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轨振动行为下高速轮轨滚动接触瞬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肖乾 昌超 +1 位作者 王立乾 王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9,共7页
以CRH2型高速列车头车为研究对象,在轮轨滚动振动接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数值模型,求解轮轨振动行为下的接触参数并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输入;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轮轨滚动接触瞬态有限元模型... 以CRH2型高速列车头车为研究对象,在轮轨滚动振动接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数值模型,求解轮轨振动行为下的接触参数并作为有限元分析的输入;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轮轨滚动接触瞬态有限元模型,对轮轨振动行为下的高速轮轨滚动接触瞬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轮轨的垂向振动明显,轮轨垂向力呈周期性变化,且周期约为0.1s,振动频率约为10 Hz,轮轨垂向力最大为115 751.8N、最小为688.4N,分别为轮轨静载荷的1.938倍和0.012倍;轮对横移的振动频率约为1.05Hz,振幅为5.26mm;轮对横移量在0.5s时最大,为0.2s时的7.17倍,但纵、横向蠕滑力在0.2s时的大于0.5s时的;不同时刻轮轨间纵、横向蠕滑力的均值分别为13 542.11和1 239.07N;在一定范围内,纵、横向蠕滑力与轮轨垂向力、轮对冲角以及接触斑面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振动 轮轨滚动接触 高速列车 瞬态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振动与气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轻质装配式明洞动力学特性
2
作者 付兵先 马伟斌 +1 位作者 邹文浩 赵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2-96,共5页
根据铁路隧道洞口地形特征,设计了一种轻质装配式明洞,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列车轮轨振动与气动荷载耦合模型,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时明洞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接长明洞长度的增加,明洞应力、动变形和振动加速度均减小;在接长明洞... 根据铁路隧道洞口地形特征,设计了一种轻质装配式明洞,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列车轮轨振动与气动荷载耦合模型,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时明洞结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接长明洞长度的增加,明洞应力、动变形和振动加速度均减小;在接长明洞长度小于50 m时明洞应力、动变形、振动加速度降速较大。随着距轨面高度的增加,明洞结构的应力和动变形增大,距轨面高度大于6.5 m后应力和动变形的增速变大。列车交会位置对明洞应力和动变形有影响,对振动加速度影响不大。在轮轨振动与气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明洞应力、动变形及振动加速度均较小,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轻质装配式明洞 轮轨振动 气动荷载 列车交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系统耦合振动的地铁钢轨波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汤雪扬 蔡小培 +1 位作者 彭华 马超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32-3244,共13页
针对某地铁短枕式整体道床轨道出现的钢轨波磨问题,开展波磨状态的现场测试,获得波磨特征参数。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轮对模型、轨道模型、单轮对-轨道模型和双轮对-轨道模型,采用谐响应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4种模型的固有频率... 针对某地铁短枕式整体道床轨道出现的钢轨波磨问题,开展波磨状态的现场测试,获得波磨特征参数。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轮对模型、轨道模型、单轮对-轨道模型和双轮对-轨道模型,采用谐响应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4种模型的固有频率以及振型特征,明确适用于钢轨波磨成因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钢轨波磨成因与轮轨系统振动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转向架轴距及扣件刚度对钢轨波磨波长及幅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钢轨波磨主、次波长分别为50 mm和315 mm时,对应的波磨通过频率为472 Hz和75 Hz;双轮对-轨道模型由于考虑了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钢轨振动波的反射,对于波磨通过频率处的轮轨系统振动特征描述更为全面,更适用于钢轨波磨成因的分析;主波长波磨的产生主要与轮轴的垂、纵向二阶弯曲振动以及两轮对之间钢轨的三阶弯曲振动有关;次波长波磨的产生主要与轮轨系统的P2共振有关;转向架轴距的增大仅会导致由钢轨横向弯曲振动引起的波磨波长增大,对由轮轴垂向、纵向振动及P2共振引起的波磨波长几乎无影响;扣件刚度的增大仅会导致由P2共振引起的波磨波长减小,对由轮轴垂向、纵向振动及轮对之间钢轨横向弯曲振动引起的波磨波长几乎无影响;钢轨波磨幅值随转向架轴距增大呈现波动趋势,但随扣件刚度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振动 钢轨波磨 有限元理论 固有频率 谐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 km/h速度条件下地铁隧道内轮轨及车内振动噪声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迟义浩 肖宏 +1 位作者 时光明 张智海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2-37,共6页
为探究地铁列车以80 km/h速度运营下,隧道内轮轨振动噪声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联性,针对北京某地铁线路,利用压电式加速度计、噪声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仪等设备开展系统的振动、噪声测试。从振动加速度时域、频域以及振动加速度级、铅垂... 为探究地铁列车以80 km/h速度运营下,隧道内轮轨振动噪声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联性,针对北京某地铁线路,利用压电式加速度计、噪声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仪等设备开展系统的振动、噪声测试。从振动加速度时域、频域以及振动加速度级、铅垂向Z振级、累计百分之十Z振级、最大Z振级、等效连续A声级等角度对测试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建立轮轨振动噪声与车内振动噪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车内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约为道床的1/5;道床与车内的振动响应大致相同,两者的卓越频率均主要集中在300~350 Hz、500~700 Hz,1/3倍频程中心频率均集中在512 Hz附近;轨旁噪声比车内噪声高28~3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轮轨振动噪声 车内振动噪声 关联性 现场试验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接触振动及其对轮轨粘着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琼 《铁道机车车辆》 2002年第B12期166-172,共7页
轮轨滚动接触分为稳态接触和非稳态接触。非稳态接触使得轮轨接触参数发生变化 ,即发生接触振动。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必将影响轮轨粘着性能。本文对轮轨接触振动进行建模、求解 ,并将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应用于修正的轮轨粘着理论中 ,探... 轮轨滚动接触分为稳态接触和非稳态接触。非稳态接触使得轮轨接触参数发生变化 ,即发生接触振动。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必将影响轮轨粘着性能。本文对轮轨接触振动进行建模、求解 ,并将轮轨接触参数的变化应用于修正的轮轨粘着理论中 ,探讨轮轨接触振动对轮轨粘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振动 轮轨粘着 建模 影响 机车动力学 滚动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耦合振动模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超智 高亮 +1 位作者 曾钦娥 崔日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5-93,共9页
车轮与钢轨构成了一刚柔耦合、相互约束的系统,传统多关注钢轨自身的模态特征,缺少对系统模态的识别。建立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摩擦功率及垂向力共振特征,通过分析单/双轮对作用下轮轨共振响应及车轮质点-钢轨梁系统的特征... 车轮与钢轨构成了一刚柔耦合、相互约束的系统,传统多关注钢轨自身的模态特征,缺少对系统模态的识别。建立车辆-无砟轨道系统动力学模型,获得摩擦功率及垂向力共振特征,通过分析单/双轮对作用下轮轨共振响应及车轮质点-钢轨梁系统的特征值,识别导致轮轨系统共振的2类共4种模式的轮轨耦合振动模态:一类是车轮与钢轨作等幅同相振动的P2共振模态,其容易造成振动能量向簧上及轨下的传递;另一类是转向架范围内双车轮约束下钢轨2阶弯曲、3阶弯曲及pinned-pinned振动模态,其主要导致振动沿钢轨纵向在车轮间传递及反射,对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最后对影响轮轨耦合共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轮轨耦合共振对扣件间距不敏感,但受扣件刚度影响显著,轴距仅对钢轨局部弯曲共振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轮轨耦合振动 模态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轮轨粘滑振动的主要参数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向文明 沈钢 +1 位作者 王捷 陈国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0,85,共5页
轨道交通轮轨间的粘滑振动是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发生波磨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具有扭转和弯曲自由度的单轮对仿真模型来研究轮轨间两个主要参数对于抑制粘滑振动、减缓波磨形成的影响。降低Kalker系数后,线路圆曲线段没有出现粘滑振动,蠕... 轨道交通轮轨间的粘滑振动是小半径曲线轨道上发生波磨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具有扭转和弯曲自由度的单轮对仿真模型来研究轮轨间两个主要参数对于抑制粘滑振动、减缓波磨形成的影响。降低Kalker系数后,线路圆曲线段没有出现粘滑振动,蠕滑力-蠕滑率关系曲线的饱和点也移向更高的蠕滑率值;内外轮轨摩擦系数同时降低后,抑制了粘滑振动,但轮轨间仍处于滑动状态,当内外轨摩擦系数降低值不一致时,线路曲线段的粘滑振动仍然存在,但峰峰值将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间粘滑振动 曲线钢轨波磨 主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辆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佐斌 吴兴文 池茂儒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轮轨耦合振动模态是系统固有属性,掌握轮轨间的耦合振动特征对减少车轮不圆磨耗和钢轨波磨有必然性和现实性。文章建立了详细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扫频分析方法,研究了车辆和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轮轨耦合振动模态是系统固有属性,掌握轮轨间的耦合振动特征对减少车轮不圆磨耗和钢轨波磨有必然性和现实性。文章建立了详细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扫频分析方法,研究了车辆和轨道参数对轮轨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和轨道间的轮轨耦合振动主要表现为轮轨间P2耦合振动和由转向架轮对间钢轨局部变形引起的高频轮轨耦合振动,如轮对间钢轨的1阶、2阶和3阶弯曲振动等。轮轨P2耦合共振频率主要在30~100 Hz,钢轨受扣件刚度和簧下质量影响最为显著,随着扣件刚度的增加,轮轨P2耦合共振幅值和频率均增加。钢轨“Pinned-Pinned”振动和转向架轮对间钢轨的3阶弯曲模态是影响轮轨高频耦合振动的主要因素。当振动频率小于1000 Hz时,轮对间钢轨的3阶弯曲是轮轨高频振动的主要驱动力,其主要受轴距、扣件阻尼和轨枕间距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P2耦合共振 扫频分析 轮轨高频耦合振动 轨枕间距 钢轨 地铁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某A型地铁车辆车轮失圆对策研究
9
作者 陈逊 李佳豪 +3 位作者 刘巍山 盛涛明 宦冬 郭小烨 《机车车辆工艺》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章通过对国内某线路100 km/h速度级A型地铁车辆的766个车轮进行不圆度测试,发现车辆镟修后运行11万~14万km时车轮即已出现突出的多边形磨耗,占比达89%,主要表现为偏心和三~九边形。根据该线路车轮多边形特性,结合车辆情况,选取1列试... 文章通过对国内某线路100 km/h速度级A型地铁车辆的766个车轮进行不圆度测试,发现车辆镟修后运行11万~14万km时车轮即已出现突出的多边形磨耗,占比达89%,主要表现为偏心和三~九边形。根据该线路车轮多边形特性,结合车辆情况,选取1列试验车将原有的增黏研磨子更换为修形研磨子,并匹配合理的动作模式,开展车轮多边形工程解决对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车辆镟修后运行至40万km时,车轮圆度仍处于较好状态,最大径跳值为0.17 mm,基本与镟修后状态接近;同时,因解决车轮多边形问题,车辆轴箱垂向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大幅降低,降幅达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地铁车辆 车轮多边形 车轮磨耗 踏面清扫装置 轮轨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动力吸振器对城际列车车内噪声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潘德阔 赵新利 +1 位作者 韩铁礼 邬奇睿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11期57-61,共5页
钢轨动力吸振器(TMD)是一种有效的降低轮轨振动噪声的手段,但其对城际列车车厢内部噪声的具体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有限元法和声学边界元法建立钢轨动力吸振器的振动有限元模型和噪声边界元模型,对其减振和降噪性能进行深入分... 钢轨动力吸振器(TMD)是一种有效的降低轮轨振动噪声的手段,但其对城际列车车厢内部噪声的具体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有限元法和声学边界元法建立钢轨动力吸振器的振动有限元模型和噪声边界元模型,对其减振和降噪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SEA),针对时速160 km/h的城际列车,建立车厢内部噪声的预测模型,以评估动力吸振器对噪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动力吸振器能够较好的降低轮轨噪声,可降低轮轨噪声3.2 dB(A),但对于车内噪声仅能降低0.5 dB(A),这与动力吸振器的设计频率有关,该文分析的钢轨动力吸振器主要用于降低1000 Hz频率振动,而车内噪声在这个频率范围并非主导,由此可见,有针对性地设计TMD调谐频率对降低车内噪声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振动噪声 钢轨动力吸振器 城际列车 车内噪声 振动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功率流法的轮轨系统能量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昌盛 周华龙 +1 位作者 杨文茂 王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44,共6页
为分析不平顺激励下轮轨系统内振动的分布及传递规律,采用轮轨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功率流相结合的方法,推导轮轨系统内各子系统输入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对比加速度与功率流两种指标在振动评价上的异同点,并分析能量在轮轨系统中的传递及分... 为分析不平顺激励下轮轨系统内振动的分布及传递规律,采用轮轨动力学模型与有限元功率流相结合的方法,推导轮轨系统内各子系统输入功率流的计算公式,对比加速度与功率流两种指标在振动评价上的异同点,并分析能量在轮轨系统中的传递及分布规律。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得到以下结论:功率流指标可直观给出振动过程中结构的输入能量及结构间能量的传递、消耗情况,加速度则反映结构的振动强度;列车运行时产生的低频能量(低于63Hz)主要输入到车辆子系统中,从而引起车辆子系统的低频响应;而高频能量(高于63Hz)主要传递至轨道系统,引起轨道结构的高频振动;轮对与转向架间的一系悬挂消耗了大量高频能量,而功率流流经二系悬挂后在全频率范围内均得到显著消耗,传递至车辆子系统的功率流由下至上在全频范围内发生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 能量 轨道不平顺 轮轨振动 传递关系 振动评价 轮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侯茂锐 方兴 +6 位作者 常崇义 胡晓依 刘丰收 董孝卿 王树国 涂英辉 郭涛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的轮轨匹配问题,以车-地联动,时-空统一,动、静结合为原则进行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点,选取京沪、武广、哈大、兰新、贵广、丹大6条高速铁路开展轮轨关系现场试验。自2016年以来,...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出现的轮轨匹配问题,以车-地联动,时-空统一,动、静结合为原则进行轮轨关系现场试验方案设计,根据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匹配特点,选取京沪、武广、哈大、兰新、贵广、丹大6条高速铁路开展轮轨关系现场试验。自2016年以来,钢轨静态、车轮静态、车轮多边形、道岔动静态、轮轨耦合振动等测试项目相继开展,初步获取了轮轨状态变化与车辆异常振动的影响关系,积累了大量试验数据,为改善和优化现场轮轨关系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轮轨关系技术体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型面匹配 硬度匹配 轮轨耦合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波磨区段科隆蛋扣件弹条断裂机理
13
作者 崔晓璐 彭双千 +2 位作者 徐佳 钟建科 祁亚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3,共9页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的典型钢轨损伤形式,其高发区段常伴随着扣件弹条断裂问题,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其中,科隆蛋扣件小半径区段是钢轨波磨的高发区段.为探究科隆蛋扣件弹条的断裂机理,首先结合现场调研,构建包含完整科隆蛋扣件的轮... 钢轨波磨作为地铁线路的典型钢轨损伤形式,其高发区段常伴随着扣件弹条断裂问题,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营安全.其中,科隆蛋扣件小半径区段是钢轨波磨的高发区段.为探究科隆蛋扣件弹条的断裂机理,首先结合现场调研,构建包含完整科隆蛋扣件的轮对-钢轨-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然后,从共振响应的角度探究轮轨摩擦耦合振动激励下科隆蛋扣件弹条的共振响应;最后,从疲劳寿命角度,对比有无波磨区段科隆蛋扣件弹条的疲劳寿命情况,并以此量化不同弹条的疲劳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波磨高发区段,轮轨摩擦耦合振动主频与科隆蛋扣件弹条一阶约束模态一致,轮轨摩擦耦合振动引起的弹条共振是科隆蛋扣件断裂的主要原因;钢轨波磨加剧了轮轨摩擦耦合振动,使得科隆蛋扣件弹条寿命相较无波磨区段下降99.04%,仅为设计寿命的3.11%;此外,科隆蛋扣件小半径曲线区段低轨工作边一侧的弹条更容易发生疲劳失效,失效位置位于其弹条后拱端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轮轨摩擦耦合振动 弹条断裂 共振响应 疲劳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尺轨道与实尺轨道模态特征的相似性研究
14
作者 孙林林 蔡世生 +4 位作者 闫子权 张欢 陈晨 刘炳彤 肖俊恒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为填补建立双轨整车缩尺试验平台的理论空白,本文建立了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的实尺和1∶4缩尺轨道振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钢轨垂向、横向振动模态特征及相似性,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载条件和... 为填补建立双轨整车缩尺试验平台的理论空白,本文建立了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的实尺和1∶4缩尺轨道振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研究无载和轮轨耦合条件下钢轨垂向、横向振动模态特征及相似性,并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载条件和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的模态振型和频率均具有相似性。无载条件下,对于1∶4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垂向、横向1阶振型均为钢轨1阶挠曲变形,2阶振型均为钢轨pin-pin振动,缩尺模型的1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8倍,2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轮轨耦合条件下,缩尺模型和实尺模型钢轨前4阶模态振型一致,均表现为转向架内1阶—4阶弯曲变形,缩尺模型的1阶—4阶频率约为实尺模型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尺轨道 轮轨耦合振动 数值模拟 理论计算 模态特征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参考的钢轨轮廓失真校准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艳福 刘宏立 +1 位作者 马子骥 王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126,共8页
有效修正车体运行过程中轮轨振动引起的廓形检测误差是钢轨廓形动态检测的关键。本文对轮轨振动的多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引起廓形失真的点头和摇头振动是检测误差的主要来源;与标准轮廓相比,实测正常轮廓更适合作为曲线校准时的参... 有效修正车体运行过程中轮轨振动引起的廓形检测误差是钢轨廓形动态检测的关键。本文对轮轨振动的多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引起廓形失真的点头和摇头振动是检测误差的主要来源;与标准轮廓相比,实测正常轮廓更适合作为曲线校准时的参考轮廓,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参考轮廓构建方法,并通过在参考轮廓与待校准轮廓轨腰曲线上分别构造凸壳,实现特征点对的快速提取与仿射参数的求解。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在室内基于二维激光位移传感器搭建钢轨轮廓测量平台,并进行模拟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修正轮轨振动引起的廓形检测误差,检测速度可达225 km/h,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轮廓 轮轨振动 动态参考 仿射变换 失真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弹射微重力装置的仿真分析
16
作者 张建泉 董文博 +5 位作者 张永康 张鑫 李绪志 安翼 吴晗 陈启生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1-1393,共13页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是地基微重力模拟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此类装置的主要问题是弹射过程中电机、结构、气动力等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实验舱的微重力水平。本文针对该装置的功能和指标需求,进行了运动规划和动力学建模,研究了实验... 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是地基微重力模拟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此类装置的主要问题是弹射过程中电机、结构、气动力等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实验舱的微重力水平。本文针对该装置的功能和指标需求,进行了运动规划和动力学建模,研究了实验舱在电磁推力、轨道不平顺、气动噪声等综合激扰下的振动响应,通过仿真分析,评估内舱可以达到4 s微重力时间和10-5g的微重力水平。该工作为电磁弹射微重力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装置 电磁弹射 动力学与控制 气动力分析 轮轨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动力吸振器减振降噪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许洋 赵新利 +2 位作者 徐涆文 肖新标 韩健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采用钢轨动力吸振器是降低轮轨振动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法建立钢轨动力吸振器振动噪声计算模型,分析单自由度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和多重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的减振降噪性能差异,调查在不同车轮钢轨表面粗糙度、不同列... 采用钢轨动力吸振器是降低轮轨振动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法建立钢轨动力吸振器振动噪声计算模型,分析单自由度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和多重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的减振降噪性能差异,调查在不同车轮钢轨表面粗糙度、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工况下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降噪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多重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较单自由度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有更为优良的减振和降噪性能。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增加,轮轨总辐射噪声增加,同时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的降噪效果也有一定提升,而对于不同轮轨表面粗糙度,钢轨动力吸振器降噪量效果不会有较大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钢轨动力吸振器 轮轨振动噪声 减振降噪 轮轨表面粗糙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铁路车轮不圆度安全限值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志臣 宋颖 杜彦良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车轮踏面不圆度的安全限值,基于车辆轨道垂横向耦合动力学理论,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了考虑车轮非圆化状态下的整车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高速运行状态下常见车轮踏面不圆顺...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车轮踏面不圆度的安全限值,基于车辆轨道垂横向耦合动力学理论,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了考虑车轮非圆化状态下的整车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高速运行状态下常见车轮踏面不圆顺问题所导致的车辆轨道系统轮轨冲击振动特征,及其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车速200~350 km/h 时轮轨作用力响应峰值与车轮不圆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高速行车条件下车轮不圆度的临界范围。该研究可为基于轮轨作用力监测的车轮不圆顺状态识别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非圆化 轮轨冲击振动 ADAMS RAIL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J-Ⅲ型扣件地铁轨道的钢轨波磨形成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志军 李伟 +2 位作者 温泽峰 朱强强 罗易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9,共13页
在调研和测试我国8条采用GJ-Ⅲ型扣件地铁轨道中钢轨普遍出现短波长波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隐-显式有限元法,建立并验证考虑钢轨短波长凹陷激励的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求解不同波长钢轨凹陷和车速激励下的轮轨高频振动特... 在调研和测试我国8条采用GJ-Ⅲ型扣件地铁轨道中钢轨普遍出现短波长波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隐-显式有限元法,建立并验证考虑钢轨短波长凹陷激励的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求解不同波长钢轨凹陷和车速激励下的轮轨高频振动特性,并结合模态分析法、力锤敲击法和白噪声激励法探明显著高频振动来源,从动力类成因角度解释采用GJ-Ⅲ型扣件轨道的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和磨耗特征。结果表明:在25~60mm短波长凹陷和不同车速激励下,轮轨垂向力显著频率和白噪声激励下的钢轨垂向振动显著频率,与波磨通过频率吻合;车轮以75,85,95,103 km·h^(-1)速度滚过短波长凹陷钢轨后形成的钢轨不平顺显著波长分别为31.5,31.5和40,40,40和50 mm,与线路测试得到的钢轨波磨波长吻合;采用GJ-Ⅲ型扣件轨道的波磨并非钢轨1阶Pinned-Pinned共振引起,而主要是由570~720 Hz内的钢轨垂向弯曲高频固有特性被激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轨道 GJ-Ⅲ型扣件 短波长波磨 有限元法 轮轨高频振动特性 Pinned-Pinned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返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晓剑 陈嵘 王平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 为了明确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对道岔尖轨侧磨和伤损的影响,为地铁折返线道岔合理选型及布置提供依据,采用道岔侧向过岔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根据最小势能原理,考虑轮轨间摩擦系数随列车侧向过岔速度的提高而降低这一黏着特性,分析了不同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下,尖轨侧面磨耗及轮轨纵横向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延长列车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可以提高侧向过岔速度,减轻尖轨侧磨,但会增加轮轨动力响应,且增加了运行长度,使折返运行时间变长。可以采取增大导曲线半径或直接换铺更大号码道岔来缩短运行时间。合理的启动距离和制动距离应该是:道岔基本轨前端距站台端部距离20~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轨侧磨 启动距离 制动距离 轮轨耦合振动模型 运行时间 折返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