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软骨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万顺 付静芸 +2 位作者 常菁 杨艳 韩宝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9,53,共6页
通过透明圈法从土样中初筛到2株产硫酸软骨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经复筛,28号菌株产酶能力更强,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初步鉴定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该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最... 通过透明圈法从土样中初筛到2株产硫酸软骨素酶能力较高的菌株,经复筛,28号菌株产酶能力更强,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初步鉴定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该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研究表明,其产酶最适培养基组分为(%,w/v):酵母粉1.0,硫酸软骨素0.5,NaCl 0.5,KH2PO40.03,MgSO4.7H2O0.5,起始pH=8.5,其余为水。其最适产酶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液量40mL,1%(v/v)接种量,25℃,100r/min培养36h。在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下,菌株发酵液中硫酸软骨素酶的活力可达1.2U/mL。本研究筛选出产硫酸软骨素酶高的菌株,并为发酵法制备硫酸软骨素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酶 菌株鉴定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筛选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素酶ABC酶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翅中的透明质酸 被引量:5
2
作者 鲍伦军 杨建成 +2 位作者 何振华 杨晓云 梁伟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7-559,共3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鲨鱼翅中透明质酸的酶解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37℃,0 2mol/LTris HCl缓冲溶液中,鱼翅中的透明质酸被硫酸软骨素酶ABC酶解成透明质酸二糖。色谱条件为:ZORBAX糖分析柱(4 6mmi d ×250mm,5μm)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226... 建立了一种测定鲨鱼翅中透明质酸的酶解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37℃,0 2mol/LTris HCl缓冲溶液中,鱼翅中的透明质酸被硫酸软骨素酶ABC酶解成透明质酸二糖。色谱条件为:ZORBAX糖分析柱(4 6mmi d ×250mm,5μm)色谱柱;紫外检测波长226nm;流动相为乙腈 0 5%磷酸(体积比为2∶98),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透明质酸二糖的线性范围为25g/L~600g/L。将此法应用到鱼翅的实际样品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透明质酸在鱼翅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0 86%~1 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软骨素酶 透明质酸 鱼翅 高分子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黄杆菌硫酸软骨素酶AC的高效重组表达体系构建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敬君 李晔 +2 位作者 张翀 李梅 邢新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7-134,共8页
为实现硫酸软骨素酶AC(chondroitinase AC,ChonAC)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通过PCR方法从肝素黄杆菌(Pedobacter heparinus)中扩增得到ChonAC基因cslA,采用融合蛋白技术构建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protein,MBP)与ChonAC的融合表... 为实现硫酸软骨素酶AC(chondroitinase AC,ChonAC)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通过PCR方法从肝素黄杆菌(Pedobacter heparinus)中扩增得到ChonAC基因cslA,采用融合蛋白技术构建麦芽糖结合蛋白(maltose-bindingprotein,MBP)与ChonAC的融合表达载体(MBP-ChonAC),并在低温(15℃)条件下实现MBP-ChonAC的可溶活性表达,通过MBPTrap HP可实现一步纯化,使纯度可达95%以上,酶比活力可达94.1IU/mg融合蛋白(即相当于143.8IU/mgChonAC蛋白当量)。对MBP-ChonAC的酶学研究发现,其最佳催化pH值为7.5~8.0,最佳Ca2+浓度为20mmol/L,最适NaCl浓度为50mmol/L,最佳作用温度为20~35℃。MBP-ChonA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30℃时其半衰期可达8.3h。同时对其以硫酸软骨素A为底物的动力学常数测定发现,MBP-ChonAC相比ChonAC其Km稍有增大而催化常数kcat稍有降低,但是差别不大,表明MBP的融合没有对ChonAC的催化能力造成影响。通过宿主优化、诱导浓度优化及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了MBP-ChonAC的表达量,其摇瓶培养酶活力就可达10800.5I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纯化 硫酸软骨素酶AC 学性质 表达量优化 麦芽糖结合蛋白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德纯 任先军 +1 位作者 唐勇 蒋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3,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ChABC治疗组(C组),每组24只。A组仅打开椎板及置管,不...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中丝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ChABC治疗组(C组),每组24只。A组仅打开椎板及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C组和B组均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腔注射ChABC(6μl/次)和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d、1周、2周和4周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B组和C组以损伤区为中心、A组在相应部位切取1cm长的脊髓组织,以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NF200和GFAP的变化。结果:HE染色示A组脊髓无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形成;B、C组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C组明显少于B组。A组术后1d、1周、2周和4周时NF200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和GFAP染色阳性面积无差异,1、2、4周时B、C组脊髓损伤区NF200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和GFAP染色阳性面积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1d和1周时C组NF200染色阳性细胞数及灰度值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周和4周时C组明显高于B组(P<0.05);1d、1周和4周时C组GFAP染色阳性面积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2周时C组显著小于B组(P<0.05)。结论:ChABC能提高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NF200的表达并抑制GFAP的表达,进而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硫酸软骨素酶ABC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神经中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扬元 谢群 +1 位作者 陈建明 王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4周后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损伤局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裂解作用;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观察损伤8周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与B组之间动物的行为学评分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动物脊髓内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RP示踪法显示B组脊髓损伤头端可见少量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本研究结果提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中的葡胺聚糖链,减少瘢痕,促进损伤的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硫酸软骨素酶ABC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雷氏菌产硫酸软骨素酶菌种的CO_2激光辐照选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喻东 陶科 国锦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为了选育高产硫酸软骨素酶菌株,从土壤中首次筛选到一株产硫酸软骨素酶的粘质沙雷氏菌,经过CO2激光辐射诱变(激光功率10W,扩束光斑直径0.5 cm,照射距离23 cm,照射时间30 s),选育出高产硫酸软骨素酶的菌株GT596。经传代培养,发现具有稳... 为了选育高产硫酸软骨素酶菌株,从土壤中首次筛选到一株产硫酸软骨素酶的粘质沙雷氏菌,经过CO2激光辐射诱变(激光功率10W,扩束光斑直径0.5 cm,照射距离23 cm,照射时间30 s),选育出高产硫酸软骨素酶的菌株GT596。经传代培养,发现具有稳定的高产硫酸软骨素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硫酸软骨素酶 CO2激光辐射 粘质沙雷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硫酸软骨素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洪鹏 白旭东 +2 位作者 高杰 巴方 刘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腓肠肌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 10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模型,健侧作为对照组(A组),患侧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 目的探讨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腓肠肌运动终板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方法 10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脊髓半横断法制作模型,健侧作为对照组(A组),患侧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及术后注射硫酸软骨素酶ABC组(C组)。术后采用BBB评分法进行行为学观察,分别于损伤后3 d、7 d、14 d和28d各选取5只大鼠,酶化学染色法检测腓肠肌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结果 C组在术后14~28 d BBB评分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与A组相比,腓肠肌AChE活性均降低,但C组于术后14~28 d AchE活性高于B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注射硫酸软骨素酶可以提高AChE的活性,并可提高大鼠患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硫酸软骨素酶 BBB评分 乙酰胆碱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素酶对兔眼玻璃体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孟自军 曾水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软骨素酶 (CA)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的能力及其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3 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Ⅰ、Ⅱ、Ⅲ组 ,右眼为实验眼 ,各 12眼 ,分别注射CA 0 1、0 2、1U/ 0 1mL ;左眼为对照眼 ,...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软骨素酶 (CA)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的能力及其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3 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Ⅰ、Ⅱ、Ⅲ组 ,右眼为实验眼 ,各 12眼 ,分别注射CA 0 1、0 2、1U/ 0 1mL ;左眼为对照眼 ,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溶液 (BSS)。于注射后不同时间行临床观察、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注射后 1周 ,实验组兔眼即可观察到玻璃体液化 ,但未见玻璃体后脱离 (PVD)。注射后 5周 ,实验组全部兔眼玻璃体液化 ,部分兔眼发现临床可见的PVD并经组织学检查证实。对照组未见玻璃体液化及PVD。结论 CA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并对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酶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接肽在硫酸软骨素酶ABC I重组表达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晔 陈振娅 +3 位作者 王瑞丽 沈荣 危晴 陈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125,共5页
硫酸软骨素酶ABC I(ChSase ABC I)是一类能够将硫酸软骨素、软骨素、透明质酸等糖胺多糖降解为寡糖及不饱和二糖的裂解酶。该研究将硫酸软骨素酶ABC I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分别用FFFFF和RRRRR两种连接肽连接,并克隆到pMAL-c2X... 硫酸软骨素酶ABC I(ChSase ABC I)是一类能够将硫酸软骨素、软骨素、透明质酸等糖胺多糖降解为寡糖及不饱和二糖的裂解酶。该研究将硫酸软骨素酶ABC I基因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分别用FFFFF和RRRRR两种连接肽连接,并克隆到pMAL-c2X载体上,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高效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酶MBP-FFFFF-ChSase ABC I的酶活和比酶活分别为716.5 IU/L发酵液和1.15 IU/mg蛋白,重组酶MBP-RRRRR-ChSase ABC I的酶活和比酶活分别为741.0 IU/L发酵液和1.13 IU/mg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酶MBP-FFFFF-ChSase ABC I和MBP-RRRRR-ChSase ABC I的分子质量均为130 kDa,并且都为可溶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酶ABC I 普通变形杆菌 连接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联合脊髓康对大鼠脊柱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TGF-β1、HIF-1α、Nogo-NgR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贻泽 彭琳 张戈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探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 ABC)联合脊髓康对大鼠脊柱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及TGF-β1、HIF-1α、Nogo-Ng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Ch ABC组和Ch ABC+脊髓康。使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 目的:探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 ABC)联合脊髓康对大鼠脊柱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及TGF-β1、HIF-1α、Nogo-Ng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Ch ABC组和Ch ABC+脊髓康。使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柱脊髓损伤模型。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评估脊髓神经功能。使用RT-qPCR检测mRNA水平,Westernblot检测蛋白水平。结果:建模后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3组的BBB评分均有提高,其中Ch ABC+脊髓康组BBB评分显著高于Ch ABC组(P<0.05)。建模后大鼠SEP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3组的BBB评分均有降低,其中Ch ABC+脊髓康组BBB评分显著低于Ch ABC组(P<0.05)。干预后Ch ABC组和Ch ABC+脊髓康组TGF-β1显著高于模型组,HIF-1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干预后Ch ABC+脊髓康组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Ch ABC组而HIF-1α显著低于Ch ABC组(P<0.05)。干预后Ch ABC组和Ch ABC+脊髓康组Nog-oNgR通路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并且干预后Ch ABC+脊髓康组的Nogo-A、NgR、LINGO-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ABC组(P<0.05)。结论:ChABC联合脊髓康具有更强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脊髓康的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抑制HIF-1α水平而提高TGF-β1水平,提高预后促进脊柱愈合。并且联合用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抑制Nogo-NgR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生长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椎损伤 硫酸软骨素酶ABC 脊髓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及Nogo-66受体拮抗剂联合鼠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永涛 廖烨晖 +2 位作者 唐强 彭道琥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7-536,共10页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 ABC)、Nogo-66受体拮抗剂[Nogo-66(1-40)antagonist peptide,NEP1-40]及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 目的:研究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 ABC)、Nogo-66受体拮抗剂[Nogo-66(1-40)antagonist peptide,NEP1-40]及鼠胚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浓度1.0μmol/L)诱导NSCs(前期实验分离、培养并冻存的鼠胚NSCs),诱导后鉴定NSCs特异性标志物,移植前通过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 Uridine,Brdu)标记NSCs。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0)、损伤对照组(B组,n=10)、NSCs治疗组(C组,n=10)、NSCs联合Ch ABC治疗组(D组,n=10)、NSCs联合NEP1-40治疗组(E组,n=10)、NSCs联合Ch ABC和NEP1-40治疗组(F组,n=10)。移植前分别对B、C、D、E及F组的大鼠制作胸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3d,E和F组经留置的导管注入NEP1-40 20μl/d,连续28d;术后8d,C、D、E及F组经留置导管注入经ATRA干预和Brd U标记的NSCs 10μl;术后8d,D组和F组经留置导管注入Ch ABC 10μl/d,连续7d;各时间点通过留置导管注入生理盐水保持各组移植液等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用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潜伏期对大鼠后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移植后8周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NSCs存活、神经元分化及轴突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应用1.0μmol/L的ATRA诱导NSCs培养,可提高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移植后2周开始各组大鼠BBB评分、SEP潜伏期开始观察到改善,移植治疗各组均优于损伤对照组,组间BBB评分和SEP潜伏期有差异(P<0.05);移植后2周、5周、8周各时间点,B组与C、D、E及F组比较,BBB评分和SEP潜伏期较差(P<0.05);在移植治疗各组中,F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最明显,F组与C、D及E组比较具有较高的BBB评分和较短SEP潜伏期(P<0.05)。移植后8周,HE染色显示:A组细胞结构完整、排列规则;B组组织结构严重破坏,细胞排列紊乱,见大量较大的囊腔及胶质瘢痕形成;C、D、E及F组细胞增生明显,囊腔较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C、D、E及F组内可见橘红色Brdu标记阳性细胞,F组阳性细胞数多于C、D和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标记阳性细胞数多于B组,F组多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MAP-2标记阳性细胞面积大于B组,F组大于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诱导后NSCs移植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的恢复,且联合Ch ABC和NEP1-40移植对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硫酸软骨素酶ABC Nogo-66受体拮抗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了作为椎间盘疝气治疗药的软骨素酶
12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0期16-16,共1页
大洋渔业公司从生产菌 Proteus vulgaris 中克隆软骨素酶 ABC(Chsase)的基因首次获成功,并希望 Chsase 能作为椎间盘疝气新治疗苗。椎间盘疝气是软骨素等粘多糖变形,产生神经压,引起疼痛。现在。
关键词 软骨素酶 木瓜凝乳蛋白 粘多糖 渔业公司 Proteus VULGARIS 患者负担 大量生产 病气 聚合链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Ⅰ分泌型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慧玲 王虔 +3 位作者 于士柱 陈秀菊 孙翠云 安同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建立硫酸软骨素酶ABC Ⅰ(ChABC Ⅰ)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胶质瘤细胞系中对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方法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 A为载体,将基底膜40蛋白信号肽编码区和ChABC Ⅰ成熟肽段编码区串联插入其多克隆位点,构建分... 目的建立硫酸软骨素酶ABC Ⅰ(ChABC Ⅰ)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胶质瘤细胞系中对其表达情况进行观察。方法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 A为载体,将基底膜40蛋白信号肽编码区和ChABC Ⅰ成熟肽段编码区串联插入其多克隆位点,构建分泌型真核表达质粒pCDNA-BMS-CABCⅠ。采用该质粒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TJ905,培养3 d后将培养液上清液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有新条带出现,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与理论值一致,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有V5免疫反应性特异性条带出现。结论该真核表达载体可介导硫酸软骨素酶ABC Ⅰ在神经胶质细胞来源的细胞中以分泌蛋白形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硫酸 质粒 转染 神经胶质瘤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制备硫酸软骨素裂解酶及其酶分离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昕 周丽娜 梁丽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4-67,共4页
以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H311)为出发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初步分离出粗酶液,将粗酶溶解并透析后再分别经过CM-Cellulose、QAE-sephadex A-50和Sephadex G-150层析柱进行逐级分纯,并跟踪测酶活,最后获得硫酸软... 以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YH311)为出发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初步分离出粗酶液,将粗酶溶解并透析后再分别经过CM-Cellulose、QAE-sephadex A-50和Sephadex G-150层析柱进行逐级分纯,并跟踪测酶活,最后获得硫酸软骨素酶,经SDS-PAGE检测为一条带。此方法由粗酶至纯酶提纯倍数约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气单胞菌 硫酸软骨素酶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陶科 王忠彦 +4 位作者 国锦琳 胡承 邓林 刘世贵 代其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8-141,共4页
从成都井研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平板分离粗筛到 4 8株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 ,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株 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菌 (P.pen-ner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研究了摇瓶... 从成都井研生猪屠宰厂等地采集的样品中平板分离粗筛到 4 8株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 ,进一步复筛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硫酸软骨素裂解酶 ABC产生菌株 GT38,初步鉴定为彭氏变形菌 (P.pen-neri)。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分析研究了摇瓶最适产酶条件和 2 L 实验室小罐发酵工艺 ,该菌的最适发酵工艺为培养基大豆蛋白胨 2 .5 % ,蔗糖 1.5 % ,Na Cl0 .4 % ,硅油 0 .0 5 % ,p H7.5 ,接种量 5 % ,通气量 1∶ 1~1∶ 1.2 (v/ v) ,搅拌转速为 6 0 0 r/ min,30℃发酵 10 h,酶活力单位高达 32 2 U/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裂解ABC 彭氏变形菌 筛选 条件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Ⅱ的高效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6
作者 李晔 周朝 袁其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Ⅱ(chondroitinase ABCⅡ,ChSase ABCⅡ)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ChSase ABCⅡ在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ChSase ABCⅡ基因原始序列的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p... 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Ⅱ(chondroitinase ABCⅡ,ChSase ABCⅡ)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ChSase ABCⅡ在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ChSase ABCⅡ基因原始序列的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is-ChSase ABCⅡ并优化其表达条件;利用亲和层析得到带有多聚组氨酸标签(polyhistidine-tag,His-tag)的ChSase ABCⅡ融合蛋白后,研究了His-ChSase ABCⅡ的部分酶学性质。结果:构建的His-ChSase ABCⅡ融合蛋白表达系统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在表达宿主为E.coli BL21(DE3)和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为125μmol/L的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7206.83±184.27 IU/L;纯化后的His-ChSase ABCⅡ酶比活力为22.02±0.39 IU/mg蛋白,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40℃,其在30~40℃条件下较为稳定,且半衰期在2 h以上。His-ChSase ABCⅡ能特异性有效分解硫酸软骨素,其K_(m)值为10.4±0.8μmol/L,Kcat值为9.4±0.2 s^(-1)。结论:本论文通过基因优化和融合表达等策略实现了His-ChSase ABCⅡ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此外,His-ChSase ABCⅡ的酶学性质可基本满足其在医药和营养产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裂解ABCⅡ 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LMWCSs) 学性质 融合表达 多聚组氨酸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素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梦圆 武瑞赟 李平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09-417,共9页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半乳糖胺交替连接的带负电荷的线性大分子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修复关节软骨、抗氧化、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及抗肿瘤等,但CS的高分子量限制了其很多功能的有效发挥。... 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半乳糖胺交替连接的带负电荷的线性大分子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包括修复关节软骨、抗氧化、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及抗肿瘤等,但CS的高分子量限制了其很多功能的有效发挥。软骨素裂解酶(chondroitinase,Chase)作为一类降解CS的裂解酶,可裂解CS产生低分子量CS,从而有效克服CS生物利用率低的缺点。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简要介绍了CS和低分子量CS的生物活性,阐述了Chase裂解CS的催化机制,系统梳理了Chase的种类和来源、发酵生产和表征以及重组表达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深入理解低分子量CS和Chase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Chase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 软骨素裂解 重组表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节杆菌PL-410产软骨素裂解酶制备条件优化
18
作者 肖梦圆 李平兰 武瑞赟 《肉类研究》 2023年第9期21-29,共9页
为确定获得软骨素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类地位及提高菌株产酶水平,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L-410,并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PL-410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菌株... 为确定获得软骨素裂解酶产生菌的分类地位及提高菌株产酶水平,通过形态学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L-410,并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PL-410的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菌株PL-410为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 sp.),命名为假节杆菌PL-410;优化的最佳培养基为牛软骨硫酸软骨素添加量7.5 g/L、胰蛋白胨添加量2.5 g/L、NaCl添加量5 g/L、KH2PO4添加量0.3 g/L、培养基初始pH 6.53,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98%、摇瓶装液量8%、摇床转速160 r/min、发酵温度24℃、发酵时间27.63 h,在此条件下软骨素裂解酶的活力(2531.765 U/L)比优化前(85.229 U/L)提高28.7倍,可更有效地降解牛软骨硫酸软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节杆菌 软骨素裂解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中间球海胆摄食与生长及硫酸软骨素积累的影响
19
作者 张淑鑫 崔东遥 +1 位作者 常亚青 宋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2-2740,共9页
【目的】明确海带、江蓠和石莼3种饵料对中间球海胆摄食、壳径增长、体质量增长、性腺颜色及硫酸软骨素积累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养殖海胆饵料及合理制定鲜饵料匮乏期的中间球海胆投喂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中间球海胆按投喂饵料... 【目的】明确海带、江蓠和石莼3种饵料对中间球海胆摄食、壳径增长、体质量增长、性腺颜色及硫酸软骨素积累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养殖海胆饵料及合理制定鲜饵料匮乏期的中间球海胆投喂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中间球海胆按投喂饵料分为海带投喂组、江蓠投喂组和石莼投喂组,在投喂第30、60和90 d,利用游标卡尺测定海胆壳径和壳高,使用天平测定海胆体质量和性腺重量,计算日平均摄食率、饵料系数、壳径特定生长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性腺指数;通过色度计测定性腺颜色并计算色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中间球海胆性腺硫酸软骨素含量和硫酸软骨素合酶活性。【结果】随着投喂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组中间球海胆的日平均摄食率呈下降趋势,江蓠投喂组日平均摄食率最高,其次是海带投喂组,石莼投喂组中间球海胆的日平均摄食率最低;在各时间段,饵料系数最高的是江蓠投喂组,其次是海带投喂组,最低的是石莼投喂组,且三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随投喂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组中间球海胆的壳径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在相同投喂时间下,各处理组的海胆壳径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差异显著,排序均为海带投喂组>石莼投喂组>江蓠投喂组;3个处理组的中间球海胆性腺指数存在一定差异,排序为海带投喂组>石莼投喂组>江蓠投喂组;江蓠投喂组和海带投喂组中间球海胆性腺颜色较优,江蓠投喂组性腺红度在各投喂时间段均最高,且在第90 d江蓠投喂组性腺黄度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海带投喂组性腺亮黄色差在各投喂时间段均最低;江蓠投喂组的中间球海胆性腺硫酸软骨素含量和硫酸软骨素合酶活性最低,海带投喂组和石莼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饵料对中间球海胆摄食、壳径增长、体质量增长、性腺发育和品质及硫酸软骨素积累存在不同影响,在海带匮乏期可通过投喂石莼和江蓠进行有效补充,从而保障中间球海胆的生长和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饵料 摄食 生长 硫酸软骨素含量 硫酸软骨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BC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对大鼠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莹 李智刚 +4 位作者 赵艳晶 冯克俭 李文媛 孙平 刘艳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联合应用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脱细胞坐骨神经(ace...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与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联合应用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脱细胞坐骨神经(acellular rat sciatic nerve,ARSN)组、ChABC组、ADSC组、ChABC+ADSC组;应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电生理和胫前肌湿重比检测神经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脊神经节HRP逆行标记及患侧足掌皮肤触觉小体HE染色检测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与ARSN组比较,ChABC组、ADSC组和ChABC+ADSC组SFI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动作电位波幅增大,胫前肌湿重比率增高,HRP阳性标记感觉神经元和触觉小体的数量增高(P<0.05)。其中ChABC+ADSC组作用显著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ChABC联合ADSC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修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酶ABC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脱细胞异体神经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