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发展特征、运行机制与批判策略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陈三宝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8-28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语境演变与意识形态认同的关联机制研究”(项目号18BKS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最新变种,其相较于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五大发展特征:核心观点的隐匿化、议题设置的生活化、内容呈现的碎片化、话语叙事的柔性化、传播方式的隐蔽化。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在遵循“虚构叙事-颠覆认知-虚无历史”“议题吸引-娱乐论证-曲意迎合”“控制信息流-精准化推送-价值观规训”三大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其潜隐性、迷惑性和危害性更为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从预防先行、价值引领、教育跟进、制度保障等方面批判和抵制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
关键词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发展特征
运行机制
批判策略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出场及其批判策略转变
- 2
-
-
作者
孟可强
吴博文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44,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社会思潮的传播及引导研究”(17BKS150)。
-
文摘
近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前沿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场,不单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简单调整,更意味着整个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领域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出场对原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策略构成诸多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有批判的可持续性、精准性、实效性与合理性,致使原有批判失灵、式微。因此,应对其出场,不仅要完善具体的批判措施,更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中观层面的批判策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常态化和长效性批判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开创各方协同的大批判格局;激发内生动力,开辟“外推+内生”的批判进路;明晰批判边界,形成融入日常生活的批判话语体系。
-
关键词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
批判策略
社会思潮
意识形态
-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