂,有必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交往环境,引导青年形成主客协调的价值共识,并且加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规范交往、理性交往、主动交往的社交场域,弥合线上与线下交往之间的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Z世代
轻社交
社会结构
个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年深度社交模式的特质与塑造
被引量:
2
4
作者
管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4-87,共4页
社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互动参与等多重元素。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工具的不断升级,部分青年的社交欲望不断下降,他们既努力避免无效社交,又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部分青年社交降级的内在动因,...
社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互动参与等多重元素。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工具的不断升级,部分青年的社交欲望不断下降,他们既努力避免无效社交,又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部分青年社交降级的内在动因,一方面源自知识性目标与情绪性目标的替代选择增多,另一方面则是网络时代社交模式变迁与演进的结果。为了提升青年的深度交往能力,需要系统性地优化社交网络,强化线上线下社交关系的互补与融合,进而引导青年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浅层次社交,转向以交互主体为核心的深度社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
降级
深度交往
弱关系
轻
量化
社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智时代师生“轻社交”的行为表征与纾解路径
1
作者
李莎
钟兴明
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0-45,共6页
基金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自筹经费重点课题(B类)“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课题编号:2023B246)的研究成果。
文摘
数智时代师生所建立起来的“轻社交”模式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轻社交”以轻量化、泛在化以及精准化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数智化科技的优势,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又表现出工具化、功利化以及浅表化的单向度交往特性,致使师生“轻社交”行为转向单向度,导致虚拟与现实的割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主体与交往客体的模糊。纾解数智时代师生的“轻社交”行为,应通过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耦合、师生交往空间的虚实结合、师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引导师生构建和谐共生的交往环境,发挥其主体性价值,推动师生形成理性交往、规范交往的社交场域,做到价值共生、互联共生、情感共享,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社交生态。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师生交往
“
轻社交
”
行为单向度化
Keywords
the digital intelligence era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Light 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al unidirectionality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社交与浅缘社会:新生代青年的社交转型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
21
2
作者
王德福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9,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县域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项目编号:20BSH15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青年的社交转型正在呈现“轻社交”样态,表现为社交体验轻松化、社交关系简单化和社交意义单纯化。社交转型是社交能力相对下降和社交需求休闲化共同塑造的结果。社交能力相对下降,表现为社交意识不平衡和社交技巧掌握不足,其原因是关系结构简单化造成的社会化不充分。社交需求休闲化,表现为精神休憩成为社交主导性目标,这是功绩社会里保卫生活的结果。轻社交转型并不一定产生“无缘社会”的后果,而更可能催生“浅缘社会”的到来。
关键词
新生代青年
轻社交
社会化历程
浅缘社会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
被引量:
34
3
作者
孙寿涛
张晓芳
机构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2,14,共9页
基金
2021年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英美马克思主义学界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三次论争评述”(项目编号:2021YJSB06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数智化技术的发展摹写并重塑着Z世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交话语。Z世代所处的社会结构与传统社会相续又相异,社会再生产单位、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产系统的更新,以及他们与个体社交需求内核的互动,共同促成了“轻社交”模式的生成。一方面,“轻社交”以其快餐性、轻量性、隐私性、多元性、精准性的特点充分调配社会资源,通过信息等资源的普遍共享,满足了青年群体的情感和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模式的殖民机制、流量机制和排外机制也暗含着生活世界萎缩、个体发展停滞、情感隔绝加深的多重危机。针对Z世代“轻社交”行为导致的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断裂,有必要构建安全和谐的交往环境,引导青年形成主客协调的价值共识,并且加强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规范交往、理性交往、主动交往的社交场域,弥合线上与线下交往之间的裂痕。
关键词
数智时代
Z世代
轻社交
社会结构
个体行动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C912.3 [经济管理]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年深度社交模式的特质与塑造
被引量:
2
4
作者
管健
机构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4-87,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1ASH011)阶段性成果。
文摘
社交,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合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互动参与等多重元素。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工具的不断升级,部分青年的社交欲望不断下降,他们既努力避免无效社交,又积极寻找志同道合的“搭子”。部分青年社交降级的内在动因,一方面源自知识性目标与情绪性目标的替代选择增多,另一方面则是网络时代社交模式变迁与演进的结果。为了提升青年的深度交往能力,需要系统性地优化社交网络,强化线上线下社交关系的互补与融合,进而引导青年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浅层次社交,转向以交互主体为核心的深度社交模式。
关键词
社交
降级
深度交往
弱关系
轻
量化
社交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智时代师生“轻社交”的行为表征与纾解路径
李莎
钟兴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轻社交与浅缘社会:新生代青年的社交转型及其社会后果
王德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断裂与弥合:数智时代Z世代“轻社交”行为分析
孙寿涛
张晓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青年深度社交模式的特质与塑造
管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