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断层图像三维重建的辅助轮廓线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段宝山 潘振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62-1866,共5页
在原有的轮廓线基础上生成与之相似的辅助轮廓线,然后把各轮廓线三角化形成一层层的三角面片,最后按一定的规则把各层三角面片从外到内直接连接形成四面体,从而完成三维重构.文中算法尤其适合基于断层轮廓线的医学图象三维重构,与已有... 在原有的轮廓线基础上生成与之相似的辅助轮廓线,然后把各轮廓线三角化形成一层层的三角面片,最后按一定的规则把各层三角面片从外到内直接连接形成四面体,从而完成三维重构.文中算法尤其适合基于断层轮廓线的医学图象三维重构,与已有的三维重构法(如MC,MT,Delaunay四面体化)相比,具有算法简单、思路自然、易于实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MC MT Delaunay四面体化 辅助轮廓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廓线法的镁合金构件内缺陷三维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顾雯琪 王召巴 陈友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206-208,共3页
随着对缺陷识别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缺陷的形状等特征准确地表征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将镁合金柱状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超声检测为手段,通过借鉴医学中常用的三维显示方法——轮廓线重构法,对研究对象中的缺陷进行三维反演。首先对检测后... 随着对缺陷识别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缺陷的形状等特征准确地表征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将镁合金柱状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超声检测为手段,通过借鉴医学中常用的三维显示方法——轮廓线重构法,对研究对象中的缺陷进行三维反演。首先对检测后的信号通过转化极坐标实现缺陷的定位,之后使用轮廓线重构法对每一截面的轮廓实行勾画,通过将每一个轮廓面的中心点确定之后,将中心点相连接构成轴线,将每一个轮廓面连接,实现缺陷的三维反演。通过和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明,轮廓线重构法可适用于4 mm的缺陷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轮廓线法 镁合金构件 三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的断层间多连通物体轮廓表面重建 被引量:3
3
作者 纪凤欣 欧宗瑛 +2 位作者 秦绪佳 张勇 侯建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9-59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投影关系判断的断层间多连通轮廓的表面重建方法 .在分析轮廓投影关系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了“连接表面投影区”;在连接表面投影区域内 ,利用距离函数生成过渡区域的体数据 ,进行表面重建的计算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插值计... 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投影关系判断的断层间多连通轮廓的表面重建方法 .在分析轮廓投影关系特性的基础上 ,建立了“连接表面投影区”;在连接表面投影区域内 ,利用距离函数生成过渡区域的体数据 ,进行表面重建的计算 ;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插值计算 ,生成分辨率较高的体数据 ;最后对 MT算法进行改进 ,抽取等值面 ,完成物体的表面重建 .该方法缩短了体数据的构造时间 ,加快了整个表面的重建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重建 轮廓线 表面投影区 体数据 等值面 轮廓投影关系 连接轮廓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三维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丹 吕学强 +1 位作者 李卓 徐丽萍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36-3142,共7页
为实现由汽车类外观设计专利图像到三维模型的恢复,结合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的特点,提出融合从明暗恢复形状(SFS)与轮廓线法的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结合右视图及主视图的轮廓对由SFS得到的模型进行深度校正,得到较为精确的... 为实现由汽车类外观设计专利图像到三维模型的恢复,结合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的特点,提出融合从明暗恢复形状(SFS)与轮廓线法的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结合右视图及主视图的轮廓对由SFS得到的模型进行深度校正,得到较为精确的单幅图像三维模型;利用轮廓法恢复物体的整体模型,通过计算各单幅图像模型及整体模型的位置坐标,进行各模型之间的对齐操作,使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融为一体,得到融合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在整体与细节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 三维重建 从明暗恢复形状 轮廓线法 深度校正 融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bility improvement and blank shape definition for deep drawing of cylindrical cup with complex curve profile from SPCC sheets using FEM 被引量:3
5
作者 Duc-Toan Nguyen Duy-Khoe Dinh +2 位作者 Hong-Minh Thi Nguyen Tien-Long Banh Young-Suk K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27-34,共8页
In the current work, to predict and improve the formability of deep drawing process for steel plate cold rolled commercial grade (SPCC) sheets, thre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blanking force, the die and punch comer ... In the current work, to predict and improve the formability of deep drawing process for steel plate cold rolled commercial grade (SPCC) sheets, three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blanking force, the die and punch comer radius were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al plan according to Taguchi's orthogonal array was coupl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simulations. Firstly, the data from the test of stress-strain and forming limit curves were used as input into ABAQUS/Explicit finite element code to predict the failure occurrence of deep drawing process. The three parameters were then validated to establish their effects on the press formability. The optimum case found via simulation was finally confirmed through an experimen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mplex curve profile of cup shape after deep drawing, the anisotropic behavior of earring phenomenon was modeled and implemented into FEM. After such phenomenon was correctly predicted, an error metric compared with design curve was then mea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SPCC DEEP-DRAWING forming limit diagram criterion Taguchi's method earring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