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与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那加 李竞贤 +2 位作者 柳萍 沈雪群 李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53-354,360,共3页
目的: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冽、骨外者... 目的:对小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科学的病理学分类。方法:对2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行临床、病理形态和多种免疫组化与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将22个病例分为4组:(1)Ewing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组9例(骨内Ewing瘤3冽、骨外者1例,Askin瘤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和神经内分泌癌2例);(2)胚胎性横纹肌肉瘤8例;(3)结外恶性淋巴瘤3例;(4)腹腔内硬化性小圆细胞瘤和小细胞恶性间皮瘤各1例。结论:小细胞肿瘤的种类繁多,对其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同时辅以多种特殊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软组织细胞肿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恶性软组织巨细胞肿瘤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少华 曲利娟 +4 位作者 曾德华 叶显宗 齐兴峰 刘庆宏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伴恶性软组织巨细胞肿瘤(giant cell tumor of soft tissue,GCT-ST)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GCT-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 目的观察伴恶性软组织巨细胞肿瘤(giant cell tumor of soft tissue,GCT-ST)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GCT-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分界清楚的两种成分组成,分别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约占10%)及GCT-ST(约占90%)。GCT-ST由大量轻度异型的肿瘤性单核细胞和均匀散在分布的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混合组成,其中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表达vimentin、CD13、CD68及PGM1,肿瘤性单核细胞表达vimentin、CD13、CD10、Ki-67及p53;两种细胞均不表达甲状腺标志物、各种上皮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神经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乳头状癌细胞表达TG及CK。电镜下未见上皮源性、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分化的超微结构特点。术后11周见肿瘤复发及肺转移。结论伴恶性GCT-ST成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罕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应注意与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亚型未分化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亚型 未分化癌 软组织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疑难病例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齐妍 蒋金芳 +9 位作者 孙振柱 陈湘川 常彬 李洪安 胡文浩 陆天才 庞丽娟 梁伟华 马丽娟 李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本文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石蜡包埋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对诊断未确定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3例,在光镜组织形态学初步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初步鉴别诊断后,经RT-PCR技术检测特异性融合基因的表达并测序证实最后确诊为... 本文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石蜡包埋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对诊断未确定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3例,在光镜组织形态学初步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初步鉴别诊断后,经RT-PCR技术检测特异性融合基因的表达并测序证实最后确诊为尤因氏/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粘液脂肪肉瘤。分别检测出EWS-FLI1融合基因表达1例,PAX3-FKHR融合基因表达1例,TLS-CHOP融合基因表达1例。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方便、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小圆细胞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融合基因 疑难病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小圆形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6
4
作者 邱向南 赖日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关键词 软组织小圆形细胞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