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次微小地震下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新荣 何春梅 +3 位作者 刘树林 刘永权 路雨明 谢应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0-438,共9页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在不断地震作用后,边坡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自振频率下降的速度随加载次数和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加载阶段,边坡坡面PGA放大系数不断降低,动力响应呈现减弱趋势;弱层成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优势区域;边坡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为分段式的滑移破坏过程,上部软、硬层滑落后,剩余滑体沿着由上部弱层剪切裂缝、中部硬层次级节理拉裂缝和下部弱层剪切裂缝贯通形成的滑移面滑移破坏;UDEC数值模拟表明顺倾软硬互层边坡的累积永久位移随微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研究成果对库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顺倾软硬互层边坡 振动台试验 UDEC离散元模拟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互层边坡降雨失稳过程力学响应研究
2
作者 李龙起 赵瑞志 +2 位作者 王滔 张帅 何川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研究缓倾顺层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在间歇性循环降雨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及内部力学响应规律,结合叠加雾化降雨系统,进行了大型室内降雨地质力学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总结强降雨工况下模型边坡内部特殊位置处孔隙水压力的力学响应规律,并依据坡... 为研究缓倾顺层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在间歇性循环降雨条件下的破坏过程及内部力学响应规律,结合叠加雾化降雨系统,进行了大型室内降雨地质力学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总结强降雨工况下模型边坡内部特殊位置处孔隙水压力的力学响应规律,并依据坡体实际破坏过程监测资料,探究坡体内部力学性质与坡体破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间歇性循环降雨是边坡岩体强度及裂隙变化的一个动态损伤过程的诱因,降雨不均匀入渗导致裂隙的不均匀切割效应,致使坡体浅表层不均匀开裂.随着降雨入渗,裂隙不断扩展延伸,岩层面抗剪强度逐渐下降,坡体内部逐渐形成固定的给、排水通道.缓倾顺层软硬互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可概括为3个阶段:前缘切层裂隙贯通-滑移阶段;中-后部岩体拉裂,后部裂隙发育阶段;后缘滑面贯通-失稳阶段.此外,孔隙水压力数值突变时刻较坡体整体失稳时刻提前约6 min,建议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监测数据对软硬互层边坡进行失稳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工况 软硬互层边坡 降雨入渗 物理模拟试验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风化对软硬互层红层边坡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榜余 杨根兰 +2 位作者 覃乙根 谢金 董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126,共7页
原本处于稳定的红层近水平软硬互层工程边坡,经过近5 a的差异风化,局部会出现掉块现象,对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造成威胁。选择具此特征的仁-赤高速元厚边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获得该类边坡现场实际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底摩擦... 原本处于稳定的红层近水平软硬互层工程边坡,经过近5 a的差异风化,局部会出现掉块现象,对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造成威胁。选择具此特征的仁-赤高速元厚边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获得该类边坡现场实际变形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底摩擦试验及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类边坡变形破坏随差异风化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①元厚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坠落式破坏和倾倒式破坏。②差异风化形成的凹岩腔深度对边坡变形破坏起控制作用,当凹岩腔发育深度为1 m时,边坡局部发生变形破坏;当凹岩腔发育深度达2 m时,危岩体发生坠落式或倾倒式崩塌。③综合分析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演化模式,提出“清坡+封闭软层+主动防护网+排水工程”的处治方案。研究成果能为赤水红层地区该类型工程边坡的防治方案确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风化 软硬互层边坡 底摩擦试验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岩互层边坡的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志勇 余海兵 徐海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06,共5页
采用FLAC3 D强度折减法研究软硬岩互层边坡在不同岩层厚度组合h、不同岩层倾角下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系数k。结果表明h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θ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明显:1水平层状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压致拉裂;随着θ的增大,... 采用FLAC3 D强度折减法研究软硬岩互层边坡在不同岩层厚度组合h、不同岩层倾角下边坡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系数k。结果表明h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小,θ对边坡的破坏模式影响明显:1水平层状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压致拉裂;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顺层滑移、滑移—溃曲、弯折—溃曲;直立边坡为弯折—崩塌破坏模式;反倾向边坡为滑移—溃曲和弯折—倾倒破坏模式。2缓倾向顺层边坡中,h的变化对边坡k影响很小,k由靠近坡脚处的软岩决定;其余层状边坡中,当软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硬岩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硬岩厚度不变时,k随着软岩厚度的增大而减小。3随着θ的增大,顺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形状;反倾向边坡中,k曲线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形状;软硬岩互层边坡总体稳定性趋势为,近直立层状边坡>陡倾向顺层边坡>反倾层状边坡>近水平层状边坡>缓倾向顺层边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边坡 破坏模式 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开挖卸荷作用下软硬岩互层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斌 姚文敏 +2 位作者 余海兵 郑志勇 柯竹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281-286,共6页
以沪蓉高速公路某软硬互层边坡为例,基于开挖卸荷理论,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步开挖卸荷作用对软硬互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不平衡力、最大水平位移值、剪应变最大值随开挖步数的增加累积增大,最大值出现... 以沪蓉高速公路某软硬互层边坡为例,基于开挖卸荷理论,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步开挖卸荷作用对软硬互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不平衡力、最大水平位移值、剪应变最大值随开挖步数的增加累积增大,最大值出现在开挖卸荷面软弱夹层剪出口位置,与开挖量呈正相关关系;每步开挖后瞬间会产生最大不平衡力"尖点",然后逐渐减小接近于零,边坡平衡;塑性区主要分布在软弱夹层位置,拉应力区分布于开挖卸荷面附近以及整体边坡的坡顶面附近20 m以内,且总体拉应力不大,低于灰岩卸荷后的抗拉强度;基于卸荷理论计算得到每步开挖后边坡的稳定性系数比不考虑卸荷对边坡岩体劣化作用的稳定性系数分别降低了0.07、0.08、0.102、0.106。综合分析得出软硬岩互层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是开挖卸荷对软弱夹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边坡面附近的拉应力区,开挖卸荷作用对岩体物理力学性能的劣化程度直接决定着边坡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边坡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裂隙发育特征及边际谱熵值响应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龙起 何川 +2 位作者 王滔 赵瑞志 巨能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56-3464,共9页
为揭示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变形破坏过程中加速度响应与损伤裂隙扩展之间的关系,在前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离散元(UDEC)Voronoi节理划分方法再现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并基于Fish语言编程动态追踪不同振幅作用下坡体内... 为揭示陡倾软硬互层顺向坡强震变形破坏过程中加速度响应与损伤裂隙扩展之间的关系,在前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离散元(UDEC)Voronoi节理划分方法再现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并基于Fish语言编程动态追踪不同振幅作用下坡体内部拉张、剪切裂隙分布情况,进而借助边际谱熵值概念建立裂隙演化与力学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陡倾软硬互层坡体变形破坏过程为顶部拉裂、坡体下座-坡脚锁固段剪断、整体破坏;(2)在水平振动荷载作用初期,坡体内部裂隙发育主要受拉张作用影响,随振幅增加,裂隙扩展主要由拉张和剪切作用共同引起;(3)坡体内部各监测点边际谱熵值变化与相应位置损伤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坡内损伤较小时,边际谱熵值增加,但当坡内出现较大损伤时,边际谱熵值反而降低;(4)基于各监测点边际谱熵值变化可界定坡体变形破坏过程及滑面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边坡 UDEC VORONOI 裂隙分布 边际谱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远场地震下高陡边坡的动力响应及永久位移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帅 宋波 +1 位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68-773,共6页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 基于软硬互层边坡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边坡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得出远场地震对边坡动力响应(动力放大系数、最大剪应力和最大主应力)的影响总体比近场地震显著;通过将时程分析法与规范中的拟静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明确了拟静力法在地震动力稳定性评价中的不足;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法计算出的边坡临界加速度代入Newmark滑块位移法公式中,得到了考虑地震近远场特性影响的边坡永久位移,并与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Newmark法计算结果偏小,且远场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比近场地震作用下分别增大35%(Newmark法)和21%(弹塑性有限元法);最后基于Jibson and Michae提出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永久位移量进行了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出以永久位移1 cm作为岩质边坡从一个轻度破坏到中度破坏程度的评价临界值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远场地震 软硬互层边坡 拟静力法 Newmark滑块位移法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