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深 精湛 精良——评析中国电视剧的八次轰动效应(上)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凤铸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审视 ,从近 2 0年创作播出的数百部电视剧中 ,选取 8部在各时期引起轰动效应的精品进行评析 ,从而管窥中国电视剧的成功之路和成功经验 ,意在揭示电视剧精品战略工程是服务于观众 ,抵制外来文化冲...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审视 ,从近 2 0年创作播出的数百部电视剧中 ,选取 8部在各时期引起轰动效应的精品进行评析 ,从而管窥中国电视剧的成功之路和成功经验 ,意在揭示电视剧精品战略工程是服务于观众 ,抵制外来文化冲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轰动效应 精品战略工程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轰动效应与金融研究
2
作者 温权 刘力一 +1 位作者 韩斯玥 陈茜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4年第12期91-93,共3页
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关注,倾向于报道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文章通过梳理近50多年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媒体轰动效应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文章的贡献在于:第一,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于媒体轰动效应影响研究的全面认知。第二,更加客观看待... 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关注,倾向于报道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文章通过梳理近50多年的相关文献,分析了媒体轰动效应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文章的贡献在于:第一,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于媒体轰动效应影响研究的全面认知。第二,更加客观看待媒体轰动效应的影响,值得肯定其对于公司治理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轰动效应 研究综述 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阿凡达》的轰动效应
3
作者 陈微微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2期40-41,共2页
艺术化的宣传手段对观众"好奇"、"从众"心理的驱动,奇观化的情节结构与观众"期望视野"的契合,哲理化的深层意蕴对观众"接受期待"的同构,这三方面的合力使《阿凡达》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阿凡达》 轰动效应 启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旋律、多样化与长影”笔迹——轰动效应:贴近与超越
4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3,共2页
这里摘发一组长影艺术干部读书班的文章。虽非宏篇大论,视野并不狭窄,而且颇有自审勇气,其中关于主旋律、多样化的思索与议论则尚待深化。我们认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是一个鲜明而适时的创作口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符... 这里摘发一组长影艺术干部读书班的文章。虽非宏篇大论,视野并不狭窄,而且颇有自审勇气,其中关于主旋律、多样化的思索与议论则尚待深化。我们认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是一个鲜明而适时的创作口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符合“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符合电影界实际,对于端正电影创作方向,提高电影作品的精神境界,搞活电影生产格局,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必要联系实际地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这一创作主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 多样化 轰动效应 笔迹 “双百”方针 创作方向 精神境界 电影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堂江教育通讯的轰动效应
5
作者 涂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24-30,共7页
教育通讯的轰动效应是指改革时代以通讯报道为手段推进教育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本文分析刘堂江教育通讯产生轰动效应的原因在于:选择了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最佳结合的事实;力求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提炼出蕴含时代精神的主题思... 教育通讯的轰动效应是指改革时代以通讯报道为手段推进教育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本文分析刘堂江教育通讯产生轰动效应的原因在于:选择了具有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最佳结合的事实;力求主观与客观高度统一,提炼出蕴含时代精神的主题思想;让新闻与文学靠拢,从而在审美意义上取得受众的认同和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堂江 教育通讯 轰动效应 新闻 采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工作的轰动效应
6
作者 陶瑞法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档案宣传 档案行政执法 档案教育培训 档案工作 轰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理薪酬、轰动报道与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 被引量:88
7
作者 李培功 沈艺峰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80,共18页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媒体对经理薪酬契约所起的公司治理作用.在详细阅读17 621篇针对经理薪酬的报道后,本文发现,媒体在选择是否做出负面报道时,会同时迎合读者对两种不同类型报道的需求:真实可靠的报道以及轰动性报道.一方面,就上市公...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媒体对经理薪酬契约所起的公司治理作用.在详细阅读17 621篇针对经理薪酬的报道后,本文发现,媒体在选择是否做出负面报道时,会同时迎合读者对两种不同类型报道的需求:真实可靠的报道以及轰动性报道.一方面,就上市公司整体而言,负面报道能够锁定经理薪酬契约中的不合理部分,向读者提供关于公司治理水平的可靠信息;另一方面,就国有上市公司而言,负面报道更多关注经理薪酬的绝对水平以及经理与职工的薪酬差距,向读者提供轰动性报道,至于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是否合理,媒体并没有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当媒体向读者提供有关经理薪酬的可靠信息时,企业会针对媒体的批评完善公司的薪酬政策;而当媒体向读者提供轰动报道时,企业也会针对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契约进行局部修正,表明媒体能够起到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本文不仅拓展了文献关于媒体对高管薪酬契约治理作用的认识,为转型期的经理薪酬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同时也丰富了文献对于转型国家媒体报道动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治理 经理薪酬 轰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轰动后的思索与反省——“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三人谈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剑龙 吴智斌 +1 位作者 林雪飞 朱品君(记录、整理)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垃圾 反省 20世纪文学 轰动效应 文学史家 女性作家 国际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在丧失轰动之后——新时期革命历史小说浅论
9
作者 杨建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5-16,共2页
革命历史小说在新时期失去轰动效应有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是西方思潮的全方位引进,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步确立,导致了文学本身的边缘化;内部原因则是作家在理解革命历史、塑造历史人物以及借... 革命历史小说在新时期失去轰动效应有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是西方思潮的全方位引进,导致了文学创作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初步确立,导致了文学本身的边缘化;内部原因则是作家在理解革命历史、塑造历史人物以及借鉴西方写作手法等方面都出现较大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革命历史小说 轰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莲在滕州微山湖湿地的引种栽培
10
作者 邵掌珠 《花卉》 2024年第9期3-6,共4页
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以其巨大、奇特的叶片和花朵著称,其叶片直径通常1.5~2米、盘状,具有惊人的承载力——成人可以安全站立其上;花朵直径可达40厘米,初开时具有浓郁的凤梨香味,且在开放的2夜1天,依次为白色、浅紫红... 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的总称,该属植物以其巨大、奇特的叶片和花朵著称,其叶片直径通常1.5~2米、盘状,具有惊人的承载力——成人可以安全站立其上;花朵直径可达40厘米,初开时具有浓郁的凤梨香味,且在开放的2夜1天,依次为白色、浅紫红色和深紫红色。故此,这种神奇的植物自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它所到之处,都会引起轰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红色 王莲 睡莲科 莲属植物 凤梨 引种栽培 轰动效应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水平小说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敏 张志忠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小说 社会语境 个人隐私 轰动效应 大峡谷 太行山 转载率 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炼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0-103,共4页
本文从7个方面分析了当代新闻标题的特色。其中有新形式的出现,而更多的是老形式的创新和拓展。
关键词 标题新闻 大标题 符号标题 提要题 长标题 厚标题 轰动效应 视觉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赛事租”理论的我国体育赞助动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志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1,共2页
我国企业参与体育赞助的经济动因在于企业想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使企业产品与目标受众和媒体做更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并在赛事举办期间和前后营造本企业宣传的“轰动效应”,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价值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赛事赞助 赛事租 企业品牌形象 轰动效应 目标受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行路上的寻觅者与漂泊者——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与鲁迅《过客》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玉香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十八岁出门远行》 《过客》 余华 漂泊者 鲁迅 寻觅 轰动效应 先锋精神 第一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造假”还是“创意”?——论新闻图片的控制拍摄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三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4-165,共2页
一、人造美女与新闻摄影 前不久北京台曝出的“纸馅包子”事件和时下正在热炒的“华南虎”事件都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即如何看待新闻影像的造假问题。“华南虎照片”事件截止笔者完成本文时仍无定论。但“... 一、人造美女与新闻摄影 前不久北京台曝出的“纸馅包子”事件和时下正在热炒的“华南虎”事件都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即如何看待新闻影像的造假问题。“华南虎照片”事件截止笔者完成本文时仍无定论。但“纸馅包子”这样的典型假新闻,一味地为制造轰动效应,而采用无中生有、导演摆布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图片 “创意” 拍摄 控制 新闻摄影 造假问题 轰动效应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框架与“弱者”事件报道的真实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若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164,共2页
近年来,媒体报道弱者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报道引起了轰动效应。关注弱势人群本来是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根据笔者观察,许多报道有明显的民粹化倾向①,即为了迎合"民意",新闻报道违背客观性原则,明显地偏袒弱势方、美化弱者,... 近年来,媒体报道弱者的新闻事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报道引起了轰动效应。关注弱势人群本来是媒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根据笔者观察,许多报道有明显的民粹化倾向①,即为了迎合"民意",新闻报道违背客观性原则,明显地偏袒弱势方、美化弱者,贬抑强势方。在报道策略上偏好采用"强-弱"二元对立关系,使新闻偏离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报道 弱者 二元 新闻事件 媒体报道 客观性原则 轰动效应 弱势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开之美”与“越轨的笔致”——金仁顺论
17
作者 张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2-87,共6页
一提及金仁顺,我们马上想到的或许就是"70后"女作家这样的文学史标签。"70后"是标记代际属性,女作家凸显的是性别意识。尽管这两个标签是金仁顺身上最为显著的文学史标志。但是随着"80后"、"90后&qu... 一提及金仁顺,我们马上想到的或许就是"70后"女作家这样的文学史标签。"70后"是标记代际属性,女作家凸显的是性别意识。尽管这两个标签是金仁顺身上最为显著的文学史标志。但是随着"80后"、"90后"作家的涌现,"70后"集体出场时的代际轰动效应已然弱化了许多,或许当初这个标签也只是一群作家在文学批评或文学史中的出场方式而已,并不能真正代表那些作家的总体性特征。而由性别带来的身份意识,在随后的写作中也是不绝如缕,并非哪位女作家所独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仁顺 文学批评 90后 女作家 身份意识 性别意识 轰动效应 出场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澜独老成”--《离离原上草》的艺术特色
18
作者 王充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离离原上草》 艺术特色 轰动效应 知名学者 长篇小说 彭定安 震撼性 成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的未来
19
作者 刘绪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6-162,共7页
关键词 散文 文学样式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报告文学 轰动效应 新时期 朦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剖析见真功夫
20
作者 杨惠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0期126-126,共1页
作为《重庆社会科学》的作者和读者,笔者认为2010年新开辟的“寻踪”栏目是有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应该说除了发表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外,追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这本是社会科学类杂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它的立足点又应该与各类新闻媒... 作为《重庆社会科学》的作者和读者,笔者认为2010年新开辟的“寻踪”栏目是有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应该说除了发表各类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外,追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这本是社会科学类杂志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它的立足点又应该与各类新闻媒体不同,电视、网络、报纸等关注的往往是事件的及时报道和当下的轰动效应,限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对于事件背后的因素往往来不及深挖,中国新闻报道缺乏连续性、后继性和深入性,也常常使这一缺憾更加明显。而社会科学杂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独特性,恰恰应该在于新闻媒体匮乏和止步之处显现出来,以深度剖析见出真功夫。立足事实,拨开表象,追本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论文 社会热点问题 新闻媒体 科学杂志 2010年 社会科学类 轰动效应 新闻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