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
18
1
作者
沈志云
张卫华
+2 位作者
金学松
曾京
张立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共14页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力学
研究进展
铁路
滚动
接触
蠕滑率
粘着
脱轨
波浪型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模拟中的轮轨接触模型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泽深
王成国
王永菲
《铁道机车车辆》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解决铁路实现高速化后严重加剧的车辆和线路状态恶化问题,必须从加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的 研究着手。迄今所发展的传统滚动接触理论仅适用于低频车辆动力学,且仅限于小蠕滑的情况。为适应高频车 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和大蠕...
为解决铁路实现高速化后严重加剧的车辆和线路状态恶化问题,必须从加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的 研究着手。迄今所发展的传统滚动接触理论仅适用于低频车辆动力学,且仅限于小蠕滑的情况。为适应高频车 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和大蠕滑的驱动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研究发展新的轮轨滚动接触力学。本文在对传统 滚动接触理论的发展作简要评述后,主要介绍并讨论了近期为配合铁路实现高速化而发展起来的新轮轨滚动接 触理论:高频非稳态滚动接触,非Hertz接触,有限元法,宏观滑动区域的接触模型及钢轨疲劳损坏机理等方 面问题。这些问题对铁路实现高速化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
滚动
接触
力学
车辆一轨道系统动
力学
Henz理论
蠕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院士风采
3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沈志云 机车车辆专家。1929年5月湖南省长沙县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在前苏联别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了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上广泛应用;在轮...
沈志云 机车车辆专家。1929年5月湖南省长沙县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在前苏联别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了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上广泛应用;在轮轨接触力学、曲线通珲理诊、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等方面取得一系对成果;提出了以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作为主攻方向的新观点,为我国铁路重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行运动稳定性
轮轨
蠕滑力
院士
西南交通大学
轮轨接触力学
机车车辆
博士学位
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
18
1
作者
沈志云
张卫华
金学松
曾京
张立民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93 3 815 0 )
文摘
本文论述了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在轮轨接触力学及其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Kalker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的全尺寸模型试验验证、高速动态轮轨蠕滑力的试验研究、基于理论和数值方法的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污染影响的分析、高速粘着和脱轨试验研究及其机理分析 ,对钢轨的波磨现象也作了论述 ,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轮轨接触力学
研究进展
铁路
滚动
接触
蠕滑率
粘着
脱轨
波浪型磨损
Keywords
Wheel/rail
High speed
Rolling contact
Creepage/creep force
Adhesion
Derailment
Corrugation
分类号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模拟中的轮轨接触模型
被引量:
8
2
作者
陈泽深
王成国
王永菲
机构
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辆所
铁道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出处
《铁道机车车辆》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铁道部科技发展项目(2001YF002)
文摘
为解决铁路实现高速化后严重加剧的车辆和线路状态恶化问题,必须从加强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的 研究着手。迄今所发展的传统滚动接触理论仅适用于低频车辆动力学,且仅限于小蠕滑的情况。为适应高频车 辆—轨道系统动力学和大蠕滑的驱动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必须研究发展新的轮轨滚动接触力学。本文在对传统 滚动接触理论的发展作简要评述后,主要介绍并讨论了近期为配合铁路实现高速化而发展起来的新轮轨滚动接 触理论:高频非稳态滚动接触,非Hertz接触,有限元法,宏观滑动区域的接触模型及钢轨疲劳损坏机理等方 面问题。这些问题对铁路实现高速化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
滚动
接触
力学
车辆一轨道系统动
力学
Henz理论
蠕滑理论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wheel/track contact model
vehicles/track system dynamics
分类号
U26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27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院士风采
3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沈志云 机车车辆专家。1929年5月湖南省长沙县人。1952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1961年在前苏联别宁格勒铁道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83年发表了线性轮轨蠕滑力计算理论,被誉为"沈氏理论",在国上广泛应用;在轮轨接触力学、曲线通珲理诊、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响应等方面取得一系对成果;提出了以降低轮轨动力作用作为主攻方向的新观点,为我国铁路重载、
关键词
蛇行运动稳定性
轮轨
蠕滑力
院士
西南交通大学
轮轨接触力学
机车车辆
博士学位
技术科学
分类号
U270.11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轮轨接触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沈志云
张卫华
金学松
曾京
张立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速机车车辆动力学模拟中的轮轨接触模型
陈泽深
王成国
王永菲
《铁道机车车辆》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院士风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