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亲水性软接触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沁华 邹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研制出高亲水性的软接触镜材料,其主要组分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安息香为引发剂,紫外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探讨了聚合过程中HEMA与NVP的用量配比和添... 研制出高亲水性的软接触镜材料,其主要组分为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用安息香为引发剂,紫外高压汞灯为光源,通过光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探讨了聚合过程中HEMA与NVP的用量配比和添加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用量对材料含水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最佳配比为:NVP用量为60%,光引发剂安息香用量为0.2%,添加剂甲基丙烯酸酯类用量为10%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定性说明了聚合反应完全,扫描电镜显示出材料组织形态是均匀的网孔状,材料的性能指标达到使用要求材料含水率为78%,透光率为95%,抗张强度为328.50Pa(湿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接触镜 含水率 亲水性 水凝胶 HEMA NV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接触镜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建华 张惠成 +1 位作者 楼彪刚 陈友慈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统计分析软接触镜致眼部并发症434例(737眼),其中急性红眼反应162例(37.3%),滤泡性结膜炎或巨乳头状结膜炎54例(12.4%),角膜浸润147例(33.9%),角膜溃疡62例(14.3%),角膜新生血管2例(0.5%)及角膜上皮片状损伤7例(1.6%)。统计结果显示长... 统计分析软接触镜致眼部并发症434例(737眼),其中急性红眼反应162例(37.3%),滤泡性结膜炎或巨乳头状结膜炎54例(12.4%),角膜浸润147例(33.9%),角膜溃疡62例(14.3%),角膜新生血管2例(0.5%)及角膜上皮片状损伤7例(1.6%)。统计结果显示长戴型软接触镜比日戴型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接触镜 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软接触镜金属环无骨定位法
3
作者 李文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1年第1期22-22,共1页
Vogt于1921年首先提出无骨摄影方法,由于无法摄取正位片,无骨摄影的定位问题一直未能合理解决。作者利用软接触镜金属环作定位标记,摄取眼球无骨侧位片和垂直位片,然后于平面坐标图上绘制出眼球正位片进行无骨定位。用此法对16例无骨平... Vogt于1921年首先提出无骨摄影方法,由于无法摄取正位片,无骨摄影的定位问题一直未能合理解决。作者利用软接触镜金属环作定位标记,摄取眼球无骨侧位片和垂直位片,然后于平面坐标图上绘制出眼球正位片进行无骨定位。用此法对16例无骨平片发现的微小异物进行定位,均经手术顺利取出。一、定位标记软接触镜为市场所售隐形眼镜。另用金属丝分别绕制10.5mm、11mm、11.5mm不同直径金属环,以根据患者不同直径角膜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接触镜 金属环 定位法 垂直位 摄影方法 正位片 平面坐标 定位标记 薄骨位 下眼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戴型软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1190眼临床分析
4
作者 辜美山 许美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象、材料和方法本组全部采用同济海昌公司生产的长戴型软镜。其材料主要为HEMA,用离心浇铸法生产而成,镜片中心厚度为0.04mm,直径14mm,含水量为55%,透氧性能良好,可连续戴用7天。本组606例1190眼,其中双眼配戴584例,单眼配戴22例,全... 对象、材料和方法本组全部采用同济海昌公司生产的长戴型软镜。其材料主要为HEMA,用离心浇铸法生产而成,镜片中心厚度为0.04mm,直径14mm,含水量为55%,透氧性能良好,可连续戴用7天。本组606例1190眼,其中双眼配戴584例,单眼配戴22例,全部均为近视或复性近视散光。配戴接触镜前常规眼部检查,排除禁忌症。进行主觉验光和他觉验光,矫正视力低于1.0者散瞳验光,根据年龄,职业要求确定屈光度及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矫正 软接触镜 长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异丙基丙烯酰胺对软接触镜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秦建忠 崔英德 黎新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4-237,共4页
以0.2%的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为引发剂,0.5%的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GDM A)为交联剂,常温下用紫外灯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 IPAm)/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 A)/N-乙烯吡咯烷酮(NVP)三元共聚物;与相同条件下合成的HEM A/... 以0.2%的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1173)为引发剂,0.5%的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EGDM A)为交联剂,常温下用紫外灯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N IPAm)/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 A)/N-乙烯吡咯烷酮(NVP)三元共聚物;与相同条件下合成的HEM A/NVP共聚物进行了试验对比。凝胶在水中的溶胀实验证明,含N IPAm的三元共聚物溶胀率对温度的敏感性强于HEM A-NVP共聚物;傅立叶红外光谱与热重测试显示了两种材料的结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三元共聚物 温敏性水凝胶 接触镜材料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 N-乙烯毗咯烷酮 平衡溶胀比 热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眼表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饶卓群 杨燕宁 +2 位作者 袁静 曹瑾 满子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7-979,共3页
目的评估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治疗眼表疾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眼表疾病患者60例(65眼)采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过夜,并根据病变性质给予局部滴眼剂,定期检查眼表修复情况,询问疼痛缓解情况。配戴时间1—30d,平均7~14d。结果60例... 目的评估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治疗眼表疾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眼表疾病患者60例(65眼)采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过夜,并根据病变性质给予局部滴眼剂,定期检查眼表修复情况,询问疼痛缓解情况。配戴时间1—30d,平均7~14d。结果60例(65眼)患者中大泡性角膜病变8例(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12例(12眼),外伤致角膜上皮缺损15例(15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共25例(30眼)。角膜上皮完全愈合37眼(56.9%),部分愈合24眼(36.9%),无效4眼(6.2%);疼痛完全缓解43眼(66.2%),部分缓解16眼(24.6%),无效6眼(9.2%)。本研究中无一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于多种眼表疾病具有加速角膜愈合和迅速缓解疼痛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镜 持续配戴 眼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谢汉平 窦远松 +1 位作者 汪辉 任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6-738,共3页
目的 探讨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 70例 ( 82只眼 )角膜病患者采用连续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抗生素眼药水和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的 64例 ( 81只眼 )角膜病患者。对两组中 ,... 目的 探讨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 70例 ( 82只眼 )角膜病患者采用连续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联合抗生素眼药水和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的 64例 ( 81只眼 )角膜病患者。对两组中 ,角膜化学伤和热烧伤患者的治愈率 ,大泡性角膜病患者和干眼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率进行 χ2 检验 ,平均治疗时间进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 化学伤和热烧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的治愈率治疗组为 83 %,对照组为 5 7%。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戴镜期间症状缓解率治疗组分别为 10 0 %和 90 %,对照组分别为 5 0 %和 63 6%。治疗组中 ,3例 ( 4只眼 )爆炸伤的角膜上皮缺损和 3例 ( 3只眼 )角膜移植手术后植片上皮缺损的患者均治愈 ,4例 ( 4只眼 )角膜穿孔伤的前房形成 ,伤口愈合 ;对照组中 ,2例 ( 2只眼 )眼部爆炸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治愈 1例 ( 1只眼 ) ,4例角膜移植手术后移植片上皮缺损均治愈 ,2例 ( 2只眼 )角膜穿孔伤治疗无效 ,改为角膜清创缝合手术治疗。治疗组中 ,化学伤和热烧伤后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 14d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 2 6d(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 性角膜接触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敏 王诚忠 +1 位作者 沈念慈 陈华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 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 (soft contact lens,SCL )在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配戴 SCL,每月更换 1次 ,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2~2 2 m o,临床症状... 目的 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 (soft contact lens,SCL )在大泡性角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7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配戴 SCL,每月更换 1次 ,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是否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出现。结果  17例患者随访 2~2 2 m o,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改善 ,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SCL能明显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角膜接触镜 大泡性角膜病变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coat黏弹剂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中央穿孔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俊 艾琼 +3 位作者 石珂 金奇芳 毛新帮 石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Viscoat黏弹剂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中央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眼科就诊的6例角膜中央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角膜穿孔的直径均不超过2.0 mm,行角膜局部清创并在前房内注入Viscoat,然后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随访2~... 目的探讨Viscoat黏弹剂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中央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眼科就诊的6例角膜中央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角膜穿孔的直径均不超过2.0 mm,行角膜局部清创并在前房内注入Viscoat,然后予以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随访2~3个月,记录患者主观感觉、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压、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以判断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治愈,治疗时长为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至0.6~0.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3415.5±279.5)个·mm-2,角膜未留明显瘢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直径≤2.0 mm的外伤性角膜中央穿孔可通过应用Viscoat黏弹剂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预后良好,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at黏弹剂 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中央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怡 贺翔鸽 白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 ,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 ,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 50例 10 0眼 ,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 目的 观察和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 ,指导屈光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 应用电子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查仪 ,对术前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 50例 10 0眼 ,分别于取镜后半月、1个月、2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 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引起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变化 ,角膜表面规则性降低。其主要表现为使角膜地形图发生不规则形和不对称领结形变化增多 ,这些变化多数于 1个月左右恢复 ,部分长期戴角膜接触镜者恢复较慢。结论 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情况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部分患者需较长时间才逐渐恢复。因此对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屈光手术前 ,不仅要考虑停戴时间的长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地形图 角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灶切除及羊膜填塞术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护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朝华 罗汉萍 罗婧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51-53,共3页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 病灶切除 羊膜填塞 性角膜接触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亲水性接触镜几何参量的光电成像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民 张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59,共4页
提出了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采用非接触的光电成像检测方法·将浸于液体中的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置于高准确度的标准环上,采用投影光学系统将其投影放大,并用光电图像探测器接收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放大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出... 提出了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采用非接触的光电成像检测方法·将浸于液体中的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置于高准确度的标准环上,采用投影光学系统将其投影放大,并用光电图像探测器接收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放大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出放大后的图像尺寸,然后利用成像公式、标准环的尺寸等相关参量,最终计算出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实际几何参量·采用放大倍率为20倍的投影成像光学系统,像元中心距为50μm、像元数为512位的CCD线阵,51系列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经计算,该光电成像测量系统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中心厚度、曲率半径的测量分辨力达到了0.005mm,远高于系统0.01mm的准确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亲水性接触镜 几何参量 光电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眼配戴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与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洪格 万霞 +3 位作者 王亚玲 孙学华 兰晓燕 张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7-540,共4页
背景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的效果较好,适合高度近视及屈光参差而不方便佩戴框架眼镜者,理论上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有更好的视觉质量,但是很多文献报道角膜接触镜导致泪膜异常,甚至角膜、结膜发生病变,因而,非球面软性亲... 背景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的效果较好,适合高度近视及屈光参差而不方便佩戴框架眼镜者,理论上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有更好的视觉质量,但是很多文献报道角膜接触镜导致泪膜异常,甚至角膜、结膜发生病变,因而,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比较近视患者佩戴非球面和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纳入2012年7-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就诊的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受试者70例14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配戴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和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分别记录2个组受试者配戴15min、1周、2周、1个月时镜片的表面特性、矫正视力以及受试者眼部体征和主观症状评分,对2种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2个组受试者配戴15min、1周、2周、1个月2种角膜接触镜前表面吸湿度、前表面沉淀物和后表面沉淀物均为0分。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点的矫正视力均≥1.0。2个组受试者戴镜各时间点不同眼部症状评分为2-3分的眼数均为0,试验组各时间点睑结膜充血和角膜缘充血评分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时间点2个组间不同角膜点状染色评分的眼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受试者戴镜各时间点不同眼部主观症状评分为2~3分的眼数均为0,试验组各时间点异物感为1分的眼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6、0.005、0.005),各时间点试验组视力清晰程度和视力稳定性为1分的眼数虽均多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表面特性及矫正视力效果与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相同,但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眼部不良反应稍重于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不良反应 近视 非球面透镜 有效性 安全性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点软性接触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杨 李梦迪 +3 位作者 李丽华 陈晓琴 杨晓艳 李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1月到2020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焦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青少年36例和配戴单光框架眼镜者36例(均选取...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延缓近视进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1月到2020年2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配戴多焦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青少年36例和配戴单光框架眼镜者36例(均选取右眼),年龄为8~15岁,等效球镜度(SE)为-5.00~-10.00 D。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信息,收集患者基线及戴镜1年后的主觉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与1年后的SE变化量及眼轴长度变化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的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进展性近视发展的因素。结果配戴多焦点软性亲水性接触镜组患儿与单光框架眼镜组患儿相比,两组间1年的SE变化量及眼轴长度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7,P<0.001;t=-2.763,P=0.00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E进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戴镜组别和基线眼轴长度,回归方程:SE=3.982+0.458×戴镜组别-0.138×基线眼轴长度(R2=0.375,调整R2=0.357);眼轴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戴镜组别,回归方程:AL=0.116+0.120×戴镜组别(R2=0.097,调整R2=0.097)。对于是否成为进展性近视儿童来说,配戴单光框架眼镜组的风险是多焦点软镜的12.571倍。结论高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多焦点软性接触镜能延缓近视进展(65.4%)及眼轴生长(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多焦点接触镜 近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荣领 金秀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73-376,共4页
关键词 屈光不正 性角膜接触镜 矫正治疗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亲水接触镜视力矫正效果评价——基于16项临床试验数据的合并分析
16
作者 汤海波 戴琳琳 沈月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3-996,100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软性亲水接触镜矫正视力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某大型隐形眼镜生产企业(软性亲水接触镜产品)16项随机双盲非劣效试验设计临床研究,对照组均为已上市且证明有效的同类镜片。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 目的系统评价软性亲水接触镜矫正视力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某大型隐形眼镜生产企业(软性亲水接触镜产品)16项随机双盲非劣效试验设计临床研究,对照组均为已上市且证明有效的同类镜片。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主要疗效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时点(戴镜15分钟、一周、一月和三月)矫正视力有效率及其率差及95%CI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在每个观察时点,试验组和对照组视力矫正的合并有效率均在97%以上;其合并率差均为0.00,95%CI均为(-0.01,0.01),各时点检验的P值分别为0.541、0.770、0.478和0.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率差随观察时点的延长趋于0。结论本次临床试验合并分析表明,与已上市的对照组相比,该系列的软性亲水接触镜产品对视力矫正效果良好。本研究为同类产品的临床试验和疗效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亲水接触镜 矫正视力 合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角膜透明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亚慧 侯杰 +2 位作者 张静 许亚菲 雷玉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透明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女性近视患者行角膜光密度检查,按照患者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时间将患者分为配戴≥2年~...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透明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女性近视患者行角膜光密度检查,按照患者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时间将患者分为配戴≥2年~<5年组、配戴≥5年~<10年组和配戴≥10年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匹配和未配戴角膜接触镜者作为对照组,每组50例50眼。以角膜中心为圆心将受检眼角膜划分为直径范围0~2、2~6、6~10、10~12 mm 4个环区,并按照角膜层次将角膜分为浅层(距角膜前表面≤120μm)、深层(距角膜后表面≤60μm)和中间层(角膜浅、深层之间),均取右眼测量结果纳入研究,比较各组受检眼不同角膜环区各层的角膜光密度值。结果随着角膜接触镜配戴时间的延长,角膜光密度值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配戴≥2年~<5年组、配戴≥5年~<10年组和配戴≥10年组受检眼角膜光密度值分别为18.51±1.79、18.25±2.10、18.16±1.89和17.83±1.65,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2,P=0.329)。各组角膜0~2、2~6和6~10 mm环区浅层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77、2.080、2.229,均P>0.05)。10~12 mm环区浅层角膜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6,P=0.002),其中配戴≥5年~<10年组浅层角膜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和配戴≥2年~<5年组,配戴≥10年组角膜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角膜0~2 mm和6~10 mm环区中间层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8、2.813,均P<0.05),其中配戴≥10年组角膜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角膜0~2、2~6、6~10和10~12 mm环区深层光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85、5.625、3.398、2.775,均P<0.05),其中配戴≥5年~<10年组角膜0~2、2~6和10~12 mm深层角膜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配戴≥2年~<5年组,配戴≥5年~<10年组6~10 mm和配戴≥10年组0~2、2~6、6~10 mm深层角膜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女性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5年内不影响角膜透明度,持续配戴5年以上会导致周边角膜浅层透明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接触镜 角膜 光密度测定法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角膜接触镜质量评估
18
作者 刘豆洲 谢培英 +1 位作者 张宇 毛伟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5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质量评价 性角膜接触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尔菲法研究光学矫正用软性亲水接触镜临床试验主要指标及非劣效界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蓝蕾 黄菲菲 +1 位作者 陈趣 沈月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通过问卷征询专家意见,研究光学矫正用软性亲水接触镜临床试验的主要指标,并估算其非劣效界值。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问卷征询眼科临床专家的意见。问卷数据均建立Epi Data数据库导入SAS 9.3进行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meta分析则... 目的通过问卷征询专家意见,研究光学矫正用软性亲水接触镜临床试验的主要指标,并估算其非劣效界值。方法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问卷征询眼科临床专家的意见。问卷数据均建立Epi Data数据库导入SAS 9.3进行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meta分析则用Stata 12.0进行。结果两轮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75%;协调系数分别为0.354和0.517,均有统计学意义;专家权威系数的总平均得分为0.87±0.12。第一轮,校正评分均数最高的3项二级疗效性指标分别为矫正视力、视力稳定性和视力清晰程度,3项二级安全性指标则为角膜缘充血、角膜点状染色和角膜水肿;第二轮,估算的非劣效界值分别为矫正视力(-9.25%)、视力稳定性(-8.91%)、视力清晰程度(-8.80%)、角膜缘充血(-10.93%)、角膜点状染色(-8.95%)和角膜水肿(-8.34%)。结论光学矫正用软性亲水接触镜临床试验的主要指标有矫正视力、视力清晰程度、视力稳定性、角膜缘充血、角膜点状染色和角膜水肿;各主要指标的非劣效界值估算值均在-11%^-8%范围内,且不同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临床实际,酌情将非劣效界值制定为-12%^-10%更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性亲水接触镜 临床试验 非劣效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红色角膜接触镜矫正红绿色盲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荣领 周电根 +2 位作者 仲富玲 张秦范 段学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目的 探讨以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红绿色盲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志愿者试戴研制能矫正红绿色盲的色盲镜片。结果 同一种镜片对各红绿色盲患者的矫正作用有明显差异 ;镜片颜色的细微改变即可对红绿色盲矫正效果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反复探... 目的 探讨以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红绿色盲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志愿者试戴研制能矫正红绿色盲的色盲镜片。结果 同一种镜片对各红绿色盲患者的矫正作用有明显差异 ;镜片颜色的细微改变即可对红绿色盲矫正效果产生明显影响。通过反复探索 ,研制出了一种对大多数红绿色盲患者都能满意矫正的色盲镜片。结论 适宜的红色角膜接触镜可以显著改善红绿色盲患者的辨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红色角膜接触镜 红绿色盲 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