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传算法的实测轮轨蠕滑曲线模拟
1
作者 张洪吉 安博洋 +3 位作者 王小韬 陶功权 丁昊昊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77,共7页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 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直接影响着轮轨系统的工作性能和列车的运行安全。为在轮轨接触数值模型中合理地表征实测黏着-蠕滑曲线的影响,在KP模型和改进FASTSI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黏着-蠕滑特征参数初值计算方法,结合遗传算法设计参数拟合过程并选取合适的适应度函数,形成了一种获取描述轮轨黏着-蠕滑特性特征参数的通用方法,随后以160 km/h速度的实测蠕滑数据为例,分析对比了本文算法拟合蠕滑曲线的计算效率及与理想工况下局部接触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1)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拟合不同速度工况对应的实测黏着-蠕滑曲线时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提出的拟合特征参数取值范围提高了遗传算法收敛速度,与遍历法相比计算速度提高18.5倍;(2)考虑潮湿环境实测轮轨黏着-蠕滑曲线时,轮轨黏滑分布、切向接触应力较干态理想工况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接触斑最大切向接触应力减小、滑动区面积随蠕滑率增大的速度减缓等。本文算法满足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数值仿真要求,可更真实地模拟实际环境条件下的轮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蠕滑曲线 轮轨黏着-特性 遗传算法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蠕滑和轮对蛇行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贵春 唐华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60,共4页
列车通过桥梁时,车桥系统将发生动力相互作用。选取轮对的横摆和摇头作为独立的自由度,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学理论,给出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建立了轮对及车辆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桥梁结构振动微分方程。... 列车通过桥梁时,车桥系统将发生动力相互作用。选取轮对的横摆和摇头作为独立的自由度,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学理论,给出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建立了轮对及车辆的振动微分方程。利用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桥梁结构振动微分方程。根据车辆和桥梁两个子系统之间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把二者耦合起来求解。以主跨为300 m的铁路斜拉桥和DF4型内燃机车为例,利用威尔逊-θ法,模拟机车过桥的全过程,求解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桥梁结构的横向动力响应随车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车速对扭转振动的影响不明显,而偏载对扭转振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蠕滑 轮对 蛇行 轮轨接触几何学 车桥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轨蠕滑的高速列车制动非线性振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鲁昌霖 王志伟 +1 位作者 王权 莫继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9,共10页
为了揭示在制动工况下轮轨蠕滑对高速列车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考虑Polach轮轨蠕滑和盘片Stribeck摩擦,建立了高速列车盘式制动系统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制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并与线路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 为了揭示在制动工况下轮轨蠕滑对高速列车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考虑Polach轮轨蠕滑和盘片Stribeck摩擦,建立了高速列车盘式制动系统的3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制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并与线路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该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低速下盘式制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对比分析了Polach轮轨蠕滑模型与双线性轮轨蠕滑模型的差异;探究了平均蠕滑率和轨面条件对制动系统振动的影响;揭示了轮轨黏着与盘式制动系统非线性行为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双线性轮轨蠕滑模型,Polach轮轨蠕滑模型受车速影响更为明显,更加符合实际服役情况;平均蠕滑率增大、轨面条件变差将导致混沌运动出现时的制动压力更小,混沌-周期振动交替出现的次数增加,制动系统振动行为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ch轮轨蠕滑 盘式制动系统 非线性动力学 高速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准级渐开线测量仪的轮轨蠕滑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徐磊 马勇 娄志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3,共3页
基准级渐开线测量仪的基圆盘是形成理论渐开线的基准件,其在导轨上滚动时,由弹性变形引起的轮轨蠕滑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介绍基于有限元法,使用ANSYS工具,分析计算了钢基圆盘在大理石导轨上滚动的弹性蠕滑区间及蠕滑率,数据结果为轮轨不... 基准级渐开线测量仪的基圆盘是形成理论渐开线的基准件,其在导轨上滚动时,由弹性变形引起的轮轨蠕滑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介绍基于有限元法,使用ANSYS工具,分析计算了钢基圆盘在大理石导轨上滚动的弹性蠕滑区间及蠕滑率,数据结果为轮轨不同材料情况下,蠕滑率对测量仪不确定度评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蠕滑 有限元法 ANSYS 齿廓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蠕滑理论黏滑分界线的解析推导及其应用
5
作者 程畅 王垚韡 +1 位作者 陆晨旭 陈迪来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0-1063,共14页
解析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蠕滑、自旋对黏滑区分布的影响,并快速确定接触斑黏滑分布.为此,推导了Kalk⁃er简化理论和Polach理论的黏滑边界线解析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轮轨磨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蠕滑率及接触斑长短轴比值较小时,两种理论得... 解析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蠕滑、自旋对黏滑区分布的影响,并快速确定接触斑黏滑分布.为此,推导了Kalk⁃er简化理论和Polach理论的黏滑边界线解析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轮轨磨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蠕滑率及接触斑长短轴比值较小时,两种理论得到的黏滑分区及应力分布一致性较好,随着蠕滑率和长短轴比值增加,结果逐渐出现差异.轨面湿滑状态下,滑动区比例会明显增加,但是磨耗速率降低了20%~30%;制动等级对磨耗速率有显著影响,与常用制动相比,紧急制动使得磨耗大幅增加;列车速度提高使得轮轨滑动速度增加,加剧了磨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ch理论 HERTZ接触 分区 轮轨蠕滑 轮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蠕滑理论的钢轨临界平面疲劳参量仿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少锋 周宇 +1 位作者 许玉德 李海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考虑轮轨蠕滑对钢轨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通过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模型和钢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压力和切向力对钢轨轨头(包括轨距角)的应力-应变响应,定量研究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疲劳参量 FP中的正应... 为考虑轮轨蠕滑对钢轨疲劳裂纹萌生的影响,通过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模型和钢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压力和切向力对钢轨轨头(包括轨距角)的应力-应变响应,定量研究钢轨滚动接触疲劳裂纹萌生疲劳参量 FP中的正应力-应变部分与剪应力-应变部分对裂纹萌生的影响,并比较导向轮和非导向轮对 FP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考虑轮轨蠕滑的情况下,钢轨轨头绝大部分节点处于三向受压状态,疲劳参量 FP主要是由剪应力-应变部分作用产生,对裂纹萌生预测应采用剪切型裂纹公式;FPmax所在的临界平面在钢轨横断面的投影线与横向水平轴呈105°~140°夹角,在水平面的投影线与纵向水平轴呈20°~50°夹角;导向轮作用下的 FPmax要远远大于非导向轮作用下的 FPmax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平面法疲劳参量 轮轨蠕滑理论 滚动接触疲劳 导向轮 有限元 RCF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 FEM(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蠕滑条件下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少锋 周宇 +1 位作者 许玉德 李海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4-899,共6页
采用多体动力学与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得到不同轨底坡、超高、摩擦系数与曲线半径等多种轨道条件下的轮轨蠕滑状态,将接触力分别施加于钢轨有限元模型的接触斑位置,分析轨头应力应变响应,得到所有节点的疲劳参量.研究疲劳参... 采用多体动力学与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得到不同轨底坡、超高、摩擦系数与曲线半径等多种轨道条件下的轮轨蠕滑状态,将接触力分别施加于钢轨有限元模型的接触斑位置,分析轨头应力应变响应,得到所有节点的疲劳参量.研究疲劳参量的组成类型,若剪应力与应变部分占主要组成部分,则采用剪切型裂纹萌生预测公式,否则采用拉伸型预测公式.分别预测导向轮与非导向轮作用下的曲线外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结果表明,外轨疲劳裂纹主要由导向轮作用产生,非导向轮对其影响很小;裂纹萌生寿命随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延长,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设置1∶20轨底坡可以延缓外轨疲劳裂纹萌生,尤其是在半径较小的曲线上效果更明显;过超高能延缓曲线外轨疲劳裂纹萌生;当摩擦系数大于0.3时裂纹萌生于曲线外轨表面,而小于0.3时裂纹萌生位置则逐渐向轨头内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蠕滑 临界平面法 疲劳参量 应力-应变分析 裂纹萌生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轴箱轴承轨旁声学诊断方法
8
作者 陈航宇 师蔚 +1 位作者 胡定玉 廖爱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在现有的轨旁声学诊断模型中,通常将列车的通过速度视为常数,且将轴箱故障信号视为循环平稳信号进行处理,却忽视轮轨蠕滑导致的轴箱轴承故障信号的循环平稳性被破坏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对轴箱轴承故障轨旁声学诊断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在... 在现有的轨旁声学诊断模型中,通常将列车的通过速度视为常数,且将轴箱故障信号视为循环平稳信号进行处理,却忽视轮轨蠕滑导致的轴箱轴承故障信号的循环平稳性被破坏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对轴箱轴承故障轨旁声学诊断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在列车通过测试区域进行声信号采集时,同步采集列车位置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麦克风采集信号进行多普勒效应去除和空间滤波等前处理,然后根据前处理后信号的包络信号,使用同步压缩变换(Synchrosqueezing transforms, SST)得到包络时频谱,通过瞬时频率估计方法提取故障频率曲线,最后将该曲线作为基频进行等角度重采样,并得出阶次图,提取故障特征,实现故障诊断。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还原轴箱轴承故障信号的循环平稳性,能更准确地提取轴承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轨旁声学故障诊断 轴箱轴承 轮轨蠕滑 瞬时频率估计 包络时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滚动接触稳态特性优选客货列车共线铁路钢轨打磨廓形 被引量:9
9
作者 肖乾 杨逸航 黄碧坤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基于客、货车车轮镟修踏面和京广线上的3种钢轨打磨廓形,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方法建立三维轮轨滚动接触稳态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客、货车车轮镟修踏面与这3种钢轨打磨廓形接触时的轮轨滚动接触稳态特性。结果表明:在轮对对中的... 基于客、货车车轮镟修踏面和京广线上的3种钢轨打磨廓形,采用mixed Lagrangian/Euler方法建立三维轮轨滚动接触稳态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客、货车车轮镟修踏面与这3种钢轨打磨廓形接触时的轮轨滚动接触稳态特性。结果表明:在轮对对中的情况下,钢轨轨头接触区曲率半径越小,则轮轨接触角越大,且客车的轮轨接触角大于货车的;在不考虑横移的情况下,轮轨接触角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轮轨接触角越大,轮轨接触斑内蠕滑力、蠕滑率的最大值也越大;客、货车镟修踏面与打磨廓形1接触时,接触斑内蠕滑力和蠕滑率的最大值小于其他2种打磨廓形,即打磨廓形1的车辆运行稳定性更好,但轮轨之间的力学性能较差;客、货车镟修踏面与打磨廓形2接触时,接触斑内蠕滑力和蠕滑率的最大值大于其他2种打磨廓形,即打磨廓形2的车辆牵引性能较好,但更容易发生蛇形失稳;客、货车车轮镟修踏面与打磨廓形3接触时,接触斑内蠕滑力和蠕滑率的最大值均介于其他2种打磨廓形之间,可同时保证车辆的牵引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因此打磨廓形3在这3种钢轨打磨廓形中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列车共线铁路 轮轨蠕滑 轮轨滚动接触 钢轨打磨廓形 车轮镟修踏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轮轨竖向刚性接触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建模方法
10
作者 肖祥 任伟新 张谢东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9-646,共8页
车辆-桥梁耦合振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耦合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是研究开展的关键。本文将车辆-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采取轮轨竖向刚性接触方式,考虑轨道竖向、横向不平顺及其一、二阶导数,和轮对侧滚惯性力以及自旋... 车辆-桥梁耦合振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耦合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是研究开展的关键。本文将车辆-桥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采取轮轨竖向刚性接触方式,考虑轨道竖向、横向不平顺及其一、二阶导数,和轮对侧滚惯性力以及自旋角动量的影响,车辆采用弹簧阻尼连接的多刚体模拟,桥梁采用空间梁单元离散,基于Kalker线性蠕滑理论结合Shen-Hedrick-Elkins修正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运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其对号入座法则,推导了车辆-桥梁耦合系统空间有限元形式的运动方程,该运动方程可采用逐步积分法直接求解得到车辆和桥梁的动力响应。最后,本文给出了典型的数值算例进行了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桥梁耦合 有限元 空间振动 动力系统 轮轨蠕滑理论 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静态轮轨关系的车辆动力学基础研究
11
作者 朴明伟 孔维刚 +1 位作者 方照根 兆文忠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5,共6页
准静态轮轨关系是指在连续光滑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和作用力关系,但轮轨接触"磨光"处理一般要采用加权平均的数值方法,即所谓准弹性接触。考虑到轮轨接触非线性和转向架自身非线性都将对轮轨接触产生影响,因而准静态轮轨关... 准静态轮轨关系是指在连续光滑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和作用力关系,但轮轨接触"磨光"处理一般要采用加权平均的数值方法,即所谓准弹性接触。考虑到轮轨接触非线性和转向架自身非线性都将对轮轨接触产生影响,因而准静态轮轨关系的应用必须慎重,如高速转向架要有比较充足的稳定性裕度。双振子频响和频谱分析以及整车线性稳定性分析等3个对比与验证表明新型分析软件在线性系统分析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轮轨蠕滑力计算更加接近实际,这为高铁车辆(HSRS)研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态轮轨关系 频域响应 线性稳定性 轮轨蠕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轨道-车辆系统轮轨力辨识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善超 《中国铁路》 2018年第6期82-84,97,共4页
综合考虑监测的经济性、易于维护性等因素,发展基于车辆响应的轮轨作用力辨识技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蠕滑理论、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全信息的轮轨力载荷辨识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 综合考虑监测的经济性、易于维护性等因素,发展基于车辆响应的轮轨作用力辨识技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蠕滑理论、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全信息的轮轨力载荷辨识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该模型可实现对轨道-车辆系统全部轮轨力的辨识,利用辨识结果可对轨道-车辆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综合评判 载荷辨识 轮轨蠕滑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牵引特性城轨列车车轮磨耗与疲劳研究
13
作者 朱爱华 龙东平 +3 位作者 李熙 杨建伟 杨上 李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33,共9页
针对列车频繁牵引起动对车轮磨耗与疲劳损伤产生的影响问题,在恒定牵引力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采用SIMPACK和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建立了不同牵引特性下城轨列车动力学模... 针对列车频繁牵引起动对车轮磨耗与疲劳损伤产生的影响问题,在恒定牵引力的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采用SIMPACK和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建立了不同牵引特性下城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和基于Archard的车轮磨耗模型,分析在牵引电机不同起动转矩下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对城轨列车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磨耗面积以及疲劳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牵引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越大,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也越大,而疲劳指数则越小;电机起动转矩一定时,随着列车牵引特性曲线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的增大,轮轨蠕滑率、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也增大,疲劳指数则有所减小;当电机起动转矩从800 N·m增大到1400 N·m,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增长率最大为6.9%和12.6%,而疲劳指数下降率最大为7.2%;当恒功率区转折点速度从50 km/h增加到80 km/h,车轮磨耗深度和磨耗面积增长率最大为4.4%和4.3%,疲劳指数下降率最大为1.9%。本文研究了车辆起动转矩与恒功率转折点速度变化对车轮磨耗与疲劳的影响规律,可为车辆牵引特性设计和电机控制以及车轮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城轨列车 牵引特性 车轮磨耗 疲劳指数 轮轨蠕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轮对速度估计及仿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哲明 富丽娟 +1 位作者 廖昌荣 张志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4期254-256,261,共4页
高速列车在制动防滑过程中,由于轮轨蠕滑率很小,采用传统的速度测量和估计方法难以获得轮对速度的快速动态变化,为此建立了车辆系统离散状态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轮对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车轮速度和轮对减速度随着轨面条件的变化... 高速列车在制动防滑过程中,由于轮轨蠕滑率很小,采用传统的速度测量和估计方法难以获得轮对速度的快速动态变化,为此建立了车辆系统离散状态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轮对速度进行估计,并根据车轮速度和轮对减速度随着轨面条件的变化,实时修正协方差矩阵,以保证估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几种估计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轮对速度发生突变时,平均值估算法将严重偏离实际值。受轨面条件的影响,最大值估算法存在较大的波动,不适合应用于防滑过程中轮对速度的估计。卡尔曼估计法在各种条件下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蠕滑 卡尔曼滤波 平均值估算 最大值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轴箱定位偏心引起的轮对纵向振动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韦 马卫华 +1 位作者 罗世辉 刘凯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7,共8页
根据双拉杆式轮对轴箱定位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产生轮对轴箱定位偏心的原因,并且由于轮对轴箱定位偏心而使轮对在滚动过程中产生纵向振动,轮对的纵向振动又会引起轮轨纵向蠕滑率的变化,进而引起轮轨纵向蠕滑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机车对... 根据双拉杆式轮对轴箱定位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产生轮对轴箱定位偏心的原因,并且由于轮对轴箱定位偏心而使轮对在滚动过程中产生纵向振动,轮对的纵向振动又会引起轮轨纵向蠕滑率的变化,进而引起轮轨纵向蠕滑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机车对轮轨蠕滑力的调整和轮轨黏着的利用。从轮轨接触点位移量动态变化的微观角度分析轮对纵向振动与纵向蠕滑率/力振动之间的关系,并仿真研究轮对纵向振动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轮对发生较大纵向振动时,对机车的垂向平稳性影响较大,而对机车的横向平稳性影响很小;当轮对轴箱定位偏心量达到5mm时,机车的垂向平稳性超标;当一系纵向定位刚度为1.6MN·m-1时,轮对受到的激励频率与其纵向振动固有频率相近,引起轮对的纵向共振,进而使得机车纵向失稳;在轮对纵向振动的作用下,随着轮轨纵向蠕滑率的增大会引起轮轨纵向蠕滑力的增大,当轮轨纵向蠕滑力超过轮轨摩擦极限时,车轮将发生宏观滑动进而引起车轮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箱定位 定位偏心 轮对纵向振动 振动稳定性 轮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Nadal脱轨评判准则的推导与应用
16
作者 钱春龙 朱蕾 杨能普 《中国铁路》 2023年第6期87-94,104,共9页
当轮轨接触状态处于小冲角或负冲角时,若基于经典Nadal公式评判车辆运行安全,可能出现将非脱轨误判为脱轨的现象。针对该问题,从机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度探讨经典Nadal脱轨评判的局限性;通过轮轨蠕滑特性分析,引入实时的有效摩擦系数上... 当轮轨接触状态处于小冲角或负冲角时,若基于经典Nadal公式评判车辆运行安全,可能出现将非脱轨误判为脱轨的现象。针对该问题,从机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深度探讨经典Nadal脱轨评判的局限性;通过轮轨蠕滑特性分析,引入实时的有效摩擦系数上限值,推导一个能够考虑冲角影响的改进型脱轨限度,形成新的动态Nadal脱轨评判准则;最后,通过应用算例验证改进型脱轨限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动态Nadal脱轨评判准则考虑了轮轨接触冲角的影响,与经典Nadal脱轨评判相比具有较小的保守性,能够科学有效地降低脱轨评判的误判率。目前,该限度仅从理论层面予以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建议考虑安全系数裕量进行评判,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Nadal公式 脱轨风险 评判准则 轮轨蠕滑 冲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正定相关性的测量不确定度蒙特卡洛评定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俱岩飞 王俊彪 +1 位作者 常崇义 赵泽平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1-836,共6页
当采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考虑输入量相关性时,需基于Nataf逆变换产生服从任意边缘概率分布的相关多维随机变量。为了解决Nataf逆变换过程中输入量相关系数矩阵非正定时,无法产生线性变换矩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arzilai-Borwei... 当采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考虑输入量相关性时,需基于Nataf逆变换产生服从任意边缘概率分布的相关多维随机变量。为了解决Nataf逆变换过程中输入量相关系数矩阵非正定时,无法产生线性变换矩阵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arzilai-Borwein梯度法的迭代修正算法。进而探讨了输入量服从非正态分布且相关的蒙特卡洛法实施步骤。最后,采用提出的迭代修正算法并基于Nataf逆变换的蒙特卡洛方法,对高速轮轨试验台轮轨纵向蠕滑率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测量不确定度 蒙特卡洛法 相关性 非正定 迭代修正 Nataf逆变换 轮轨纵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