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赖武超 邓寅业 +2 位作者 吴丹 黄芳利 谭文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BICE患儿作为BICE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MRE)患儿作为MR...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BICE患儿作为BICE组,选取同期收治的8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MRE)患儿作为MRE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独立影响因素诊断轮状病毒阳性BICE的效能。结果:BICE组呕吐次数多于MRE组,Na^(+)、Cl^(-)水平低于MRE组,尿酸(UA)水平高于M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降低、UA水平升高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l^(-)、UA对轮状病毒阳性BICE有一定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测对轮状病毒阳性BICE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低Cl^(-)、高UA是轮状病毒阳性患儿发生BICE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轮状病毒阳性BICE的辅助诊断,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轮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廖培元 黄启坤 李颖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17例。126例患儿共计178个惊厥发作事件,其中发作1次者85例(67. 4%)、2次者31例(24. 6%)、3次者9例(7. 1%)、4次者1例(0. 8%);局灶性发作事件和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129个(72. 5%),全面性发作事件49个(27. 5%);惊厥持续时间<1 min者93个(52. 2%),1~3min者41个(23. 0%),3~5 min者19个(10. 7%),5~15 min者23个(12. 9%),> 15 min者2个(1. 1%)。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前发作136个,其中135个发作事件入院时惊厥发作已终止,未使用镇静药物; 1例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停止。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后发作42个,其中惊厥持续时间<3 min者31个,未使用镇静药物;持续时间3~5 min者5个,其中3例静脉注射地西泮2 min内惊厥发作终止,2例自行缓解;持续时间>5 min者6个,其中5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惊厥发作终止,1例静脉注射安定,惊厥发作未缓解,在心电监护下再次静脉注射安定后惊厥发作终止。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复诊随访3~48个月,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BICE者2例,出现热性惊厥者5例,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者2例、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继发癫痫者1例。结论 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惊厥持续时间<5 min,发作1~4次不等。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事件以局灶性发作事件为主,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地西泮静脉注射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BICE复发的必要性,远期随访要注意BICE再发、热性惊厥、Dravet综合征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地西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瑞芳 石凯丽 杨洁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70-72,共3页
目的对比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首次确诊的BICE患儿421例,其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178例(阳性组)、阴性243例(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3.5~8.5年,比较... 目的对比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首次确诊的BICE患儿421例,其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178例(阳性组)、阴性243例(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3.5~8.5年,比较两组远期预后。结果两组发病年龄、惊厥与胃肠炎的时间间隔、惊厥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单次病程中惊厥次数≥2次的患儿比例高于阴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BICE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及并发症。结论与轮状病毒阴性BICE患儿相比,轮状病毒阳性BICE患儿在单次病程中呈丛集性发作;BICE患儿远期预后良好,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患儿远期预后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良性惊厥 轻度胃肠炎 临床特点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对惊厥表现的影响
4
作者 石帆 邱基庆 +1 位作者 陈明毅 黎亿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G)对惊厥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新诊断BICG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两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再次发作、全面性发作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惊厥时间、总惊厥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综合疗法比较,在此基础上联用低剂量苯巴比妥可改善BICG的惊厥表现,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巴比妥 婴幼儿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玉荣 叶蔓 王正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BICE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84例婴幼儿平均年龄(14.7±12.8)个月,发病高峰多在10月份至次年2月份。临床表现:(1)惊...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BICE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 84例婴幼儿平均年龄(14.7±12.8)个月,发病高峰多在10月份至次年2月份。临床表现:(1)惊厥。84例婴幼儿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90.5%),部分发作8例(9.5%);惊厥1次34例(40.5%), 2次41例(48.8%),惊厥3次9例(10.7%);每次惊厥持续时间<5 min 69例(82.1%),每次惊厥时间5~10 min 12例(14.3%),每次惊厥时间>10 min3例(3.6%);66例(78.6%)婴幼儿惊厥发作在病程前3 d,其中第1天21例(25.0%)、第2天34例(40.5%)、第3天11例(13.1%), 18例(21.4%)婴幼儿惊厥发作在病程3 d后。(2)呕吐、腹泻。84例婴幼儿均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表现,其中呕吐多在病程前1~3 d,腹泻呈水样、蛋花样或稀糊样大便, 3~10次/d为72例(85.7%),>10次/d有12例(14.3%)。80例(95.2%)婴幼儿惊厥发作在胃肠炎表现之后, 4例(4.8%)以惊厥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提示血电解质,血糖正常或基本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其中2例复查后正常)。81例婴幼儿惊厥控制效果良好, 3例婴幼儿惊厥控制欠佳,给予利多卡因应用。73例接受6~12个月随访,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无明显性格改变。其中, 2例婴幼儿出现高热惊厥现象,复查脑电图未见异常;其余婴幼儿未再出现惊厥发作。结论 BICE婴幼儿预后良好,精神运动发育正常。BICE婴幼儿应积极控制惊厥,以对症治疗为主,避免不必要检查及过度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良性惊厥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姚钧萍 唐云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583-1584,共2页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24例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患儿年龄8-28个月,以秋冬季多见,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2—3天,多数患儿惊厥发作1... 目的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24例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患儿年龄8-28个月,以秋冬季多见,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2—3天,多数患儿惊厥发作1次,其中9例发生惊厥〉2次,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随访2周至1.5年无惊厥复发,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一个短暂良性过程,预后良好,惊厥控制后无需长期使用抗惊厥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分析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高鑫 图雅 +7 位作者 王育民 杨治理 赵立荣 杨慧敏 梁晓平 张玉玲 李瑞凤 美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 目的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病原学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本区婴幼儿胃肠炎肠道病原的分布情况及可能导致BICE患儿发病的原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80例BICE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不伴有惊厥发作的8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BICE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病原菌分析,两组患儿均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检查。观察记录BICE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80例BICE患儿中45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6.25%(45/80);其中轮状病毒最为常见,检测31例阳性,检测8例诺如病毒阳性、4例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EB病毒阳性、1例埃可病毒阳性,未发现细菌感染病例。实验组患儿外周血IL-6(7.19±0.64)pg/ml高于对照组的(5.07±0.7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外周血TNF-α(1.85±0.31)pg/ml与对照组的(1.77±0.2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区BICE患儿均未出现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中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此外,炎性因子IL-6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为疾病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细胞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良性婴幼儿惊厥 病原菌 免疫失衡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慧 黄景霞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丽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 目的:探讨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BICE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在这些患儿中,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出现胃肠炎至首次发生惊厥时间、不同首次惊厥持续时间、不同首次惊厥发作过程中抽搐次数患儿的占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患儿中有48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发病时间均为9月~11月),有32例患儿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发病时间均为11月~12月)。在大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中,有1例患儿的大便腺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有2例患儿的大便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在这80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出现惊厥症状自行好转的情况(没有使用镇静药物进行治疗),有5例患儿使用苯巴比妥(10 mg/kg)后惊厥未再复发。所有患儿的惊厥症状均在3 d内得到有效控制。经积极控制感染、补液、稳定内环境等对症处理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后,所有患儿均未再次发生惊厥。随访6个月的结果显示,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均正常。结论:BICE多发生于1~2岁的婴幼儿群体,9月~12月为此病的高发季节。此病患儿一般会出现1~2次惊厥(多集中发作于24 h之中)。此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治疗后患儿的预后通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良性惊厥 临床特点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血清学分析及诺谟图模型构建
9
作者 王馨雨 滕懿群 +2 位作者 祝峰 张淑娟 刘珏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3期402-403,40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轻度胃肠炎发生良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诺谟图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485例轻度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组(观察组,n=185)与轻度胃肠炎组(... 目的探讨儿童轻度胃肠炎发生良性惊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诺谟图模型进行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485例轻度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G)组(观察组,n=185)与轻度胃肠炎组(对照组,n=30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诺谟图预测患儿的发病风险;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验证诺谟图的准确性。结果CwG集中分布于0~3岁的婴幼儿169例(91.3%),该病在秋冬季较为常见。患儿通常先表现出胃肠炎的症状,随后在病程前3 d内易发生惊厥,且惊厥多为全面性发作,经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体质量、血尿酸、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氮、HCO_(3)^(-)、血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钠离子、氯离子是轻度胃肠炎患儿发生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诺谟图模型预测轻度胃肠炎患儿发生惊厥ROC曲线的AUC为0.719。结论儿童CwG集中于0~3岁的婴幼儿,以秋冬季发病为主,患儿预后良好。基于血尿酸、钠离子和氯离子构建的诺谟图模型预测轻度胃肠炎患儿发生惊厥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轻度胃肠炎 良性惊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启新 郝金斗 李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807-1808,共2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100例,分析此类疾病的性质、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腹泻首次惊厥发作集中在前4 d,腹泻第2、...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100例,分析此类疾病的性质、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腹泻首次惊厥发作集中在前4 d,腹泻第2、3天的发作次数最多,惊厥发作大多数是1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1~5 min的占比为61.00%,轮状病毒抗原检测HRV抗原阴性占81.00%。所有患儿症状均控制良好,经3 a随访,均未再发生惊厥,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临床特点表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且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在1~5 min,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良性婴幼儿惊厥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病因及诊治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中运 吴兴富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98-99,102,共3页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是与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伴轻度脱水或无脱水,但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1-2岁儿童最多见,常发生于秋冬季节[1]。日本学者Morooka于1...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是与婴幼儿轻度胃肠炎相关的一种无热惊厥,基本形式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伴轻度脱水或无脱水,但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1-2岁儿童最多见,常发生于秋冬季节[1]。日本学者Morooka于1982年首次提出了BICE的概念,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危重紧急状态。现就BICE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肠道微生物检测及部分肠黏膜屏障指标观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杜自强 周进苏 向秋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BICE患儿50例(A组)、急性轻度胃肠炎患儿50例(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C组),对三组的肠道内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其部分... 目的探讨患儿肠道内微生物的变化与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收治的BICE患儿50例(A组)、急性轻度胃肠炎患儿50例(B组)以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C组),对三组的肠道内微生物进行检测,并对其部分肠黏膜屏障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A组有24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8.00%),B组有10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00%),C组有1例粪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00%);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A组粪便中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7.65±2.24)×105、(6.13±2.32)×105、(4.83±1.62)×105、(5.02±1.46)×105CFU/g,B组分别为(8.79±2.31)×105、(7.45±2.28)×105、(6.12±2.47)×105、(5.81±1.86)×105CFU/g,C组分别为(9.87±1.68)×105、(9.12±2.20)×105、(8.35±2.12×105)、(6.82±1.20)×105CFU/g;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A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D-乳酸水平分别为(9.84±4.17)U/L、(0.92±0.39)mmol/L、(156.78±48.25)μmol/L,B组分别为(7.49±2.73)U/L、(0.73±0.25)mmol/L、(102.45±40.45)μmol/L,C组分别为(6.35±1.61)U/L、(0.62±0.21)mmol/L、(86.36±30.12)μmol/L,血清DAO、NO、D-乳酸水平组间两两相比,P均<0.05。结论 BICE患儿肠道内轮状病毒阳性率增高、各类益生菌群数量降低及肠黏膜屏障能力降低,以上原因可能与BICE的发病有关,但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益生菌群 轮状病毒 肠黏膜屏障 微生态 轻度胃肠炎良性婴幼儿惊厥 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1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泽华 黄玲玲 +1 位作者 何康成 梁木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73-75,82,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7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病例资料。结果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占全部住院肠炎患儿的6.8%,轮状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44.2%),12~23月龄(46.9%...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7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病例资料。结果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占全部住院肠炎患儿的6.8%,轮状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44.2%),12~23月龄(46.9%)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冬春季(70.7%)高发,易发生在主要由祖父母照看(61.9%)及居住在市郊、农村(72.8%)的儿童;单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以1~2次(80.3%)最为多见,绝大多数发作≤5min(83.0%),以全面发作(56.4%)为主。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患儿有转化为癫痫的可能,需随访至少1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 良性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平均随访(17.3±2.3)个月,8.89%(8例)患者复发,其中6.67%(3例)在6个月内复发,2...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平均随访(17.3±2.3)个月,8.89%(8例)患者复发,其中6.67%(3例)在6个月内复发,2.22%(1例)在6~12个月复发。急性期后均未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45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均无明显后遗症,精神运动发育均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良性婴幼儿惊厥 癫痫 地西泮 苯巴比妥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1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姚良玮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0期1343-1343,共1页
关键词 良性婴幼儿惊厥 轻度胃肠炎 临床分析 INFANTILE 肠炎感染 国内外 学者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抗惊厥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群燕 程海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通过对48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抗惊厥治疗及预后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抗惊厥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分析20134-1月至2016年12月48例符合BICE的患儿的临床特点、抗惊厥治疗及出院后随访结果。结果惊... 目的通过对48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抗惊厥治疗及预后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抗惊厥治疗的有效率。方法分析20134-1月至2016年12月48例符合BICE的患儿的临床特点、抗惊厥治疗及出院后随访结果。结果惊厥急性发作期,9例给予地西泮0.3-0.5mg/kg静脉推注或灌肠治疗,1例惊厥控制,有效率11.11%。24例给予苯巴比妥10mg/kgBL肉或静脉注射治疗,20例惊厥控制,有效率83.33%,3"N给予咪达唑仑0.1-0.2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2例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灌肠,惊厥均控制。45例随访3~12个月,1例8个月后再发热性惊厥,44例无惊厥发作。38例出院后脑电图检查正常。45例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BICE大多发生在婴幼儿。在惊厥急性发作期,苯巴比妥控制惊厥比地西泮更有效。咪达唑仑和10%水合氯醛对惊厥有效。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良性惊厥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洁辉 石凯丽 李瑞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76-78,共3页
目的总结53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CwG)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530例CwG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wG患儿发病年龄(16.8±3.8)个月,... 目的总结530例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enign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CwG)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530例CwG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wG患儿发病年龄(16.8±3.8)个月,364例发病季节为秋冬季;465例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后的3 d内,仅有20例( 3.8%)惊厥出现在胃肠炎症状前;惊厥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惊厥次数多≤3次,单次惊厥持续时间≤5 min者456例,无1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178例(42.3%)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入院后常规予营养神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惊厥均得到控制。530例患儿随访时间3.5~8.5年,平均60.5月,其中有37例(7.7%)再次出现惊厥发作,29例(6.1%)惊厥再发时诊断CwG,5例(1.1%)惊厥再发时伴有发热,3例(0.6%)惊厥再发时诊断癫痫。结论 CwG好发于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CwG惊厥多数出现在患儿胃肠炎症状后的3天内,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惊厥次数多≤3次,患儿有再发惊厥的可能,再发惊厥多数出现在首发CwG的6个月内。CwG总体预后良好,抗癫痫治疗不是必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良性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与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卢灵莉 张伟锋 陈华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与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例为对照组,应用Mc 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血清炎症因子与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6例肠胃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例为对照组,应用Mc Ab-APAAP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与IFN-γ)水平,比较两组各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惊厥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3^+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CD4^+/CD8^+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IL-6、TNF-α与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惊厥发作次数≥2次组及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患儿IL-6、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惊厥发作<2次组和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患儿水平(P均<0.05),而CD3^+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CD4^+/CD8^+值明显低于惊厥发作<2次组及发作持续时间<5 min组患儿(P均<0.05);惊厥发作次数和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均与CD3^+细胞、CD4^+细胞、CD4^+/CD8^+值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IL-6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与TNF-α及IFN-γ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发病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6和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儿童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炎症因子 胃肠炎良性惊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腹泻病血清白蛋白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19
作者 林浩铨 黄奕辉 +2 位作者 林明祥 叶惠清 蔡琍璇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7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浓度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43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是否合并脓毒症,不同简易小儿危重症评分法(PCIS)评分(>72分或≤72分)及不同住院时间(≥7 d或&l...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浓度在小儿急性腹泻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43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是否合并脓毒症,不同简易小儿危重症评分法(PCIS)评分(>72分或≤72分)及不同住院时间(≥7 d或<7 d)对患儿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浓度差异。结果 (1)本组患儿合并脓毒症为66例(27.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7.430±4.925)g/L;未合并脓毒症177例(72.8%),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40.690±4.338)g/L,两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19,P<0.05)。(2)本组患儿合并BICE为29例(11.9%),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40.090±3.504)g/L;未合并BICE 214例(88.1%),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9.760±4.871)g/L,两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3)本组患儿中,PCIS评分≤72分21例(8.6%),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6.670±4.643)g/L;PCIS评分>72分222例(91.4%),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40.100±4.632)g/L,两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3,P<0.05)。(4)243例患儿中住院时间≥7 d 46例(18.9%),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38.130±4.135)g/L;住院时间<7 d 197例(81.1%),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为(40.190±4.777)g/L,两组血清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7,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检测是婴儿急性腹泻病严重性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在基层医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急性腹泻病 脓毒症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轻度胃肠炎良性惊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