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涡流制动对高速列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韩晓东 吕凯凯 +1 位作者 王可 魏庆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2,共7页
为探明线性涡流制动作用下高速列车的轮轨动力作用特征,详细分析了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装备涡流制动的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状态下的涡流制动装置与列车、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计算了涡... 为探明线性涡流制动作用下高速列车的轮轨动力作用特征,详细分析了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装备涡流制动的高速列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状态下的涡流制动装置与列车、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计算了涡流制动下的轮轨作用力、制动装置与钢轨间的动态间隙变化以及与轴箱间的动态作用力。结果表明,涡流制动装置工作状态时的最大轮轨垂向力约为85 kN、轮轴横向力约为8 kN,较缓解状态和失效状态有所增大;计算工况下的轮轨安全性指标均符合安全限值要求;涡流制动装置与钢轨间隙的减小幅值在1 mm以内,远小于初设的6~9 mm,最大增加幅值约为2.2 mm;涡流制动装置与轴箱间的最大垂向作用力为46 kN,最大横向作用力为13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线性涡流制动 作用状态 轮轨动力作用 振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系垂向悬挂对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春雷 李芾 黄运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0-825,共6页
为了实现机车车辆低动力作用,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和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重载货车一系垂向悬挂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优化了一系悬挂参数,降低了重载货车轮轨动力的相互作用... 为了实现机车车辆低动力作用,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和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重载货车一系垂向悬挂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优化了一系悬挂参数,降低了重载货车轮轨动力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垂向刚度对车辆轮轨动力作用影响甚微,一系垂向阻尼在高量值范围增加阻尼值,减轻轨道结构的振动,加剧车辆本身振动;重载货车一系垂向阻尼取50~500 kN.s/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一系垂向悬挂 仿真分析 轮轨动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列车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5
3
作者 封全保 孙守光 +2 位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刘建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 基于铁道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仿真分析系统,分析了机车车辆悬挂参数、结构参数及轨道结构参数对轮轨横向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的技术措施:(1)一系水平定位刚度(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刚度值选取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在充分满足运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刚度值;(2)二系水平(包括纵向和横向)刚度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不明显,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机车车辆的平稳性;(3)簧下质量对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较小簧下质量,将使轮轨横向动力作用得到显著的降低;(4)较低的扣件横向刚度、扣件垂向刚度及道床横向刚度等参数值将有利于降低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轮轨横向动力作用 动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160km·h^(-1)集装箱专用平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4
作者 孟宏 翟婉明 +1 位作者 王开云 安卫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6,共6页
针对研制中的时速160 km新型快速集装箱专用平车存在的横向运动稳定性差、对线路的动力作用相对较大等问题,提出如下4项改进措施优化车辆设计。①采用增大车体抗扭刚度和侧滚转动惯量的侧墙结构;②一系悬挂采用单拉杆加钢弹簧结构的弹... 针对研制中的时速160 km新型快速集装箱专用平车存在的横向运动稳定性差、对线路的动力作用相对较大等问题,提出如下4项改进措施优化车辆设计。①采用增大车体抗扭刚度和侧滚转动惯量的侧墙结构;②一系悬挂采用单拉杆加钢弹簧结构的弹性定位方式;③适当减小二系悬挂的横向刚度;④选择常接触弹性旁承参数时兼顾车辆的横向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建立平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分析模型,并采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分析改进后时速160 km新型快速集装箱专用平车的动力学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时速160 km新型快速集装箱专用平车具有良好的横向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和直线运行平稳性,轮轨动力作用较低;以时速50 km侧向通过12#固定辙叉道岔和以时速160 km通过轨道低接头时,对线路的动力作用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专用平车 动力学性能 优化设计 临界速度 轮轨动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轮轨关系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卫华 曹洋 +2 位作者 王启云 康晶晶 马彬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90-3198,共9页
为明确固定辙叉轮缘槽宽度对辙叉区轮轨关系的影响,基于轮轨接触理论和车辆—道岔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以轮载过渡断面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宽度优化方法,分析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相互... 为明确固定辙叉轮缘槽宽度对辙叉区轮轨关系的影响,基于轮轨接触理论和车辆—道岔耦合振动理论,提出以轮载过渡断面等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宽度优化方法,分析轮缘槽宽度对固定辙叉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轮载过渡区,合理减小轮缘槽宽度可增大实际轮载过渡断面心轨轨头宽度且降低等效锥度发生突变几率;辙叉轮缘槽宽度变化对轮轨动力相互作用影响不大,各动力学指标幅值变化极小,进一步验证了以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轮缘槽优化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辙叉 道岔 轮缘槽 轮轨接触关系 轮轨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轨弓网双耦合的高速受电弓横向减振技术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晶 朴明伟 +2 位作者 高文斌 傅凯 高辉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08-1919,共12页
鉴于轮轨磨耗与碳滑板磨损双因素影响,构建了轮轨弓网双耦合仿真技术平台,深入研究了高铁车辆的刚柔耦合振动及其对高速受电弓局部高应力的影响。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表明,高速受电弓存在高周疲劳问题,且有轮轨接触动力作用、碳滑板横向摩... 鉴于轮轨磨耗与碳滑板磨损双因素影响,构建了轮轨弓网双耦合仿真技术平台,深入研究了高铁车辆的刚柔耦合振动及其对高速受电弓局部高应力的影响。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表明,高速受电弓存在高周疲劳问题,且有轮轨接触动力作用、碳滑板横向摩擦扰动和流固耦合效应3大影响因素。因此高速转向架的研制应该在统一规范的轮轨匹配条件下科学提升极限速度以降低轮轨接触动力作用。由于商业速度400km/h已接近极限速度,研制高速受电弓必须明确其轻量化设计基本原则,低阶横向弹性模态频率应大于等于12Hz。最后,以复杂约束和内力精准分析为研判高周疲劳的主要依据,提出新一代高速受电弓轻量化结构设计,利用“鸭蛋圆”联接结构形式合理分散上下臂铰接动荷,将高周疲劳转变为静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受电弓 高铁车辆 轮轨接触动力作用 刚柔耦合仿真 碳滑板磨损 局部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货车轴重与速度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春雷 李芾 +1 位作者 付茂海 黄运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7,共6页
基于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进行货车轴重与速度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25,27,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容许通过轨道低接头的速度应分别小于110,100,90和60km.h-1;40t轴重重载货车以60km.h-1速度... 基于重载货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进行货车轴重与速度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25,27,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容许通过轨道低接头的速度应分别小于110,100,90和60km.h-1;40t轴重重载货车以60km.h-1速度在直线线路上运行时,其轮轨垂向力为249.6kN,非常接近英国铁路250kN轮轨垂向力的限值;在我国现有以60kg.m-1钢轨为主的干线铁路上开行30和40t轴重重载货车,对轨道结构的破坏比现有低轴重货车严重得多,但开行27t轴重重载货车是可行的;40t轴重重载货车在600m半径的曲线轨道上以40~120km.h-1速度运行时,轮轨垂向力最大值超过了英国铁路的250kN轮轨垂向力限值,轮轨横向力最大值非常接近我国《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及试验鉴定规范》所规定的77.80kN容许限值,另外轮轨磨耗功非常大,因此40t轴重重载货车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现有60kg.m-1钢轨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轴重 速度 轮轨动力作用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eavy-haul combined train applying emergency braking on straight line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鹏飞 王开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898-1908,共11页
A heavy-haul train-track coupled model is developed. Taking the emergency braking of the 2×104 t combined train as example, the train longitudinal impulse, the coupler dynamic behaviors and wheel-rail interaction... A heavy-haul train-track coupled model is developed. Taking the emergency braking of the 2×104 t combined train as example, the train longitudinal impulse, the coupler dynamic behaviors and wheel-rail interactions of vehicles distributing in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he coupler compressing forces, the couplers of middle locomotives may tilt to the free swing limits, which induces the unidirectional tilt of their connected wagon couplers. Consequently, the coupler longitudinal forces produce the lateral components, and then affect the wheel-rail dynamic interac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ddle locomotive and their neighboring freight wagons deteriorate significantly, becoming the most dangerous parts in the combined train. The wagons disconnecting with the locomotives can basically keep their couplers to stabilize in the centering positions, even though the maximum coupler longitudinal force acts on it. And its corresponding running safety also has little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haul train longitudinal impulse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 emergency bra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