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轮轨相互作用下钢轨的波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继业 金学松 张卫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对高频轮轨相互作用下轨道的波浪形磨损问题进行了考察.通过引入轮轨的灵感度,得到了轮轨间蠕滑力的波动同轨道表面不平顺幅值和表面曲率的波动关系;通过引入摩擦功计算了轨道表面的磨损,得到了磨损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轨的磨损率... 对高频轮轨相互作用下轨道的波浪形磨损问题进行了考察.通过引入轮轨的灵感度,得到了轮轨间蠕滑力的波动同轨道表面不平顺幅值和表面曲率的波动关系;通过引入摩擦功计算了轨道表面的磨损,得到了磨损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钢轨的磨损率同轨道的垂向动力行为密切相关;在不同激振频率下轨道表面不同点的磨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轮轨相互作用 波浪形磨损 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相互作用等级分类系统标准规定
2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0,共1页
铁路总体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线路和列车的安全性,如果两者在标准和规范方面,只关注自身的优势,则有可能降低总体系统安全性。轮轨系统的实际状况可通过线路和车辆质量、相互作用的条件、几何接触和选线状况来确定,并且涉及到相关的... 铁路总体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线路和列车的安全性,如果两者在标准和规范方面,只关注自身的优势,则有可能降低总体系统安全性。轮轨系统的实际状况可通过线路和车辆质量、相互作用的条件、几何接触和选线状况来确定,并且涉及到相关的标准、各个子系统的质量。与轮轨系统相关的车辆标准主要是EN14363,它规定了车辆动力学的线路检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相互作用 车辆标准 分类系统 车辆质量 轮轨系统 车辆动力学 运行安全 几何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高速铁路轮轨相互作用的研究总结
3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6,共1页
自1991年德国铁路高速列车投入运营以来,对涉及高速运行安全的轮轨关系给予高度重视,在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线路几何位置质量和承载结构的动力学性能研究方面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轮轨相互作用 德国铁路 高速铁路 几何位置 动力学性能 高速列车 轮轨关系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扭转运动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72,共5页
运用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分析钢轨扭转变形对机车车辆曲线通过和直线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车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产生了较大的扭转幅值,将增大轨距动态挤开量,并且扭转速率也很明显,进一步影响轮轨蠕滑率;... 运用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分析钢轨扭转变形对机车车辆曲线通过和直线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车车辆通过曲线轨道时,产生了较大的扭转幅值,将增大轨距动态挤开量,并且扭转速率也很明显,进一步影响轮轨蠕滑率;对于曲线通过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考虑扭转变形的指标值较不考虑扭转变形的值要小,差异在10%以内;机车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运行时,钢轨扭转变形对轮轨接触点分布的影响较明显,但钢轨微小扭转变形对轮轨动态安全性指标影响不大;钢轨向内侧略微翻转,有利于改善直线轨道上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扭转 轮轨相互作用 接触几何关系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万吨重载铁路提速条件下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康喆 王开云 陈是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67,共5页
为研究我国某万吨重载铁路既有线提速的可行性,开展列车通过不同线路条件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性的仿真和试验研究。建立万吨重载货车在线路上运行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其空载、满载以及直线、曲线通过等多种工况下,不同运行速度... 为研究我国某万吨重载铁路既有线提速的可行性,开展列车通过不同线路条件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性的仿真和试验研究。建立万吨重载货车在线路上运行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其空载、满载以及直线、曲线通过等多种工况下,不同运行速度对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对万吨重载列车开展了提速动力学试验,测试重载列车提速通过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万吨重载列车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均随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曲线线路区段产生的轮轨相互作用更加剧烈,但均小于安全标准限值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万吨重载列车 仿真计算 试验研究 提速 轮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的车桥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楠 夏禾 郭薇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1,共6页
研究车桥耦合系统中轮轨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车辆子系统模型,有限元法建立桥梁子系统模型;假定车辆轮对与钢轨之间在竖向上服从轮轨密贴假定,在横向上服从Kalker蠕滑理论;并在计算横向蠕滑力时考虑轮对锥形踏面和恒... 研究车桥耦合系统中轮轨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车辆子系统模型,有限元法建立桥梁子系统模型;假定车辆轮对与钢轨之间在竖向上服从轮轨密贴假定,在横向上服从Kalker蠕滑理论;并在计算横向蠕滑力时考虑轮对锥形踏面和恒定法向力;以轨道不平顺为系统激励;建立车辆-桥梁统一的线性动力平衡方程组。利用上述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以SS8单节机车通过单跨32m简支梁为例,计算各轮对横向运动的时域及频域响应;讨论轮对蛇形运动波长、波幅的影响因素;分析桥梁横向振动、横向轨道不平顺以及车辆系统横向振动三者的关系;并验证轮对蛇行波假定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 轮轨密贴假定 Kalker蠕滑理论 车桥系统动力分析 轮对蛇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和高速铁路曲线轨道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匹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铁路曲线轨道上轮轨系统相互作用问题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对轮轨动力学性能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针对提速和高速铁路,开展曲线轨道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性能匹配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关键词 曲线轨道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性能匹配 提速铁路 高速铁路 平纵断面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中低频相互作用与钢轨波浪形磨耗 被引量:10
8
作者 范钦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5-65,共11页
针对钢轨波浪形磨耗,建立了一个具有弹性轮对与弹性轨道的转向架-轨道系统,在中低频率范围内空间耦合(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典型的钢轨接头冲击下轮轨中低频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冲击可激起轮... 针对钢轨波浪形磨耗,建立了一个具有弹性轮对与弹性轨道的转向架-轨道系统,在中低频率范围内空间耦合(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典型的钢轨接头冲击下轮轨中低频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冲击可激起轮轨间横向与纵向的相对振动,从而导致轮轨磨耗数以较高频率变化,使钢轨产生波浪形磨耗。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会激起轮对与轨道系统更高阶振型的振动,使钢轨产生短波的波浪形磨耗。本文的轮轨中低频动力学模型及其计算机程序可用于任意不平顺条件下轮/轨系统中低频范围的相互作用(轮轨垂向、横向与纵向力等)的模拟计算,为深入分析轮轨损伤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相互作用 钢轨 波浪形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黏着状态对曲线区段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佳华 金潇 +3 位作者 张涛 杨云帆 凌亮 王开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2,共6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会削弱轮对导向能力,致使脱轨系数增大,尤其当外侧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时影响更大;通过润滑适当减小内侧轮轨摩擦因数,同时保持较大外侧轮轨摩擦因数可有效减小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横向运行安全性;内外侧轮轨磨耗指数主要由所在侧轮轨黏着状态决定,且随曲线半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辆 曲线区段 数值模拟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黏着状态 摩擦因数 磨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软件的试验验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翟婉明 蔡成标 +1 位作者 史炎 王其昌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6,共5页
理论模型与模拟软件是研究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必要工具。本文以历次主要的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所建立的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VICT,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 理论模型与模拟软件是研究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必要工具。本文以历次主要的轮轨动力学现场试验为基础,对所建立的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统一模型及其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VICT,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及VICT软件正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 车辆 轨道 轮轨相互作用 模型 软件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翟婉明 任尊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8,共6页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岔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道岔 轮轨相互作用 提速列车 货物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理论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翟婉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问题,是铁路轮轨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加速了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研究进程,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课题.在回顾轮轨相互作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在该领... 车辆与轨道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问题,是铁路轮轨系统中最基本的问题.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加速了车辆/轨道相互作用研究进程,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课题.在回顾轮轨相互作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车辆与轨道相互作用研究趋势以及今后需重点开展的研究课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轨道 轮轨相互作用 动力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条件下万吨重载列车通过曲线的车辆稳定性及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平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1-246,共6页
为研究重载铁路既有线提速(由80km/h提至90km/h)对列车通过曲线的稳定性及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开展车辆动力学及轨道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稳定性测试中,随运行速度提高,万吨重载列车的车体、构架及承载鞍加速度普遍小幅... 为研究重载铁路既有线提速(由80km/h提至90km/h)对列车通过曲线的稳定性及其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开展车辆动力学及轨道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稳定性测试中,随运行速度提高,万吨重载列车的车体、构架及承载鞍加速度普遍小幅增大,其范围分别为0.02g~0.20g、0.13g~0.33g和5.2g~48.8g,相比重车工况而言,空车工况下构架加速度受列车运行速度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轨道结构测试中,轮轨垂向力及横向力的范围分别为101.91~168.30kN和23.51~86.22kN,重载列车提速引起轮轨横向力小幅波动;钢轨及轨枕的垂向加速度范围分别为20.32g~59.32g、2.75g~7.50g,钢轨及轨枕加速度均随列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测试中,车辆稳定性及轮轨动态相互作用指标均小于安全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试验研究 提速 车辆稳定性 轮轨动态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列车与曲线轨道的横向相互动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2 位作者 刘建新 封全保 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3,共6页
基于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典型的提速机车车辆通过不同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横向相互作用性能指标,包括提速客货列车通过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160 km.h-1提速客运列车及120 km.h-1提速货运列车通过不同半径曲... 基于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典型的提速机车车辆通过不同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横向相互作用性能指标,包括提速客货列车通过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160 km.h-1提速客运列车及120 km.h-1提速货运列车通过不同半径曲线轨道。根据现行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对轮轨相互作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提速后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加剧,动力性能指标的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圆曲线上,并且客运机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接近,货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要优于货运机车的性能。为了确保列车提速后的行车安全性,山区铁路的小半径曲线轨道须采取加强措施,提速客运列车以160 km.h-1和提速货运列车以120 km.h-1速度运行时的最小曲线半径分别取1 400 m和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提速 曲线轨道 轮轨相互作用 耦合动力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管天保 雷晓燕 吴祖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4-77,共14页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钢轨初始不平顺引起的轨道结构的竖向振动及由牵引力和制动力引起的轨道结构纵向振动。在模拟列车制动力作用时,文章考虑了列车初始制动速度、制动距离及闸瓦制... 本文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重载列车轮轨动力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由钢轨初始不平顺引起的轨道结构的竖向振动及由牵引力和制动力引起的轨道结构纵向振动。在模拟列车制动力作用时,文章考虑了列车初始制动速度、制动距离及闸瓦制动波速对轨道结构的影响。运用这一模型.作者对京沪线5000t重载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影响,特别是牵引力和制动力对纵向力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轮轨相互作用 制动 纵向力 动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轨应变轮轨垂直作用力连续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农汉彪 林建辉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98,102,共5页
现有基于钢轨应变轮轨垂直力测量方法的响应范围小,测试点之间存在盲点,无法进行连续测量。文中仿真计算钢轨有限元模型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中性轴上节点应变响应。依据仿真结果将剪力法传感器布点间距扩大到了400mm,并结合剪力法与轨腰压... 现有基于钢轨应变轮轨垂直力测量方法的响应范围小,测试点之间存在盲点,无法进行连续测量。文中仿真计算钢轨有限元模型在移动荷载作用下中性轴上节点应变响应。依据仿真结果将剪力法传感器布点间距扩大到了400mm,并结合剪力法与轨腰压缩法形成可以实现轮轨垂直力连续测量的方案。最后,通过室内实物加载试验得到了与仿真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验证了连续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相互作用 连续测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参数对轮轨噪声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林芽 雷晓燕 练松良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共4页
铁路列车的运行噪声给沿线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已建立的轮轨滚动噪声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车轮参数的变化对轮轨噪声的控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适当减小车轮半径,增加车轮辐板厚度和车轮踏面质量有助于降低轮轨噪声。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轮轨噪声 轮轨相互作用 噪声预测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轮轨滚动噪声的预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林芽 雷晓燕 练松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铁路提速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大力发展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列车的运行噪声给沿线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基于轮轨竖向及横向振动相互作用关系,根据结构声辐射理论,考虑大地反射的影响,推导了铁路轮轨滚动噪声声压级...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铁路提速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大力发展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列车的运行噪声给沿线的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基于轮轨竖向及横向振动相互作用关系,根据结构声辐射理论,考虑大地反射的影响,推导了铁路轮轨滚动噪声声压级谱的理论表达式。为验证本模型的正确性,在轮轨高频振动响应和轮轨噪声计算两方面和有关文献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此外还对我国既有线轮轨噪声进行了理论预测和现场实测,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相互作用 轮轨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轮轨噪声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林芽 雷晓燕 练松良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6,84,共5页
利用改进的轮轨噪声预测模型,对我国铁路轮轨噪声进行预测分析,分析表明,轮轨表面粗糙度对轮轨噪声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在整个频率范围内,铁路轮轨噪声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声学 铁道工程 轮轨噪声 轮轨相互作用 噪声预测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货车车辆动力学行为研究
20
作者 刘开忠 王志伟 张卫华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 重载列车实施制动时,列车车辆所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比无制动情况下更加复杂,这给列车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研究紧急制动条件下重载列车最大车钩力处的车辆动力学行为,以中国25 t轴重重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闸瓦摩擦制动的重载货车车辆-轨道纵垂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系统地研究了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不同运行速度和黏着状态对轮轨动态作用和车辆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紧急制动条件下,闸瓦压力及纵向车钩力会加剧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同时导致轨下结构的位移发生变化;低黏着状态对轮对纵向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导致纵向蠕滑率和磨耗数急剧增加,加剧车轮打滑和车轮磨损的风险,且低速下的影响更大;此外,低黏着状态及纵向车钩力对轮对旋转和纵向运动均有显著影响,导致轮对振动加剧,动力学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重载货车 闸瓦制动 动力学行为 轮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