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卞静 黄婷婷 +1 位作者 李秀云 赵守财 《安徽医学》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 观察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3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 观察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3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溶栓后END分为END组(23例)和非END组(120例),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及预测价值,将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END组和非END组90 d预后不良差异,并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率为16.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高密度脂蛋白、基线收缩压(SBP)、大动脉粥样硬化型(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BP高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基线SBP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159.5 mmHg,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571~0.825,P=0.003),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6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90 d预后不良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SBP>159.5 mmHg可预测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可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基线SBP高更容易发生END,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立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2006-2007,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疗法、尿...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亚低温疗法、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预后、复发、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2.12±0.51)分,观察组NIHSS评分为(1.59±0.64)分,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34例(55.74%),观察组预后良好49例(80.33%),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病例,观察组1例复发(1.64%),对照组3例复发(4.92%),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 尿激酶 静脉溶栓 亚低温疗法 NIH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旭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1期232-234,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为(2.69±1.10)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4.64±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4.26%、2.13%、4.26%,对照组分别为2.13%、2.1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性有保证,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急性缺血性 静脉溶栓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广芹 宁天江 +1 位作者 张立侠 李亚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6期2962-2963,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治疗的105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3组,各35例。A组接受溶栓后单抗疗法治疗,B组接受溶栓后双抗疗法治疗,C... 目的研究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治疗的105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3组,各35例。A组接受溶栓后单抗疗法治疗,B组接受溶栓后双抗疗法治疗,C组接受双联抗血小板疗法治疗,分析3组的疗效,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随访3个月的NIHSS≤1分、Barthel≥95分比例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的脑梗死复发率为17. 14%,高于A组和B组的2. 8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的脑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依次为0. 0%、0. 0%,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卒中复发风险,降低死亡率和脑出血发生率,建议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应用价值 急性轻型缺血性 抗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宁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9期112-113,共2页
目的对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使用早期静脉溶栓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10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目的对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使用早期静脉溶栓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10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结局。结果治疗结束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75±0.8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9±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结局率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有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轻型缺血性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何晓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5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51)和溶栓组(n=43)。... 目的:分析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51)和溶栓组(n=43)。对两组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溶栓组患者加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临床疗效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接受治疗后的24 h、7 d、14 d及30 d,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溶栓组患者NIHSS的评分均更低,P<0.05。接受治疗后,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溶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接受治疗后90 d,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溶栓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轻型缺血性 阿替普酶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病情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在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5
7
作者 高晗清 薛群 +2 位作者 段晓宇 朱珏华 方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26例TIA及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29例与非进展组... 目的探讨血管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TIA及轻型脑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26例TIA及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7 d内疾病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29例与非进展组197例,记录基线资料,进行hs-CRP、Lp-PLA2、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ROC曲线分析hs-CRP、Lp-PLA2、头颈部CTA单独及联合对TIA及轻型卒中急性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血浆hs-CRP、Lp-PLA2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头颈部CTA显示责任动脉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病情进展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PLA2、头颈部CTA以及hs-CRP、Lp-PLA2联合头颈部CTA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49、0.748、0.848,三者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血管炎性标志物hs-CRP、Lp-PLA2联合CTA能较好预测TIA/轻型卒中急性期疾病进展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急性缺血性轻型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