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抗赤霉病软质小麦新品种鄂麦30的选育
1
作者 陈胜 刘易科 +9 位作者 凌冬 张宇庆 孙华卫 唐清 佟汉文 陈泠 邹娟 付鹏浩 彭严春 朱展望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136-138,141,共4页
鄂麦30是以河科大9612为母本、襄麦27为父本,通过集团法选育出的中抗赤霉病、白粒、软质小麦新品种,202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253002,适宜在湖北全省种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发育稳健,株型紧凑,... 鄂麦30是以河科大9612为母本、襄麦27为父本,通过集团法选育出的中抗赤霉病、白粒、软质小麦新品种,202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20253002,适宜在湖北全省种植。该品种幼苗半匍匐,苗期发育稳健,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长方形,株叶型和穗型较湖北省之前的品种有较大改良。对鄂麦30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酿酒小麦 鄂麦30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杨婷婷 陈娟 +4 位作者 ABDUL Rehman 李婧 闫素辉 汪建来 李文阳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4-2219,共16页
探究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为江淮地区软质小麦抗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于2022—2024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QM725)和扬麦15(YM15)为材料,试验于小麦灌浆期(开花后7~35... 探究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的影响,为江淮地区软质小麦抗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于2022—2024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QM725)和扬麦15(YM15)为材料,试验于小麦灌浆期(开花后7~35 d)设置3个遮光处理,即遮光10%(S1)、遮光20%(S2)和遮光30%(S3),以自然光照条件作为对照(CK)。研究花后弱光胁迫对软质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淀粉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花后弱光显著增加了花前器官同化物的转运量、转运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减少了花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量以及籽粒贡献率。花后不同弱光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导致籽粒产量降低,且在各处理下,虽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花后弱光胁迫下,显著降低了软质小麦B型淀粉粒(粒径≤10.0μm)体积、表面积和数目百分比,增加了A型淀粉粒(粒径>10.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对软质小麦籽粒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只有年份间差异显著。在B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0.1~2.8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大于2.8~10.0μm淀粉粒。在A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22.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大于10.0~22.0μm淀粉粒。不同程度弱光处理下,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等糊化特性均显著降低,且虽提高了淀粉热焓值参数,但显著降低了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花后弱光显著影响了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并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虽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淀粉含量,从而影响了小麦籽粒产量的形成。随着花后光照强度的降低,对B型淀粉粒的影响大于A型淀粉粒,即B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增加,小麦峰值黏度等糊化参数、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等显著降低,最终影响小麦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弱光 干物质积累转运 籽粒产量 粒度分布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花后弱光胁迫下软质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杨婷婷 李婧 +4 位作者 张瑞连 陈娟 闫素辉 汪建来 李文阳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为探明施氮量对花后弱光胁迫下软质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特性、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在盆栽条件下,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QM725)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法,试验共设置2个氮素水平,即N1(N 120 kg/hm^(2))、N2(N 180 kg/hm... 为探明施氮量对花后弱光胁迫下软质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特性、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在盆栽条件下,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QM725)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法,试验共设置2个氮素水平,即N1(N 120 kg/hm^(2))、N2(N 180 kg/hm^(2)),每个施氮水平下于小麦灌浆期(开花后7~35 d)设置2个遮光处理,即CK(不遮光),SH(遮光30%)。分析施氮量与花后弱光条件下软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形成关系,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花后弱光条件下软质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条件下,花后弱光处理显著降低了开花期植株以及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且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显著高于土壤氮,而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来源于土壤氮的比例显著高于肥料氮,其肥料氮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基施氮肥比例大于追施氮肥。在相同弱光处理条件下,N2较N1相比,提高了开花期肥料氮积累量、成熟期总氮与肥料氮积累量和成熟期籽粒总氮、肥料氮与土壤氮积累量。在N1和N2处理水平条件下,随着花后光照强度的降低,小麦氮素收获指数、氮肥收获指数、氮肥生产效率、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下降。软质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积累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但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弱光胁迫降低了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花后弱光胁迫显著影响了软质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降低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贮藏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效率,导致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从而不利于植株整体的氮素转运效率。随着施氮量的提高,小麦的氮素收获指数、氮肥收获指数、氮肥生产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在相同施氮量N1和N2处理条件下,花后弱光胁迫显著降低了软质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进而影响了粒质量的形成,从而导致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施氮量 弱光 ^(15)N示踪 氮素积累与转运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荃麦72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4
作者 姜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188-190,201,共4页
荃麦725为软质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籽粒多、穗足、灌浆速度快、播种量弹性大、落黄转色好、栽培简单、较抗赤霉病等优点,在安徽省沿淮地区、淮北地区种植综合表现好。开展荃麦725小麦品种研究工作,对突破软质小麦育种技术瓶颈具有重要... 荃麦725为软质半冬性小麦品种,具有籽粒多、穗足、灌浆速度快、播种量弹性大、落黄转色好、栽培简单、较抗赤霉病等优点,在安徽省沿淮地区、淮北地区种植综合表现好。开展荃麦725小麦品种研究工作,对突破软质小麦育种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荃麦725小麦品种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以期为荃麦725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婷婷 闫素辉 +3 位作者 Abdul Rehman 陈娟 汪建来 李文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1438,共8页
为探明花后弱光胁迫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和扬麦15为材料,在小麦开花后设置3个弱光处理即S1(遮光10%)、S2(遮光20%)、S3(遮光30%)处理,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分析花后不同程度弱光... 为探明花后弱光胁迫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和扬麦15为材料,在小麦开花后设置3个弱光处理即S1(遮光10%)、S2(遮光20%)、S3(遮光30%)处理,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分析花后不同程度弱光条件下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弱光降低了小麦粒重、穗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使籽粒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显著减少。花后弱光降低了软质小麦B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A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对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B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0.1~2.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较粒径2.8~10μm的淀粉粒大。在A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22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大于粒径10~22μm的淀粉粒。弱光导致小麦籽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升值等参数显著下降。花后弱光虽然可增加软质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不利于粒重与产量形成;弱光对B型淀粉粒的影响大于A型淀粉粒,会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但可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降低淀粉峰值黏度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弱光 产量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訾金爽 李四方 +1 位作者 汪芳芳 郑文寅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1169,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 为了深入研究安徽麦区软质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本研究利用AMMI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软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吸水率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AMMI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和新马桥生态试点能够较好地分辨品种湿面筋含量,区分品种面团稳定时间的最佳地点是太和生态试点,阜阳生态试点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品种的吸水率,能较好地区分蛋白质含量的生态试点是新马桥。吸水率和面团稳定时间表现好的品种是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湿面筋含量中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和瑞华麦516;天益科麦5号是蛋白质含量平均值较高且较稳定的品种。相对而言,天益科麦5号具有广适、稳定且品质性状优良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AMMI模型 主要品质性状 基因型-环境互作分析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的品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传喜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40,共4页
软质小麦在我国小麦生产及食品工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品质研究尚未导!起重视。本研究对国外有关软质小麦品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育种等问题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促进我国软质小麦品质的研究进程。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品质 研究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麦区软质小麦籽粒品质和终端制品品质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郑文寅 胡泽林 +4 位作者 程颖 王磊 王月娥 赵莉 汪建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9,共8页
为明确安徽大田生产环境下软质小麦籽粒和终端产品品质表现,评价优质软麦品种的加工适用性,本研究选取该区当前推广种植的24个软质小麦品种,对其籽粒和面粉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制品南方馒头和曲奇饼干的品质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并以... 为明确安徽大田生产环境下软质小麦籽粒和终端产品品质表现,评价优质软麦品种的加工适用性,本研究选取该区当前推广种植的24个软质小麦品种,对其籽粒和面粉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制品南方馒头和曲奇饼干的品质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分析,并以美国软白麦近五年的主要品质性状平均值为理想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比较。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硬度、面粉色泽b^(*)、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籽粒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而容重、面粉L^(*)值和吸水率变异系数较小。南方馒头品质性状中,白度差异最小,比容差异最大;曲奇饼干品质性状中,感官评分变异系数较大,饼干直径均值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均符合弱筋标准(GB/T 17320-2013)的样品数为0。相关分析表明,容重、降落值、面粉L^(*)、b^(*)、白度与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籽粒硬度与水SRC和乳酸SR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面筋含量和面粉a^(*)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粉a^(*)值等7个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面粉b^(*)、碳酸钠SRC和面团稳定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4种溶剂保持力均与吸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面筋性能指数GPI与蛋白质含量等6个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南方馒头比容与籽粒硬度、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a^(*)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性;曲奇饼干直径、直/厚比与湿面筋含量、水SRC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紫麦19、百农201、豫麦158、隆平麦968、荃麦725共5个品种与美国软白麦关联度均超过0.900,其总体品质表现与美国软白麦较接近,是较好的饼干和南方馒头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安徽 籽粒品质 终端制品品质 饼干 南方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软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
9
作者 徐立新 毛凤梧 《种子科技》 2005年第2期95-96,共2页
该试验以国内新育成的软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初步分析了软质小麦品质性状的差异,筛选出了适宜河南种植的软质小麦品种豫麦50号、郑麦004、SP2007等。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品种 品质性状 分蘖能力 成穗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品质与饼干烘焙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赖菁茹 王光瑞 +2 位作者 林作楫 郭刚 王乐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共5页
本研究测定了23个软质小麦的品质及饼干烘焙品质。饼干烘焙品质主要受粉质仪测定值影响,软麦的蛋白质及面筋含量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饼干烘焙品质。饼干采用软麦制粉,其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强度都应较低。软麦育种的关键是在降低蛋白... 本研究测定了23个软质小麦的品质及饼干烘焙品质。饼干烘焙品质主要受粉质仪测定值影响,软麦的蛋白质及面筋含量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饼干烘焙品质。饼干采用软麦制粉,其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强度都应较低。软麦育种的关键是在降低蛋白质含量的同时降低面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饼干 烘培品质 软质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在四川盆地的开发潜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淑荣 杨春华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3期42-43,共2页
软质小麦是主要用于制作饼干、蛋糕、甜食糕点和日本面条等软性食品的一类小麦,其籽粒粉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低,面筋蛋白弱,面粉吸水率低,面团延伸性好。四川盆地降雨量大,日照时间短,小麦灌浆期间平均气温低(18.6℃左右... 软质小麦是主要用于制作饼干、蛋糕、甜食糕点和日本面条等软性食品的一类小麦,其籽粒粉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低,面筋蛋白弱,面粉吸水率低,面团延伸性好。四川盆地降雨量大,日照时间短,小麦灌浆期间平均气温低(18.6℃左右),这些都是降低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其籽粒产量、形成粉质籽粒的有利条件。与此相符,盆地内目前大面积推广的绵阳系列小麦品种多以粉质型为主。因此,四川盆地有充分的条件选育和开发软质专用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软质小麦 四川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软质小麦的流变学特性及烘焙品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H.Yamamoto 周桂莲 《麦类作物》 CSCD 1997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来自美国4类软质小麦[美国东部软质白粒冬(ESWW)小麦、西部软质白粒冬(WSWW)小麦、棒状小麦和软质红粒冬(SRW)小麦]的17个软质小麦品种的磨粉、理化和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烤日本蛋糕(JSC)和AACC糖酥饼(SSC)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用质地剖... 对来自美国4类软质小麦[美国东部软质白粒冬(ESWW)小麦、西部软质白粒冬(WSWW)小麦、棒状小麦和软质红粒冬(SRW)小麦]的17个软质小麦品种的磨粉、理化和流变学特性以及烘烤日本蛋糕(JSC)和AACC糖酥饼(SSC)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研究.用质地剖面(TPA)分析法测定了JSC的质地结构.结果表明,在JSC加工方面,SRW和ESWW小麦可能最终会取代WSWW和棒状小麦.用ESWW和SRW小麦精粉加工出的糖酥饼也比用WSWW和棒状小麦加工出的糖酥饼直径大.相关分析表明,较小的淀粉颗粒体积是改善JSC和SCC品质的重要参数,而淀粉破损率是SSC品质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面团特性曲线仪(alveograph)及和面仪(mixograph)是评价软质小麦的蛋糕和小甜饼烘烤品质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流变学特性 烘烤品质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在四川盆地的开发潜力
13
作者 王淑荣 杨春华 《四川农业科技》 1997年第4期3-4,共2页
软质小麦在四川盆地的开发潜力王淑荣杨春华(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迅速推动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软质小麦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软质小麦的发展才刚起步,产供销体系还未形成,加工原料大部分依靠... 软质小麦在四川盆地的开发潜力王淑荣杨春华(南充市农科所637000)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迅速推动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软质小麦在国内外已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软质小麦的发展才刚起步,产供销体系还未形成,加工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茬口很大,而欧美一些国家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软质小麦 品种开发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白皮小麦荃麦725栽培技术规范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贤芳 赵莉 +2 位作者 刘泽 汪建来 葛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12期46-47,54,共3页
荃麦725是软质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根据荃麦725品种特性、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适用范围、适宜区域、主要生育期指标、群体动态、目标产量和质量标准、整地质量、肥水管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 荃麦725是软质白皮半冬性小麦品种。根据荃麦725品种特性、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适用范围、适宜区域、主要生育期指标、群体动态、目标产量和质量标准、整地质量、肥水管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技术规范,为荃麦725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栽培技术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冬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金保 张平平 +5 位作者 任丽娟 杨学明 马鸿翔 姚国才 张鹏 周淼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9-474,共6页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 为了给软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利用7个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的软质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在7个软质冬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较为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亲本中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相同。宁麦9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显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最多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遗传的隐性基因。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冬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变异
16
作者 S.P.Hazen 王辉 《麦类作物》 CSCD 1998年第3期19-22,共4页
软质小麦(TriticumaestivumL.)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本试验旨在研究软质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含量、和面特性以及丝切配方小甜饼直径和厚度的变异。从米歇根州9种环境条件下的重复试验中收取5个软质冬小麦品种的... 软质小麦(TriticumaestivumL.)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本试验旨在研究软质小麦出粉率、蛋白质含量、和面特性以及丝切配方小甜饼直径和厚度的变异。从米歇根州9种环境条件下的重复试验中收取5个软质冬小麦品种的籽粒样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环境以及品种×环境对出粉率、蛋白质含量、小甜饼直径及和面曲线峰高均有显著效应。只有品种对小甜饼厚度有显著(P<0.05)影响。品种和环境对和面曲线达到峰值的时间效应显著(P<0.01),而品种×环境互作对这一性状的效应不显著。Huhn的非参数稳定性统计分析表明,只有出粉率的排序稳定性有差异。品种×环境互作效应的主成份分析表明,相似的品种、地点或年份间没有表现一致的模式。每年评价几个试验点的一批重复即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在收购籽粒时,了解品种的特性有助于预测该品种相对于其它品种的品质,而了解试验点的环境条件对于预测籽粒品质几乎无用。本研究所检测的和面特性和甜饼加工性状是软质小麦品质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加工品质 变异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莉 何贤芳 +3 位作者 刘泽 朱全贵 葛勇 汪建来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5-110,共6页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育种 产量 容重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官鉴定小麦质量的几种方法
18
作者 季忠 陆国忠 +3 位作者 朱荣松 朱和平 陈乐 张林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8S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质量 感官鉴定 小麦品种 组织结构 软质小麦 肉眼辨别 横断面 玻璃质 硬质 麦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粒质小麦粉路系统面粉品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红根 陈玉国 +1 位作者 李玉磊 刘光辉 《粮食与油脂》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通过对软质小麦和硬质小麦两种不同粒质粉路系统面粉品质测定、比较与分析表明:硬质小麦粉路系统面粉品质除白度指标外,总体上优于软质小麦粉路系统;两种不同粒质粉路系统面粉的水分、白度、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指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软... 通过对软质小麦和硬质小麦两种不同粒质粉路系统面粉品质测定、比较与分析表明:硬质小麦粉路系统面粉品质除白度指标外,总体上优于软质小麦粉路系统;两种不同粒质粉路系统面粉的水分、白度、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指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软质小麦粉路系统面粉品质指标之间关联性强于硬质小麦粉路系统面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粉品质 系统 粉路 特性研究 软质小麦 湿面筋含量 品质测定 白度指标 变化规律 品质指标 硬质 分析表 吸水率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收获小麦种子贮藏要点
20
作者 王增泽 《农家科技》 2011年第7期47-47,共1页
1.防吸湿。小麦皮薄、疏松,吸湿性强,红皮、硬质小麦的吸湿性弱于白皮、软质小麦。因此,含水量在12%以下的麦种应采取密闭贮藏的方法及时入仓,以避免种子吸湿返潮,保持种子的活力。当小麦种的水分达13%~14%时,必须将种子的温度控制在2... 1.防吸湿。小麦皮薄、疏松,吸湿性强,红皮、硬质小麦的吸湿性弱于白皮、软质小麦。因此,含水量在12%以下的麦种应采取密闭贮藏的方法及时入仓,以避免种子吸湿返潮,保持种子的活力。当小麦种的水分达13%~14%时,必须将种子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当小麦种子的水分达14%~14.5%时,必须将种子的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贮藏 软质小麦 收获 小麦种子 温度控制 吸湿性 密闭贮藏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