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CpTI-Bt基因棉和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存活、生长及营养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继红 王琛柱 郭三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 20 0 0年 7月中旬和 8月中旬 ,分别测定了采自田间的转CpTI Bt基因双价抗虫棉 (SGK32 1,以下简称CpTI Bt棉 )和转Bt基因抗虫棉 (中 30 ,以下简称Bt棉 )对棉铃虫 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存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7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效果均较好 ,尤其是CpTI Bt棉棉叶和花瓣对 4龄幼虫 3天内致死率为 92 %以上 ;8月中旬两种转基因棉的抗虫活性均明显降低 ,且Bt棉的杀虫活性显著低于CpTI Bt棉 ,其幼虫死亡率与对照受体棉中 16的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 ,仅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 ;石远 32 1(SGK32 1受体品系 )的花瓣具有一定的抗虫活性 ,可显著降低取食幼虫的体重 ,甚至造成部分幼虫死亡 ;CpTI Bt棉中 ,花瓣和棉叶的抗虫性明显高于蕾和铃心。对 5龄幼虫取食棉铃 1日后的营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 :两种转基因抗虫棉处理的幼虫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石远 32 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CpTI Bt棉处理的幼虫近似消化率显著低于石远 32 1和Bt棉 ,但其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石远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pti-bt基因棉 BT基因 铃虫 存活 生长 营养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及害虫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93
2
作者 邓曙东 徐静 +2 位作者 张青文 周世文 徐冠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20 0 0~ 2 0 0 1年 ,在湖北棉区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设三个处理 :转Bt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自控田 (仅依靠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对照棉田 (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 20 0 0~ 2 0 0 1年 ,在湖北棉区系统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试验设三个处理 :转Bt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自控田 (仅依靠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对照棉田 (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 )。结果表明 ,在转Bt基因棉田中 ,除棉蓟马外 ,其它主要非靶标害虫 (主要是刺吸性害虫 )的种群发生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 0 0 0年棉蚜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37 9%和 71 4%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92 5 %和 134 9% ;2 0 0 0年朱砂叶螨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181 1%和 2 98 3%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6 9 9%和 10 5 0 % ;转Bt基因棉对于斜纹夜蛾与烟粉虱这两种近几年来对棉花危害有加重趋势的害虫 ,在大田中没有表现出抗性。天敌的发生种类和数量也都远远高于常规对照棉田 ,几种主要天敌种群发生的总计值及高峰值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棉田。 2 0 0 0年蜘蛛类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6 6 3%和 112 1%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95 1%和 111 7% ;2 0 0 0年龟纹瓢虫发生的总计值 ,化防田和自控田分别比常规对照田增加 140 8%和 135 4% ,2 0 0 1年则分别增加 6 7 2 %和 10 9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非靶标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杂种优势及性状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69
3
作者 邢朝柱 靖深蓉 +2 位作者 郭立平 袁有禄 王海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 NC 设计方法 ,选用我国构建的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 GK3和美国构建的 Bt基因棉新棉 33B等 Bt基因棉为父本 ,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含 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性状优势分析表明 ,组合的中亲优... 采用 NC 设计方法 ,选用我国构建的 Bt( 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 GK3和美国构建的 Bt基因棉新棉 33B等 Bt基因棉为父本 ,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含 Bt基因杂交棉组合的性状优势表现及配合力效应。性状优势分析表明 ,组合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 ,皮棉产量中亲优势率达 1 0 0 %,竞争优势率达 86.7%,多数品质性状较对照为优 ,表明转 Bt基因棉品系与常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潜力较大 ;通径分析表明 ,在增产因素中 ,铃重和铃数所起贡献较大 ;配合力分析表明 ,父本间和母本间的 GCA均方值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组合的 SCA均方值除子、皮棉产量性状外 ,其余均不显著 ,在 F1性状的遗传中 ,各性状的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 ;F1的性状表型值与父、母本的 GCA呈高度正相关 ,并达显著水平 ,表明选配含 Bt基因杂交组合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25
4
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2 位作者 王春义 马艳 李春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101,共8页
2002—2003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1Ac+CpTI)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3、4代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分别比常规棉减少81.4%、87.1%和87.0%,比Bt棉田减少11.1%、33.3%和57.1%,比常规棉用药田减少20.0%、6... 2002—2003年在田间小区研究了转双价基因(Cry1Ac+CpTI)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3、4代棉铃虫平均百株幼虫数量分别比常规棉减少81.4%、87.1%和87.0%,比Bt棉田减少11.1%、33.3%和57.1%,比常规棉用药田减少20.0%、66.7%和40.0%;百株棉苗蚜数量比Bt棉田减少4.0%,但分别比常规棉田和常规棉用药田增加21.6%和153.9%;百株伏蚜、棉粉虱数量分别比Bt棉田和常规棉田减少5.5%和23.3%、16.7%和13.0%,但比常规棉用药田增加61.7%和33.3%;百株棉叶螨、棉盲蝽和棉蓟马的数量比Bt棉减少34.0%、39.6%和5.9%,但分别比常规棉田和常规棉用药田增加158.3%和287.5%、20.8%和52.6%、23.1%和60.0%。百株草间小黑蛛、龟纹瓢虫和小花蝽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棉用药田,与Bt棉和常规棉田差异不显著;百株棉蚜茧蜂和中红侧沟茧蜂数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棉田,与Bt棉和常规棉用药田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基因 害虫 天敌 种群动态 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7
5
作者 夏敬源 崔金杰 +2 位作者 马丽华 董双林 崔学芬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64,共8页
1994~1998年,在室内、罩笼、田间小区和大田试验示范,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综合防治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评价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He... 1994~1998年,在室内、罩笼、田间小区和大田试验示范,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综合防治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研究、评价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具有良好的抗性,但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动态;对棉铃虫的影响涉及存活、发育、生殖、行为习性等方面。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不再是主要害虫,但棉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棉蚜(Aphisgosypi)、棉蓟马(Thripstabaci)、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等刺吸性害虫的发生为害加重;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变化不大,但棉铃虫幼虫优势寄生性天敌发生数量明显减少。转Bt基因春棉麦套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2.8028)和均匀度指数(0.5805)>春棉平作(分别为2.6133和0.5321)>夏棉麦套(分别为1.8181和0.4082),但优势集中性指数正好相反(分别为0.1085、0.1291和0.3366);说明春棉麦套昆虫群落的稳定性较好,对外部环境干扰和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能力较强。转Bt基因棉二代棉铃虫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铃虫 自然天敌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9
6
作者 陈松 吴敬音 +2 位作者 周宝良 黄骏麒 张荣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89-193,共5页
采用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 ,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 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 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 Bt毒蛋... 采用抗体夹心 EL ISA技术 ,对转 Bt基因抗虫棉植株中 Bt毒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Bt基因在所有检测到的器官中均有表达 ,但是不同器官中的 Bt毒蛋白含量明显不同。在苗期全展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最高 ,根、茎和叶柄中 Bt毒蛋白含量较低 ;在花铃期当日开花的子房中 Bt毒蛋白含量较高 ,雌雄蕊中 Bt毒蛋白较低 ,花瓣及苞叶 Bt毒蛋白含量最低。表明 Bt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不同生育期的功能叶中 Bt毒蛋白含量差异显著 ,Bt毒蛋白含量在苗期叶片中最高 ,蕾期次之 ,花铃期最低。随着棉花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 ,Bt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Bt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随着器官的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而表现出时空动态变化。这可能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呈时空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BT毒蛋白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汝忠 沈法富 +3 位作者 王宗文 王景会 申贵芳 夏光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8-272,共5页
以转 Bt基因抗虫棉 R55为材料 ,利用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方法 ,通过对不同亲本与抗虫亲本 R55杂交F1~ F5、BC1、BC2 世代材料 Bt晶体杀虫蛋白的定性、定量测定 ,结合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的抗棉铃虫鉴定 ,研... 以转 Bt基因抗虫棉 R55为材料 ,利用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方法 ,通过对不同亲本与抗虫亲本 R55杂交F1~ F5、BC1、BC2 世代材料 Bt晶体杀虫蛋白的定性、定量测定 ,结合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的抗棉铃虫鉴定 ,研究了转 Bt基因抗虫棉 Bt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F1均表现阳性 ,F2 阳、阴性株符合 3∶ 1的分离比例 ,回交 BC1阳、阴性株呈现 1∶ 1的分离比例 ,说明 Bt基因的遗传基本符合显性主基因遗传规律。但 Bt基因的遗传又有其特殊性 ,表现在亲本的遗传背景对 Bt基因的表达有着较大影响 ,不同亲本与抗虫亲本杂交 F1代 Bt晶体蛋白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 ;杂交方式对 Bt基因的表达亦有一定影响 ;不加选择的连续回交 ,有可能使 Bt基因“丢失”。未发现 Bt基因的表达随世代的递增、农艺和经济性状的改进而降低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抗虫性 遗传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含量时空分布及对棉铃虫产生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邢朝柱 靖深蓉 +3 位作者 崔学芬 郭立平 王海林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 采用ELISA法(酶链免疫法)、室内初孵棉铃虫生测法和田间棉铃虫为害调查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国构建的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抗虫棉品系GK3和美国构建的Bt基因棉品系新棉33B的不同生育期以及花铃期不同器官的杀虫蛋白含量、校正死亡率和田间受害率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Bt杀虫蛋白含量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呈时空动态变化,在时间分布上,各生育期顶尖平展叶表现为:初花期>蕾期、花铃期>苗期>吐絮期;在花铃期,各器官表现为:功能叶、茎尖>小蕾、幼铃>花蕊、花瓣、苞叶、老叶。室内生测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棉株Bt杀虫蛋白含量高度一致;田间表现与Bt杀虫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差异,除主要受Bt杀虫蛋白影响外,棉铃虫取食选择性,以及残存高龄幼虫为害和棉株各部位营养结构等也影响其抗虫性,造成后期棉铃虫主要为害花、蕾和幼铃,两材料抗虫性表现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Bt蛋白含量 铃虫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转Bt基因棉的K^+、Na^+转运及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敏 王校常 +2 位作者 严蔚东 梁永超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0-467,共8页
通过对转Bt基因棉(苏抗103)和受体棉(苏棉12)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钾钠离子的转运、累积分布以及它们SOD活性和H2O2含量变化的比较,证明了Bt抗虫基因的导入一方面导致棉花植株地上部钾累积增多,根部钾含量降低,从根往地上部的钾转... 通过对转Bt基因棉(苏抗103)和受体棉(苏棉12)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钾钠离子的转运、累积分布以及它们SOD活性和H2O2含量变化的比较,证明了Bt抗虫基因的导入一方面导致棉花植株地上部钾累积增多,根部钾含量降低,从根往地上部的钾转运能力增强,而且根吸收能力也有增强趋势;然而另一方面,受盐胁迫时转Bt基因棉对钾的向上运输选择性减弱,地上部钠积累偏多,盐耐性减弱;SOD活性受盐胁迫影响,下降显著,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有所不同,转Bt基因棉可能不太适宜在盐碱土壤上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盐胁迫 超氧自由基 吸收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杂交棉主要性状优势率分布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崔瑞敏 闫芳教 +2 位作者 王兆晓 耿军义 张香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分析了 73个转 Bt基因抗虫杂交组合 F1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率分布 ,认为 :1杂种一代的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 2 5 6%的组合霜前皮棉产量竞争优势 ( CH% )集中在 1 0 .1 %~ 35 %之... 分析了 73个转 Bt基因抗虫杂交组合 F1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率分布 ,认为 :1杂种一代的霜前皮棉产量、株高、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等性状具有明显的正向优势。 2 5 6%的组合霜前皮棉产量竞争优势 ( CH% )集中在 1 0 .1 %~ 35 %之间 ;子棉总产则以 0 .1~ 2 0 %居多 ;铃重、衣分、子指、霜前花率的 CH%主要分布在 0 .1 %~ 1 5 %之间 ;生育期、2 .5 %跨长为负优势 ,多在 - 5 %~ - 0 .1 %之间。 3与 F1相比 ,除子指、2 .5 %跨长外 ,F2主要性状杂种优势均不同程度下降 ,以子棉总产、霜前皮棉产量、霜前花率、单株铃数降幅较大 ;生育期变化较小 ;铃重、衣分、子指虽比 F1有所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率分布 Bt基因杂交 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胁迫与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冬生 吴振廷 +2 位作者 王学林 郑厚今 夏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0-292,共3页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的抗虫活性。高温 ( 3 8℃ )亦可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但较低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高温下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明显增强。因此 ,应加强转 Bt基因棉田的水肥管理 ,保证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高效表达 ,重视各种异常天气后转 Bt基因棉田间的虫量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BT基因 铃虫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 被引量:19
12
作者 董双林 汪若海 +1 位作者 马丽华 钟昌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4-335,共2页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PreliminaryStudyonResistanceofTransgenicBtCot-tontoInsectPests培育和利用转Bt基因棉是治理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由... 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研究简报PreliminaryStudyonResistanceofTransgenicBtCot-tontoInsectPests培育和利用转Bt基因棉是治理抗性棉铃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生物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前期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冬生 吴振廷 +2 位作者 王学林 郑厚今 夏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生长前期转 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具较强的抗性 ,子叶期抗性最强 ,真叶后下降 ,随后逐渐上升 ,至 1 0叶期达顶点 ,之后又开始下降 ;沿江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期 ,正处于 Bt基因棉的生长前期 ,转 Bt基因棉对 1龄和 2龄幼虫在较短... 生长前期转 Bt基因棉对低龄棉铃虫幼虫具较强的抗性 ,子叶期抗性最强 ,真叶后下降 ,随后逐渐上升 ,至 1 0叶期达顶点 ,之后又开始下降 ;沿江棉区一代棉铃虫幼虫发生期 ,正处于 Bt基因棉的生长前期 ,转 Bt基因棉对 1龄和 2龄幼虫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效果 ,对 3龄和4龄幼虫抗虫效果明显下降 ,但连续取食后全部不能存活 ,对 5龄幼虫抗虫效果较差 ,连续取食后可部分化蛹但化蛹率明显低于对照。同时测定了降雨对生长前期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生长前期 铃虫 抗虫性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棉区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邓曙东 徐静 +2 位作者 张青文 周世文 徐冠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4-590,共7页
20 0 0~ 2 0 0 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 ,表明转Bt基因棉 (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 3个处理 :转Bt基因棉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基因棉自控田 (依靠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 20 0 0~ 2 0 0 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 ,表明转Bt基因棉 (品种为GK19)在湖北江汉平原棉区对棉铃虫抗性稳定。试验设 3个处理 :转Bt基因棉化防田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害虫 )、转Bt基因棉自控田 (依靠天敌控制害虫 )及常规棉对照田(利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害虫 )。从棉铃虫的第 2代到第 5代整个发生期内 ,即使在不进行化学防治的情况下 ,棉铃虫在Bt棉田的发生量也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最高百株虫量为 12头 )。室内饲养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 (幼虫体重、蛹重 )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使 6龄幼虫体重减少 2 5 6 % ,蛹重减少 18 2 %。棉铃虫幼虫取食转Bt基因棉组织后 ,发育迟缓 ,相对于常规棉喂养的整个发育历期延长 17天 ,使棉铃虫在田间的危害减少至少一个世代。另外 ,接虫试验表明 ,棉铃虫幼虫在常规棉上的取食时间是转Bt基因棉株上的 6 1倍 ,极大地减轻了棉铃虫的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铃虫 抗性 时空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寄生性天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金杰 雒珺瑜 +2 位作者 王春义 李树红 李春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寄生性天敌棉蚜茧蜂、棉铃虫寄生蜂侧沟茧蜂和齿唇姬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转双价基因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采集的棉蚜僵蚜的羽化率三者间均无明显差异 ,转双价基因棉田和Bt棉田棉蚜茧蜂的蜂重... 研究了转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寄生性天敌棉蚜茧蜂、棉铃虫寄生蜂侧沟茧蜂和齿唇姬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转双价基因棉田、Bt棉田和常规棉田采集的棉蚜僵蚜的羽化率三者间均无明显差异 ,转双价基因棉田和Bt棉田棉蚜茧蜂的蜂重差异达显著水平 ,与常规棉田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常规棉田的棉蚜茧蜂寄生取食转双价基因棉、Bt棉和常规棉的棉蚜后的蜂羽化率、出蜂时间及蜂重均没有明显差异 ,在寄生数量上除Bt棉与常规棉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外 ,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转双价基因棉田的棉蚜茧蜂对取食转双价基因棉的棉蚜的寄生率有所下降 ,但棉蚜茧蜂的羽化率却明显提高 ,说明转双价基因棉对棉蚜茧蜂的寄生力影响不大。转双价基因棉和Bt棉均严重影响侧沟茧蜂和齿唇姬蜂的寄生率、羽化率、茧重和蜂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价基因 蚜茧蜂 常规 BT 寄生性天敌 差异 影响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毒蛋白的表达和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桂生 周福才 +2 位作者 谢义明 封超年 杨益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2-306,共5页
于花铃期对科棉1号棉株进行连续48 h的不同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叶片活性、毒蛋白和棉铃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12h内增加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毒蛋白含量24 ... 于花铃期对科棉1号棉株进行连续48 h的不同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叶片活性、毒蛋白和棉铃虫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增加,12h内增加最快;可溶性蛋白含量一直下降,12 h内降幅最大。毒蛋白含量24 h内显著下降,12h内降幅最大。25℃处理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20℃和35℃处理。同一温度下,胁迫时间越长,棉铃虫取食后的死亡率越低。棉铃虫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明显低于144 h后的死亡率。取食72 h后的死亡率与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毒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和毒蛋白变化量之间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胁迫 BT基因 铃虫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张桂寅 刘立峰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4-267,共4页
利用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或新品系与美国抗虫棉新棉 3 3 B及我国自育的 2个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转 Bt基因杂交抗虫棉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转 Bt基因杂交棉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铃重的增加较大 ,其次... 利用河北省审定的棉花品种或新品系与美国抗虫棉新棉 3 3 B及我国自育的 2个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 ,分析了转 Bt基因杂交抗虫棉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转 Bt基因杂交棉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在产量构成因素中 ,单铃重的增加较大 ,其次是衣分 ,单株结铃数优势最小。对纤维品质分析表明 ,抗虫杂交棉纤维品质一般具有负优势。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多低于抗虫亲本和对照 ,麦克隆值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杂种优势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及其主要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薛丽 肖达 +2 位作者 卢延 宋敦伦 高希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B... 近年来,转基因棉田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棉蚜是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棉田发生危害较严重的非靶标刺吸性害虫之一。在实验室内,棉蚜分别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40代以上,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转Bt基因棉SGK321上棉蚜体内的Bt蛋白含量,研究转Bt基因棉对棉蚜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主要代谢物质脂类、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饲养于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能检测到痕量的Bt蛋白。与亲本常规棉相比,转Bt基因棉上棉蚜寿命延长,产蚜数减少,但差异不显著。生命表参数也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棉上的棉蚜体内总蛋白含量、三油酸甘油酯含量增加,总糖含量减少,但与亲本常规棉相比差异不显著。初步结果表明从长期效应看,SGK321对棉蚜的生长发育、主要代谢物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非靶标害虫 代谢物质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虫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孟凤霞 沈晋良 +2 位作者 周威君 高聪芬 唐灿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 采用喂饲法 ,建立了转Bt基因棉叶片和蕾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抗虫性测定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叶片喂饲法 :第 2~ 3展开叶用浸水的脱脂棉保湿放入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接 5头初孵幼虫 ,用扎孔的塑料薄膜封口 ,在 (2 7± 1)℃条件下饲养 5d后记录死亡率、存活幼虫发育龄期及危害级别。蕾喂饲法 :每蕾接 2头初孵幼虫 ,控制条件同上 ,喂饲 3d后 ,记录幼虫死亡率和存活幼虫发育龄期。以上方法的建立 ,为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时空规律与害虫抗性选育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铃虫 抗虫性 测定方法 蕾喂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筛选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梁革梅 谭维嘉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57-62,共6页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遗传方式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 16代筛选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倍数上升到 43 3倍。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 ,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敏感与抗性棉铃虫杂交 ,正交、反交的显性度都小于 0、杂交过程中雌雄性比基本接近 1∶1、假设抗性基因为单基因时的χ2 值较低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虫 BT基因 抗性 抗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