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轨道交通轮轨接触面材料性能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关系研究
1
作者
肖乾
陈光圆
+1 位作者
方姣
罗佳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6,共6页
为准确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基于接触阻尼理论,考虑轮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车轮表面粗糙度,采用有限元法,将轮轨材料的接触面进行离散;基于罚函数面-面接触算法定义轮轨接触,建立轮轨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间接输入实际车轮...
为准确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基于接触阻尼理论,考虑轮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车轮表面粗糙度,采用有限元法,将轮轨材料的接触面进行离散;基于罚函数面-面接触算法定义轮轨接触,建立轮轨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间接输入实际车轮表面硬度数据并且加载位移载荷来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和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仿真结果表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随着法向载荷、摩擦系数和车轮表面硬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粗糙度对其影响不大;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与法向载荷、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及材料表面的硬度呈正相关;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与运行里程数并非呈现单调性变化。因此,当考虑轮轨材料表面粗糙度微观结构时,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
材料
轮轨
切向
接触
阻尼
轮轨切向阻尼损耗因子
微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分形模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温淑花
张学良
+3 位作者
陈永会
兰国生
李齐
王开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0,共9页
基于MB接触分形理论、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机理以及阻尼损耗因子的定义,建立了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的分形模型及其损耗因子模型。所建模型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与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摩擦系数、材料塑性指数、结...
基于MB接触分形理论、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机理以及阻尼损耗因子的定义,建立了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的分形模型及其损耗因子模型。所建模型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与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摩擦系数、材料塑性指数、结合面上的切向动态载荷幅值与法向接触载荷之比(简称切法向载荷比)、结合面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粗糙度参数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与结合面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无关,仅与切法向载荷比和摩擦系数有关。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随着切法向载荷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随着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摩擦系数、材料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结合面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先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分形维数值1.65附近出现最大值,而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构
结合面
切向
接触
阻尼
损耗
因子
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轨道交通轮轨接触面材料性能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关系研究
1
作者
肖乾
陈光圆
方姣
罗佳文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501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81ACB20007)。
文摘
为准确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基于接触阻尼理论,考虑轮轨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车轮表面粗糙度,采用有限元法,将轮轨材料的接触面进行离散;基于罚函数面-面接触算法定义轮轨接触,建立轮轨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简化模型;通过间接输入实际车轮表面硬度数据并且加载位移载荷来计算轮轨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和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仿真结果表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随着法向载荷、摩擦系数和车轮表面硬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粗糙度对其影响不大;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与法向载荷、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及材料表面的硬度呈正相关;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轮轨切向接触阻尼与运行里程数并非呈现单调性变化。因此,当考虑轮轨材料表面粗糙度微观结构时,更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轮轨
材料
轮轨
切向
接触
阻尼
轮轨切向阻尼损耗因子
微观模型
Keywords
rail transit
wheel/rail material
wheel/rail tangential contact damping
wheel/rail tangential damping loss factor
microscopic model
分类号
U270.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U211.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分形模型
被引量:
13
2
作者
温淑花
张学良
陈永会
兰国生
李齐
王开威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5328)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01D011062)
文摘
基于MB接触分形理论、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耗能机理以及阻尼损耗因子的定义,建立了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的分形模型及其损耗因子模型。所建模型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与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摩擦系数、材料塑性指数、结合面上的切向动态载荷幅值与法向接触载荷之比(简称切法向载荷比)、结合面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粗糙度参数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与结合面分形维数和分形粗糙度参数无关,仅与切法向载荷比和摩擦系数有关。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结合面切向接触阻尼损耗因子随着切法向载荷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结合面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随着结合面法向接触载荷、摩擦系数、材料塑性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结合面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随结合面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先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在分形维数值1.65附近出现最大值,而后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
关键词
机械结构
结合面
切向
接触
阻尼
损耗
因子
分形模型
Keywords
mechanical structure
joint interface
tangential contact damping
energy dissipation factor
fractal model
分类号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轨道交通轮轨接触面材料性能与轮轨切向接触阻尼关系研究
肖乾
陈光圆
方姣
罗佳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结合面切向接触等效黏性阻尼分形模型
温淑花
张学良
陈永会
兰国生
李齐
王开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