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紧身装备对下肢关节力学、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傅维杰
黄灵燕
+2 位作者
夏锐
王熙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4-861,共8页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落地反跳过程中,紧身装备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运动表现、下肢关节力学特征(运动学、动力学)、软组织振动和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找寻它们之间的系统关联。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男性运动员,每位受试者随机穿...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落地反跳过程中,紧身装备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运动表现、下肢关节力学特征(运动学、动力学)、软组织振动和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找寻它们之间的系统关联。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男性运动员,每位受试者随机穿着紧身裤和对照裤完成三种高度(30 cm、45 cm和60cm)下的落地反跳,并同步采集下肢运动学、动力学、股四头肌/股后肌群振动信号及下肢各肌群肌电信号。结果:穿着紧身裤减小了在落地反跳过程中髋关节的屈曲角度和角速度特征(P<0.05),但未对力量输出(关节力矩、功率、刚度)和反跳高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紧身裤的介入却能够显著减小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软组织的振动、增加各自的阻尼系数(P<0.05),同时有条件地减小触地各阶段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振幅。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紧身装备能够改变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但并没有提高力量和弹跳表现;能有效衰减软组织振动、减小肌肉活化,有利于减缓长时间的疲劳积累,对降低能耗和提高运动舒适性带来积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身装备
运动学
动力学
软组织振动
肌肉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运动鞋对人体落地冲击和下肢软组织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傅维杰
刘宇
李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主、被动落地过程中,运动鞋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冲击力特征和软组织振动的影响。方法:12位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强缓冲鞋和对照鞋,从30cm、45cm和60cm高度完成主动落地反跳和被动落地,同步采集分析落地冲击过程中...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主、被动落地过程中,运动鞋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冲击力特征和软组织振动的影响。方法:12位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强缓冲鞋和对照鞋,从30cm、45cm和60cm高度完成主动落地反跳和被动落地,同步采集分析落地冲击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鞋跟加速度以及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振动信号。结果:主动落地反跳时,运动鞋因素的介入没有对人体主动落地时的冲击特征和相应软组织的共振频率及传递性产生影响;但在被动落地的冲击阶段,相比对照组,穿着强缓冲鞋能够在降低冲击力和鞋跟加速度峰值的同时(P<0.05),显著减小包括冲击频率和鞋跟加速度主频在内的输入信号频率(P<0.05),并降低60cm下落时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软组织系统的传递性峰值(P<0.05)。结论:主动落地时,运动鞋没有显著改变冲击力和软组织的振动特征;但被动落地过程中,通过运动鞋的干预能够达到减小冲击峰值、降低输入频率以及软组织振动最小化的目的,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冲击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鞋
落地
冲击力
地面反作用力
软组织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着地冲击模式的下肢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燊
傅维杰
刘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比较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着地模式下,下肢运动学、冲击力特征、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化模式,以及全面理解人体下肢着地冲击的神经-肌骨系统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男性运动员,受试者随机进行3种下落高度(30cm、4...
目的:比较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着地模式下,下肢运动学、冲击力特征、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化模式,以及全面理解人体下肢着地冲击的神经-肌骨系统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男性运动员,受试者随机进行3种下落高度(30cm、45cm、60cm)×两种下落方式的测试,每组测试重复3次。主要选择运动学、冲击力、软组织振动以及肌电图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3种高度条件下的触地瞬间和缓冲期,主动着地相比于被动着地,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角度显著减小(P<0.05),角速度明显增大(P<0.05)。3种高度条件下,主动着地的冲击力峰值(P<0.05)、最大负载率(P<0.05)、冲击力频率(P<0.05)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股四头肌(除60cm)和腘绳肌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的加速度最大振幅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P<0.01)。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软组织阻尼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在触地前激活、触地后激活和缓冲阶段,主动着地部分肌肉的肌电振幅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结论:主动着地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积极调整肌骨系统的落地策略,有效减少冲击传递下的软组织振动,进而达到有效完成动作控制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的作用。相反,被动着地时,肌骨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和相应软组织的振动,进一步增加了冲击损伤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力
软组织振动
肌肉活化
着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紧身装备对下肢关节力学、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傅维杰
黄灵燕
夏锐
王熙
刘宇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4-86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02131
11372194)
+2 种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231561200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YZ125)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ty12002)
文摘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落地反跳过程中,紧身装备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运动表现、下肢关节力学特征(运动学、动力学)、软组织振动和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找寻它们之间的系统关联。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男性运动员,每位受试者随机穿着紧身裤和对照裤完成三种高度(30 cm、45 cm和60cm)下的落地反跳,并同步采集下肢运动学、动力学、股四头肌/股后肌群振动信号及下肢各肌群肌电信号。结果:穿着紧身裤减小了在落地反跳过程中髋关节的屈曲角度和角速度特征(P<0.05),但未对力量输出(关节力矩、功率、刚度)和反跳高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紧身裤的介入却能够显著减小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软组织的振动、增加各自的阻尼系数(P<0.05),同时有条件地减小触地各阶段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振幅。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紧身装备能够改变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但并没有提高力量和弹跳表现;能有效衰减软组织振动、减小肌肉活化,有利于减缓长时间的疲劳积累,对降低能耗和提高运动舒适性带来积极效果。
关键词
紧身装备
运动学
动力学
软组织振动
肌肉活化
Keywords
compressive shorts, kinematics, kinetics, soft tissue vibrations, muscle activation
分类号
R87 [医药卫生—运动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运动鞋对人体落地冲击和下肢软组织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傅维杰
刘宇
李路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5-52,共8页
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03156110002
20123156120003)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ty12002)
文摘
目的:探讨冲击负荷较大的主、被动落地过程中,运动鞋作为外加干预因素对冲击力特征和软组织振动的影响。方法:12位男性受试者分别穿着强缓冲鞋和对照鞋,从30cm、45cm和60cm高度完成主动落地反跳和被动落地,同步采集分析落地冲击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鞋跟加速度以及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振动信号。结果:主动落地反跳时,运动鞋因素的介入没有对人体主动落地时的冲击特征和相应软组织的共振频率及传递性产生影响;但在被动落地的冲击阶段,相比对照组,穿着强缓冲鞋能够在降低冲击力和鞋跟加速度峰值的同时(P<0.05),显著减小包括冲击频率和鞋跟加速度主频在内的输入信号频率(P<0.05),并降低60cm下落时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软组织系统的传递性峰值(P<0.05)。结论:主动落地时,运动鞋没有显著改变冲击力和软组织的振动特征;但被动落地过程中,通过运动鞋的干预能够达到减小冲击峰值、降低输入频率以及软组织振动最小化的目的,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冲击伤害。
关键词
运动鞋
落地
冲击力
地面反作用力
软组织振动
Keywords
footwear
landing
impact forces
ground reaction forces
soft-tissue vibrations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着地冲击模式的下肢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23
3
作者
张燊
傅维杰
刘宇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技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2131)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31561200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YZ125)
文摘
目的:比较主动和被动两种不同着地模式下,下肢运动学、冲击力特征、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化模式,以及全面理解人体下肢着地冲击的神经-肌骨系统调控机制。方法:选取12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项男性运动员,受试者随机进行3种下落高度(30cm、45cm、60cm)×两种下落方式的测试,每组测试重复3次。主要选择运动学、冲击力、软组织振动以及肌电图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3种高度条件下的触地瞬间和缓冲期,主动着地相比于被动着地,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角度显著减小(P<0.05),角速度明显增大(P<0.05)。3种高度条件下,主动着地的冲击力峰值(P<0.05)、最大负载率(P<0.05)、冲击力频率(P<0.05)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股四头肌(除60cm)和腘绳肌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的加速度最大振幅均显著小于被动着地(P<0.01)。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软组织阻尼在3种高度情况下,主动着地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在触地前激活、触地后激活和缓冲阶段,主动着地部分肌肉的肌电振幅均显著大于被动着地(P<0.05)。结论:主动着地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积极调整肌骨系统的落地策略,有效减少冲击传递下的软组织振动,进而达到有效完成动作控制和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的作用。相反,被动着地时,肌骨系统需要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和相应软组织的振动,进一步增加了冲击损伤的危险。
关键词
冲击力
软组织振动
肌肉活化
着地
Keywords
impact
tissue vibration
muscular activation
landing
分类号
G804.6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紧身装备对下肢关节力学、软组织振动和肌肉活动的影响
傅维杰
黄灵燕
夏锐
王熙
刘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运动鞋对人体落地冲击和下肢软组织振动的影响
傅维杰
刘宇
李路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着地冲击模式的下肢生物力学研究
张燊
傅维杰
刘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