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翔
童隆正
+1 位作者
杜光伟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1-1263,共3页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 ,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 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 ,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 ,P <0 .0 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 ,P <0 .0 5。减影系数为 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 ;而减影系数为 0 .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 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 ,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脑梗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
影
术
脑缺血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犬急性脑栓塞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施海彬
刘圣
+2 位作者
季立标
李麟荪
黄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侧颈内动脉注入血栓 ,分别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即时和 1、2、5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通畅情况 ,同时在栓塞后 2h行CTP检查。 2 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0只犬左侧大脑中动脉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4只犬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 ,至栓塞后 2h造影显示所有被栓塞血管未发生再通 ,5h造影发现 2只犬的栓塞血管出现部分再通。CTP检查发现 9只犬患侧脑局部血流量平均减少为对侧的 4 8.3%± 0 .132 % (33.7%~6 9 .2 % )。CT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4h后动物均存活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存活、栓塞可靠的优点 ,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研究 ;CTP检查可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栓塞
早期诊断
ct
灌注
成像
技术
数字
减
影
血管
造
影
血流动力学变化
局部脑缺血模型
颈内动脉注入
脑局部血流量
介入栓塞
技术
动物模型
溶栓治疗
病理检查
影
像学诊断
自体静脉血
脑
血管
造
影
大脑中动脉
脑
血管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昊
钟玉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9-1342,共4页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有了更多选择,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心动图(Echo)、多层螺旋CT(MSCT...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有了更多选择,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心动图(Echo)、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其中MRI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能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和功能进行评价。文章着重对MRI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数字
减
影
血管
造
影
技术
超声心动图
多层螺旋
ct
磁共振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翔
童隆正
杜光伟
戴建平
机构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室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61-1263,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价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9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 ,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挑选出未增强的图像以及强化最明显的图像。经CT操作台上的简易叠加软件减影处理得到轴位CT减影图像 ,同时使用计算机通过配准、减影及增强技术处理得到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图像。 2例患者在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9例患者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均可显示梗塞灶的血管缺如状态 ,2例患者治疗后复查可以观察到病灶区血管影增加 ,P <0 .0 5。图像质量优于CT扫描机操作台的简易减影图像 ,P <0 .0 5。减影系数为 1的对比度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完全消除背景 ;而减影系数为 0 .8伪彩色增强彩色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可以保留脑室等解剖背景。结论 结合CT灌注成像与CT减影血管成像 ,临床医生可以方便、迅速地更加全面、直观地观察急性脑梗塞灶。
关键词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
急性脑梗塞
X线计算机体层摄
影
术
脑缺血
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
Keywords
Tomography, X ray computed
Cerebral ischemia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 assisted
分类号
R743.330.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犬急性脑栓塞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施海彬
刘圣
季立标
李麟荪
黄峻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工程项目 ( 13 5 5 5 )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 0 2KG0 3 2 0 0 0 5 )
文摘
目的 用介入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 ,并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 (CTP)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成年毕格犬 ,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透视下将 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侧颈内动脉注入血栓 ,分别在栓塞前以及栓塞后即时和 1、2、5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通畅情况 ,同时在栓塞后 2h行CTP检查。 2 4h处死动物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0只犬左侧大脑中动脉全部栓塞成功 ,其中 4只犬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 ,至栓塞后 2h造影显示所有被栓塞血管未发生再通 ,5h造影发现 2只犬的栓塞血管出现部分再通。CTP检查发现 9只犬患侧脑局部血流量平均减少为对侧的 4 8.3%± 0 .132 % (33.7%~6 9 .2 % )。CT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4h后动物均存活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病理检查证实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存活、栓塞可靠的优点 ,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研究 ;CTP检查可快速、准确。
关键词
急性脑栓塞
早期诊断
ct
灌注
成像
技术
数字
减
影
血管
造
影
血流动力学变化
局部脑缺血模型
颈内动脉注入
脑局部血流量
介入栓塞
技术
动物模型
溶栓治疗
病理检查
影
像学诊断
自体静脉血
脑
血管
造
影
大脑中动脉
脑
血管
栓塞
Keywords
Cerebral ischemia
Disease model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Canine
分类号
R816.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昊
钟玉敏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9-1342,共4页
基金
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创新资金(KJ2008-Y35)~~
文摘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有了更多选择,诊断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心动图(Echo)、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其中MRI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能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和功能进行评价。文章着重对MRI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数字
减
影
血管
造
影
技术
超声心动图
多层螺旋
ct
磁共振
成像
Keyword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digital subtra
ct
ion angiography
echocardiography
multi-slice spiral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25.4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轴位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刘翔
童隆正
杜光伟
戴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犬急性脑栓塞模型的建立及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的研究
施海彬
刘圣
季立标
李麟荪
黄峻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磁共振成像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吴昊
钟玉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