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共9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有助于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率、帮助被害人回归正常社会生活、避免涉案人员的近亲属受到牵连,但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犯罪记录可以在各部门间任意共享,且容易被社会大众知晓,当事人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后也无法获得有效救济。因此,我国应当构建“实体+程序+配套”三位一体式的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具体而言,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记录可被酌情封存,危害国家安全、国防利益、严重危害公共与人身安全以及贪污贿赂等重罪记录应被禁止封存,无罪案件的追诉记录应当被依职权直接封存。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民法院依职权和犯罪者依申请双轨并行的记录封存启动模式,同时,根据轻微犯罪者的刑罚不同设置犯罪记录封存考验期以及免除轻微犯罪记录已封存当事人的报告义务。最后,应当限制犯罪记录的“非必要”查询,建构犯罪记录当事人的救济机制,并细化违规披露犯罪记录追责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记录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轻罪治理 个人信息 前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研究
2
作者 张吉喜 张正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 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以及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之需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经验和理念铺垫,司法系统的数智化赋能为构建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提供技术支撑。该制度应以维护社会安全为前提,同时最大限度实现犯罪者复归社会为价值目标。其构建需从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两个维度进行体系化设计。在实体性制度层面,需要限定封存适用的案件范围、扩大封存的记录范围、明确解除封存的条件。在程序性制度层面,需要通过准备程序化解审判公开原则对犯罪记录封存效果的不利影响,构建封存前的考察机制,明确考察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等责任主体,确立依职权封存与依申请封存并行的二元化启动方式。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时,考虑将成年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纳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犯罪记录 犯罪记录封存 复归社会 考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的程序法争议及其应对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思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虽是一道实体法与程序法兼具的命题,但从既往刑事速裁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入法经验来看,程序法层面“先试点后立法”可推动制度构建的先行展开。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面临着诸多的程序法争议,如封存范围、考验期的设置、封存的程序效力、解封程序的设置等。这些程序法争议有些在既有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中已经得以暴露,与后者的构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应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进行深入讨论。就其应对而言,可确立与既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不同的“以形式封存为主,兼顾实质封存”模式,同时合理设定封存的范围,并采用“先封存,后考察”的形式设置考验期,科学界定封存的程序性效力,完善封存后的解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 前科消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刑法立法观视域下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构建
4
作者 姜涛 《交大法学》 2025年第5期136-151,共16页
犯罪附随后果有助于实现以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但本身存在“治理悖论”的困局:“重惩罚、轻复归”的犯罪附随后果带来“轻罪不轻”现象,导致“社会惩罚→继续犯罪”的系统危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一种社会惩罚,是重罪重刑时代的产... 犯罪附随后果有助于实现以一般预防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但本身存在“治理悖论”的困局:“重惩罚、轻复归”的犯罪附随后果带来“轻罪不轻”现象,导致“社会惩罚→继续犯罪”的系统危机。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一种社会惩罚,是重罪重刑时代的产物,将犯罪附随后果不加区分地适用于轻罪,违背责任主义原则而产生功能异化。犯罪记录封存作为犯罪附随后果的制度选择,会面临社会复归与安全保护的法益衡量难题,前科记录具有一定的犯罪预防效果,也是导致社会排斥的原因。在实体法上,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对象是轻微犯罪的过失犯罪以及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免除处罚的故意犯罪。在程序法上,犯罪记录封存当以出狱人员的申请和后经法院裁定为正当程序。同时,建构犯罪记录封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刑法立法观 轻微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犯罪附随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崔汪卫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41,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实行封存制度,这是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实行封存制度,这是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与美德等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范围、工作机构、实施程序、封存解除与消灭等方面进行考量,以解执法办案之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与检察监督 被引量:11
6
作者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课题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7-160,F0003,共5页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并应结合检察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制度执行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检察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思考——以河南省实践为样本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26,共7页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 为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落地实施,河南省检法两院分别颁布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关于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条件、封存内容、封存程序等作出了一般性规定。但法检两院分别出台的法律文件仅针对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封存工作,并存在规范冲突,并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该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种种问题,例如与相关行政法律规范存在冲突;大量符合条件的犯罪记录未被封存;《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第2款但书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大打折扣;相关社会部门缺乏协调与配合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代表的先进少年司法理念以及发展趋势不容置疑,当务之急是对症找出对策,于细部品质进一步丰富该制度的内容,完善其具体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河南省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罪化背景下我国复权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魏麟 李春雷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共12页
复权制度有其自身的正当性与运行逻辑,在域外形成了三种不同模式的立法实践。我国冗杂无序的刑罚附随制裁体系长期存在弊病,在轻罪立法扩张与犯罪整体趋轻的背景下,刑罚之后附随延续的各种严厉制裁更显不妥,加之轻罪领域“去标签化”制... 复权制度有其自身的正当性与运行逻辑,在域外形成了三种不同模式的立法实践。我国冗杂无序的刑罚附随制裁体系长期存在弊病,在轻罪立法扩张与犯罪整体趋轻的背景下,刑罚之后附随延续的各种严厉制裁更显不妥,加之轻罪领域“去标签化”制度的缺失,催生了我国构建复权制度的现实必要。首先,修正和整饬现行刑罚附随制裁体系是制度构建的前提;其次,基于轻罪化背景下的犯罪治理要求,明确以“定向权利恢复+犯罪记录封存”作为轻罪复权模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复权制度框架,同时创立复权附带审查机制,对刑罚附随制裁制度形成反向制约与动态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复权制度 刑罚附随制裁 犯罪记录封存 附带性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一体化视角下的轻罪应对 被引量:9
9
作者 喻海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180,共16页
我国现行《刑法》未对轻罪作出明文规定,但大致可以将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归入轻罪的范畴,当然特定犯罪除外。近年来轻罪激增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立法层面增设轻罪这一直接原因,也有司法层面基于刑罚轻缓化的政策要求和形势变化... 我国现行《刑法》未对轻罪作出明文规定,但大致可以将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归入轻罪的范畴,当然特定犯罪除外。近年来轻罪激增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立法层面增设轻罪这一直接原因,也有司法层面基于刑罚轻缓化的政策要求和形势变化的时代背景而提升定罪量刑标准这一重要原因。未来,应在刑事一体化视野下妥当应对轻罪。就贯彻刑法谦抑原则而言,最为紧迫的是通过优化定罪量刑标准有效控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多发轻罪的入罪范围;就推进综合治理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实现行刑有序衔接,既要立足当下通过司法裁量实现“出刑转行”,又要立足长远谋划对《刑法》规定的行为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允许比照适用,实现“两法衔接”,切实发挥《治安管理处罚法》事实上的“轻罪法”作用;就贯彻程序优先理念而言,要充分发挥审前分流作用,避免轻罪案件“扎堆”进入审判程序,并在降低羁押率的前提下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就完善前科制度而言,可以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突破口,并采取“程序修法先行,实体修法跟上”的具体策略,进一步实现犯罪的轻重有序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 行刑衔接 危险驾驶罪 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