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移植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肖仕初 夏照帆 +3 位作者 杨珺 王广庆 朱世辉 贲道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2-393,T001,共3页
为探讨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及移植后EGF的表达 ,于体外培养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传代数时培养上清中EGF的含量。然后将转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 为探讨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及移植后EGF的表达 ,于体外培养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 ,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及不同传代数时培养上清中EGF的含量。然后将转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 ,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 ,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移植后 3周以抗EG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结果显示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传至第 5代仍可分泌EGF ,达pg级水平 ;含转基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 1~ 3周 ,抗EGF染色阳性。提示转EGF基因表皮细胞在体内与体外均可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产物 ,可望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egf基因表皮细胞 生物学活性 移植实验 复合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hEGF基因的表皮细胞G418长期筛选后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董肇杨 陈玉林 +6 位作者 戴方平 郇京宁 张素贞 应康 吕洛 范清源 方之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因在转染表皮细胞后稳定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构建的pBK-Signal-EGF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转染培养成60%~70%连片的人表皮细胞,然后用G418长时间筛选出稳定...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因在转染表皮细胞后稳定表达情况。方法:选用构建的pBK-Signal-EGF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转染培养成60%~70%连片的人表皮细胞,然后用G418长时间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大量培养传代后,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外源性基因稳定表达水平。结果:(1)构建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质粒可成功转染到人表皮细胞中;(2)转基因表达在传4代后仍可存在;(3)hEGF表达水平6周内可在培养基中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质粒 筛选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人表皮细胞复合皮的构建与移植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仕初 朱世辉 +3 位作者 夏照帆 王广庆 王永胜 刘志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6-509,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转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移植后EGF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转染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按1∶1、1∶3、1∶5的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将... 目的探讨转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移植后EGF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的表皮细胞和转染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按1∶1、1∶3、1∶5的比例混合,种植于脱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后形成复合皮,将复合皮移植于Balb/c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后EGF的表达,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小鼠表皮细胞与转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按1∶5混合构建的复合皮移植后1~2周,抗EGF染色阳性,1周时,新生表皮基底层中PCNA阳性细胞比含单纯小鼠表皮细胞的复合皮移植后显著增多(P<0.01)。结论转染EGF基因的人表皮细胞在移植后早期可表达外源基因产物,并促进表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 皮肤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转染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_3SP_2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2 位作者 孙安 李焰 叶维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1-363,373,共4页
目的 :观察外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M3 SP2 细胞 ,通过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了解细... 目的 :观察外源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M3 SP2 细胞 ,通过活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克隆形成率了解细胞生长状态。结果 :与亲本细胞比较 ,PTEN基因转染细胞数量减少、排列松散 ,部分细胞发生变性或崩解 ;细胞生长缓慢 ,分裂指数显著减至 16 2‰ (P <0 0 1)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延长 (31 74h) ,细胞生长抑制率达 5 7 0 5 %~ 71 46 % (P <0 0 0 1) ;细胞克隆形成率为 10 40 %~ 14 93% ,克隆形成抑制率高达 6 5 %~ 72 %(P <0 0 1)。结论 :外源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能显著抑制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抑癌基因 粘液表皮样癌 基因 细胞生长 脂质体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抑癌基因转染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_3SP_2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3 位作者 王廷 杨波 叶维莉 王江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基因PTEN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建立稳定表达PTEN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法和... 目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基因PTEN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建立稳定表达PTEN的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野生型PTEN基因导入高转移性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3 SP2 ,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 ,用免疫印迹法和ABC免疫酶染色法检测转染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野生型PTEN基因成功地导入细胞M3 SP2 ,转染细胞稳定表达PTEN蛋白 ,PTEN蛋白分布于细胞质。结论 :M3 SP2 细胞能稳定表达外源性基因P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癌 PTEN 基因 细胞 M3SP2 建立鉴定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培养的角朊细胞 被引量:2
6
作者 戴方平 范青源 +5 位作者 应康 潘耀良 张素贞 方之扬 陈玉林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因真核表达的机理及角朊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选用已构建的pBK-SignalEGF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转染培养成70%~80%连片的人角朊细胞;采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外源性基因真核表达的机理及角朊细胞作为基因治疗靶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选用已构建的pBK-SignalEGF质粒,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转染培养成70%~80%连片的人角朊细胞;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外源性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放免测定法检测外源性基因的翻译水平。结果:(1)外源性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基因转染角朊细胞后有转录表达;(2)外源性hEGF基因转染角朊细胞后有EGF蛋白分泌,以基因转染后48h分泌水平最高,约2~3ng/ml。结论:LipofectAMINE介导pBK-Signal-EGF质粒转染角朊细胞可获得瞬时表达的EGF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质粒 脂质体 角朊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PTEN抑癌基因对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形态的影响
7
作者 刘斌 吴军正 +2 位作者 司徒镇强 李洁 李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对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形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HE染色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法 ,比较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转染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 3SP2 PTEN与对照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 3... 目的 :观察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对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形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法、HE染色观察、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法 ,比较野生型PTEN抑癌基因转染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 3SP2 PTEN与对照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M 3SP2 pBp的形态学差异。 结果 :M 3SP2 pBp细胞体外生长活跃 ,细胞数量多 ,核分裂相多 ,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 ,细胞核切迹明显 ,细胞质中线粒体丰富 ;M 3SP2 PTEN细胞生长缓慢 ,分裂相很少 ,细胞数量少 ,部分细胞空泡变性 ,染色质凝集 ,细胞膜彭出 ,线粒体数量少并发生肿胀 ,较多的溶酶体融合。结论 :外源野生型PTEN基因的转染能导致体外培养的高转移性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PTEN抑癌基因 移性黏液 表皮样癌细胞 形态学 基因 黏液表皮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定、有效的表皮细胞基因导入方法的确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杜太超 赵雄飞 +2 位作者 路淑珍 王旭 黎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表皮细胞基因转染的稳定有效方法。方法:我们用五种方法将报告基因p S Vβ转染培养的表皮细胞,用原位染色方法检测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这五种方法的转染后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24 h 表皮细胞开始表达报告基因... 目的:探讨一种表皮细胞基因转染的稳定有效方法。方法:我们用五种方法将报告基因p S Vβ转染培养的表皮细胞,用原位染色方法检测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这五种方法的转染后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24 h 表皮细胞开始表达报告基因,72 h 达到高峰,脂质体结合10% 甘油休克法的转染效率可达到4.2% 。结论:表皮细胞难于转染,脂质体结合10% 甘油休克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转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表皮细胞 基因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荣 郑航 罗荣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克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建立共表达HER2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MCF-7细胞模型。方法从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中,用RT-PCR技术克隆HER2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目的克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建立共表达HER2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MCF-7细胞模型。方法从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中,用RT-PCR技术克隆HER2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R2。测序鉴定后,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HER2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的HER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其转染MCF-7细胞,经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证实,转染细胞内有HER2基因高表达。结论成功克隆HER2基因并获得共表达HER2基因和ER基因的MCF-7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雌激素受体 HER2 基因表达 克隆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表达的调节
10
作者 连小华 杨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KC)中 ,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 ,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KC)中 ,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 ,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皮KC经EGF处理 12、2 4、48、72h后 ,tPAmRNA/蛋白质的量均增加 (P <0 .0 1) ,tPAmRNA表达的高峰出现于EGF作用 2 4h时 ,tPA蛋白质表达的高峰则出现于EGF作用 48h时。EGF联合 0 .5、1.0、1.5mmol/LCa2 + 作用小鼠表皮KC 48h ,与EGF单独作用小鼠表皮KC 48h时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 ,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结论 小鼠表皮KC中 ,EGF可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tPAmR NA/蛋白质的表达 ,但受Ca2 + 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 egf 基因表达 调节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靶向RET、FGFR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钟炜祥 韦晰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161-2166,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依赖于靶向基因的突变。转染时发生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新型突变基因,常见于相对年轻、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RET融合基因可能是EGFR、ALK、ROS1均未突变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依赖于靶向基因的突变。转染时发生重排(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新型突变基因,常见于相对年轻、不吸烟的女性肺腺癌患者。RET融合基因可能是EGFR、ALK、ROS1均未突变肺癌患者的主要发病途径,抑或是此类肺癌患者致病的新靶点。目前,新型高选择性RET抑制剂BLU-667和LOXO-292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作为肺鳞状细胞癌中突变频率最高的酪氨酸激酶家族基因,FGFR基因融合后,细胞的FGFR激酶区活性增强,进而诱发肿瘤的产生和恶化,FGFR抑制剂可以抑制FGFR3-TACC3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因此,就RET下FGFR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染时发生重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