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测力轮对测量影响及其补偿方法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春俊
邓倩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运维技术与装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18,12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5487,U2034210)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NSFSC0395)。
-
文摘
[目的]列车运行过程中,轮对存在随机振动,导致轮轨接触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轮轨力的测量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测量补偿方法。[方法]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测力轮的影响;介绍了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后,轮轨力测量的补偿方案;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考虑轮轨接触点位置变化的轮轨力测量补偿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添加美国五级轨道不平顺谱激励后,轮轨接触点位置最大偏移量为17.53 mm,垂向力最大相对误差达到了22.85%;采用所提测量补偿方法后,轮轨垂向力最大相对误差为8.02%,测量精度明显提高。叠加尖弯不平顺谱后,脱轨系数最大达到了1.016 8,超过允许限度;采用无偏移标定系数计算出的脱轨系数为0.347 7,采用所提补偿方法计算出的脱轨系数为0.962 2,说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列车的运行安全状态。
-
关键词
地铁
测力轮对
轮轨接触点
轮轨力测量补偿方法
-
Keywords
subway
force-measuring wheelset
wheel-rail contact point
wheel-rail force measurement compensation method
-
分类号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算法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高浩
戴焕云
倪平涛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
-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31,共6页
-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G12A01-A02)
青年科学基金(51005189)
-
文摘
研究轮对动力学相关问题时要考虑轮对的弹性变形,本文在传统迹线法的基础上发展一种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点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滚动圆上的点和该点在轨道上的投影点的法向矢量确定可能接触点,形成接触迹线,根据迹线和轨道型面的垂向最小距离确定最终的接触点。利用该方法,本文建立单轮对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来求解轮轨接触点,并通过刚性轮对与弹性轮对的计算结果对比,讨论轮对弹性变形对接触点位置和轮轨蠕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考虑轮对弹性的轮轨接触计算问题。
-
关键词
轮对弹性
迹线法
轮轨接触点
蠕滑率
-
Keywords
flexible wheelset
contact line method
wheel-rail contact point
creepage
-
分类号
U270.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高速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轨接触点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金新灿
孙守光
李强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
-
出处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5021)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16YFB1200505)
-
文摘
轮轨接触点对深化分析轮对运行动态行为、安全性、轮轨接触状态及作用力等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传统车轮辐板应力测量车轮垂向力与横向力方法,考虑车轮磨耗影响,提出一种提高识别轮轨接触点准确度的改进测试方法。通过FEM程序ANSYS软件分析沿车轮踏面不同位置分别作用垂向、横向和纵向力时,车轮辐板表面的应力分布状态。由计算结果可知,沿辐板孔横向表面的径向应力分布随作用载荷位置(接触点)呈现特定的变化规律,为测试轮轨接触点位置提供了可行性。研究表明,在车轮辐板特定区域存在着对横向力和纵向力不敏感的应力区域,可消除由横向力和纵向力引起的干扰影响。根据计算和试验结果,找出车轮上应变片识别精度最佳的布置位置、方向和测试组桥方式,针对在线测试,完善测量桥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使测试精度更高,接触点位置的确定更准确。分析因车轮踏面磨耗与镟修导致对车轮辐板表面应力分布产生影响的问题,推导出测试修正矩阵,扩展测量识别接触点的适用范围。完成测试轮对的研制,进行线路测试,获取了多种运行条件下接触点的测试结果。
-
关键词
轮轨接触点
高速测力轮对
车轮作用力
车轮应力
标定实验台
-
Keywords
wheel-rail contact points
high-speed instrumented wheelset
wheel load
wheel stress
calibration equipment
-
分类号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在线连续测量轮轨接触点的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陈建政
林建辉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2,共3页
-
基金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实开放课题(TPL0607)资助
-
文摘
尽管轮轨力测量的测力轮对技术已相对成熟,轮轨作用点位置的测量却一直很困难。作用点位置的在线连续测量对脱轨机理的研究、机车车辆性能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常规测力轮对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电桥感应作用点位置的变化。采用神经网络拟合轮轨作用力位置变化与电桥输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用不同作用点位置下各种横、垂向力的组合来训练神经网络,从而达到由电桥输出值得到作用点位置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网络不仅训练精度好,而且预测能力也令人满意。
-
关键词
测力轮对
轮轨力接触点
连续测量
神经网络
-
Keywords
instrumented wheelset,wheel/rail contact point,continuous measurement,neural network
-
分类号
U270.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
-
题名基于激光源的机车轮轨相对横移图像检测
被引量:8
- 5
-
-
作者
马增强
王永胜
宋子彬
-
机构
石家庄铁道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出处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2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72199
11572206
+1 种基金
1122720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14210142)
-
文摘
机车轮轨接触点位置的变化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轮轨的接触状态。针对当前摄像机检测方法难以全面拍摄到轮轨接触点位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源的机车轮轨相对横移图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摄像机与激光源相组合的方案,把摄像机与激光源分别安装在转向架上且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巧妙地将轮轨相对横移测量转换为激光源在轨道内侧表面光斑中心点位置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轮轨相对横移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对高速机车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关键词
轮轨接触点
轮轨相对横移
激光光斑中心
激光源
-
Keywords
wheel-rail contact point
wheel-rail late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
laser spot center
laser source
-
分类号
TP24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脱轨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 6
-
-
作者
周橙
池茂儒
梁树林
吴兴文
蒋益平
吴磊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5,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605395)
-
文摘
为研究城市轻轨低地板列车通过道岔区的安全性,采用多体动力学和轮轨多点接触理论,建立5模块轻轨列车动力学模型和道岔变截面模型。以通过7号单开道岔为例,进行通过道岔区脱轨安全性评价研究。轮对横移量计算结果表明:转辙区尖轨插入、辙叉区心轨有害空间与车轮、护轨与轮背的相互作用,均引起车辆安全性波动。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脱轨系数对道岔通过安全性进行评价,左右轮超限较为严重,均存在危险区域:左轮为转辙区起始位置,右轮为辙叉区心轨位置。进一步采用轮轨接触点位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左轮危险区域为尖轨插入引起,接近轮缘边界;右轮则是由护轨撞击和车轮回移引起,但实际为安全位置。对比两种评价方法,脱轨系数评价对于左轮偏于安全,但仍可采用;右轮评价出现了误判现象,建议使用时与车辆运行区段进行对照分析。此外,在脱轨系数评价时如有超限现象,判别时建议在实验结果验证前提下进行仿真分析。
-
关键词
道岔动力学
城市轻轨
脱轨安全性评价
轮轨接触点
-
Keywords
turnout passing dynamics
light rail vehicle
derailment safety evaluation
wheel-rail contact point
-
分类号
U213.6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U239.3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