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1 位作者 马朝芝 杨小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6-321,共6页
在被测交的5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没有1个能使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性。分别以纯合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和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中杂3号作父本与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 在被测交的5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没有1个能使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性。分别以纯合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和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中杂3号作父本与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杂交,成功地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中。以作者自己选育的具有不同来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作父本与得到的具有波里马细胞质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不断回交,并将所有回交后代种子混合种植,建立起了一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轮回选择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轮回选择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Ta(iMs_2)在湖北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中的应用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佟汉文 高春保 +3 位作者 刘易科 朱展望 张宇庆 庄宗英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6-2988,共3页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对群体内所选优良单株进行株高、穗粒数、抗赤霉病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选次数的递增,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均得到改良,并从中选育出了鄂麦11、"42204"等...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对群体内所选优良单株进行株高、穗粒数、抗赤霉病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轮选次数的递增,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均得到改良,并从中选育出了鄂麦11、"42204"等新品种(系)。同时对这一育种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太谷显性核不育 轮回选择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轮回选择群体品质性状的分子改良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令恩 闵东红 +1 位作者 张小红 冯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49-1754,共6页
利用HMW-GS优异种质和矮败小麦遗传改良工具,通过苗期HMW-GS基因PCR分子跟踪并结合籽粒SDS-PAGE检测,将优异HMW-GS导入并聚合于矮败小麦,构建矮败小麦优质轮回选择群体。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287个单株进行1Dx5和1Bx14基因... 利用HMW-GS优异种质和矮败小麦遗传改良工具,通过苗期HMW-GS基因PCR分子跟踪并结合籽粒SDS-PAGE检测,将优异HMW-GS导入并聚合于矮败小麦,构建矮败小麦优质轮回选择群体。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对轮回选择群体的287个单株进行1Dx5和1Bx14基因的PCR检测,有225个单株携带1Dx5基因,有120个单株携带1Bx14基因;其中,有58个单株同时携带1Dx5和1Bx14基因。对群体中287个单株籽粒的HMW-GS组成进行分析,有22%籽粒在Glu-B1、Glu-D1位点发生了亚基聚合:224个单株携带5+10亚基,126个单株携带14+15亚基,有63个单株同时携带5+10+14+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HMW-GS 轮回选择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青松 杨春燕 +7 位作者 赵双进 闫龙 史晓蕾 刘丽娟 赵聪聪 冯燕 赵鑫 张孟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改良后形成C1群体。分析基础、C0、C1 3个群体的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C1群体蛋白变化为35.66%~48.02%;脂肪变化为16.34%~22.92%;株高变化为46.00~158.00 cm;分枝数变化为0~8个;百粒质量变化为10.30~25.30 g;单株重变化为1.60~59.60 g。C1群体中不育株所占比例为19.20%,抗草甘膦性株所占比例为70.54%。利用大豆ms1基因构建了一个含EPSPS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轮回群体,该群体性状分离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适合转基因大豆育种材料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回群体选择 MS1 转基因 EPSPS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宁豆9号的选育及应用
5
作者 程浩 姬月梅 +5 位作者 连金番 罗瑞萍 王乾 赵志刚 李培贵 赵学智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6期8-11,16,共5页
宁豆9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以大豆ms1雄性核不育材料为母本,中黄30、中品661等70余份国内优良大豆种质为混合父本,通过轮回群体选择方法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从宁豆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生产试验示范产量表... 宁豆9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以大豆ms1雄性核不育材料为母本,中黄30、中品661等70余份国内优良大豆种质为混合父本,通过轮回群体选择方法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从宁豆9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生产试验示范产量表现进行系统介绍,并根据育种实践总结了宁豆9号的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宁豆9号 轮回群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皖麦26号
6
《现代农业科技》 1996年第7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早熟高产 扬麦5号 平均亩产 轮回选择群体 品质性状 栽培要点 安徽省农科院 粗蛋白质含量 生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