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与CpTI基因抗虫作物免疫检测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
1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Bt基因作物 转cpti基因抗虫作物 免疫检测试剂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抗虫CpTI基因的花生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平丽 单雷 +4 位作者 柳展基 王芳 张斌 毕玉平 张传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途径,将抗虫CpTI基因转入花生,经过诱导分化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外源CpTI基因已整合到大部分再生花生植株的基因组中。通过抗虫性检测试验,转基因...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途径,将抗虫CpTI基因转入花生,经过诱导分化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PCR检测及Southern杂交鉴定结果表明,外源CpTI基因已整合到大部分再生花生植株的基因组中。通过抗虫性检测试验,转基因花生具有一定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遗传 农杆菌介导 cpti基因 基因植株 植株再生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丽莉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彭于发 花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93-1802,共10页
转基因抗虫作物自 1996年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 ,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 ,同时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如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种植 ,是否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是否会影响有益昆虫 ,包括重要经... 转基因抗虫作物自 1996年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 ,它的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了普遍肯定 ,同时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如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种植 ,是否会导致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是否会影响有益昆虫 ,包括重要经济昆虫、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以及重要蝶类的种类及种群数量 ,已成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生态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作物在对靶标害虫有效控制的同时 ,一些对杀虫蛋白不敏感的非靶标害虫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由于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客观上也使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上升 ,这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害虫综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靶标害虫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害虫天敌种群数量 ,靶标害虫取食转基因抗虫作物后发育迟缓 ,也间接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长发育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花粉或花蜜是一些重要经济昆虫如蜜蜂、熊蜂和一些寄生蜂 ,甚至捕食性天敌的食物来源 ,或花粉飘落到一些鳞翅目昆虫如家蚕或重要蝶类昆虫的寄主植物上 ,直接或间接对这些昆虫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昆虫 ,特别是对有益昆虫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 ,也有研究报道认为对某些有益昆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非靶标昆 有益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基因(CpTI)辣椒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朋 王关林 方宏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以辣椒叶片为外植体 ,通过比较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建立了具有较高分化频率的再生系统。用农杆菌介导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导入辣椒 ,在筛选培养基上获得抗性植株 ,经Southern斑点杂交检测 。
关键词 辣椒 快速繁殖 基因 基因 cpti 农杆菌介导 性植株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恭银 陈洋 +1 位作者 田俊策 彭于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 迄今为止,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尽管这些作物中表达的Bt蛋白只是针对靶标害虫起到杀虫效果,但是抗虫转Bt基因作物是否会对非靶标生物产生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节肢动物群落、非靶标植食性昆虫、天敌和有益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综合评价认为,现有的抗虫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作物 非靶标效应 非靶标生物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棉铃虫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袁小玲 唐灿明 张天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 研究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简称双 - 1 )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双价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双 - 1与非抗虫棉的正、反交 F1都表现高抗棉铃虫 ;F2 和 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 3∶ 1和 1∶ 1 ,说明双 - 1的棉铃虫抗性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方式。连锁测验表明双价基因独立于陆地棉多标记基因系 T5 86和T5 82的 1 1个形态标记基因。等位性测验证明双 -1与山西 Bt和 R1 9的整合位点不同 ,而可能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cpti双价基因 棉铃 遗传分析 双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对鳞翅目非靶标昆虫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艳 李云河 +2 位作者 曹凤勤 程立生 彭于发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4期224-237,214,共14页
任何转基因作物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价。评价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虫作物对农田重要非靶标节肢动物的生态影响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全球种植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大多表达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活性的Cry1或Cry2... 任何转基因作物在进入商业化应用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价。评价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虫作物对农田重要非靶标节肢动物的生态影响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全球种植的转基因抗虫作物大多表达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活性的Cry1或Cry2类杀虫蛋白。由于非靶标鳞翅目昆虫如斑蝶、家蚕等与靶标害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幼虫可能同样对这类杀虫蛋白敏感。因此,这类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鳞翅目害虫的潜在影响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非靶标蝶类和蚕类昆虫的潜在影响,获得以下结论:虽然蚕类和蝶类昆虫对Cry1或Cry2类杀虫蛋白敏感,但在自然条件下这类非靶标昆虫暴露于Cry杀虫蛋白的水平很低,抗鳞翅目害虫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不可能显著影响田间蝶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也不会给我国的蚕丝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鳞翅目 蝶类 家蚕 非靶标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作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之潭 钟国华 胡美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48-152,共5页
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 (GMO)的发展概况 ,对近年来国内外抗虫 GMO在转 B.t.毒素蛋白GMO;转蛋白酶抑制剂 GMO;转植物凝集素 GMO;其他类型抗虫 GMO;抗虫的基因沉默与失活现象等 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 ,对抗虫 GMO的发展前景... 简要介绍了转基因作物 (GMO)的发展概况 ,对近年来国内外抗虫 GMO在转 B.t.毒素蛋白GMO;转蛋白酶抑制剂 GMO;转植物凝集素 GMO;其他类型抗虫 GMO;抗虫的基因沉默与失活现象等 5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最后 ,对抗虫 GMO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B.t.毒素蛋白基因 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植物凝集素基因 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107杨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路文然 任亚超 +3 位作者 赵津 王进茂 郭甫鑫 张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为研究转抗虫基因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转抗虫基因107杨田间对比试验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根际土壤细菌、树干韧皮部和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样品中... 为研究转抗虫基因对根际和内源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转抗虫基因107杨田间对比试验林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株系根际土壤细菌、树干韧皮部和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土壤样品中有效序列平均在30000以上,杨树组织有效序列平均在300000以上。(2)转基因株系细菌物种组成与对照株系的极其相似,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占比分别为16.6%和21.9%;蓝藻菌门和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韧皮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4.8%和59.2%;变形菌门为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根部的优势菌门,所占的比率分别为40.7%和58.8%。(3)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株系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上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转基因107杨没有对根际土壤和内生细菌造成显著影响,明确了转抗虫基因107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特征,为转抗虫基因107杨的生物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107杨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丰富度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的抗虫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春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35-6236,共2页
目前,全球种植的玉米、棉花、水稻几大主要作物都培育出了抗虫转基因作物,农业生产中虫害影响非常严重,随着传统杀虫剂的长期应用逐渐暴露出其弊端,通过田间试验调查虫害侵染情况,分析转基因作物的良好抗虫性。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抗虫转基因育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永春 陈焕丽 +1 位作者 尹钧 薛庆中 《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育种 育种 作物 植物生物技术 基因 人工合成 微生物 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锦达 刘沛菡 +2 位作者 王以一 王康 李保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1-364,共4页
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是控制害虫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对非靶标生物的潜在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针对转基因抗虫作物对寄生性天敌的潜在影响,对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寄生蜂 非靶标效应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作物对捕食性瓢虫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东阳 朱香镇 +6 位作者 张开心 王丽 姬继超 牛林 高雪珂 雒珺瑜 崔金杰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9,共7页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生物非靶标效应的研究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天敌类生物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生物非靶标效应的研究是转基因抗虫作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天敌类生物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瓢虫是农田生态系统重要的捕食性天敌,评价其在转基因抗虫作物田间是否能通过捕食猎物或取食花粉而接触到杀虫蛋白并富集于体内,进而对自身产生一定的非靶标效应,这对捕食性瓢虫的安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捕食性天敌瓢虫的生命表参数、行为功能参数、田间群落参数及体内微环境指标等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的安全性研究进展,并对后期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田间捕食性天敌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环境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为进一步完善转基因抗虫作物对瓢虫安全性评价的技术体系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安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类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全玉东 吴孔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2-682,共11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是由5个结构域组成的四聚体,其N-端主要控制结构的稳定,C-端为潜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域,共有14个模式样本,超过110种蛋白。与晶体蛋白(crystal proteins, Cry蛋白)一样,V...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产生的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是由5个结构域组成的四聚体,其N-端主要控制结构的稳定,C-端为潜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域,共有14个模式样本,超过110种蛋白。与晶体蛋白(crystal proteins, Cry蛋白)一样,Vip3经蛋白酶消化后的杀虫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中肠组织,可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引起肠道穿孔或细胞溶解,从而导致昆虫死亡。由于Vip3与Cry蛋白具有不同的杀虫机制和很强的杀虫谱互补性,国内外多采取这2类基因叠加的策略来研发新型转基因抗虫作物。Vip3Aa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已经在美国和巴西等国家商业化种植,成为治理草地贪夜蛾等靶标害虫对Cry蛋白产生抗性的主要手段。实验室的选择压汰选表明,多种靶标害虫也可对Vip3产生较高的抗性,田间监测已证实其抗性的存在。因此,对靶标害虫的抗性监测与治理对Vip3类转基因抗虫作物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期杀蛋白 vip3基因作物 结构和功能 机制 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不同抗虫基因741杨的抗虫选择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彦平 李静 +1 位作者 杨敏生 梁海永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1,共5页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 以转抗虫基因(BtCry3A)741杨7个株系和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2个株系为材料,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毒蛋白的表达、抗虫性检测3个方面,研究转不同Bt基因741杨对不同类型害虫的抗虫选择性。结果表明:2种Bt抗虫基因分别在转基因741杨不同株系中稳定存在。转BtCry1Ac的2个株系毒蛋白含量分别为0.0127%和0.0099%,具高抗虫性的株系pb29的毒蛋白含量高于中等抗虫性的株系pb17。转BtCry3A基因的5个株系毒蛋白含量为0.0678%~0.1521%,不同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BtCry3型的毒蛋白表达量非常高,是BtCry1型的10倍。用对鳞翅目害虫具高抗虫性和中等抗虫性的转双抗虫基因(BtCrylAc+API)741杨株系叶片饲养鞘翅目害虫柳蓝叶甲,幼虫死亡率达到28.4%~42.8%,转基因株系与未转基因的对照没有明显差异。用转BtCry3A基因741杨不同株系叶片饲养柳兰叶甲幼虫,均表现出高抗虫性,死亡率在2天之内均可达到100%;而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为0~42.86%,未表现出明显抗虫性,与未转基因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741杨 外源基因 BT毒蛋白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中抗虫基因及其抗虫性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志 郭旺珍 +2 位作者 朱协飞 朱祯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采用PCR和PCR Southern跟踪检测 ,Bt和GNA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L1的 3个连续世代均稳定存在 ,完全连锁遗传 ;室内棉铃虫生物测定表明 ,该转基因植株的 3个世代都高抗棉铃虫 ,各世代之间抗性水平一致 ,没有显著性差... 采用PCR和PCR Southern跟踪检测 ,Bt和GNA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L1的 3个连续世代均稳定存在 ,完全连锁遗传 ;室内棉铃虫生物测定表明 ,该转基因植株的 3个世代都高抗棉铃虫 ,各世代之间抗性水平一致 ,没有显著性差异 ;温室蚜虫抗性试验显示 3个世代均对蚜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效果相当。因而 ,两个抗虫基因在转Bt+GNA双价基因抗虫棉花TL1中能稳定地遗传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GNA双价基因棉花 基因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的获得及其外源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马炳田 李平 +1 位作者 朱祯 周开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 用基因枪法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gna )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 5 2 7中 ,通过 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 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方法检测证明 ,外源基因已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 (T2 )。转基因第一代植株 (T0 )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 ,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 ,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还讨论了 DNA微量提取法在转基因后代筛选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优良籼型恢复系 外源基因 遗传稳定性 基因水稻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 DNA微量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花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遥 丁瑞丰 +3 位作者 李号宾 刘建 吴孔明 陈学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 为了明确新疆第一个自主转Bt基因棉花品种国抗62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影响及田间抗虫效果,2005年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在室内以国抗62(转Cry1Ac基因棉花)和中棉35(对照常规棉花)的叶片饲喂棉铃虫幼虫,从幼虫发育历期、体重、存活率、化蛹等方面,分析了棉铃虫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国抗62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与对照相比,取食国抗62的棉铃虫幼虫1~6龄龄期分别延长了1.0,7.8,8.2,17.8,20.3和〉21.3天;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仅为2.6%,最终无一化蛹,而对照幼虫发育到6龄时存活率为91.8%,最终化蛹率为89.8%。田间小区调查结果显示国抗62对第2代棉铃虫有非常好的抗虫效果:两个品种棉田棉铃虫落卵量无显著差异,但国抗62棉田比对照棉田虫口数量降低85.7%,顶尖被害率降低94.4%,蕾铃被害率降低95.1%,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国抗62对第3代棉铃虫的田间抗虫效果欠佳。棉铃虫在新疆棉田以第2代为害为主,因此,国抗62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棉花 棉铃 生长发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节剂诱导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和主要抗虫次生物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永军 郭予元 +1 位作者 吴孔明 王武刚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初步探讨了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转 Bt基因棉花后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和主要抗虫次生物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 ,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不能明显影响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能够明显提高... 初步探讨了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转 Bt基因棉花后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和主要抗虫次生物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 ,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不能明显影响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缩合单宁和芸香苷的含量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还能够明显提高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总抗虫萜烯类物质的含量 ;而缩节胺处理对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总抗虫萜烯类物质的含量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节剂 诱导 BT基因 次生物 基因 植物生长调节剂 蛋白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虫基因三系优良保持系的获得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炳田 王玲霞 +2 位作者 李平 朱祯 周开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质粒pBUSCK HPT作抗虫基因供体 ,优良籼型保持系D6 2B为受体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 2A回交 ,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明 ,外源基因能稳定转移到不育系中。蛋白活性测定显... 以质粒pBUSCK HPT作抗虫基因供体 ,优良籼型保持系D6 2B为受体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 2A回交 ,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明 ,外源基因能稳定转移到不育系中。蛋白活性测定显示 ,转基因在不育系中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三系水稻 基因 籼型保持系 基因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