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轮轨耦合振动模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超智 高亮 +1 位作者 曾钦娥 崔日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3,共9页
车轮与钢轨构成了一刚柔耦合、相互约束的系统,传统多关注钢轨自身的模态特征,缺少对系统模态的识别。建立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摩擦功率及垂向力共振特征,通过分析单/双轮对作用下轮轨共振响应及车轮质点-钢轨梁系统的特征... 车轮与钢轨构成了一刚柔耦合、相互约束的系统,传统多关注钢轨自身的模态特征,缺少对系统模态的识别。建立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摩擦功率及垂向力共振特征,通过分析单/双轮对作用下轮轨共振响应及车轮质点-钢轨梁系统的特征值,识别导致轮轨系统共振的2类共4种模式的轮轨耦合振动模态:一类是车轮与钢轨作等幅同相振动的P2共振模态,其容易造成振动能量向簧上及轨下的传递;另一类是转向架范围内双车轮约束下钢轨2阶弯曲、3阶弯曲及pinned-pinned振动模态,其主要导致振动沿钢轨纵向在车轮间传递及反射,对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最后对影响轮轨耦合共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轮轨耦合共振对扣件间距不敏感,但受扣件刚度影响显著,轴距仅对钢轨局部弯曲共振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轮轨耦合振动 模态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佐斌 吴兴文 池茂儒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轮轨耦合振动模态是系统固有属性,掌握轮轨间的耦合振动特征对减少车轮不圆磨耗和钢轨波磨有必然性和现实性。文章建立了详细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扫频分析方法,研究了车辆和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轮轨耦合振动模态是系统固有属性,掌握轮轨间的耦合振动特征对减少车轮不圆磨耗和钢轨波磨有必然性和现实性。文章建立了详细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扫频分析方法,研究了车辆和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和轨道间的轮轨耦合振动主要表现为轮轨间P2耦合振动和由转向架轮对间钢轨局部变形引起的高频轮轨耦合振动,如轮对间钢轨的1阶、2阶和3阶弯曲振动等。轮轨P2耦合共振频率主要在30~100 Hz,钢轨受扣件刚度和簧下质量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加,轮轨P2耦合共振幅值和频率均增加。钢轨“Pinned-Pinned”振动和转向架轮对间钢轨的3阶弯曲模态是影响轮轨高频耦合振动的主要因素。当振动频率小于1000 Hz时,轮对间钢轨的3阶弯曲是轮轨高频振动的主要驱动力,其主要受轴距、扣件阻尼和轨枕间距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P2耦合共振 扫频分析 轮轨高频耦合振动 轨枕间距 钢轨 地铁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侯茂锐 方兴 +6 位作者 常崇义 胡晓依 刘丰收 董孝卿 王树国 涂英辉 郭涛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的轮轨匹配问题,以车-地联动,时-空统一,动、静结合为原则进行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点,选取京沪、武广、哈大、兰新、贵广、丹大6条高速铁路开展轮轨关系现场试验。自2016年以来,...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的轮轨匹配问题,以车-地联动,时-空统一,动、静结合为原则进行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点,选取京沪、武广、哈大、兰新、贵广、丹大6条高速铁路开展轮轨关系现场试验。自2016年以来,钢轨静态、车轮静态、车轮多边形、道岔动静态、轮轨耦合振动等测试项目相继开展,初步获取了轮轨状态变化与车辆异常振动的影响关系,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为改善和优化现场轮轨关系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关系技术体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型面匹配 硬度匹配 轮轨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波磨区段科隆蛋扣件弹条断裂机理
4
作者 崔晓璐 彭双千 +2 位作者 徐佳 钟建科 祁亚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的典型钢轨损伤形式,其高发区段常伴随着扣件弹条断裂问题,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其中,科隆蛋扣件小半径区段是钢轨波磨的高发区段.为探究科隆蛋扣件弹条的断裂机理,首先结合现场调研,构建包含完整科隆蛋扣件的轮...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的典型钢轨损伤形式,其高发区段常伴随着扣件弹条断裂问题,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其中,科隆蛋扣件小半径区段是钢轨波磨的高发区段.为探究科隆蛋扣件弹条的断裂机理,首先结合现场调研,构建包含完整科隆蛋扣件的轮对-钢轨-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然后,从共振响应的角度探究轮轨摩擦耦合振动激励下科隆蛋扣件弹条的共振响应;最后,从疲劳寿命角度,对比有无波磨区段科隆蛋扣件弹条的疲劳寿命情况,并以此量化不同弹条的疲劳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波磨高发区段,轮轨摩擦耦合振动主频与科隆蛋扣件弹条一阶约束模态一致,轮轨摩擦耦合振动引起的弹条共振是科隆蛋扣件断裂的主要原因;钢轨波磨加剧了轮轨摩擦耦合振动,使得科隆蛋扣件弹条寿命相较无波磨区段下降99.04%,仅为设计寿命的3.11%;此外,科隆蛋扣件小半径曲线区段低轨工作边一侧的弹条更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失效位置位于其弹条后拱端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轮轨摩擦耦合振动 弹条断裂 共振响应 疲劳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尺轨道与实尺轨道模态特征的相似性研究
5
作者 孙林林 蔡世生 +4 位作者 闫子权 张欢 陈晨 刘炳彤 肖俊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填补建立双轨整车缩尺试验平台的理论空白,本文建立了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的实尺和1∶4缩尺轨道振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钢轨垂向、横向振动模态特征及相似性,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载条件和... 为填补建立双轨整车缩尺试验平台的理论空白,本文建立了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的实尺和1∶4缩尺轨道振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钢轨垂向、横向振动模态特征及相似性,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载条件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的模态振型和频率均具有相似性。无载条件下,对于1∶4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垂向、横向1阶振型均为钢轨1阶挠曲变形,2阶振型均为钢轨pin-pin振动,缩尺模型的1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8倍,2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前4阶模态振型一致,均表现为转向架内1阶—4阶弯曲变形,缩尺模型的1阶—4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轨道 轮轨耦合振动 数值模拟 理论计算 模态特征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返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傅晓剑 陈嵘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析了不同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下,尖轨侧面磨耗及轮轨纵横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延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可以提高侧向过岔速度,减轻尖轨侧磨,但会增加轮轨动力响应,且增加了运行长度,使折返运行时间变长。可以采取增大导曲线半径或直接换铺更大号码道岔来缩短运行时间。合理的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应该是:道岔基本轨前端距站台端部距离20~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轨侧磨 启动距离 制动距离 轮轨耦合振动模型 运行时间 折返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接头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晓迪 肖炳环 +1 位作者 刘金朝 孙善超 《中国铁路》 2021年第1期46-53,共8页
随着高铁运营速度的提高,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轨接头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钢轨接头的存在,列车通过时会出现高频冲击和振动。以钢轨接头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响应数据特性。提出基于EEMD分... 随着高铁运营速度的提高,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轨接头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钢轨接头的存在,列车通过时会出现高频冲击和振动。以钢轨接头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响应数据特性。提出基于EEMD分解的自适应同步压缩短时Fourier变换(E-ADSSTFT)方法,利用E-ADSSTFT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高度的焊接接头处的车辆动态响应数据特性,从时域、频域以及时频联合分析几个方面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钢轨接头的伤损程度增加,高速列车轴箱加速度振动幅值越来越大,且能量分布的频带范围越来越窄,最终引起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长时间的耦合振动作用,在钢轨缺陷接头后方表面易形成钢轨波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接头 动态响应 轴箱振动加速度 焊缝不良 钢轨波磨 轮轨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